202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单元复习提升 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202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单元复习提升,共4页。
单元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中医药发展
1.(2022江苏南京金陵中学阶段检测)《黄帝内经》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药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说明中医药学( )
A.蕴含以人为本的思想 B.立足社会实践
C.是中医药文化的根基 D.利于健康养生
2.(2021江西上饶二模)南朝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写道:“(昆布)今惟出高丽(今朝鲜)。绳把索之如卷麻,作黄黑色,柔韧可食。”唐朝时期的《千金方》《外台秘要方》等著作均有昆布性味、主治的记载。据此可知( )
A.当时海上丝绸贸易较为兴盛
B.中外交流推动传统医学发展
C.中国药物学根植于饮食习俗
D.中医学的科学价值有待提高
易错点2 疫病防治
3.(2021河南新乡一模)《礼记·月令》记载:“孟春行夏令……则其民大疫。”《黄帝内经》中提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由此可知( )
A.人们对于疫病的传染性有了一定认知
B.统治者对传染病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
C.中国古代医学成就在世界上产生影响
D.人们对于传染病的预防工作达成共识
4.(2022山东临沂临沭一中月考)唐中宗神龙三年,“山东、河北二十余州旱,饥馑、疾、疫死者数千计”,中宗“遣使赈恤之”。大和六年,剑南、浙西一带,大疫。唐文宗颁诏:“其疫未定处,并委长吏差官巡抚,量给医药,询问救疗之术,各加拯济,事毕条疏奏来。”这表明当时( )
A.政府重视疫病的防治
B.天人感应思想盛行
C.疫病传播形势较严峻
D.人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
易错点3 近现代医疗卫生事业
5.(2022山东潍坊期末)1911年,为应对东北鼠疫,清政府成立医学堂,重点研究流行传染性疾病,并决定“将传统的奏折上报形式改为电报”,规定“各关检疫分所于城瓮内设机器药水,见人消毒”。这些举措( )
A.推动了公共防疫事业的发展
B.控制了疫病的暴发和扩散
C.建立了系统的卫生防疫体系
D.意在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
6.1992年,中国开始要求所有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但是疫苗和接种费用由家长支付。2002年,乙肝疫苗免费,但家长仍需支付少量接种费。2005年国务院公布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其中内容之一就是对全国所有新生儿实行全部免费的乙肝疫苗接种。这体现了我国( )
A.各层级医疗机构的建立 B.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形成
C.基本医疗体系日益完善 D.公共疾病防控力度加大
答案与解析
易混易错练
1.A | 2.B | 3.A | 4.A | 5.A | 6.C |
|
|
1.A 据材料可知,中医药学特别强调对人的重视,体现其蕴含以人为本的思想,故选A项。
易错分析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已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其他多种学说融合,除儒家外,对道家对立统一、清静无为的思想及佛教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的理念均有所吸收。解题时需根据材料信息,找到正确的对应关系。
2.B 据材料可知,昆布原产于朝鲜,传入中国后入药,体现中外交流推动传统医学发展,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海上丝绸贸易,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一个例子,不能据此认为中国药物学根植于饮食习俗,排除C项;材料无法说明中医学科学价值有待提高,排除D项。
3.A 根据“孟春行夏令……则其民大疫”可知,该著作认为疫病发生的原因之一是时令之气的不正常;“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则表明疫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等特点,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疫病的认识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礼记·月令》和《黄帝内经》中的主张,未涉及政府对疫情的政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和民众对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看法,排除C、D两项。
4.A 据材料可知,面对疫情,唐代统治者或遣使赈恤之,或给予医药救治,这说明当时政府重视疫病的防治,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天人感应思想,排除B项;C项只是描述材料中的疫病情况,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疫病防治的效果,因此无法得出“人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的结论,排除D项。
5.A 据材料可知,清政府为应对鼠疫,在机构设置、奏折传递、消毒措施等方面作了诸多改变,这有助于公共防疫事业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上述措施的效果,排除B项;材料中的措施有限,并非“系统的卫生防疫体系”,排除C项;材料中的措施与提升行政效率无关,排除D项。
6.C 材料没有体现医疗机构建立的情况,排除A项。现代医疗体系包括的范围较广,材料没有体现该体系的形成,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国家对于乙肝疫苗从要求自费接种,到全部免费接种的过程,并出台相关条例,体现了基本医疗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医疗费用承担问题,未涉及防疫力度问题,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