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练习题 试卷 1 次下载
-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练习题 试卷 1 次下载
- 3-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第12-15课综合拔高练 试卷 1 次下载
- 4-第五、六单元复习提升 试卷 试卷 1 次下载
-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期末测评 试卷 10 次下载
历史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
展开第五、六单元达标检测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原创)隋唐时期大运河经过洛阳,安史之乱后大运河疏于修缮,以至于河道近乎荒废,元朝统一后统治者在隋唐大运河河道的基础上进行了“截弯取直”,使得大运河改道山东。大运河改道主要源于( )
A.原有河道的阻塞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降低了运输成本 D.政治中心的转移
2.(原创)梧州位于桂江和浔江汇流处,素为“岭南重镇”。清代将梧州开辟为通商口岸,梧州的工商业迅速发展。梧州早期工商业兴起的因素是( )
A.陆上交通便利 B.农业经济的发展
C.水路交通便利 D.政府重视商业发展
3.(原创)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漕运本身越来越商业化。先是漕运过程中私带货物,朝廷屡禁不止,转而主动明确允许漕船北上时可以附带一定的货物,漕船南返时允许载客运输。这种漕运政策的变化是( )
A.漕运促进沿岸商业发展
B.漕运商业化的表现
C.政府务实政策的反映
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4.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不同的别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中的三者相对应的是( )
A.西班牙、荷兰、意大利
B.葡萄牙、英国、美国
C.英国、意大利、德意志
D.意大利、法国、荷兰
5.1499年7月10日,当达·伽马船队返抵里斯本时,大批胡椒运达的消息到处风传。里斯本的胡椒价格当天下午即跌落一半,经营胡椒贸易的商人纷纷宣告破产,产生了所谓的“对胡椒的诅咒”。据此可知( )
A.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海外贸易发展与民众生活关联增强
C.寻找胡椒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D.丝绸之路畅通使中国产品远销西欧
6.下图被人们称为“万能的原动机”,它在19世纪得到广泛应用。下列人物中以它为动力最早开拓新领域的是( )
A.斯蒂芬森
B.富尔顿
C.阿克莱特
D.卡尔·本茨
7.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枝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作者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
A.公共汽车 B.飞机
C.火车 D.轮船
8.2008年春运期间我国南方遭遇了罕见的大面积凝冻天气,导致部分地区断电。一些地区的蒸汽机车“重出江湖”,代替电气机车保障了春运工作的进行。下图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蒸汽机车——“0号”机车,它于1882年开始运行。这辆机车当时应该运行在( )
A.淞沪铁路 B.京张铁路
C.唐胥铁路 D.京汉铁路
9.下图为1908年上海第一辆有轨电车,只有一节车厢,车速很慢,乘客可随时上下车。近代中国有轨电车的出现( )
A.促进了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
B.完全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C.消除了中外交通事业的差距
D.实现了自由平等的政治诉求
10.(原创)顾名思义,传染病就是会传染的疫病。传染病与人类同时诞生和存在,在缺医少药的年代,人们无法知道疫病是怎么来的,又怎么治愈的,以为有一种称之为“厉鬼”的魑魅魍魉作恶多端,人类奈何不了。由材料可推知( )
A.当时迷信思想盛行
B.传染病破坏性大,难以防治
C.人类与传染病共存亡
D.疫病是靠人传播的
11.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说:“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明代医学家叶文龄说:“医,仁术也,爱之道也。”材料表明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 )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得益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C.得到国家政权的支持
D.取决于小农经济高度发达
12.(原创)某学者在其论文中谈到,唐朝统治者通过颁行医方、派遣官员赈灾送药、战争之后下诏埋葬骸骨等手段防控疾病。同样,政府也注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等。以下结论符合材料的是( )
A.唐朝已形成完备的城市排污体系
B.战争之后埋葬骸骨成为预防疾病的主要手段
C.唐朝政府将疾病防控与公共卫生有效结合
D.唐朝通过建立公共卫生体系来防控疾病
13.(原创)黄勇在《汉末魏晋时期的瘟疫与道教》一文中认为在瘟疫日益严重的时期,民间道教运动就会活跃起来,当瘟疫之灾有所缓解的时候,道教运动就会变得相对温和起来。下列对道教与瘟疫之间的关系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
A.瘟疫与道教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B.道教为战胜瘟疫提供信仰支持
C.瘟疫与道教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D.道教与瘟疫是同生同灭的关系
14.(原创)“1881年(光绪八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创办北洋施医局,招收学生,分甲乙两种,甲种四年毕业,乙种三年毕业”,以英国人为医官,此为中国办理西洋医学教育的开始。由此可推断出( )
A.我国近代医学带有半殖民色彩
B.西方医学随外来侵略传入中国
C.施医局为政府创办的学校
D.传统医学的发展受到冲击
15.(原创)201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奥巴马的医改法案,预计在今后10年内投入9 400亿美元,使美国医保覆盖率从85%提升至95%,接近全民医保。这一改革( )
A.树立了美国的大国形象
B.体现了“伟大社会”计划
C.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是凯恩斯主义的运用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道,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也……只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窃为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需借重外人,引以为耻!更不得不力任其难,勉副众望。
——摘自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
材料二 如果没有铁路,英国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治印度的。铁路传播了腺鼠疫。……铁路还导致了饥荒频频发生。由于交通工具的便利,人们把出售的谷物送往价格最昂贵的市场。他们变得目光短浅,因此饥荒的压力增加了。
——摘编自甘地《印度自治》
材料三 目前欧洲公路兴建以每天吞噬0.1平方千米土地的速度发展,公路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占整个交通运输业总排放量的八成以上,欧洲公路交通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已高达其GDP的0.5%,欧洲的交通事故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 600亿欧元。随着精力充沛的退休人员增加、教育旅行机会增多、购买力提高等,国际间客运量强劲增长,铁路客运市场获得新的发展机遇。而物流与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欧盟单一市场的诞生与发展,为开拓欧洲的铁路货运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铁路、城市和城际轨道交通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欧洲,一个新的铁路时代已经到来。
——摘编自耿志民、季令《欧洲铁路联盟
交通政策对中国铁路的启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京张铁路修筑的意义。(4分)
(2)材料二中甘地认为铁路修建对印度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他为何持此观点?(8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分析欧洲“新的铁路时代”到来的社会背景。(6分)
17.(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即有某种特定的不同于现代意义的卫生防疫观念。疫气致疫是中国传统医学一贯的主张,气被视为疾病的载体,它通行于各种解释之中,而它的特性导致人们认为它可以被躲避和抵抗,但无法通过公共手段加以消除。古人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会采取施医送药、刊刻医书以及建醮祈禳等措施,但与“后世医学,重在治疗,偏差渐大”。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许多新的医学概念开始进入中国,一些与西方文明有所接触的精英人士强调和放大西方卫生知识和经验,国人的传统观念得到了继承并被纳入到新的防疫认识体系之中。清洁、检疫、隔离、消毒等应对疫病的举措已渐成为中国社会主流的防疫观念。1905年,政府成立第一个中央卫生行政机构——卫生科,专门负责防疫卫生等事务,卫生行政回归为国家主导。西方人发明了“种牛痘之法,种在皮肤,可以幸免”的防疫方法,在清末的防疫实践中也开始为官方所采用。
——摘编自余新忠《从避疫到防疫:
晚清因应疫病观念的演变》等
材料三 1910年底,中国东北暴发了规模庞大的鼠疫疫情。清政府在东北设立防疫局,并颁布内容广泛的《检疫规则》,剑桥医学博士伍连德担任防疫总指挥。他在进行了详细调查后,进行了中国现代第一例人体解剖,通过显微镜发现了鼠疫杆菌,并结合当地流行病学资料的分析、病人的临床症状等,推断出这是一种人传人的新型肺鼠疫。在政府支持下,他要人们戴上他设计的中国最早的口罩——伍氏口罩,同时要求封城,严防铁路交通,实行病人集中隔离,实施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和查验隔离制度。1911年3月,东北三省鼠疫全部消灭。这为现代医学和公共卫生在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曾光等《中国公共卫生》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从传统到近代防疫观念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中国应对东北鼠疫的措施和历史意义。(8分)
答案全解全析
第五、六单元达标检测
1.C | 2.C | 3.C | 4.A | 5.B | 6.B | 7.C | 8.C |
9.A | 10.B | 11.A | 12.C | 13.B | 14.A | 15.C |
|
一、选择题
1.C 据题干和图片信息可知,元朝将大运河“截弯取直”后,南方的物资可以不必再绕道洛阳而直接运至大都,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虽有所体现,但并不是大运河“截弯取直”的主要原因,排除;“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政治中心的转移”都不是运河改道的主要原因,排除B、D两项。
2.C 据材料“梧州位于桂江和浔江汇流处……开辟为通商口岸,梧州的工商业迅速发展”并结合图片可知,梧州早期工商业的兴起主要得益于便利的水上交通,C项正确。陆上交通便利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业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贯彻的政策,排除D项。
3.C 材料表明明清时期政府由禁止漕运私带货物到允许附带货物,这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政策越来越务实,C项正确。材料侧重于政府政策的变化,A、B两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贯彻的政策,排除D项。
4.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掠夺来的大量金银并没有用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而是用于大量购买奢侈品用于消费,导致金银大量外流到英国等其他国家,因此被称为“黄金的漏斗”;新航路开辟后,17世纪初,荷兰为了控制国内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建立了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即东印度公司,所以是“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的商业中心地位被取代,是“新航路的受害者”。故A项正确。
5.B 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使胡椒等商品大量出现在欧洲市场上,导致当地的胡椒价格下跌,众多胡椒商人纷纷破产,这说明新航路开辟后,海外贸易的发展与民众生活的关联性增强,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市场初步形成,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未涉及丝绸之路,D项错误。
6.B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1814年英国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1807年美国富尔顿发明了汽船,故排除A,B正确;阿克莱特发明的是水力纺纱机,卡尔·本茨的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C、D均错误。
7.C 材料“一道水,一条桥,一枝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表明该交通工具的速度很快,沿途经过的景物很多,根据材料中的“车轮”可以排除B、D两项。公共汽车此时还没有,且公共汽车的速度没有材料描述得那样快,排除A项。火车速度快,符合材料表述,C项正确。
8.C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铁路是1876年外国人在华修筑的铁路,1877年被清政府赎回并拆毁,与材料“1882年”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1881年清政府修成唐胥铁路,C项正确;京张铁路于1909年修成,排除B项;京汉铁路于1906年修成,排除D项。
9.A 材料“只有一节车厢”说明车厢不分男女贵贱,这表明新式交通冲击了当时国人的传统观念,促进了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A正确;近代中国的交通工具新旧并存,“完全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近代中国社会经济落后于西方,有轨电车的出现不能消除中外交通事业的差距,排除C;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社会观念依然存在,没有实现自由平等的政治诉求,排除D。
10.B 由材料可知古代缺医少药,人们不知道如何治愈传染病,因疫病的防疫知识有限而产生恐惧,不能由此说明当时迷信思想盛行,排除A项;因为传染病难以防治,破坏性大,人们认知有限,从而导致人们产生恐惧,B项符合题意;C项说法错误,排除;疫病的传播方式多样,排除D项。
11.A 依据材料“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医,仁术也,爱之道也”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受到了儒家济世利天下、仁爱思想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大一统政治体制对医学发展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国家政权对医学发展的支持,排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知小农经济和医学发展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
12.C 材料中只提及唐朝设置了城市排污系统,并未说明其城市排污系统完备,故A项错误;唐朝战争之后埋葬骸骨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疾病,但此举并不是预防疾病的主要手段,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唐朝政府疾病防控的手段以及对饮食饮水卫生的重视,这表明唐朝政府将疾病防控与公共卫生有效结合,故C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唐朝建立了公共卫生体系,故D项错误。
13.B 据材料可知,民间道教运动随着瘟疫的日益严重而活跃起来,但不能据此推断出道教兴盛会使瘟疫日益严重,因此“相互促进”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强调民间道教运动的活跃程度受瘟疫严重程度的影响,二者之间呈现一种正向关系,“此消彼长”的说法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C项;道教的产生与瘟疫没有直接关系,“同生同灭”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据材料“在瘟疫日益严重的时期,民间道教运动就会活跃起来”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某种程度上,道教为战胜瘟疫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B项正确。
14.A 根据材料“1881年”可知,此时处于列强侵华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此背景下创办的北洋施医局,因此带有半殖民色彩,A项正确;明末清初时期,西方医学由西方传教士带到中国,并非随外来侵略传入中国,排除B项;材料仅能表明李鸿章创办了北洋施医局,无法判断其性质,排除C项;仅从材料中“北洋施医局……以英国人为医官”无法得出传统医学的发展受到冲击,排除D项。
15.C 题干反映的是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完善历程,是社会发展进步成果的体现,是民众需要的体现,是美国国内生产资料再分配的体现,故C项正确;医保改革是在美国国内进行的,不是对外行为,排除A项; “伟大社会”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前总统约翰逊提出的,B项排除;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滞胀”危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凯恩斯主义的失灵,材料中虽体现了政府行为,但并不是凯恩斯主义的运用,D项排除。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 (1)意义:修筑京张铁路有利于促进北方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发展,巩固西北地区边防。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4分)
(2)影响:铁路强化了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将印度卷入以欧洲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传播了疾病,导致了饥荒。(6分)
原因:甘地是站在民族解放的立场上看待铁路对殖民地带来的消极影响。(2分)
(3)背景:公路交通带来土地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等严峻问题;欧洲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外出旅行增多;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6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既属重镇,又当孔道,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也”可得出修筑京张铁路有利于促进北方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发展,巩固西北地区边防;结合所学可知,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英国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治印度的”得出铁路强化了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根据材料二“由于交通工具的便利,人们把出售的谷物送往价格最昂贵的市场”得出将印度卷入以欧洲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根据材料二“铁路传播了腺鼠疫”“铁路还导致了饥荒频频发生”得出传播了疾病,导致了饥荒。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可知,甘地是站在民族解放的立场上看待铁路对殖民地带来的消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目前欧洲公路兴建以每天吞噬0.1平方千米土地的速度发展,公路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占整个交通运输业总排放量的八成以上”得出公路交通带来土地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等严峻问题;根据材料三“教育旅行机会增多、购买力提高等,国际间客运量强劲增长”得出欧洲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外出旅行增多;根据材料三“欧盟单一市场的诞生与发展”得出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根据材料三“物流与信息技术的进步”得出科学技术的进步。
17.答案 (1)变化:由避疫到防疫;由个人行为转变成国家行政介入的公共行为;确立了清洁、检疫隔离和消毒等为主要内容的防疫基本模式;将种痘等免疫行为纳入到防疫的范畴之中。(8分)
原因:传统防疫观念的积极作用;西方卫生知识的传入与宣传;清朝晚期社会精英们的努力。(6分)
(2)措施:在政府领导下建立严格的制度;对传染病患者实施有效的隔离等;注重科学调查与医学治疗研究的结合。(4分)
意义:有效阻止了疫病的进一步传播;开创了近代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为后世应对疫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4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二可知中国防疫观念由疫病只能躲避和抵抗,但无法通过公共手段加以消除,到近代清洁、检疫、隔离、消毒等应对疫病的举措已渐成为中国社会主流的防疫观念,体现了由避疫到防疫,确立了清洁、检疫、隔离和消毒等为主要内容的防疫基本模式;从古人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到近代政府成立第一个中央卫生行政机构——卫生科,专门负责防疫卫生等事务,卫生行政归为国家主导,这体现了由个人行为转变成国家行政介入的公共行为;材料二西方人发明了“种牛痘之法,种在皮肤,可以幸免”的防疫方法,在清末的防疫实践中也开始为官方所采用,体现了将种痘等免疫行为纳入到防疫的范畴之中。第二小问,分析材料一、二可知古人面对疫病采取施医送药、刊刻医书以及建醮祈禳等措施,体现了传统防疫观念的积极作用;近代许多新的医学概念开始进入中国,一些与西方文明有所接触的精英人士强调和放大西方卫生知识和经验,体现西方卫生知识的传入与宣传;结合所学可知,其中还有清朝晚期社会精英们的努力。
(2)第一小问,据材料三可知清政府在东北设立防疫局,体现了在政府领导下建立严格的制度;材料三“要求封城,严防铁路交通,实行病人集中隔离,实施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和查验隔离制度”体现了对传染病患者实施有效隔离;材料三中伍连德通过调查、解剖、分析案例等方式研究疫病,体现了注重科学调查与医学治疗研究的结合。第二小问,通过严格的隔离措施,有效阻止了疫病进一步传播,政府建立的相关机构与制度开创了近代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为后世应对疫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本单元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本单元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综合与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综合与测试精练,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