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本七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合集
- 七下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七下15、驿路梨花同步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七下17、陋室铭同步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七下17、爱莲说同步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七下写作:选材同步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七下最苦与最乐同步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七下最苦与最乐同步课件,文件包含最苦与最乐同步课件ppt、ZuiKuYuZuiLe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有关议论文的常识 1、议论文的概念: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是以理服人。2、议论文三要素及其定义 【1】论点:作者所持的见解。 (需要证明什么)【2】论据:用于证明论点的材料。 (用什么证明)【3】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 过程。 (怎样证明)3、论点 论点就是作者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是完整的陈述性判断句。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4、论据 【1】事实论据:(1)包括:有代表性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据;(2)类型:概括或具体 【2】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公认事理等。5、论证 【1】论证方式: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2】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 论证方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6、议论文基本结构 (1)基本结构形式: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它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横式”。以“横式”结构为主的有:【1】“总论——分论——总论”;【2】“总论——分论”; 【3】“分论——总论”三种。以“纵式”结构为主的主要是层层深入式。 7、议论文的语言 【1】准确; 【2】严密; 【3】精当; 【4】概括; 【5】逻辑性强。 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 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张 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导语前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最苦与最乐梁启超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2.了解本文严密论证的方法。3.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感。写作背景 苦与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这方面的精彩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痛定思痛,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本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揭示课题 “苦”和“乐”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将它们放在一起,相互对比,相互反衬,加之又分别以“最”字来修饰,这样既能使论题鲜明、突出,又能深深地吸引读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1889年中举人。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解释词语:失意:如释重负:莫若:达观:注音:契约( ) 揽( ) 悲天悯人( )qìlǎnmǐn不得志。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不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字词检测 哀叹时事的艰难,同情人民的疾苦。悲天悯人: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字词检测1.文题是《最苦与最乐》,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提示:略读文章1--4段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读课文后回答2.略读第5段、第6段,两段各自阐述了什么观点?两段共同阐述的观点是什么呢?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责任是逃避不了的。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最苦与最乐(议论文)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1—3)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4)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5--6)中心论点 1.责任有很多种,你能从第3段中找出几种责任呢?价值观探讨对他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83岁的钟南山奋战在防疫最前线。在崇明,也有一位82岁的医生主动请缨,抗击疫情。 在城桥镇花园弄社区,居委干部在社区开展人员摸排时,82岁社区居民、退休医生高希良主动上前,递上了自己的抗击疫情请战书。他眼眶泛红、情绪激动地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作为一位退休的医务人员,在这种形势下,我随时接受征召,希望能够发挥作用,投入到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 问题探究 1 1、作者是怎样论述“身上背着一种未尽的责任”是“最苦”的? 作者先以环环相扣的设问句否定人生最大的苦痛是贫、失意、老、死;然后提出人生最大的苦痛是身上背着一种未尽的责任。 2、分析“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用设问句的形式,既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又能让读者沿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思考。 3、分析“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作者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论说更加深入。 4、由“一日”到“一生”强调了什么内容? 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论说了责任未尽带来的苦痛无法排解。 5、“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这里引用古语、俗语有什么作用? 引用古语、俗语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尽责任之后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问题探究 2 1、“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里讲了苦与乐的什么关系? 人责任尽完时的快乐程度取决于负责的日子,日子越长,责任越重大,到结束时快乐的程度就越深,它们之间的 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作者认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3、最后一段证明了什么内容呢?“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证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担责任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合作探究 5、本文标题是“最苦与最乐”,为什么在论述什么是“最苦”时用了三段(1——3段),而在论述什么是“最乐”时反而只用了一段(4段)? 作者给“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这个分论点提供的论据是“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 原来作者所谈的快乐与痛苦是分不开的,或者说快乐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上的。正因为这样,在谈快乐的时候便必须联系到痛苦,也正因为这样,既然第一部分已经用了不少笔墨谈痛苦,那么第二部分来谈快乐就无须再多用笔墨,而只要说清快乐与痛苦的关系就行了。寻找论据事实论据:“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 欠了人的钱没有还, 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 得罪了人没有赔礼……”道理论据:古语说得好, “如释重负’; 俗语亦说,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所以说, “无入而不自得” 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结合以上论据的类型,你认为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不同句式和修辞使用有什么好处?⑴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⑵ 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 ⑶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⑷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设问句——反问句 ——感叹句——被动句⑸ 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⑹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⑺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⑻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否定句--排比--引用--引用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练习:如“豆子发芽”一句,就有五种不同的表达方式:1、豆子发芽了. ( )2、豆子长出了瘦弱的小芽.( )3、豆子发芽很重要. ( )4、啊,豆子发芽了! ( )5、豆子发芽需要水分. (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分论点1)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分论点2)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结论)1、贫老失意死不是最苦。 2、最大的痛苦是负了未 了的责任。 3、负责任情况及痛苦状态。引证法:古语、俗语、名言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当勇于负责。不能逃避中心论点中心论点 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最苦与最乐》的文化品位首先表现在文章的价值取向上。作者提出的快乐和幸福是“尽责任”,这一立意不同凡响,高尚、深刻、朴实、永恒,具有极强的普适性。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尽自己的责任——对亲人、对朋友、对陌生人、对社会。 学习知识亦是如此,为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呕心沥血,因那令人头痛的作文煞费苦心。这些表面上看确实辛苦,然而在你超越自我之后,尽到责任之时,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串欢乐的音符。责任从何而来,作者如何论述?请说说你自己学习生活中有怎样的责任。拓展探究:受过最大好处的人:父母亲戚师长同学应该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做人、求知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我们要有爱心和正义感,主动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从小培养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爱心行动弗兰克终身还债的故事: 在20世纪初曾有一位美国意大利移民叫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遭抢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了产,储户失去了存款。当他带着一个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偿还的代价是三十年的艰苦生活,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他轻叹:“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 弗兰克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写出两个工整的字,那就是“责任”二字,他寄出的不是债务,而是他闪光的心。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即便是还债,也无悔无憾,他带给了社会巨大的财富,因为他教会了人们如何做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 读书与“游手好闲” ①书不离手,是爱读书的标志,假若你手捧一本书在校园,或外出旅行携带一两本不错的书,总能引得一些赞许的目光。你自己也往往因为有书为伴,多一份踏实的志得意满。不过,我的老师叶鹏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使我不敢轻易自称有了好的读书习惯,也不会轻易赞扬别人的读书行为,他说:“游手好闲的读书,等于游手好闲。”我终身忘不了这句话。 ②当我们把读书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时,应该说,这已经很不容易了。照理本不应该把游手好闲与抓紧一切空余时间读书联系在一起。如果说读的是一本无意义的书还好解释,事实上多数人习惯拿上的都是一些很好的书。虽然这样,我认为仍属于老师说的“游手好闲”之类。 ③关键还在“游手好闲”的读书状态。因为人们之所以重视读书,是为了从书中吸取营养。法国文学家伏尔泰说得很中肯:“无论是怎样有益的图书,其价值的一半是由读者创造类文欣赏的。”这就是说,书中知识和作者的智慧,是不会自然而然地传递给读书人的,读书是读者与作者在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书本非常在乎读者的阅读状态,严格实行“按劳付酬”的原则,不搞“计时制”。漫不经心的读书,就像荒种荒收的庄稼汉,一年到头,收获很少,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本书,有人读了所得巨大,有人虽读收获甚微的原因。 ④从“游手好闲”我想到了“动手”。许多学者都有读书“动手”的习惯。例如革命老人徐特立就是一个榜样。他提倡抄读式的读书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老百姓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说法。动手记录,以后可以随时调用读书所得。更重要的是思考。英国作家奥斯本说:“彻底消化几本书,强似把几百本书放在嘴里不咽下去。”我们把读书过程中的感受、思想启发以及知识联想动手记录、整理出来,不仅免遭流逝的遗憾,而且往往在整理的时候,还会生发出新的智慧火花。 ⑤显然,这种认真的读书方法,动手用笔的读书方式,一开始需要通过意志来培养。但经过反复实践,变成自己喜欢,就不再觉得这是自己情感以外的特别要求了。譬如早晨和晚间刷牙,起初需要别人指点,后来依靠毅力坚持,久而久之,化成生活习惯;偶尔不刷牙,反而感到极不自然,不合自己的卫生习惯。 ⑥认真读书的人们,瞧不起那种“游手”的读书状态:虽然有书在手,念念有词,还是不经意竟加入了“好闲”的人群。因为你“游手好闲”的读书,不会有切实、丰厚的回报,与那些不读书的闲人相差无几。所以,我特别赞同老师的话:“游手好闲的读书,等于游手好闲”。练习:1.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 2.对文章写作思路的图示,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提倡养成读书认真思考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A3.从第4段看,作者认为养成“动手”的习惯,至少有两方面的好处。(各不超过10个字)其一是: 其二是:4. 叶鹏先生所说的“游手好闲的读书”,具体指什么样的读书状态?根据文章推断,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手不释卷,无明确目的的读书习惯。B.念念有词,却逃避思考的巧妙办法。C、炫耀学识,又显示修养的虚荣心理。D.以书为伴,似自然而然的日常行为。E.只争朝夕,有如饥似渴的学习劲头。可以随时调用读书所得。会生发出新的智慧火花。C E小练笔请同学们写一写,作为一名学生,你对自己、对家庭应尽到怎样的责任呢?作为学生:作为子女:作为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