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3章内能单元测试(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39036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3章内能单元测试(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39036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3章内能单元测试(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39036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3章内能单元测试(含解析)
展开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3章内能单元测试2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开过乡间公路,路面扬起灰尘,这些灰尘是由分子运动引起的
B. 分别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墨水,它们的扩散速度相同
C. 酒精和水混和后的总体积小于,这是由于分子间有空隙
D. 水、水蒸气、冰三种物态分子间的距离都是相同的
2.(3分)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C. 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
D. 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
3.(3分)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表明
A.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分子间存在斥力
C. 分子间有间隙 D.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4.(3分)下列过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 滑下滑梯 B. 汽油机的做功冲程 C. 钻木取火 D. 反复弯折铁丝
5.(3分)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公园中的石凳被太阳晒热 B. 快速弯折铁条,铁条弯折处变热
C. 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 D. 刀具在砂轮上磨得发烫
6.(3分)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水 | 铝 | ||
煤油、冰 | 干泥土 | ||
沙石 | 铜 |
A. 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B. 从节能的角度考虑,烧开水时用铝壶比用铜壶好
C. 水的比热容是水的比热容的两倍
D. 江阴地处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
7.(3分)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B. 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燃气的内能减小
C. 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
D. 摩擦生热过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这些内能又可以自发的转化为机械能
8.(3分)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水的比热容是煤油的倍,水升高的温度是煤油的倍,则它们的质量之比:是
A. : B. : C. : D. :
9.(3分)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发动机常用水来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小
B. 夏天吃冰糕时,冰糕周围的“白气”是冰糕升华形成的
C. 月栀子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D. 把一杯水放入冰箱使水凝固,此过程中水的内能不变
10.(3分)我国北方许多家庭采用了“水地暖”取暖,热水在地板下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加热整个地板,通过地板以热传递的方式向室内供热。“水地暖”用热水作为介质,主要是因为水的
A. 密度大 B. 比热容大 C. 流动性强 D. 导热性好
二 、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11.(3分)某学生用两个相同的热源分别对质量为,比热为的甲物质和质量为、比热为的乙物质加热,并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画出甲、乙两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情况,作出如下推断,其中正确的是( )
A. 若=,则< B. 若<,则>
C. 若=,则< D. 若>,则<
三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2.(4分)汾河公园的建成大大减弱了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这是利用了水的______大的特性.漫步在汾河公园,闻到阵阵花香,说明分子在______.坐在石凳上感到石凳很热,是由于光照使石凳的内能______,温度升高.
13.(4分)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___(填能量转化关系);“炙手可热”是通过___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大.
14.(4分)小夏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相等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了实验,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中,水和另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象可以得出:__________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J/(Kg•℃).
15.(4分)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到棉花燃烧.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使管内空气的内能增加致使棉花燃烧的.
四 、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16.(12分)1.将一瓶质量为0.5kg、温度为的纯净水放入冰箱,一段时间后纯净水的温度降低到,则这瓶纯净水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本题围绕分子考查了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较强,但都是一些基础知识,是中考常见题型。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和固体小颗粒的区别,注意的是分子是看不见的;扩散现象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一般情况下,固体的分子间距最小,气体的分子间距最大。
A.路面扬起灰尘,是灰尘颗粒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不正确;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剧烈,所以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快一些,故不正确;
C.酒精和水混和后的总体积小于,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故正确;
D.水、水蒸气、冰三种物态分子间的距离都是不同的,水蒸气的分子间距最大,故不正确。
故选。
2.【答案】C;
【解析】
扩散是指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一切物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比较简单。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固体、液体或气体之间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所以错误,正确;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能说明分子是很小的,故错;
D.分子是看不见的,看见的是分子团,扩散现象不可能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故错。
故选。
3.【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斥力.据此作出判断.
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的底面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表现为引力,使两个铅柱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故选A.
4.【答案】B;
【解析】解:、滑下滑梯,是消耗机械能,获得内能,故错误;
、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正确;
、钻木取火,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错误;
、反复弯折一根铁丝,铁丝变热,是通过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错误。
故选:。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也就是利用内能来做功。明确消耗的能与得到的能可做出判断。
此题主要考查了能量的转化过程,我们要能够分析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
5.【答案】A;
【解析】A项,热水袋中的热水的能量通过传递到手来使手觉得暖和;
B项,据木板的同时锯条升温,是因为摩擦生热的原因.
C项,同B项,摩擦生热.
D项,拿一段铁丝反复弯折多次,感到弯折处会发热,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在这个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故选A
6.【答案】D;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比热容的知识,正确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比较同种物质不同状态的比热容大小;
由可知,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多;
比热容大小是物质的特性,大小与质量无关;
由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
A.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水和冰为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故比热容大小与状态有关,故错误;
B.铝的比热容比铜的比热容大,由可知,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铝的比热容大,铝壶吸收的热量多,损失的能量多,故从节能的角度考虑,铜壶更好,故错误;
C.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大小与物质的质量无关,故水的比热容和水的比热容相同,故错误;
D.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比热容最大,由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故正确。
故选。
7.【答案】B;
【解析】解:、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质量不一定相同,内能不一定相等,故错误;
、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做功,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燃气的内能减少,故正确;
、我们不敢大口地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热汤的温度高;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错误;
、摩擦生热是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这些内能可以通过做功再转化为机械能,但这些内能无法自动地转化为机械能,是因为能量的转化是有方向性的,故错误。
故选:。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热机在做功冲程中,燃料在气缸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对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热量是过程量,就是说,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热量传递等;
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具有方向性。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的理解以及内能、温度与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还有能量转化知识的掌握,是中考的热点。
8.【答案】A;
【解析】解:,
,
由题知,,,
::
:。
故选:。
由题知,,,代入吸热公式求出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
该题考查学生对热量的计算公式的了解和掌握,推导时要细心,防止因颠倒而出错。
9.【答案】C;
【解析】解:
A、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常用水来降温,故A错误;
B、夏天吃冰糕时,冰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液滴,故B错误;
C、月栀子花飘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把一杯水放入冰箱使水凝固,此过程中,水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故D错误。
故选:。
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凝固过程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本题综合考查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液化现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涉及的知识点多,但都属于基础知识考查范围。
10.【答案】B;
【解析】解: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水地暖”用热水。
故选:。
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关于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水可做散热剂、冷却剂,用来解释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城市的“热岛效应”等
11.【答案】ACD;
【解析】(1)可以在横轴上找一点,即加热时间相同,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就是相同的;然后做纵轴的平行线,比较出温度变化的大小关系△ >△ ;(2)因为物质甲、乙的质量和比热都不确定,所以根据Cm=初步得出:<,然后利用不等式的知识逐项分析.
由图象可知:取相同的加热时间,即物质甲、乙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甲的温度变化值大,即:△ >△ .根据Q吸=Cm△ t得:Cm=,∴ <,即:甲的比热容和质量的乘积小于乙的比热容和质量的乘积.
A.若=,可以得到C1<C2,所以A正确;
B.若<,不能判断得出>,所以B错;
C.若C1=C2,可以得到<,所以C是正确;
D.若C1>C2,可以得到<,所以D正确.
故选ACD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能分析得出甲的比热容和质量的乘积小于乙的比热容和质量的乘积.重点是根据选项中的已知条件,会利用不等式的知识解答.
12.【答案】比热容;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增大;
【解析】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据此分析.闻到花香属于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①水上公园水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对周围气温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能.②闻到阵阵花香,是香气分子运动到了我们身边,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的结果.③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吸热内能增加.
该题考查了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密切联系生活,属于中考的热点.
13.【答案】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热传递;
【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即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
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其内能增大.这一过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炙手可热”是利用火加热把热量转移给了手,因此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14.【答案】甲;2.1×103;
【解析】选同样的加热时间,甲和乙吸热相同,根据温度变化的多少判断,温度变化多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少的比热容大,据此分析判断.根据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的大小判断出哪一种液体是水,由题知,分别用质量相等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了实验,相同时间水和液体放出的热量不相同.而水和液体的质量相同,根据吸热公式求液体的比热容.
(1)时间相等时,两种液体放出的热量相等,由图示可以看出,乙液体的温度降低的快,甲液体温度降低慢;
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放热也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温度降低得快,它的比热容小;
所以,甲液体的比热容大,所以若A、B两种液体中,一种液体是水,则这种液体一定是甲液体,
由图可知:液体的初温是20℃,加热15分钟后甲液体的末温是40℃,
则水放出的热量:Q放=(﹣)=4.2×103J/(kg•℃)×m×(60℃﹣40℃).
(2)由题知,而水和液体的质量相同,即=
△t=m(60℃﹣20℃)=4.2×103J/(kg•℃)×m×(60℃﹣40℃).
解得=2.1×103J/(kg•℃).
该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从温度﹣时间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该题考查了学生对比热容了解与掌握,注意要学会看图形(取相同的时间比较甲乙温度变化的高低).
15.【答案】做功;
【解析】下压活塞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起来.
16.【答案】解:水放出的热量;
【解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