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下列历史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火烧赤壁 B. 司马光砸缸 C. 刻舟求剑 D. 铁杵磨成针
2.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B.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都属于空气污染物
D. 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
3.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加热液体
C. 倾倒液体 D. 量取液体
4.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
B.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生成黑色固体
C.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浓厚的白色烟雾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 为预防“新冠”病毒,教室喷洒84消毒液后,室内充满刺激性气味,这说明( )
A. 分子客观存在 B.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分子很小 D. 分子间有间隔
6. 下列净化水的过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B. 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
C. 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主要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
D. 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7. 下列安全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 B. C. D.
8. 下列几种常见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生石灰(CaO) B. 海水
C. 高锰酸钾(KMnO4) D. 酒精(C2H5OH)
9.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美丽内江。下列做法符合该理念的是( )
A. 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B.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C. 过度施用农药化肥 D. 深埋处理废旧电池
10.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A. 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 金刚石、石墨和C60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C. 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D. 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1. 生活中“低钠盐”“高钙奶”中的“钠”和“钙”是指( )
A. 元素 B. 单质 C. 原子 D. 分子
12.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 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 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D. 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13.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石墨和C60均为碳元素的单质 B. CO2可用于灭火
C. CO易溶于水生成酸 D.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14. 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KMnO4)制取氧气,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3 B. +7 C. +4 D. +5
15. 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的功效。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硒的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
B. 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D. 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阳离子
16. 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B. 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 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D. 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
17. 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①③化学性质相似 B. ②为阴离子
C. ③④属于同一种元素 D. ③为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
18. 漂白粉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 )
A. Cl2 B. CO2 C. CaCl2 D. O2
19. 在“宏观一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学科必备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B. 以上4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 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 生成物丙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20.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5
2
20
2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1
28
5
A. 反应后甲的质量为5g B. 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该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D. 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21.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铜元素 ______ ;
②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______ ;
③铵根离子 ______ ;
④标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
(2)写出符号“3SO2”中数字的含义:
①“3”表示 ______ ;
②“2”表示 ______ 。
22.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氮气 ②稀有气体 ③金刚石 ④活性炭 ⑤氧气 ⑥二氧化碳 ⑦一氧化碳
(1)可用切割玻璃的是 ______ ;
(2)可用于制造氮肥的是 ______ ;
(3)可用于制作电光源的是 ______ ;
(4)可用来吸附有害气体的是 ______ ;
(5)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是 ______ ;
(6)可用于做燃料的是 ______ ;
(7)可用于灭火的是 ______ 。
23. 人类生活离不开水,实验初级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附近复新河水质的状况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
(1)欲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需进行过滤操作,该操作过程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 ______ 。人们常用 ______ 去除水中异味和色素。
(2)检验所得水样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______ ;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 ______ 。
(3)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______ 。
A.洗手时及时关闭水龙头
B.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C.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
D.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4)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 ______ 组成的。
24.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______ ;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______ ;
(4)镁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 。
25.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D、E、F是单质,其他物质均是化合物,其中G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①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 ______ ,F ______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6. 图甲装置是实验室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______ 。
(2)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 。欲用该方法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要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能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______ ,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过程中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红色,这是因为 ______ 。
(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和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由于该反应十分剧烈,实验必须严格控制反应速率,你认为图甲中最适宜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5)图乙所示装置具有多种用途,下列有关它的用途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该装置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a端管口通入
B.瓶内装满水,用于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a端管口通入
C.瓶内装满氧气,要将氧气排出,水应从a端管口通入
27. 按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如图A所示,点燃两只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沿烧杯壁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______ 。
(2)如图B所示,将一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如图C所示,打开瓶塞,迅速将烧杯中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少许蒸馏水倒入瓶中,立即拧紧瓶塞,振荡,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 。
28. 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28g加入试管中,加热。待完全反应后,将试管冷却、称量,试管内固体物质为18.4g。计算:
(1)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为______g。
(2)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列式计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火烧赤壁包含着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司马光砸缸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刻舟求剑只是将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铁杵磨成针只是将其磨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D
【解析】解:A、工业上用的大量氧气,主要使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的,是利用了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液态空气中液态氮的沸点低,加热时液态氮先蒸发出来,故选项说法正确。
B、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都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而不是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工业上制氧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常见的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空气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工业上制氧的原理、稀有气体的性质与用途、空气的污染物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点燃酒精灯时,使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该项错误;
B、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13,使用外焰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45∘,试管夹夹在距管口13处,该项错误;
C、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试管倾斜,试管口紧挨瓶口,该项正确;
D、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该项错误;
故选:C。
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要点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室仪器的使用。
4.【答案】A
【解析】解:A、镁条在空气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粉末,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5.【答案】B
【解析】解:由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整个室内,所以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喷洒84消毒液后,室内充满刺激性气味。
故选:B。
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本题考查的化学与生活的知识;掌握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的特征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是此题考查学生的导向。
6.【答案】A
【解析】解:A.明矾溶于水后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但是不能将硬水软化,选项说法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选项说法正确;
C.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主要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等,选项说法正确;
D.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化水的方法,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以及净化水的原理来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净化水方法,难度不大。
7.【答案】A
【解析】解:A、表示禁止吸烟。
B、是禁止燃放鞭炮;
C、是禁止烟火;
D、是禁止堆放易燃物质。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对生活中常见公益图标的识别,可根据图标的意义和平时生活经验进行辨析。
图标的含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指导作用,特别是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几种常见的图标,在化学实验室和其他危险场合最常见,明白它的含义,不但能保障我们的人身安全,该知识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之一。
8.【答案】A
【解析】解:A、生石灰(CaO)中有两种元素,其一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
B、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高锰酸钾(KMnO4)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
D、酒精(C2H5OH)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
本题较简单,主要从概念上来抓住判断的关键点,两个关键点缺一不可,要同时具备。
9.【答案】B
【解析】解:A.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能未经处理就用于农业灌溉,做法错误;
B.大力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染,做法正确;
C.大量的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做法错误;
D.废旧电池深埋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做法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0.【答案】D
【解析】解:A.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原因是它们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不是构成原子大小不同,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原因是它们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不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原因是它们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不是构成原子数目不同,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原因是它们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根据金刚石、石墨、C60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A
【解析】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故“低钠盐”“高钙奶”中的“钠”和“钙”是指元素,故选A.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元素组成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掌握的元素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解:A、燃烧的条件是①需要可燃物;②需要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③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还需要有氧气或空气,可燃物才能燃烧,此选项错误;
B、将煤加工成粉末状,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此选项正确;
C、酒精在桌面燃烧不能用水来灭火,应用湿抹布或细沙土盖灭,此选项错误;
D、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温度到油的着火点以下,此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与原理,促使可燃物着火燃烧的方法,题型简单,基础性强,适合学生巩固训练。
13.【答案】C
【解析】解: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正确;
B、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故B正确;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故C错误;
D、由于干冰升华能吸收大量的热,能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呈小水珠形成降雨,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碳元素的单质的种类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D、根据干冰易升华的特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碳单质的种类以及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4.【答案】B
【解析】解:在化合物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4=0,则x=+7价。
故选:B。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15.【答案】A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硒的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硒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硒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B、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液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氵”字旁。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C
【解析】解:A、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故选项说法正确。
B、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12+8×1+6×16=176,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8176×100%≈4.5%,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B
【解析】解: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①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②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③④的核内质子数相同,③④属于同一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③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该元素位于第3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8.【答案】B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钙、氯、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1、2、3、2、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钙、氯、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1、2、5、2、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
故选:B。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X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9.【答案】D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CH2O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2O+O2−催化剂H2O+CO2。
A、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每2个分子变化成了2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故A说法正确;
B、由物质的构成可知,以上4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B说法正确;
C、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C说法正确;
D、生成物丙是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有关的说法。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20.【答案】C
【解析】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的质量增加了11g−2g=9g,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9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8g−20g=8g;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2g−5g=17g;由质量守恒定律,甲的质量不变,故待测的数值为5。
A、由分析可知,反应后甲的质量为5g,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后,甲的质量不变,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乙、丙是生成物,丁是反应物,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11−2):(28−20)=9:8,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21.【答案】Cu2P2O5 NH4+ C+4O2 三个二氧化硫分子 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解析】解:(1)①铜元素的符号是Cu;
②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表示为 2P2O5;
③一个铵根离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表示为NH4+;
④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表示为C+4O2;
(2)①“3SO2”中数字“3”表示三个二氧化硫分子;
②“3SO2”中数字“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故答案为:(1)①Cu;②2P2O5;③;④;
(2)①三个二氧化硫分子;②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答案】③ ① ② ④ ⑤ ⑦ ⑥
【解析】解:(1)金刚石硬度大,可用切割玻璃;
(2)氮气含有氮元素,可用于制造氮肥;
(3)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电光源;
(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有毒的物质,因此可用来吸附有害气体;
(5)氧气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
(6)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做燃料;
(7)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
故答案为:(1)③;
(2)①;
(3)②;
(4)④;
(5)⑤;
(6)⑦;
(7)⑥。
(1)根据金刚石硬度大进行分析;
(2)根据氮气含有氮元素进行分析;
(3)根据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各种颜色的光进行分析;
(4)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有毒的物质进行分析;
(5)根据氧气供给呼吸进行分析;
(6)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
(7)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用途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23.【答案】引流 活性炭 肥皂水 煮沸 AB2H2O2H2↑+O2↑氢、氧元素
【解析】解:(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2)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其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软水,产生较少泡沫或较多浮渣的为硬水;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3)A、及时关水龙头,能节约水资源,该选项符合题意;
B、洗菜的水用来浇花,能节约水资源,该选项符合题意;
C、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会浪费水资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不能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会污染农田,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4)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元素守恒,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故答案为:(1)引流;活性炭。
(2)肥皂水;煮沸。
(3)AB。
(4)2H2O2H2↑+O2↑;氢、氧元素。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2)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
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3)要节约用水。
(4)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4.【答案】3Fe+2O2Fe3O4 CaCO3+2HCl=CaCl2+H2O+CO2↑CO+CuOCu+CO2 2Mg+O22MgO
【解析】解:(1)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
(4)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
故答案为:
(1)3Fe+2O2Fe3O4;
(2)CaCO3+2HCl=CaCl2+H2O+CO2↑;
(3)CO+CuOCu+CO2;
(4)2Mg+O22MgO。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5.【答案】H2OH2 2H2O22H2O+O2↑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C的化学式为H2O;F的化学式为H2。
(2)反应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故答案为:(1)H2O;H2;
(2)2H2O22H2O+O2↑。
D、E、F是单质,其他物质均是化合物,其中G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G为二氧化碳;C在通电条件下生成E、F,且D与E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E、F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C为水、E为氧气、F为氢气、D为碳;反应①中 B 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则B为催化剂,且A在B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则A为过氧化氢、B为二氧化锰。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26.【答案】长颈漏斗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AD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组分反应 试管口未放置棉花 C AC
【解析】解:(1)①为加入液体的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书写文字表达式不需要配平,所以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故选A为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空气不易混入水中,故选排水法收集气体较为纯净,故选D为收集装置;
故答案为: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AD。
(3)E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说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组分反应;高锰酸钾为固体粉末,容易被带气体带出,进入导管后,被带入水槽,造成水颜色变化,所以此时未放置棉花出现此现象;
故答案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组分反应;试管口未放置棉花。
(4)反应物为固液混合物,不需要加热,且需要控制反应速率,因此需要选择C作为发生装置;
故答案为:C。
(5)A、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先在底部聚集,所以从长口a进气,选项A正确;
B、氧气不易溶于水,先在顶部聚集,所以从短口b进气,选项B错误;
C、氧气不易溶于水,加入水后,氧气在水上部聚集,所以从a进水,氧气从b排出,选项C正确;
故选:AC。
(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据此书写文字表达式;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密度与水中溶解度选择收集装置;
(3)根据收集装置特点推断气体性质;根据高锰酸钾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4)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以及题目要求选择收集装置;
(5)根据气体性质和万用瓶特点分析回答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7.【答案】烧杯中的蜡烛下面的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 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试管内液面上升 试管内出现浑浊 CO2+Ca(OH)2=CaCO3↓+H2O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塑料瓶变瘪
【解析】解:(1)因沿烧杯内壁倾倒二氧化碳时,可观察到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过一会上面的蜡烛再熄灭。由蜡烛熄灭可知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由蜡烛熄灭的顺序可知下面的先熄灭,即二氧化碳由下到上充满烧杯中,则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会使试管内气体减少,造成管内压强减小,液体会进入试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3)将烧杯中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少许蒸馏水倒入瓶中,瓶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塑料瓶变瘪。
故答案为:(1)烧杯中的蜡烛下面的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2)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出现浑浊;CO2+Ca(OH)2=CaCO3↓+H2O;
(3)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塑料瓶变瘪。
(1)根据观察到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过一会上面的蜡烛再熄灭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28.【答案】9.6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8g−18.4g=9.6g
设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MnO2△2KCl+3O2↑
245 96
x9.6g
245x=969.6g
x=24.5g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故答案为:(1)9.6;
(2)24.5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氧气,所以可以求算氧气的质量;
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023年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新城重点中学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试卷(三)(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新城重点中学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试卷(三)(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关爱自然,刻不容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重庆市酉阳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酉阳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重庆是热门旅游城市,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宁夏吴忠市同心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宁夏吴忠市同心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