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西城四中初一(上)期中生物含答案
展开2019北京西城四中初一(上)期中
生 物
一、单项选择题
1.成语“汗流浃背”描述的生物特征是 ( )
A. 生长和繁殖 B. 新陈代谢 C. 遗传和变异 D. 应激性
2.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有华北地区唯一的大片珍贵天然油松林,以及保存良好的榆树、桦树、椴树等树种构成的华北地区典型的天然次生阔叶林。除此之外,全国分布有多个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为了( )
A. 保护生物多样性 B. 增加土地利用率
C. 防止天敌伤害 D. 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3.下列选项中所用研究方法对应不正确的是 ( )
A. 北京市中小学生疫苗接种情况----调查法
B. 观察草履虫在水中的运动----观察法
C. 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法
D. 为什么雨后积水导致植物根腐烂----观察法
4.创立生物进化论的科学家是( )
A. 达尔文 B. 李时珍 C. 林奈 D. 沃森和克里克
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 海洋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
C. 城市生态系统 D. 生物圈
6.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它具有发达的根系,地表下水平生长的根状茎形成强大的根状茎网。甘草叶片表皮的气孔均有较大的孔下室造成较湿的小环境,减少叶片蒸腾水分。体现了
A.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喇叭沟门的原始森林 B. 野鸭湖的湿地
C. 颐和园的昆明湖 D. 动物园的猴群
8.图中的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是
A. 草→斑马→狮子 B. 土壤→草→斑马
C. 狮子→斑马→草 D. 斑马→狮子→细菌
9.北方农谚中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前后适合播种,此时影响播种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
A. 温度 B. 空气 C. 土壤 D. 阳光
10.白蚁以木头为食,但是自身不能消化木纤维。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够将木纤维分解成果糖,这些果糖既可以供白蚁利用,又可以作为鞭毛虫的食物。白蚁和它肠内的鞭毛虫的关系是
A. 竞争 B. 捕食
C. 寄生 D. 共生
11.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绿色植物→鸟→蛇→猫头鹰是该食物网中最长一条食物链
B. 鸟与昆虫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C. 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污染,在该食物网中,体内毒素积累最多的是猫头鹰
D. 蛇和猫头鹰的能量最终来自于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12.如图为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时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图像,仔细观察并分析:从视野A变成视野B,他做了怎样的处理( )
①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 ②玻片向右下方移动
③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④把大光圈换成了小光圈
⑤转动了细准焦螺旋
A. ①②⑤ B. ③④⑤ C. ③①⑤ D. ①④⑤
13.下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它们的先后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④②①③ D. ③④②①
14.下面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种操作和要达到的目的,其中不符合的是( )
A. 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使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B. 转动转换器----调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C. 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D. 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光线强弱
15.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先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
A. 自来水 B. 生理盐水 C. 酒精 D. 稀碘液
16.“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是元代郑允端《葡萄》中对于葡萄的描写。葡萄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入口甘香的汁液来自(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核 D. 液泡
17.各种植物细胞能够保持一定的形态,这主要是靠( )
A. 细胞壁的保护作用 B. 细胞膜的保护作用
C. 细胞壁的支持作用 D. 细胞膜的支持作用
18.“基因身份证”是记录人体特定遗传信息的芯片。所记录的这些信息主要来自于人体细胞的
A. 细胞膜 B. 细胞核 C. 细胞质 D. 细胞壁
19.某同学探究“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实验设计如下表。下列对该实验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
组别
营养液的种类
营养液体积
营养液温度
草履虫数量
甲
稻草浸出液
500毫升
25°C
2只
乙
牛奶营养液
500毫升
10°C
2只
A. 统一用稻草浸出液 B. 营养液温度统一为25°C
C. 草履虫数量改为20只 D. 可用清水培养做对照组
20.下图为人体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引起①到③变化过程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陈代谢 B. 细胞生长 C. 细胞分化 D. 细胞分裂
21.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能够使细胞体积增大 B. 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细胞核
C. 细胞变为两个 D. 细胞核分裂成两个新的细胞核
22.下图表示某植物体两种细胞的形成过程,其中表示细胞分化过程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①②③
23.下列可称为组织的是 ( )
①胃 ②心脏 ③血液 ④皮肤 ⑤软骨 ⑥肌肉细胞
A. ①②③ B. ③④⑥ C. ③⑤ D. ②④⑤
24.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下图所示图像,他所观察的实验材料结构层次属于( )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
25.皮肤在人体表面起保护作用,当皮肤划破时人会感到疼痛,有时会流血。以上现象说明皮肤中包含的组织有
A. 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B. 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分生组织
C. 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肌肉组织
D. 营养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二、非选择题
26.小明在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下图所示为小明所用显微镜及观察到的现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有一步没有规范操作,导致观察到了如图的现象,这种情况的产生最有可能是由__________这一步操作导致的。
A. 涂 B. 染 C. 刮 D. 盖
(2)小明想在视野中看到更少的细胞,他应该选择下表中哪组目镜和物镜? _________。若要将物镜从丙组换到乙组,应调节的显微镜结构为[ ]________, 调换到乙组后的放大倍数为___________倍。
目镜
物镜
甲
15×
40×
乙
10×
40×
丙
10×
10×
丁
15×
10×
(3)请对下述的观察步骤排序,_____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其中,小明若在视野中观察到了③,调节显微镜的______________可将视野调至④。
27.下图为大熊猫体细胞和月季叶片细胞结构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图_____________为月季叶片细胞,与大熊猫体细胞相比,月季叶片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 ]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和[7]____________。
(2)结构1在月季叶片细胞中起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用碘液对大熊猫体细胞进行染色,[ ]_____________这一结构被染成深色。
(4)大熊猫体细胞和月季叶片细胞中都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____________。
28.如图表示番茄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A细胞经过a过程可以形成B1-B4几种不同的细胞群,则a过程为____________;
(2)番茄的果实可以久放而不腐烂,主要是表面具有[ B1 ]_______;但其表皮细胞没有图乙中的[ 4] __________,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图甲中,C所示结构属于_____________这一结构层次;
(4)图甲所示D的4这一结构中有输导组织,下图中_____________(填字母)负责把水分和无机盐从根运输到植物体上端,如叶片中。
29.某品牌洗手液号称完全不影响环境,亮亮想证实该广告的真实性,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准备: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蚯蚓40条,喷雾器2个,清水,1%洗手液溶液,将富含有机物的土壤均匀铺撒在大纸盒中,沿中线均分为甲、乙两个区域。
(1)请将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甲区域
乙区域
第一步
放20条蚯蚓
放___________条蚯蚓
实验步骤
第二步
每天喷10毫升1%洗手液
每天喷10毫升__________
第三步
两周后翻开土壤,统计其中蚯蚓的__________
实验结果
2条
38条
(2)实验中每个区域使用了20条蚯蚓,而不是1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甲、乙两区域除___________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4)亮亮同学也照此方案进行了实验,得到了多组数据,亮亮统计了各组的数据,应取它们的____________值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
(5)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该品牌的洗手液__________(“会”或“不会”)影响环境。
(6)实验结束后,应怎样处理这些蚯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疟原虫和草履虫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所有的生命活动均可在一个细胞中完成。根据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I疟原虫与青蒿素
疟疾是单细胞生物疟原虫生活在人体内引发的疾病。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从黄花蒿中提取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了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黄花蒿是提取青蒿素的重要原料。黄花蒿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不同生长时期的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是否相同?研究者分别对黄花蒿不同生长时期的地上部分进行采收,测定其青蒿素含量,结果如下图。
(1)黄花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桔梗目、菊科的植物。创立生物的分类系统及生物命名方法(双名法)的科学家是( )
A. 林奈 B. 哈维 C. 屠呦呦 D. 罗伯特·虎克
(2)据图分析,要提取出较多的青蒿素,最适合的采收期是____________,这一时期青蒿素的含量达到最高。
(3)黄花蒿的植物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可通过植物体的______________组织运送到果实中。
II草履虫与污水净化
草履虫喜欢生活在有机物含量较多的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据估计,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所以,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200个细菌,它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1)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草履虫依靠 [③] ______________的摆动,在水中呈旋转式运动。
(2)草履虫在污水中,通过[ ______________ ]口沟取食,经[⑥]_________消化后被细胞吸收,食物残渣由①胞肛排出体外。从而起到污水净化的作用。
(3)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生活在水中 B. 不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
C. 由一个细胞构成 D. 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31.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研究青鳉鱼食性及卵的孵化情况,在繁殖季节从以下池塘中找到附着在水草上的卵,连水草一起捞出,放在盛有池塘水的水箱中,进行培养和观察。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图1池塘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有植物、动物、微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__多样性。其中青鳉鱼在该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_______________,图1中属于分解者的有_______________。能量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_______。
(2)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水箱放在不同温度的恒温器中,观察青鳉鱼卵在不同温度下的孵化情况,观察结果如图2所示。在__________°C时,卵孵化所需的时间最短。在卵孵化成幼鱼的过程中,细胞要经过__________才能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3)研究小组对青鳉鱼的食性进行了分析,在其肠腔内发现了图3所示的食物。他们又用显微镜观察水蚤的肠,可模糊看到新月藻和草履虫等,据此可知青鳉鱼与水蚤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月藻是一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藻类,除此以外图3中还有___________也是单细胞生物。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淀—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海淀区上庄镇上庄水库北侧,翠湖湿地是人工修复湿地,被称为北京的江南水乡,也是北京唯一一家被建设部批准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公园分为封闭保护区、过渡缓冲区和开放体验区。
翠湖曾因污染严重导致动植物种类减少,自2009年实施人工修复以来,湿地环境发生了巨变。如今,翠湖公园内的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大鸨、金雕、遗鸥、丹顶鹤等非常珍稀的野生水鸟几乎每年都能看到。除了鸟类之外,这里的水生植物也有非常大的观赏价值。睡莲、芦苇、香蒲、菖蒲、千屈菜、水葱应有尽有,华北地区罕见的食虫植物狸藻也在翠湖现身。开放体验区因地制宜地设计了湿地文化长廊、蝴蝶谷、观鸟阁、蛙声伴客、临湖映眺、观鱼区、湿地植物体验区等景点。
翠湖湿地的生态环境需要继续改善,综合考虑生态系统保护和湿地动植物保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现阶段只采用预约的方式接受游客进园游览。
(1)翠湖湿地公园内的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叫做__________________。
(2)水是影响翠湖湿地动植物生活分布的重要__________________因素之一,因此水质净化是湿地恢复的重要工作。
(3)工作人员采取多种措施净化水质。
①让污水流经吸附有多种微生物的生物膜,微生物可以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这实现了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循环(填“物质”或“能量”)。
②每年投放滤食性鱼类,如花鲢、白鲢,直接降低了某些爆发式增长的浮游生物(如浮游藻类)的数量,缓解了水体富营养化,同时还能作为翠湖鸟类的食物来源。请你写出翠湖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水体中存在的重金属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__体内积累最多。
(4)翠湖曾因污染严重导致动植物种类减少,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人工修复后的翠湖湿地,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主要原因是该湿地公园中_________________数量增加,使得流入湿地的总能量增加,可供养更多的鸟类。
(5)遗鸥(Larus relictus) 为鸥科鸥属濒危候鸟,中型水禽,体长为40厘米左右。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遗鸥鄂尔多斯种群最集中的分布区和最主要的繁殖地。鸟类学家在保护区内利用望远镜等工具,对保护区的遗鸥经过长期观察后发现遗鸥具有家族性群居习性,并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性。每遇干扰,一些成鸟便将幼雏集群带入水中,离开湖心岛,保护幼鸟的安全。这种研究鸟类行为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北京西城四中初一(上)期中生物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此,成语“汗流浃背”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排出体内废物。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体的基本特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生物体的基本特征。
2.【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详解】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故选A。
【点睛】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注意理解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3.【答案】D
【解析】
【分析】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分类法等。实验法是指在实验室内利用一定的设施,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详解】A.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北京市中小学生疫苗接种情况可用调查法,故A正确。
B.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观察草履虫在水中的运动利用观察法,故B正确。
C、D.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为什么雨后积水导致植物根腐烂,这种研究方法就是实验法,故C正确,D错误。
故选D。
【点睛】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分类法都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它们的研究形式不同。
4.【答案】A
【解析】
【分析】
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 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创立了自然选择学说。
【详解】A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故A符合题意。
B.李时珍是我国古代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一书,故B不符合题意。
C.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故C不符合题意。
D.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 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开始,便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分子生物学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理论。
5.【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中即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明确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也影响环境,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适者生存。甘草叶片表皮的气孔均有较大的孔下室造成较湿的小环境,减少叶片蒸腾水分,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正确。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7.【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详解】
ABC、喇叭沟门的原始森林、野鸭湖的湿地、颐和园的昆明湖都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都属于生态系统;D、动物园的猴群,只是部分动物,没有生产者、分解者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幼儿园的小朋友不属于生态系统。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
8.【答案】A
【解析】
【分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解答即可。
【详解】
A、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A正确。B、土壤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B错误。C、狮子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C错误。D、细菌属于分解者,而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知道食物链的概念。
9.【答案】A
【解析】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详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有温度、空气、土壤、阳光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前后适合播种,此时影响播种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故选A。
【点睛】本题是考查学生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知识的理解,难度较易。
10.【答案】D
【解析】
【分析】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寄生: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够将木纤维分解成果糖,这些果糖既可以供白蚁利用,又可以作为鞭毛虫的食物”,则两者之间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
【点睛】本题考查种间关系,意在考查学生阅读题干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11.【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就叫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相互交错形成的网状结构就是食物网。每条食物链必需从生产者开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的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
【详解】A.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所示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昆虫→青蛙→蛇→猫头鹰,绿色植物→昆虫→鸟类→蛇→猫头鹰,绿色植物→田鼠→猫头鹰,绿色植物→田鼠→蛇→猫头鹰,绿色植物→鸟类→蛇→猫头鹰。可知其中最长的一条是绿色植物→昆虫→鸟类→蛇→猫头鹰或绿色植物→昆虫→青蛙→蛇→猫头鹰,故A符合题意。
B.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在此生态系统中,鸟和昆虫之间,鸟吃昆虫,是为了获取食物,属于捕食关系;同时鸟和昆虫都吃绿色植物,相互争夺食物,属于竞争关系。因此,鸟和虫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的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生物链越长,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在这种生物的体内积累的就越多。在此生态系统中,猫头鹰的营养级最高,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故C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满足生物圈中其它生物的需要,所以蛇和猫头鹰的能量最终来自于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食物链的结构,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的富集现象,生态系统的组成。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结构物点,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的富集现象,生态系统的组成。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显微镜下看到是实物的倒像,在显微镜下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分析图示可知:A图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只有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才能使得物像到达视野的中央。B图比A图体积大,故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光线会变暗,把小光圈换成大光圈,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象变清晰。
【详解】从图中可看出,A物像原来在视野的左上方,而B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在A图中物像位于视野的偏左上方,应该③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的右下方。A图中的细胞体积小,而B图中细胞的体积大,故而由A变成B是由①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④把小光圈换成了大光圈或用凹面的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⑤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因此,仔细观察并分析:从像A变成像B是做的处理是:①低倍镜换成发高倍镜→③玻片向左上方移动了→④把小光圈换成了大光圈或用凹面的反光镜→⑤转动了细准焦螺旋。故选C。
【点睛】解本题时,要注意换高倍镜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视野会变窄,二是视野会变暗,三是视野会变模糊。针对以上问题思考操作步骤。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制作临时装片的顺序可用下列动词记“擦,滴,撕,放,展,盖,染,吸”,擦是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是滴加清水,撕是撕取洋葱表皮,放是将洋葱表皮放入水中,展是将洋葱表皮展开,盖是盖上盖玻片,染是进行染色,吸是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和染液,记住了这几个动词的顺序就记住了制作临时装片的顺序。
【详解】对照“擦,滴,撕,放,展,盖,染,吸”,四个步骤的正确顺序应是③滴水,④取材,②展平,①盖上盖玻片。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养成良好的正确的操作习惯。
14.【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种操作和要达到的目的”可知,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运用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A.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若在视野的右下方,由于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其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要想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向中央,即装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故A错误。
B.因为物镜固定在转换器上,所以转动转换器就可以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故B正确。
C.准焦螺旋可以小范围的升降镜筒,可以调节物像的清晰,故C正确。
D.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调节光线进入镜筒的多少,反光镜也能够调节光线的强弱,故D正确。
【点睛】掌握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B
【解析】
【分析】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简单记忆为:擦、滴、刮、抹、盖、染。
【详解】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由于0.9%的生理盐水的浓度与动物细胞的浓度一致,为了不至于细胞因吸水而膨胀,失水而皱缩,所以为了维持细胞正常状态,应往装片上滴加浓度为0.9%生理盐水水,便于观察。
【点睛】理解掌握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16.【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详解】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故C不符合题意。
D.液泡内的细胞液溶解有多种物质,因此,葡萄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入口甘香的汁液来自液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组成,细胞壁具有支持作用,据此作答。
【详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其支持作用能维持细胞形状,控制细胞生长,细胞壁增加了细胞的机械强度,并承受着内部原生质体由于液泡吸水而产生的膨压,从而使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细胞膜主要是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可见C符合题意。
【点睛】了解细胞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给功能,解答此题要重点掌握细胞壁的作用。
18.【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位于DNA上,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详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故选B。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19.【答案】A
【解析】
【分析】
作为探究“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的对照试验,根据对照实验变量的唯一性,此对照试验的变量是营养液,其它条件应该都一样。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对照实验要控制变量的唯一,此对照试验的变量是营养液,其它条件应该都一样,因此应该除了甲组用稻草液,乙组用牛奶营养液之外,温度、草履虫的数量等都一样,故A符合题意。
B.由A可知,温度应该一样,并且是适宜温度25℃,故B不符合题意。
C.草履虫数量改为20只,2只太少,容易出现偶然性,实验结果没有科学性,故C不符合题意。
D.可设置用清水作培养液的对照组,用甲乙分别与之作对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关键点:对照实验组的变量与探究的条件有关,必须要保持变量的唯一。
20.【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的生长导致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组织。
【详解】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数量已经复制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细胞。这样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图中①到③变化过程,细胞数目增多形态结构功能没有太大变化,是细胞的分裂过程。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及特点。
21.【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后再平均分配,保证了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详解】A.能够使细胞体积增大的原因是细胞的生长,故A错误。
BCD.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故BCD正确。
故选A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以及染色体的变化。
22.【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
【详解】①过程,细胞体积增大,表示细胞的生长;②过程,细胞数目增多,表示细胞的分裂;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③是细胞分化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理解掌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C
【解析】
【分析】
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据此答题。
【详解】胃、心脏、皮肤等都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器官;血液是由有形成份和无形成份两部分组成。血液的有形成份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约占血液的45%,其余55%为无形成份----血浆,其中的有形成份红细胞的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白细胞和血小板也是这样,可见血液符合组织的概念,血液属于组织,且具有营养、保护等功能,属于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软骨、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肌肉细胞就是人体细胞的一种。故选C。
【点睛】掌握组织和器官的定义,注意区分组织和器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常见的组织有哪些。
24.【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详解】细胞是除病毒以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小单位。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系统是由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据此解答。图中的材料由许多细胞构成,排列紧密,属于组织。故选B。
【点睛】只有理解并掌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才能正确区分和灵活解答。
25.【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的主要组织:
名称
组成
功能
上皮组织
上皮细胞
保护 分泌
肌肉组织
肌细胞
收缩 舒张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调节和控制
结缔组织
骨、血液、肌腱、淋巴等
支持 连接 保护 营养
【详解】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功能,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神经组织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功能,如骨、血液、肌腱等。皮肤起保护作用说明皮肤中含有上皮组织,皮肤不慎被划破,会感到疼说明有神经组织,流血说明有结缔组织,因此皮肤中可能含有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
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中的叙述总结皮肤可能有的组织。
二、非选择题
26.【答案】 (1). D (2). 甲 (3). 1转换器 (4). 400 (5). ②→①→③→④ (6). 细准焦螺旋
【解析】
【分析】
观图可知:1是转换器、2是载物台、3是反光镜、4是目镜、5是粗准焦螺旋、6是细准焦螺旋、7是镜臂。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简记为:滴→刮→涂→盖→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详解】(1)小明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有一步没有规范操作,导致观察到的视野出现了气泡的现象,这种情况的产生最有可能是由盖盖玻片不当引起的,正确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故选D。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
甲、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5×40=600(倍);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40×10=400(倍);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0=100(倍);丁、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5=150(倍);
小明想在视野中看到更少的细胞,他应该选择放大倍数最大的一组,即甲组,若要将物镜从丙组换到乙组,应调节的显微镜结构为1转换器,转换器安装的镜筒的下端,转换器上安装不同的物镜,调换到乙组后的放大倍数为400倍。
(3)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象清晰,故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③→④;其中,小明若在视野中观察到了③,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可将视野调至④,从而使物像更清晰。
【点睛】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7.【答案】 (1). 2 (2). 5液泡 (3). 细胞壁 (4). 叶绿体 (5). 控制物质进出 (6). 3细胞核 (7). 4线粒体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图1是动物细胞、图2是植物细胞,其中1细胞膜,2是细胞质,3是细胞核,4是线粒体,5是液泡,6是细胞壁,7是叶绿体,据此解答。
【详解】(1)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此外,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所以,上图中,图2为月季叶片细胞,与大熊猫体细胞相比,月季叶片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5液泡,6细胞壁和7叶绿体。
(2)细胞膜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因此,结构1细胞膜在月季叶片细胞中起到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3)细胞核能被碘液染成深色,其内含有一种指导生物遗传和发育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用碘液对大熊猫体细胞进行染色,3细胞核这一结构被染成深色。
(4)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线粒体是呼吸的场所。因此,熊猫体细胞和月季叶片细胞中都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以及正确识图。
28.【答案】 (1). 细胞分化 (2). B1保护组织 (3). 叶绿体 (4). 器官 (5). B
【解析】
分析】
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成的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A细胞→B组织→C器官→D植物体。图乙中1是细胞质,2是细胞壁,3是细胞膜,4是叶绿体,5是细胞核,6是液泡。
【详解】(1)细胞经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新形成的细胞不断长大,慢慢的一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开始分化,形成了在形态和结构及功能上都相同的细胞群即组织。由此可见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因此,图甲中,A细胞经过a过程可以形成B1-B4几种不同的细胞群,则a过程为细胞分化。
(2)根据各种细胞的形态可以推测,B1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但并不是所以的植物细胞内都有叶绿体,如表皮细胞,根尖等。因此,番茄的果实可以久放而不腐烂,主要是表面具有[ B1 ]保护组织,但其表皮细胞没有图乙中的[ 4] 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成的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果,图中C番茄是果实属于器官。
(4)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等。图中B属于输导组织。导管位于植物体茎内的木质部中,由下而上输送水和无机盐的管道。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因此,图甲所示D的4这一结构中有输导组织,下图中B负责把水分和无机盐从根运输到植物体上端,如叶片中。
【点睛】掌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的组织,细胞分化的特点,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是解题的关键。
29.【答案】 (1). 20 (2). 清水 (3). 数量 (4).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5). 喷洒的液体种类 (6). 平均 (7). 会 (8). 将蚯蚓放回自然环境
【解析】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就是对照组。
【详解】(1)第一步:本实验的变量是洗手液,除了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所以乙也放20条蚯蚓。
第二步:本实验的变量是洗手液,所以一个喷洒洗手液,另一个要喷洒等量的清水,除变量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
第三部:两周后翻开土壤,统计其中蚯蚓的数量,应该根据蚯蚓的生存情况判断洗手液是否影响环境。
(2)在实验时,每组各用20条蚯蚓做实验而不是1条,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除是否喷洒洗衣液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4)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并计算平均值是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5)由表中数据分析,每天喷1%的某品牌洗衣液溶液的蚯蚓有2条,而每天喷清水的有38条,结论为该洗衣液会影响环境。
(6)蚯蚓是有益动物,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做完实验后,要将蚯蚓放回适宜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点睛】解题关键明确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变量唯一原则。
30.【答案】 (1). A (2). 初蕾期 (3). 输导 (4). 纤毛 (5). ⑦ (6). 食物泡 (7). B
【解析】
【分析】
图中①胞肛、②细胞核、③纤毛、④伸缩泡、⑤收集管、⑥食物泡、⑦口沟、⑧表膜。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等。
【详解】Ⅰ(1)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从黄花蒿中提取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了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在力学、光学、天文学等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生物学等方面也有贡献,它曾用自己制造的望远镜观测了火星的运动。1663年胡克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至今仍被使用。故选A。
(2)据柱状图可见:初蕾期青蒿素含量最高。因此,据图分析,要提取出较多的青蒿素,最适合的采收期是初蕾期,这一时期青蒿素的含量达到最高。
(3)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等。绿色植物通过叶制造的有机物由输导组织中的筛管输送。因此,黄花蒿的植物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可通过植物体的输导组织运送到果实中。
Ⅱ(1)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膜,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中旋转运动。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草履虫依靠 ③纤毛的摆动,在水中呈旋转式运动。
(2)草履虫摄入氧和排出二氧化碳都通过表膜完成。食物从口沟进入细胞内,在食物泡中进行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因此,草履虫在污水中,通过⑦口沟取食,经⑥食物泡消化后被细胞吸收,食物残渣由①胞肛排出体外。从而起到污水净化的作用。
(3)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由一个细胞构成,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生活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31.【答案】 (1). 物种 (2). 消费者 (3). 细菌和真菌 (4). 太阳 (5). 30 (6). (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7). 捕食和竞争 (8). 草履虫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的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解答即可。
【详解】(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即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中有多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种类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所以青鳉鱼属于消费者。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的有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分析图可知,在图1池塘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有植物、动物、微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其中青鳉鱼在该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消费者,图1中属于分解者的有细菌和真菌。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
(2)分析图可知,不同的温度对青鳉鱼的孵化有影响。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的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因此,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水箱放在不同温度的恒温器中,观察青鳉鱼卵在不同温度下的孵化情况,观察结果如图2所示,在30°C,卵孵化所需的时间最短。在卵孵化成幼鱼的过程中,细胞要经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才能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3)研究小组对青鳉鱼的食性进行了分析,在其肠腔内发现了如图3所示的食物,说明青鳉鱼捕食水蚤为食。他们又用显微镜观察水蚤的肠,可模糊看到新月藻和草履虫等,说明青鳉鱼和水蚤都以新月藻和草履虫等,属于竞争关系。据此可知青鳉鱼与水蚤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新月藻是一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藻类,除此以外图3中还有草履虫也是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能够完成消化,呼吸和排泄等生命活动。
【点睛】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及鱼的生长特点,生物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2.【答案】 (1). 生态系统 (2). 非生物(生态) (3). 物质 (4). 浮游藻类→花鲢→鸟类或浮游藻类→白鲢→鸟类 (5). 浮游藻类 (6). 鸟类 (7). 自我调节(自动调节) (8). 生产者(水生植物) (9). 观察法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水体中存在的重金属元素随着营养级的增高而增多,这就是生物富集作用。
【详解】(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翠湖湿地公园内的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光照,水分,温度,湿度,土壤等属于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生物之间的关系。因此,水是影响翠湖湿地动植物生活分布的重要非生物(生态)因素之一,因此水质净化是湿地恢复的重要工作。
(3)①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污染物可引发细菌等微生物的迅速繁殖,细菌通过呼吸作用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将有机物分解成等无机物,从而使水得以净化。因此,让污水流经吸附有多种微生物的生物膜,微生物可以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这实现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②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数量最多,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所以每年投放滤食性鱼类,如花鲢、白鲢,直接降低了某些爆发式增长的浮游生物(如浮游藻类)的数量,缓解了水体富营养化,同时还能作为翠湖鸟类的食物来源。写出翠湖中的一条食物链是浮游藻类→花鲢→鸟类或浮游藻类→白鲢→鸟类。该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浮游藻类。水体中存在的重金属元素随着营养级的增高而增多,这就是生物富集作用,所以在此食物链中鸟体内积累最多。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具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使生态系统崩溃。因此,翠湖曾因污染严重导致动植物种类减少,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人工修复后的翠湖湿地,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主要原因是该湿地公园中生产者(水生植物)数量增加,使得流入湿地的总能量增加,可供养更多的鸟类。
(5)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因此,分析上述文字可知,这种研究鸟类行为的科学方法是观察法。
【点睛】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的书写,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生物的富集现象,生物学研究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2020北京西城初一(上)期末生物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北京西城初一(上)期末生物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属于生物学研究对象的是,“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北京西城初一(下)期末生物含答案: 这是一份2019北京西城初一(下)期末生物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类新生命生长发育的起点为,小肠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 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上)期中生物含答案: 这是一份2019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上)期中生物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