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上)期中生物含答案
展开2019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上)期中
生 物
一、单项选择题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对应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
A. 呼吸 B. 排出体内废物 C. 对刺激做出反应 D. 生长、发育、繁殖
2.“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 生物需要营养 B. 生物能繁殖 C. 生物能呼吸 D. 生物能生长
3.在调查校园生物的活动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下来,带回家研究
B. 小勇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勇将其记录下来
C. 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蜈蚣,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 小明发现一只老鼠,觉得太恶心了,没有记录
4.若想直观形象地了解并掌握田野中动物的生活习性,最好的方法是
A. 多方面查阅资料 B. 听别的同学介绍
C. 在实验室观察标本 D. 亲自进行野外调查
5.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既可肉眼观察,也可借助工具 B. 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C. 有些观察结果可以制成图表 D. 不符合常规的观察结果不记录
6.每年春季北京市区的玉兰花开过后,香山的玉兰花则刚刚开放,影响玉兰花开花早晚的非生物因素是( )
A. 水分 B. 阳光 C. 温度 D. 空气
7.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状是对下列哪种环境的适应( )
A. 缺少水分 B. 害虫捕食 C. 缺少营养 D. 温度过低
8.生活在水中的被子植物的叶片非常薄,并且根系很不发达,这是对下列哪种环境的适应( )
A. 阴暗环境 B. 干燥环境 C. 水环境 D. 土壤环境
9.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①老虎吃野猪 ②许多蜜蜂一起去采集花蜜 ③草原上的兔子和羊
④田里的水稻和杂草 ⑤蚂蚁搬家 ⑥瓢虫吃蚜虫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⑥ D. ②⑤
10.下列不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水生植物的叶片很薄 B. 蚯蚓疏松土壤
C. 地衣可促使岩石变为土壤 D. 植物可以防风固沙
11.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 湿地生态系统 B. 海洋生态系统 C. 草原生态系统 D. 森林生态系统
12.下列各项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
A. 水族箱中金鱼藻 B. 蚊子
C. 墙角的苔藓 D. 朽木上的蘑菇
13.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池塘中的所有水草 B. 池塘中的所有动植物
C. 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 一个池塘
14.地球上最大、最复杂生态系统是( )
A. 海洋生态系统 B. 农田生态系统 C. 生物圈2号 D. 生物圈
15.以下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平衡是动植物数量的平衡
B.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C. 生态系统达到平衡后,生物的数量就不再改变
D. 生态平衡很难实现,而且一且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就不会再达到平衡状态
16.在显微镜的结构中,与进光量的控制无关的是( )
A. 物镜倍数 B. 反光镜 C. 遮光器 D. 细准焦螺旋
17.若装片上写有“b”,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应该是放大的( )
A. q B. d C. p D. b
18.下图为一台光学显微镜镜盒里的5个镜头,①、②、⑤一端有螺纹(为物镜),③、④一端无螺纹 (为目镜)。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 )
A. ①和③ B. ③和⑤ C. ②和⑤ D. ②和③
19.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撕取的洋葱表皮必须薄而透明,主要原因是( )
A. 便于做装片 B. 不易污染显微镜 C. 能让光线透过 D. 易于染色
20.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用清水而用生理盐水,主要是为了( )
A. 使口腔上皮细胞分散开 B. 杀死细胞
C. 杀灭细菌 D. 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1.在用低倍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四位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分别如下图所示。你认为需要将盖玻片掀开重新盖上以排除气泡的是( )
A. B. C. D.
22.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
A. 有水,无水 B. 有空气,无水 C. 干燥,湿润 D. 有空气,无空气
23.下列属于结缔组织的是( )
A. 小肠上皮 B. 血液 C. 导管和筛管 D. 番茄果肉
24.草履虫进行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 )
A. 进入细胞内氧气 B. 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C. 体外水中的温度 D. 分解细胞内的有机物
25.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生物是( )
A. 酵母菌 B. 眼虫 C. 草履虫 D. 变形虫
26.某研究小组要进行“某校同学是否吃早餐”的调查,下列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 可选择初一(1)班作为调查对象,因为这个班不吃的人数多
B. 可随机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用来代表整体的状况
C. 可先以班为单位进行调查,最后汇总所有班级的数据
D. 可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7.小明为研究蚂蚁的活动情况,选择不同时间点观察并记录离开蚂蚁窝的蚂蚁数目。每次观察5分钟,记录结果如表所示。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时间
蚂蚁数目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7:00
8
1
9
9:00
27
4
26
11:00
98
17
110
13:00
101
21
118
15:00
104
27
107
17:00
66
15
60
19:00
4
2
7
A. 第二天蚂蚁活动最频繁
B. 7: 00前蚂蚁没有活动
C. 11: 00-15: 00 蚂蚁活动频繁
D. 蚂蚁上午的活动比下午的活动频繁
28.下表为某组探究有关黄粉虫幼虫的实验方案。该研究题目应为( )
放置黄粉虫幼虫的位置
黄粉虫幼虫数量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20只
阴暗
15°C
70%
纸盒右半侧
20只
阴暗
28°C
70%
A. 探究黄粉虫幼虫数量对其分布的影响 B. 探究湿度对黄粉虫幼虫分布的影响
C. 探究温度对黄粉虫幼虫分布的影响 D. 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分布的影响
29.下列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你分析,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生物种类
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mg)
0.045
0.024
0.003
0.145
0.009
A. A→B→C→D→E B. E→D→C→B→A
C. D→A→B→C→E D. C→E→B→A→D
30.下列关于“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观察“黑藻叶片”时不需要染色是因为含有叶绿体
B. 载玻片上先滴加清水再将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在上面
C. 洋葱内表皮细胞不经染色即可清楚看到中央大液泡
D. 可以通过形成物像的大小区分动、植物细胞和气泡
31.为了研究细胞核是否为活细胞生存所必需,一位生物学家研究了100个细胞,他把每个细胞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有细胞核,一部分无细胞核。然后把100个无核部分的细胞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并将得到的数据制成如下曲线图,对该曲线图分析最合理的是( )
A. 随着天数的增加,细胞的存活个数迅速增加
B. 4天后仍有细胞存活
C. 细胞没有细胞核后会立即死亡
D. 细胞核对细胞的生存有重要作用
32.科学家将雌黑鼠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到白鼠去核的卵细胞内,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移植入褐鼠的子宫内。最后产下的小鼠的体色和性别分别是( )
A. 黑色,雌性 B. 褐色,雌性 C. 白色,雄性 D. 白色,雌性
33.如图表示某植物体两种细胞的形成过程,①②③表示不同的生理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过程分别表示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B. ②过程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C. ③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D. ①③过程形成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34.一个根尖分生组织的细胞分化为一个根毛细胞的过程中( )
A. 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 形成大液泡且不断增大
C. 细胞中生成大量叶绿体
D. 细胞核的体积逐渐增大
35.人体是由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组成的统一体,下列能正确反映四个概念关系的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36.请完成下列概念填空
(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_____________。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________________等(至少再写两种)。
(3)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_______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能力。
(4) _____________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结构都是能量转换器。
(5)细胞分化是指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发生差异性的变化。分化产生了各种细胞群,这些细胞群称为________。
37.某生物小组取池塘中四种生物进行研究,测定了四种生物体内的某种杀虫剂含量,并检测了其中三种动物消化道内的食物残渣,结果如表1。另一小组对草原动植物进行了调查,并绘制了一个食物网,结果如图1。请根据图表回答相关问题。
表1:池塘生物杀虫剂调查表
检测项目
生物种类
每千克体重某种杀虫剂含量(毫克)
消化道内食物残渣
某种大鱼
96
某种小鱼
某种小鱼
31
水蚤
水蚤
15
小球藻
小球藻
5
/
图1:草原食物网示意图:
(1)根据表中信息,小球藻和水蚤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者。将食物链补充完整:小球藻→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种大鱼。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考虑,食物链中没有_______________这两种成分。
(2)由表中数据可知,体内杀虫剂浓度最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判断杀虫剂会通过食物链不断_________________。
(3)图1所示生态系统共有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是________________。鹰与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若大规模捕杀此生态系统的狐狸和鹰,兔的数量会_________________。
(4)某一牧区为生产羊绒大量引入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能啃食草根)进行放牧,请分析这样做可能对草原环境造成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
38.同学们还记得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看到细胞时的惊喜吗?请回答下列与规范使用显微镜有关的问题:
(1)图1是显微镜的结构和观察的过程,请你按箭头指示的6个视野顺序,一步步地回忆当时的操作,并将每一步的操作过程补充完整。
①注视__________,同时转动反光镜。
②放置玻片标本,转动[ __ ]粗准焦螺旋向下降镜筒,直到看到物像。
③转动[ ] __________,使图像更清晰。
④向__________移动玻片标本。
⑤转动转换器,使物镜[_____]对准通光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2)请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①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属于__________。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一般需要用__________进行染色。
②口腔上皮细胞与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和__________。
③如图2: A、B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两个视野,如果由图A变为图B,细胞将变大,视野中的亮度将__________。
39.小李同学爱吃西红柿,家里的没有吃完,妈妈又给他买了一些,过了两天,他发现新买的一个西红柿腐烂并长出了霉菌。他仔细观察了一下,腐烂的西红柿表皮有一道裂纹,其它西红柿的表皮完好无损。于是,他产生了一个疑问并为此设计实施了一个探究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西红柿的表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制定计划:
①取大小、形态及成熟度__________(选择“相同”或“不同”)的A、B两个西红柿,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②用消毒过的小刀把A西红柿去掉一块表皮,B西红柿则保持完好,目的是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把A、B两个西红柿分别放到相同的透明无菌盒中,且喷洒等量的含有来自腐烂西红柿的霉菌的蒸馏水。将两者放到相同的温暖环境中;
④连续几天观察西红柿的变化。
(4)记录最终结果: A西红柿___________,B西红柿__________。该实验结果支持小李的假设。
(5)小李实验时,同学小刚建议再将A西红柿煮熟,小李并没有采纳小伙伴的建议。小李做的对吗? 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时小李会把西红柿榨汁喝,西红柿汁实际上主要是细胞里的细胞液,榨汁前其储存在细胞的____________中。而小李爱吃的完整的西红柿果实则属于植物的____________器官。
40.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时候,在视野中发现了一种能游动的生物,比草履虫个体小:呈绿色梭形,长约60μm, 前端钝圆,后端尖。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该生物叫做眼虫,生活在有机物质丰富的水沟、池塘或缓水流中,温暖季节可大量繁殖,常使水呈绿色。
眼虫的结构如图乙所示。眼虫体表具有表膜(特化的细胞膜),身体前端伸出一条鞭毛,借助鞭毛的摆动进行运动,眼虫在运动中有趋光性,这是因为在鞭毛的基部有一个红色眼点,能够感受光线,使得眼虫可以随时调整方向,以便让身体的运动趋向光源。在眼虫身体中部稍后的位置有一个大而圆的细胞核,在眼虫的细胞质内有叶绿体,在有光的条件下,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在无光的条件下,眼虫可通过表膜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质。眼虫的生殖方式一般是分裂生殖。
眼虫在有光的条件下,它可以利用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氧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在无光的条件下,通过体表吸收水中的氧,然后排出二氧化碳。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图中出现的___________是气泡,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说明操作中的哪一步出现了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眼虫的整个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眼虫和草履虫相比,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结构。
(3)眼虫用于运动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____。当光源方向发生改变时,眼虫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
(4)眼虫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__。眼虫生活所需的氧气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绘图作答题
请按照生物绘图的要求绘一个黑藻叶肉细胞模式图,并标注细胞各部分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上)期中生物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述了顽强的野草具有生命周期,属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答案】A
【解析】
生物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现象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故选A。
3.【答案】B
【解析】
【分析】
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
【详解】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要保护珍稀物种,A错误。
调查记录。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B正确。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做好记录,C错误。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做好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D错误。
【点睛】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4.【答案】D
【解析】
调查是科学探究的方法之一。想直观形象地了解并掌握田野中动物的生活习性,最好就是亲自进行调查, 查阅资料、听别人介绍和观察标本都只是间接了解,故选D。
5.【答案】D
【解析】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如观察鱼的运动,也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蚯蚓)、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进行测量.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并进行讨论。故选D。
6.【答案】C
【解析】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详解】每年春季北京市区的玉兰花开过后,香山的玉兰花则刚刚开放。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市区低,山上的玉兰花比市区的开的晚。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7.【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详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就很难成活。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保水能力,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详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就很难成活。
生活在水中的被子植物的叶片非常薄,并且根系很不发达,这是对水环境的适应。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9.【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详解】①老虎吃野猪,老虎是为了获取食物,属于捕食关系;
②许多蜜蜂在酿蜜,需要密切合作,属于合作关系;
③草原上的兔子和羊。相互争夺食物草,属于竞争关系;
④田里的水稻和杂草,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属于竞争关系;
⑤蚂蚁搬家,需要密切合作,属于合作关系;
⑥瓢虫吃蚜虫,瓢虫是为了获取食物,属于捕食关系。
故B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0.【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详解】水生植物的叶片很薄,是对水环境的适应,A符合题意。
蚯蚓在土壤中钻洞,可以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地衣是真菌和某些单细胞藻类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共生体。真菌和藻类是生物,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地球土壤层的形成,表明生物影响改变环境,C不符合题意。
植物的根茎往往可以插入沙地很深,网状的根系就像是一张钢筋混凝土大网,将土壤牢牢绑定,故而起到固沙的作用。而植物本身可以削弱地表风力,使得风速下降;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1.【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不同,据此解答。
【详解】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以沼泽为典型,A不符合题意。
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海洋生态系统不太受人工控制,B不符合题意。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很。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C不符合题意。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D符合题意。
【点睛】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12.【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是由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和细菌、真菌(分解者)以及其作用,细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叫分解者。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金鱼藻、苔藓为绿色植物,因此是生产者;蚊子是动物可靠吸食动物血液或植物汁液维持生存,因此是消费者;腐生细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的遗来维持生活,营腐生生活叫分解者,朽木上的蘑菇属于真菌,因此是分解者。故B符合题意。
【点睛】关键知道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和细菌、真菌(分解者)的作用。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详解】池塘中的草:只有植物,没有动物、细菌真菌等生物,也没有环境,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因此不是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池塘中的鱼:只有动物,没有植物、细菌真菌等生物,也没有环境,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因此不是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池塘中所有的生物:只有生物,没有环境,把生物与环境分割开了,也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因此也不是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一个池塘:既包括了池塘这个环境,也包括了池塘中所有的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一个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点睛】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系统既包括环境又包括环境中所有的生物。理解掌握了这点就可轻松作答。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A不符合题意。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B不符合题意。
生物圈2号是科学家模拟生物圈1号(地球生物圈)建造的一个实验基地,虽然科学家利用先进的技术想办法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生存空间等条件,但最后仍然以失败告终,它用事实告诉我们,迄今为止,生物圈仍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园,C不符合题意。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点睛】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5.【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绝对不变,而是相对、持续的稳定。
【详解】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的平衡,A错误。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绝对不变,而是相对、持续的稳定,B正确。
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动态的平衡,达到平衡后,生物的数量不是不改变,C错误。
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平衡的,是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只要不超过它自身的调节限度,一段时间后还会再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点睛】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平衡的概念,即可解答。
16.【答案】D
【解析】
【分析】
遮光器上有光圈,可以调节光线强弱;转换器有物镜,可以调换物镜;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细准焦螺旋可以调节物象清晰度,解答即可
【详解】物镜倍数越大进光量越少,视野越暗;物镜倍数越小进光量越多,视野越亮,A不符合题意。
反光镜上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其作用是反射光线,B不符合题意。
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当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作用是调节光线的强弱,C不符合题意。
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D符合题意。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17.【答案】A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
【详解】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所以把写有“b”字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从目镜中观察到的物像是“q”。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显微镜中看到的是倒像。
18.【答案】D
【解析】
【分析】
观图可知:③④一端无螺纹为目镜,①②⑤有螺纹为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
【详解】③④一端无螺纹为目镜,①②⑤有螺纹为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所以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放大倍数最大的物镜②和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③。故D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的关键是先判断物镜和目镜,再根据题意选用组合。
19.【答案】C
【解析】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时,必须使光线能够依次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所以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为的是让光线能够通过。故选C。
20.【答案】D
【解析】
【分析】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③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
④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⑤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详解】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内的浓度约为0.9%,细胞内外如果出现浓度差,细胞就会因吸水失水而发生变形,因此不能把人都口腔上皮细胞放在清水中,否则细胞会吸水而膨胀破裂,而使用和口腔上皮细胞浓度相似的0.9%的生理盐水,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点睛】掌握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21.【答案】A
【解析】
【分析】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操作步骤,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这每个步骤简洁地用一个字代表:擦→滴→刮→涂→盖→染。
【详解】此图中出现了气泡,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在盖盖玻片时,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A符合题意。
此图中细胞排列整齐、均匀。在视野中非常的清晰,易于观察,是最理想的观察效果,B不符合题意。
此图中存在一些食物残渣,影响了观察效果。涂抹不均匀造成细胞重叠现象,影响观察,C不符合题意。
此图中是在“涂”这一步。存在一些食物残渣或载玻片、盖玻片上有污渍不清晰,影响观察,D不符合题意。
【点睛】观察细胞的结构时可能出现许多种不同的情况,应根据具体的实验步骤理解掌握。
22.【答案】B
【解析】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有水,无水,唯一变量是水分,可以形成以水分为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A不符合题意。
有空气,无水,有两个变量空气和水分,变量不唯一,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B符合题意。
干燥,湿润,唯一变量是水分,可以形成以水分为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C不符合题意。
有空气,无空气,唯一变量是空气,可以形成以空气为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D不符合题意。
【点睛】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
23.【答案】B
【解析】
结缔组织种类很多,分布广泛,如骨(骨组织)、血液、脂肪等,具有支持、连接、保护和营养等功能。
24.【答案】D
【解析】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吸入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用来维持体温,一部分用于维持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具有一般动物细胞所具有的细胞结构:细胞膜(表膜)、细胞质、细胞核(大核、小核各一个)、线粒体等.又具有普通细胞所没有的结构:纤毛、口沟、食物泡、伸缩泡、胞肛、收集管.它是一个独立生活的单细胞动物,所有生命活动就在一个细胞内进行.当然,其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也是其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所产生的.选项A、进入细胞内的氧气.进入细胞内的氧气,只有在分解细胞内的有机物时,有机物中的能量才会释放出来,氧气本身不会释放能量.选项B、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是氧分解有机物时释放出来的,本身不含有能量,所以不能为草履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选项D、体外水的温度.草履虫生活在水中,水中不含能量,故不能为草履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水的温度,只能为草履虫提供一个适宜或不适宜的生活环境。
25.【答案】B
【解析】
【分析】
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结合单细胞生物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不符合题意。
眼虫大多数中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自养型生物),B符合题意。
草履虫单细胞的动物,无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不符合题意。
变形虫也是单细胞的动物,无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不符合题意。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只有体内含有叶绿体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26.【答案】A
【解析】
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某研究小组要进行“某校同学是否吃早餐”的调查可随机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用来代表整体的状况;可先以班为单位进行调查,最后汇总所有班级的数据;可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故选A。
27.【答案】C
【解析】
【分析】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探究试验中要注意控制变量,最后要正确记录和合理的处理数据。
【详解】分析观察结果可见:第二天蚂蚁活动最不频繁,A错误。
表中没有7:00前的数据,无法说明7:00前蚂蚁没有活动,B错误。
分析观察结果可见:11:00-15:00蚂蚁活动频繁,C正确。
分析观察结果可见:蚂蚁下午的活动比上午的活动频繁,D错误。
【点睛】考查学生实验的设计能力,包括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和处理数据能力。
28.【答案】C
【解析】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从表格中看出,纸盒的左半侧和右半侧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因此研究题目最合适的是探究温度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
29.【答案】D
【解析】
【分析】
(1)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
表格中几种生物体内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由少到多依次是C0.003、E0.009、B0.024、A0.045、D0.145。因此,食物链是正确的是C→E→B→A→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逐渐富集。
30.【答案】A
【解析】
【分析】
把握观察动、植物细胞的不同实验的步骤和要求,即可解答。
【详解】由于叶绿体含有叶绿素,黑藻叶片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因此观察黑藻叶片时不需染色,A正确。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用0.9%的生理盐水,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B错误。
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染色的目的是为了看清细胞核,为了清楚看到中央大液泡,可以把显微镜视野调暗,C错误。
视野中气泡的辨别:气泡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和移动,D错误。
【点睛】要把握细胞的结构和显微镜的使用。
31.【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无核细胞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死亡个体数量迅速增加,A错误。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到第4天100个无核细胞全部死亡了,B错误。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细胞没有细胞核后没有立即死亡,C错误。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无核细胞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死亡个体数量迅速增加,第4天就无生命了,这是因为没有细胞核,这说明细胞核对细胞的生存有重要作用,D正确。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细胞核的功能的相关知识。
32.【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
【详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在DNA上,DNA在染色体上,染色体在细胞核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小鼠体内的遗传物质来源于雌黑鼠乳腺细胞的细胞核。因此小鼠的体色与性分别是黑色、雌性。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
33.【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
(2)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
【详解】A、①②过程,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增多,分别表示了细胞的生长和分裂,A正确;
B、②细胞分裂的过程,染色体先进行自我复制,然后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B错误;
C、③是细胞分化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C正确;
D、细胞在成长、分裂形成新细胞的过程中,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是一样的,D正确。
故选B。
【点睛】考查细胞分裂、分化的知识,理解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解答的关键。
34.【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生组织的特点的是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详解】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A错误。
分生组织刚分裂的细胞很小,需要不断生长,在生长过程中,细胞质里的许多小液泡逐渐融合形成大液泡,B正确。
根尖和根毛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C错误。
分生组织刚分裂产生的细胞中细胞核最大,在生长过程中会减小,而不是增大,D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化的特点。
35.【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详解】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再由这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人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最后由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因此,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
二、非选择题
36.【答案】 (1). 提出问题 (2). 作出假设 (3). 生态因素 (4). 竞争、寄生、互利共生(合作) (5). 生物与环境 (6). 自我调节 (7). 细胞 (8). 线粒体和叶绿体 (9). 形态、结构与功能 (10). 组织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范围较广,从探究的步骤、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细胞分化等方面切入解答。
【详解】(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所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及表达和交流。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3)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4)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
(5)细胞分裂所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着分裂能力以外,大部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在生长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结果就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这个过程就是细胞的分化。
【点睛】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37.【答案】 (1). 生产者和消费者 (2). 水蚤→某种小鱼 (3). 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4). 某种大鱼 (5). 积累 (富集) (6). 5 (7). 草→鼠→蛇→鹰 (8). 捕食与竞争 (9). 增加 (或先增加,后减少) (10). 山羊啃食草根使草原植被破坏,导致草原退化或荒漠化,进一步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
【解析】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1)小球藻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产者,水蚤是动物属于消费者。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以食物链形式表示4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小球藻→水蚤→某种小鱼→某种大鱼。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体内杀虫剂浓度最大的生物是某种大鱼,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
(3)图1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鹰、草→鼠→狐、草→鼠→蛇→鹰,共有5条,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草→鼠→蛇→鹰。鹰以蛇为食属于捕食关系,鹰与蛇相互争夺鼠,因此鹰与蛇的关系又是竞争关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自动调节,如果由于人类大量围捕狐和鹰,兔的数量先增多,而后会因草的数量减少而减少。
(4)若盲目引进山羊,山羊啃食草根使草原植被遭到破坏,导致草原退化或荒漠化,这样会进一步影响到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生物富集的特点。
38.【答案】 (1). 目镜 (2). B (3). C细准焦螺旋 (4). 右 (5). E (6). 组织 (7). 碘液 (8). 叶绿体 (9). 减小
【解析】
【分析】
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图中A是反光镜,在镜臂的最下端,可以左右前后转动,是反射光线用的;B是粗准焦螺旋 升降镜筒的范围大;C是细准焦螺旋 升降镜筒的范围小;D是目镜 在镜筒的上端观察时靠近眼睛;EF都是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观察时靠近玻片标本。
【详解】(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
①首先是对光,眼睛注视目镜内,同时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白亮的视野;
②放置玻片标本,转动B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玻片,防止玻片被压破;
③当可以看到物像后,再转动C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④显微镜呈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细胞物像位于视野右方,要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应向左方移动,因此玻片应向右方移动。
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大,但细胞数目越少。所以转动转化器使物镜E对准通光孔,可以看到体积较大的细胞。
(2)①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具有保护作用,属于器官。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观察效果好,我们一般用稀碘液进行染色。
②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因此口腔上皮细胞与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少、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越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窄,透光量变少,视野就会变暗,反之,越亮。从图中可以看出,由图A变为图B,细胞变大了,说明是由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因此视野变暗。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植物的结构层次、人体的结构层次、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显微镜的使用以及制作临时装片等知识。
39.【答案】 (1). 西红柿的表皮具有保护作用吗? (2). 保护 (3). 相同 (4). 对照 (5). 腐烂长霉 (6). 保持完好 (7). 对 (8). 如果煮熟,实验变量就不唯一, 无法形成对照 (9). 液泡 (10). 生殖
【解析】
【分析】
(1)植物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1)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根据题意,可提出的问题是:西红柿的表皮具有保护作用吗?
(2)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为:西红柿的表皮有保护作用。
(3)制定计划:
对照实验,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
①取大小、形态及成熟度相同的A、B两个西红柿,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②用消毒过的小刀把A西红柿去掉一块表皮,B西红柿则保持完好,目的是进行对照;
③把A、B两个西红柿分别放到相同的透明无菌盒中,且喷洒等量的含有来自腐烂西红柿的霉菌的蒸馏水。将两者放到相同的温暖环境中;
④连续几天观察西红柿的变化。
(4)记录最终结果:A西红柿完好,B西红柿腐烂。这证明了西红柿的表皮具有保护作用。
(5)如果煮熟,实验变量就不唯一,不能形成对照,因此小李做的对。
(6)植物的六大器官中,根、茎、叶与营养物质有关,属于营养器官。 花、果实和种子与生殖有关,属于生殖器官,完整的西红柿是果实,属于生殖器官,西红柿汁实际上是细胞里的细胞液,储存在细胞的液泡里。
【点睛】掌握科学探究的环节是解题的关键。
40.【答案】 (1). ① (2). 盖盖玻片 (3). 细胞膜 (4). 细胞核 (5). 细胞质 (6). 线粒体 (7). 鞭毛 (8). 趋向光源 (9). 分裂生殖 (10). 眼虫在有光的条件下,它可以利用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氧进行呼吸作用;在无光的条件下,通过体表吸收水中的氧,然后排出二氧化碳
【解析】
【分析】
(1)盖盖玻片时要防止产生气泡以免影响观察。
(2)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3)眼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详解】(1)气泡边缘很黑、较宽,里面为空白的圆形或椭圆形,据此可知图甲中①是气泡,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盖盖玻片这一操作出现了问题,正确的方法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液滴,然后再缓缓放下盖玻片。
(2)眼虫是一类单细胞真核生物,观图可知,它与草履虫相比都具有的结构是:表膜、细胞核、细胞质、伸缩泡。
(3)眼虫靠鞭毛的摆动在水中游动。眼虫有趋光性,当光源发生改变时,眼虫会趋向光源。
(4)眼虫是一类单细胞生物,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眼虫在有光的条件下,它可以利用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氧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在无光的条件下,通过体表吸收水中的氧,然后排出二氧化碳。
【点睛】认真解读提供的材料,结合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即可。
41.【答案】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学生的画图能力。
【详解】绘图规范正确,绘图时要正确标注每项,注明所画图形的名称。画图时,在图纸上要真实地画出观察图形,由于细胞膜极薄,紧贴着细胞壁,一般情况下看不见,因此画植物细胞时,细胞膜不能画出。黑藻叶肉细胞模式图如下:
【点睛】注意:图中较暗的地方用密的细点来表示。
2021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上)期中生物(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1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上)期中生物(教师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以下诗词中不含有生物的是, 下列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下)期中生物含答案: 这是一份2019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下)期中生物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北京理工附中初一(上)期中生物含答案: 这是一份2019北京理工附中初一(上)期中生物含答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