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24.0分)
1. 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碳中和工作”。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 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B. 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C. 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D. 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2.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脱离空间站 B. 自由下落 C. 外壳烧蚀 D. 打开降落伞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量NaOH固体
B. 过滤
C. 稀释浓硫酸
D. 检查气密性
4. 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安全车载氢源NaBH4(硼氢化钠),氢元素化合价为−1,有关硼氢化钠说法正确的是( )
A. 含有4个氢原子 B. 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
C.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 D. Na、B、H质量比为1:1:4
5. 航天科学技术测得,三氧化二碳(C2O3)是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2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3.3% B. C2O3具有还原性,属于氧化物
C. 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 D. 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 下列事实与解释相符的是( )
A.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要先做灯火试验--二氧化碳有毒
B. 某水样中滴加肥皂水后振荡,产生大量泡沫--该水样属于软水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可以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D. 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铝比铁化学性质稳定
7. 甲醇(CH3OH)制氢具有工艺简单、节能环保等优点,其中一种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生成3种分子 B. 属于化合反应 C. 丙为CO D. 催化剂不断减少
8. 类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 氯化氢由分子构成,则氯化钠也由分子构成
B.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
C. 熟石灰呈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氢氧化钠也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D. 锌片放入稀硫酸中产生氢气,则铁片放入稀硫酸中也产生氢气
9. 某自热火锅的发热包成分标识如图。下列各组物质所属类别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生石灰和苛性钠
活性炭和碳酸钠
苛性钠和碳酸钠
铁粉和铝粉
类别
碱
含碳化合物
盐
金属单质
A. A B. B C. C D. D
1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取下橡皮塞后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B. 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 A烧杯变红不仅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还能说明酚酞溶液能使氨水变红
D. 检验负极产生气体的方法是:点燃,能燃烧,说明是氢气
11. 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中,先将甲中液体滴入丙中,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气球恢复原状;再将乙中液体滴入丁中,气球又明显鼓起。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
滴管甲
烧杯丙
滴管乙
烧杯丁
①
水
硝酸铵
稀硫酸
铁
②
水
浓硫酸
稀盐酸
大理石
③
水
食盐
食醋
镁条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
12. 已知KNO3在20℃、30℃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1.6 g、45.8 g,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Ⅰ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10.0%
B. Ⅱ中溶液是3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C. Ⅱ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Ⅰ中的2倍
D. Ⅲ中有KNO3晶体析出
13. 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B. 洗涤剂除油污
C. 粮食酿酒
D. 塑料降解
14. 推动绿色发展,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
A. 乱堆乱弃工业废渣 B.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C. 离开教室随手关灯 D. 大力植树造林种草
15. 碲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碲的元素符号为Te
B. 碲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2
C. 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g
D. 碲原子的中子数为52
16. 达芦那韦(化学式C27H37N3O7S)能显著抑制新冠肺炎病毒复制。下列有关达芦那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达芦那韦是由碳、氢、氮、氧、硫五种元素组成
B. 每个达芦那韦分子由75个原子构成
C. 达芦那韦发生反应只能生成碳、氢的化合物
D. 达芦那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7.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测溶液的pH B. 氧气验满
C. 固体的称量 D. 液体的加热
18. 2023年我国全民营养周活动传播主题为:“合理膳食食养是良医”,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缺乏氟、铁等微量元素,应大量服用保健品
B. 学生营养餐提供牛奶、馒头、蔬菜和水果等
C. 奶茶具有良好的口感,营养丰富,可以代替饮用水长期饮用
D. 为减轻体重,小红采用每天不吃早餐等节食方法
19.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 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C. 中和反应中生成盐和水,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一定是中和反应
D. 可燃物燃烧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一定可以燃烧
20. 如图是某胃药标签的部分文字说明(其他成分不与酸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钠也可作为胃药的主要成分
B. 胃酸过多的病人服用胃药后,胃液的pH会减小
C. 若将碳酸氢钠用相同质量的碳酸镁代替,则每次用药量应增加
D. 取mg胃药加足量稀硫酸,根据生成CO2的质量可计算NaHCO3的含量
21.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均合理的一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或用品
A
检验碳酸钾中是否混有氯化钾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硝酸银溶液
B
制备Fe(OH)3
将Fe2(SO4)3和适量Ba(OH)2溶液混合,过滤
C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收集
D
鉴别BaCl2溶液、稀硫酸、NaOH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A. A B. B C. C D. D
22. 甲醛是一种防腐剂,如图是甲醛燃烧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 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D.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23.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B. t2℃时,将20g甲加入50g水中,得到70g溶液
C.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D. 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仅有丙不能析出晶体
24.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进行创新实验。向烧杯中加入约30mL稀硫酸,5~7s后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玻璃管口,观察到有火焰产生,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铜片由右向左逐渐变红,同时火焰明显变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玻璃管口产生的火焰为淡蓝色 B. 该实验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C. 该实验中共发生了2个化学反应 D. 火焰变小的原因可能是稀硫酸的浓度减小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
25.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开幕。冬奥会火炬“飞扬”用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质量只有钢的14左右,但强度是钢的7~9倍。在制作中将碳纤维丝立体三维编织成火炬柔软的“骨架”,再向里注入特殊树脂,固化成型为坚实的外壳,把火焰根部很好地保护起来,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火炬采用的“绿氢”燃料,是通过使用再生能源制造的氢气,例如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在生产绿氢的过程中,完全没有碳排放。
(1)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文中提到的金属材料是 ______。
(3)生产绿氢的过程中,完全没有碳排放。这里的“碳”主要是指 ______。
(4)请写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26. 北京时间2023年1月1日8时26分,中国东方航空全球首架C919国产大飞机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于10时14分顺利抵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试飞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的航空强国梦又迈出了一大步。大飞机使用了各种化学材料,如图(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______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______ 。
(2)乙图是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 ______ ;钛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______ 周期。
(3)C919大飞机上使用的氧气发生器以氯酸钠为产氧剂,氯酸钠(Na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
(4)飞机餐的食材包括优质大米、鸡肉、青菜、牛奶等,在优质大米种植过程想要增强水稻的抗病虫和抗倒伏能力,可以施用 ______ (选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5)制造飞机使用铝合金,主要原因是铝合金的密度小且抗腐蚀性能强。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的原因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7. 从铜、氧化铜的混合粉末中回收铜的具体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是 ______ 。
(2)混合粉末中加入过量的硫酸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3)往混合粉末中加入的稀H2SO4为什么要过量 ______ 。
(4)往滤液Ⅰ中加入铁粉的作用是 ______ 。
(5)试剂A的作用是 ______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28. 从废旧手机的某些部件中可以回收银和铜,其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1)实验流程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______。
(2)操作Ⅰ、Ⅱ的名称 ______,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 ______。
(3)请写出固体A中加入与适量硝酸银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4)该工艺流程的价值在于 ______。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29. 如图是实验室用来制取气体常见装置。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氧气是实验室常用气体。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想获得纯净的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
(3)G装置是一种多功能瓶,若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来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要从导管 (填“b”或“c”)进气。
30. 如图为化学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装置字母)。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请写出验满的方法(包括操作、现象、结论) ______ ,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为 ______ 。
(4)若用F、G装置收集干燥的氢气,则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 ______ (用字母表示)。在加热或点燃氢气前,应对氢气进行 ______ ,以免发生危险。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31. 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燃烧
(1)酒精、煤(含硫)、天然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下列不属于三者燃烧共有的现象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发光
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热
D.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写出酒精(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及质量变化
(3)该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
步骤1:室温下,按如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1g。
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3: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止水夹K1和K2,从K1处缓慢通入约50mL氧气,再关闭K1和K2,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2g。
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5: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3g。
①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
②m1、m2、m3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 。
【任务三】调控燃烧
(4)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旦煤层自燃,请给出一条合理的灭火建议 ______ 。
【任务四】再探铁的燃烧
(5)查阅文献:颗粒直径为20~30nm的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氧化铁。
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 ______ (至少答出2点)。
②铁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不同。若5.6g铁与氧气反应可得ag产物,且铁无剩余,则a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 。
32.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X,X可能为氢气、氧气或二氧化碳。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用于加热试管的仪器名称是 ______ 。
②若将装置A和E连接制取气体X,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③若用装置B和F制取二氧化碳,装置中a和 ______ 相连,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若将长颈漏斗改成分液漏斗改进装置B,其优点是 ______ 。
(2)长途运输活鱼常向水中加入过氧化钙(CaO2)固体。某探究小组对过氧化钙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1】
①将一定量的过氧化钙加入水中,缓慢产生气泡(经检验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取少量反应后的液体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据此得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
【探究活动2】另取①中上层清液,加入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有沉淀生成,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NaOH
猜想二: ______
猜想三:NaOH、Na2CO3
【实验探究】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______ (填写实验现象),猜想三成立。
【反思交流】根据以上探究事实,你认为过氧化钙的用途有 ______ (写一条即可)。
七、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33. “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次氯酸钠),它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工业制次氯酸的反应如下:Cl2+2NaOH=NaCl+NaClO+H2O。
(1)若要制取149gNaClO,理论上需要氯气的质量是多少?
(2)使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34.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钠工业制法的反应原理是:Cl2+2NaOH=NaClO+NaCl+H2O,某同学将14.2gCl2通入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混合溶液200g。
(1)84消毒液中起消毒作用的是次氯酸钠中的氯元素,其化合价为 ______ 。
(2)计算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该同学欲将上述200g混合溶液稀释成NaClO质量分数为0.5%的稀溶液用于消毒,则需加水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符合题意;
B.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可以减少因燃煤发电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有利于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对“碳中和”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是化学常考的题型。
2.【答案】C
【解析】解:A.脱离空间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自由下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外壳烧蚀,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打开降落伞,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答案】D
【解析】解:A、托盘天平使用时应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将氢氧化钠放在纸片上,要放在玻璃容器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浓硫酸要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沸腾溅出伤人,稀释浓硫酸时要在烧杯中进行,不能用量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A、根据托盘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过滤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硼氢化钠是由分子构成,1个硼氢化钠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故A说法错误;
B、硼氢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氢元素化合价为−1,设硼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为0,则有(+1)+x+(−1)×4=0,x=+3价,故B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不写,故C说法错误;
D、硼氢化钠中Na、B、H质量比为(23×1):(11×1):(1×4)=23:11:4≠1:1:4,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物质的构成情况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构成、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元素周期表的信息以及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C2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212×2+16×3×100%≈33.3%;故A正确;
B、根据CO具有还原性,而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具有还原性,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根据CO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故C正确;
D、根据CO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D不正确;
故选D.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而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利用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的提示信息,对选项中的判断进行评价.
提取典型信息,迁移已有知识对新的物质性质进行推断,是解决本题的基本方法.
6.【答案】B
【解析】解:A、久而开启的菜窖中可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直接进入,会有窒息的危险,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先做灯火实验,如果灯火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不能直接进入,但是二氧化碳无毒,故A错误;
B、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故某水样中滴加肥皂水后振荡,产生大量泡沫,说明该水样是软水,故B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由于质量增大,无法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故C错误;
D、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直接进入,会有窒息的危险,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先做灯火实验进行分析;
B、根据肥皂水在硬水和软水中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进行分析;
D、根据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答案】C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甲醇在催化剂、250~300℃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H3OH− 催化剂 250∼300℃CO+2H2。
A.由微粒的变化和构成可知,该反应生成2种分子,选项说法不正确;
B.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物质的构成可知,丙为CO,选项说法正确;
D.由催化剂的定义可知,催化剂的质量不变,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观察反应的微观过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8.【答案】D
【解析】解:A、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但是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错误;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错误;
C、熟石灰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但是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错误;
D、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铁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正确。
故选:D。
A、根据常见物质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中和反应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氢氧化钠的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9.【答案】D
【解析】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的化合物叫做碱,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属于氧化物,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故A错误;
B、活性炭是含碳元素的单质,碳酸钠是钠、碳、氧元素的组成的,属于含碳化合物,故B错误;
C、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由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叫盐,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故C错误;
D、铁、铝都是由同种金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的化合物叫做碱进行分析;
B、根据活性炭是含碳元素的单质,碳酸钠是钠、碳、氧元素的组成的,进行分析;
C、根据由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叫盐进行分析;
D、根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氧化物、盐的辨识等,注意理解由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叫盐。
10.【答案】D
【解析】解: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也能导致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试管内液面上升,故该实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A错误;
B、该实验中,接触面积不同,盐酸的浓度不同,变量不唯一,无法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B错误;
C、该实验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A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A烧杯变红不仅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还能说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C错误;
D、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盐酸的浓度不同,变量不唯一进行分析;
C、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进行分析;
D、根据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11.【答案】D
【解析】解:①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装置内压强减小,气球不会鼓起;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生成了气体,压强增大,气球会鼓起;故选项错误。
②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气球鼓起,后逐渐冷却至室温,气球恢复原状;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了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气球胀大;故选项正确。
③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气球不会鼓起;镁条和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镁溶液和氢气,生成了气体,压强增大,气球鼓起;故选项错误。
故②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题意,先将甲中液体滴入丙中,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气球恢复原状,说明是药品接触放出热量;再将乙中液体滴入丁中,气球又明显鼓起,说明是生成了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气球恢复原状具备的条件(药品接触放出热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解:A、KNO3在30℃时的溶解度为45.8g,该温度下,I中硝酸钾的质量为5g均溶解在50g水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5g5g+50g×100%≈9.1%,故A错误;
B、KNO3在30℃时的溶解度为45.8g,即100g水中溶解45.8g硝酸钾达到饱和,50g水中最多溶解22.9g,该温度下,Ⅱ中溶液是10g硝酸钾溶解在50g水中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
C、Ⅰ中含有的KNO3的质量是5g,Ⅱ中含有的KNO3的质量是10g,溶剂的质量为50g,Ⅰ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9.1%,Ⅱ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10 g10g+50g×100%≈16.7%,故C错误;
D、KNO3在20℃时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50g水中最多溶解15.8g,而降温前,50g水中只溶解硝酸钾10g,所以Ⅲ中没有KNO3晶体析出,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分析;
B、根据KNO3在30℃时的溶解度为45.8g,即100g水中溶解45.8g硝酸钾达到饱和进行分析;
C、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分析;
D、根据KNO3在20℃时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辨别,固体的溶解度等,注意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13.【答案】B
【解析】解:A、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洗涤剂除油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C、粮食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塑料降解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粮食酿酒、都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4.【答案】A
【解析】解:A、乱堆乱弃工业废渣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理念;
B、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环境,缓解温室效应,符合理念;
C、离开教室随手关灯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浪费,减少有害物质与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理念;
D、大力植树造林种草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符合理念。
故选:A。
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等,难度不大。
15.【答案】A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碲的元素符号为Te,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2,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59;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不是质子数的两倍,则原子核内中子数不等于5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C
【解析】解:A、达芦那韦是由碳、氢、氮、氧、硫五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每个达芦那韦分子是由27个碳原子、37个氢原子、3个氮原子、7个氧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的,每个达芦那韦分子由75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达芦那韦燃烧的产物除了CO2和 H2O,还应有含氮元素和硫元素的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达芦那韦中碳、氢、氮、氧、硫五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37):(14×3):(16×7):(32×1)=324:37:42:112:32,则达芦那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达芦那韦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每个达芦那韦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D
【解析】解:A、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已收集满氧气,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由于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所以称量氢氧化钠要放在玻璃器皿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8.【答案】B
【解析】解:A.微量元素要合理摄入,摄入不足或过多均不利于人体健康,不能大量服用保健品,故A错误;
B.学生营养餐提供牛奶(富含蛋白质、无机盐、水)、馒头(富含糖类)、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等,包含了人体所需的营养素,营养均衡,故B正确;
C.奶茶具有良好的口感,营养丰富,但其中糖类物质较多,含有食品添加剂,不可以代替饮用水长期饮用,以防影响人体健康,故C错误;
D.不吃早餐等节食方法会引起胃病,危害人体健康,不利于减肥,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微量元素要合理摄入,摄入不足或过多均不利于人体健康,进行分析;
B、根据学生营养餐提供牛奶(富含蛋白质、无机盐、水)、馒头(富含糖类)、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等进行分析;
C、根据奶茶具有良好的口感,营养丰富,但其中糖类物质较多,含有食品添加剂,进行分析;
D、根据不吃早餐等节食方法会引起胃病,危害人体健康,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9.【答案】B
【解析】解:A、化合物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但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空气是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中和反应中生成盐和水,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不是中和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可燃物燃烧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但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不一定可以燃烧,还需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化合物的特征、燃烧的条件、质量守恒定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D
【解析】解:A.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作为胃药,故A不正确;
B.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药的碳酸氢钠可以与盐酸反应,使胃液的pH增大,故B不正确;
C.依据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和MgCO3+2HCl=MgCl2+H2O+CO2↑可知,84g碳酸氢钠能够消耗36.5gHCl,84g碳酸镁能够消耗73gHCl,故等质量的碳酸氢钠、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碳酸镁消耗的盐酸多,因此用药量应减少,故C不正确;
D.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知道生成物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列化学方程式计算参与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从而算出胃药中碳酸氢钠的含量,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进行分析;
B、根据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药的碳酸氢钠可以与盐酸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NaHCO3+HCl=NaCl+H2O+CO2↑和MgCO3+2HCl=MgCl2+H2O+CO2↑进行分析;
D、根据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盐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1.【答案】D
【解析】解:A、取样,加水溶解,滴加硝酸银溶液,碳酸钾、氯化钾均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分别生成碳酸银、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检验碳酸钾中是否混有氯化钾,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B、将Fe2(SO4)3和适量Ba(OH)2溶液混合,两者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得到的是硫酸钡和氢氧化铁的混合物,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C、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能除去水蒸气;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能除去二氧化碳,但又引入了水蒸气,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D、碳酸钠溶液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取样,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溶液,能产生气体的是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NaOH溶液,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故选:D。
A、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22.【答案】D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根据图中可知,甲醛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分子个数上看,有一个氧分子没有参加反应;
A、图中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没变,说法正确;
B、参加反应的是一个甲醛分子和一个氧分子,生成一个水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说法正确;
C、生成物中水和二氧化碳是均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说法正确;
D、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甲醛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图中信息正确进行分析、判断方面的问题,同学们要抓住有用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加以解答。
23.【答案】D
【解析】解:A、没有确定温度,不能比较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故A错误;
B、t2℃时,甲溶解度为3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甲,将20g甲加入50g水中,最多溶解15g,得到溶液质量=15g+50g=65g,故B错误;
C、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C错误;
D、甲、乙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仅有丙不能析出晶体,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没有确定温度,不能比较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进行分析;
B、根据t2℃时,甲溶解度为30g,进行分析;
C、根据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进行分析;
D、根据甲、乙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答案】C
【解析】解:A、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玻璃管口产生的火焰为淡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气燃烧产生的热量能使氢气与氧化铜发生反应,该实验利用了铜的导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实验中共发生了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氢气燃烧生成水3个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火焰变小的原因可能是稀硫酸的浓度减小,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和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答案】混合物 钢 二氧化碳 2H2O− 通电 2H2↑+O2↑
【解析】解:(1)复合材料中含有两种或以上材料,因此其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2)钢由铁和碳等熔合而成,属于金属材料;
(3)碳排放中的“碳”主要是指二氧化碳;
(4)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H2O− 通电 2H2↑+O2↑。
故答案为:(1)混合物;
(2)钢;
(3)二氧化碳;
(4)2H2O− 通电 2H2↑+O2↑。
(1)根据复合材料的概念分析;
(2)根据题中信息分析;
(3)根据“碳排放”的含义分析;
(4)根据水的化学性质分析。
本题涉及范围广泛,难度较小,属于基本化学知识的简单应用。
26.【答案】碳纤维 合成橡胶 10 四 +5 钾肥 4Al+3O2=2Al2O3
【解析】解:(1)碳纤维是用腈纶和粘胶纤维做原料,经高温氧化碳化而成,属于复合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因此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合成橡胶;
(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22=2+8+x+2,得x=10;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钛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则钛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3)氯酸钠(NaClO3)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为0,则有(+1)+x+(−2)×3=0,得x=+5;
(4)施用钾肥,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虫和抗倒伏能力;
(5)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故答案为:(1)碳纤维;合成橡胶;
(2)10;四;
(3)+5;
(4)钾肥;
(5)4Al+3O2=2Al2O3。
(1)根据碳纤维是用腈纶和粘胶纤维做原料,经高温氧化碳化而成,属于复合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进行分析;
(2)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为0进行分析;
(4)根据施用钾肥,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虫和抗倒伏能力进行分析;
(5)根据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7.【答案】过滤 CuO+H2SO4=CuSO4+H2O 不过量会导致回收到的Cu不纯(或氧化铜没有反应完或滤渣Ⅰ含有氧化铜) 置换出铜 除去滤渣Ⅱ中过量的铁粉
【解析】解:(1)操作1后得到滤渣和滤液,是过滤,将固体和液体分离;
(2)混合粉末中的铜不和硫酸反应,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为:CuO+H2SO4=CuSO4+H2O;
(3)如加入硫酸不足,则无法全部消耗氧化铜,氧化铜进入滤渣Ⅰ,无法通过洗涤、干燥除去,获得的铜中混入氧化铜,所以硫酸过量是因为不过量会导致回收到的Cu不纯;
(4)滤液Ⅰ是过量的硫酸和生成的硫酸铜,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作用是置换出铜,获得更多的产品;
(5)滤渣Ⅱ是过量的铁和生成的铜,则试剂A要除去铁才能得到纯净的铜,所以试剂A的作用是除去滤渣Ⅱ中过量的铁粉。
故答案为:(1)过滤;
(2)CuO+H2SO4=CuSO4+H2O;
(3)不过量会导致回收到的Cu不纯(或氧化铜没有反应完或滤渣Ⅰ含有氧化铜);
(4)置换出铜;
(5)除去滤渣Ⅱ中过量的铁粉。
(1)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
(2)根据混合粉末中的铜不和硫酸反应,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加入硫酸不足,则无法全部消耗氧化铜,氧化铜进入滤渣Ⅰ,无法通过洗涤、干燥除去,获得的铜中混入氧化铜进行分析;
(4)根据滤液Ⅰ是过量的硫酸和生成的硫酸铜,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5)根据滤渣Ⅱ是过量的铁和生成的铜,则试剂A要除去铁才能得到纯净的铜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8.【答案】使粗产品中的镁、铝完全反应 过滤 玻璃棒 Cu+2AgNO3=2Ag+Cu(NO3)2 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解析】解:(1)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因此实验流程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使粗产品中的镁、铝完全反应;故答案为:使粗产品中的镁、铝完全反应;
(2)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Ⅰ、Ⅱ的名称是过滤,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故答案为:过滤;玻璃棒;
(3)从流程图可以看出,固体A中含有铜和银,步骤②加入硝酸银,硝酸银和铜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目的是除去固体中的铜单质,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故答案为:Cu+2AgNO3=2Ag+Cu(NO3)2;
(4)从废旧手机的某些部件中可以回收银和铜,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故答案为: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1)根据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进行分析;
(2)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硝酸银和铜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分析;
(4)根据废物回收利用的意义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废旧手机的某些部件中可以回收银和铜的反应原理、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9.【答案】长颈漏斗 F b
【解析】解:(1)图A中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可选F。
(3)若用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来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洗气应“长进短出”,这样反应比较充分,故气体要从导管b通入。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F;
(3)b。
(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3)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
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0.【答案】长颈漏斗 或; C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剧烈燃烧,放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c→e→d 检验纯度或验纯
【解析】解:(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制氧气所用药品可以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也可以是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发生装置可用固、液混合不加热型,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二氧化锰是粉末固体,在B装置中,将二氧化锰放在多孔隔板,二氧化锰会落在管底);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为剧烈燃烧,放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干燥气体时,为了使气体与浓硫酸充分接触,气体应从长管通入,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氢气应从短管通入,若用F、G装置收集干燥的氢气,则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b→c→e→d。若氢气中混有空气(氧气),在加热或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在加热或点燃氢气前,应对氢气进行检验纯度,以免发生危险。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或;;
(3)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剧烈燃烧,放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b→c→e→d;检验纯度或验纯。
(1)根据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锰是粉末固体,在B装置中,将二氧化锰放在多孔隔板,二氧化锰会落在管底,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为剧烈燃烧,放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
(4)根据干燥气体时,为了使气体与浓硫酸充分接触,气体应从长管通入,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氢气应从短管通入,在加热或点燃氢气前,应对氢气进行检验纯度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31.【答案】(1)B
(2)C2H5OH+3O22CO2+3H2O
(3)①步骤2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产生白烟 ②m1>m2=m3
(4)取土填埋,隔绝空气
(5)①铁的表面积、氧气的浓度、温度 ②7.2≤a≤8.0
【解析】解:【任务一】
(1)酒精、煤(含硫)、天然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三种物质燃烧均会发光放热,由于三者中均含有碳元素,燃烧均会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煤(含硫)燃烧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但酒精和天然气燃烧不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B;
(2)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故填:C2H5OH+3O22CO2+3H2O;
【任务二】
(3)①步骤2中将锥形瓶放入80℃的热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装置内充满二氧化碳,步骤3通入约50mL氧气,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的热水中,此时白磷燃烧,产生白烟,两次实验对比得出燃烧需要氧气,故填:步骤2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产生白烟;
②步骤1装置总质量为m1g,从K1处缓慢通入约50mL氧气,再关闭K1和K2,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2g,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氧气的密度,故m1>m2,;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的热水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3g,由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故m2=m3;故填:m1>m2=m3;
【任务三】
(4)煤层自燃,可取土填埋,隔绝氧气灭火,故填:取土填埋,隔绝空气;
【任务四】
(5)①影响物质燃烧的因素主要由接触面积、氧气的浓度、温度等,故填:铁的表面积;氧气的浓度;温度;
②铁与氧气反应可能有三种产物,分别为FeO、Fe2O3、Fe3O4,若5.6g铁与氧气反应可得ag产物,且铁无剩余;
若产物全为FeO,
则Fe~FeO
56 72
5.6g a
565.6g=72a
a=7.2g
若产物全为Fe2O3,
则2Fe~Fe2O3
112 160
5.6g a
1125.6g=160a
a=8g
若产物全为Fe3O4,
则3Fe~Fe3O4
3×56 232
5.6g a
1685.6g=232a
a≈7.73g
由于不确定产物情况,故a的取值范围应该是7.2≤a≤8.0,故填:7.2≤a≤8.0。
此题考查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及灭火原理的探究,最后一问考查极值法的计算,难度稍大。
32.【答案】酒精灯 b CaCO3+2HCl=CaCl2+H2O+CO2↑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NaOH、Ca(OH)2 有气泡生成 水产运输或养殖供氧或调节水的pH或植物根系供氧(合理即可)
【解析】解:(1)①图中用于加热试管的仪器名称是酒精灯;
②A装置适合固体加热的反应,有棉花,所以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装置B和F制取二氧化碳,装置中a和b相连,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若将长颈漏斗改成分液漏斗改进装置B,其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2)【作出猜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碳酸钠有剩余,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Na2CO3;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钙有剩余,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Ca(OH)2;
【实验探究】猜想三成立,有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生成;
【反思交流】根据以上探究事实,你认为过氧化钙的用途有水产运输或养殖供氧或调节水的pH或植物根系供氧(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①酒精灯;
;
③b;CaCO3+2HCl=CaCl2+H2O+CO2↑;
(2)【作出猜想】NaOH、Ca(OH)2;
【实验探究】有气泡生成;
【反思交流】水产运输或养殖供氧或调节水的pH或植物根系供氧(合理即可)。
(1)①根据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分析;
②根据装置特点选择反应物,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③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将长颈漏斗改成分液漏斗改进装置B,其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分析;
(2)【作出猜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碳酸钠有剩余,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Na2CO3;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钙有剩余,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Ca(OH)2;
【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反思交流】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通过本题的练习需要我们综合掌握物质的制取、性质、以及从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会根据实验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
33.【答案】要避免皮肤、衣服直接接触(或戴上手套或稀释后使用)
【解析】解:(1)设理论上需要氯气的质量为x。
Cl2+2NaOH=NaCl+NaClO+H2O
71 74.5
x 149g
7174.5=x149g
x=142g
答:理论上需要氯气的质量为142g。
(2)84消毒液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使用84消毒液消毒时应注意要避免皮肤、衣服直接接触( 或戴上手套或稀释后使用)(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142g;
(2)要避免皮肤、衣服直接接触( 或戴上手套或稀释后使用)。
(1)根据生成次氯酸钠的质量和反应的方程式可计算出需要氯气的质量。
(2)依据84消毒液的性质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计算方法计算即可。
34.【答案】+1
【解析】解:(1)84消毒液中起消毒作用的是次氯酸钠中的氯元素,在次氯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2)设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x,生成次氯酸钠的质量为y。
Cl2+2NaOH=NaClO+NaCl+H2O
71 80 74.5
14.2g(200g−14.2g)×x y
7180=14.2g(200g−14.2g)×x
x=8.6%
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8.6%;
7174.5=14.2gy
y=14.9g
(3)该同学欲将上述200g混合溶液稀释成NaClO质量分数为0.5%的稀溶液用于消毒,需加水的质量是14.9g0.5%−200g=2780g。
故答案为:(1)+1;
(2)8.6%;
(3)2780g。
(1)根据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参加反应的氯气的质量进行计算;
(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溶液和化学反应融合的题目,是综合性的题型,要求比较高。通常学生在计算时常常会忽视了实际参加反应的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这就要求学生足够细心、会分析、且条理分明。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朱马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朱马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兴隆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兴隆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