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一零一中初三9月月考化学(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北京一零一中初三9月月考化学(教师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北京一零一中初三9月月考
化 学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共25分)
1.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A. 21% B. 0.94% C. 0.03% D. 78%
2. 发现元素周期律并制作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拉瓦锡 B. 道尔顿 C. 门捷列夫 D. 达尔文
3.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氧气 C. 矿泉水 D. 加碘的食盐
4. 下列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无色无味 B. 沸点低 C. 能支持燃烧 D. 密度比空气大
5. 下列物质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木炭 B. 镁条 C. 蜡烛 D. 铁丝
6. 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A. 烧杯 B. 试管 C. 量筒 D. 燃烧匙
7. 下列方法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
A. 闻气味 B. 观察颜色
C. 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8. 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人的呼吸过程 B. 粮食酿成白醋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D. 农家肥料的腐熟过程
9.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 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 B. 看到耀眼的白光
C. 有白色固体生成 D. 镁条变短了
10.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若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 不放出氧气 B. 放出的氧气不纯
C. 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 D. 放出氧气的速率慢
11. 下列叙述的用途中,与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无关的是
A. 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 B. 用氮气制硝酸和氮肥
C. 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 D. 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
12. 下列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A.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B. 物体的运动速度
C. 物质的制法和用途 D.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13.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碳在空气中燃烧,放热,发出白光
B. 红磷燃烧,放热,生成大量白雾
C. 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向胆矾(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氢氧化铜沉淀
14.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在运输它的车上应该贴的图标是
A. B. C. D.
15. 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A. 气焊 B. 作燃料 C. 供给呼吸 D. 医疗急救
16. 下列关于水受热沸腾、水蒸气遇冷凝结实验(如下图所示)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 水变成水蒸气,属于化学变化 B. 水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
C. 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体积增加 D. 酒精灯加热的作用是让分子从静止开始运动
17.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倾倒液体
C. 读取液体体积 D. 加热液体
18. 下列操作或措施符合实验安全规范的是
A. 将带火星的火柴梗扔进塑料垃圾桶内
B. 酒精洒在桌上燃烧时,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C. 为节省时间直接用手拿块状固体药品
D. 加热高锰酸钾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19. 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B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 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D. 氧化汞汞+氧气
20. 下列气体中,都被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
C.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氧气 D.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臭氧
21. 有关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火箭燃料
B. 化工厂废气及汽车尾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C. 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 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体积比约为5:1
22.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对事实或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事实或现象
解释
A
香味扑鼻
分子不断地运动
B
气体能被压缩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热胀冷缩
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构成新分子
A. A B. B C. C D. D
23. 如图的装置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发生变化前的浓氨水是无色液体
B. 发生变化前酚酞溶液是无色液体
C. 放置一段时间后,浓氨水先变红
D. 放置一段时间后,酚酞溶液变红
24. 用下图实验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实验2中观察到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先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1中现象可说明呼出气体中全部为二氧化碳
B. 实验1可推测出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高低
C. 实验2中现象可证明呼出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D. 实验2现象可得出结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
25. 下列实验方案与结论不相对应的是
选项
方案
结论
说明瓶中含有氧气
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说明只有二氧化锰存在时,过氧化氢才会分解产生氧气
说明水的状态变化是物理变化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45分)
【生活观象解释】
26. 回答问题
(1)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氧气可用于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稀有气体可用于_______。
A .霓虹灯 B.医疗急救 C.炼钢
(2)食品包装中充入的氮气可以防腐,这利用了氮气_______的性质。
27. 为了保护空气,在我国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基本监控项目增设了PM2.5浓度限值,与该监测项目有关的是
A. 可吸入颗粒物 B. 二氧化氮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硫
28. 填空:
(1)某种家用制氧机是通过分子筛直接将氮气和氧气分离,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在使用氧气瓶、制氧机的过程中应远离易燃易爆物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9. 水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1)H2O 属于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其分子间隔____________(填“变小”或“变大”)。
(3)有人说:“要计算每一勺水里的分子的数量,就像用勺子计算大西洋的水一样。”这句话说明分子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____。
30. 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发射,在轨飞行 15 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为完成此次任务所做的各项准备中,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飞船内电路系统的设计
B. 制作神舟九号太阳能帆板材料
C. 航天员在地面进行 1500 多次对接操作模拟训练
【科普阅读理解】
31.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与“张牙舞爪”的雾霾相比,臭氧污染“隐藏”在万里晴空中,已成为夏季众多城市的大气环境污染元凶。
2019 年 3 月 29 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臭氧污染控制专业委员会成立。该领域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大气臭氧污染防控的方向和路径。
臭氧(O3)原本是大气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气体,绝大部分臭氧存在于离地面25公里左右处的大气平流层中,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臭氧层,它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防止其到达地球。可它为何又是危害环境的污染物?
地表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极为有害,一些易于过敏的人长时间暴露在臭氧含量超过 180 微克/立方米的环境中,会产生眼睛刺痛,咳嗽等不良症状。研究表明,空气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增加 100 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 3%,对于运动员来说,空气中的臭氧含量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耐力和比赛成绩。
地表臭氧并不是人类活动直接排放出的污染物,而是因为氮氧化物或挥发性有机物与氧气结合而形成的,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加速这一化学反应。氮氧化物主要来自于燃煤、汽车尾气等;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来源相对非常复杂,涂料、燃油、炼油厂、干洗店等,都会产生这种污染物。
自2013年中国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 6 种污染物以来,臭氧便成为一些城市夏季空气质量“超标日”的首要污染物,如图为某地臭氧、NO、NO2、NOx 昼间12小时均值变化规律。
我国对于臭氧污染控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效降低臭氧浓度依然任重而道远。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地表空气中臭氧是由_______生成的。
(2)如图,某地夏季某日昼时,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段是 (填序号)。
A. 8:00~10:00 B. 10:00~12:00 C. 12:00~14:00 D. 14:00~16:00
(3)从微观角度解释,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__不同。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 臭氧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B. 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
C. 地表空气中臭氧的含量与天气阴晴无关
D. 空气中臭氧浓度不同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5)为了减少臭氧污染,请你向市民提出一条可行建议_______。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2. 补全蜡烛燃烧实验的实验报告。
装置及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1)将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
蜡烛漂浮在水面上
蜡烛难溶于水,密度比水___
(2)拿住火柴梗一端,将其迅速平放入火焰中
火柴梗接触火焰部分,两端最黑,中间无明显变化
蜡烛火焰:外焰温度_______ 内焰温度(填“低于”或“高于”)
(3)____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蜡烛燃烧产物之一是水
(4)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_____
33.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图 A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实验中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图 B 中,铁丝燃烧生成的黑色固体是______________。做该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______________,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34. 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想要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的催化作用,于是他们向盛有少量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见下图 I),观察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向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见下图 II),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
(2)收集氧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填“A”或“B”),检验氧气是否已充满集气瓶的操作是_____。
35. 某实验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该实验中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操作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 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②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③ 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④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 5 等份。
(3)能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4)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 红磷的量不足 B. 点燃红磷,慢慢伸入瓶中
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 D. 实验过程中未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5)若用其它物质代替红磷进行上述目的的实验,选择物质的依据是 。
A. 只与氧气反应,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反应
B. 与氧气反应后,不生成新的气态物质
【科学探究】
36. 化学小组用排水法收集了呼出气体,通过【实验1】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实验1】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向呼出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______
②
_____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空气中的木条无明显现象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
③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另一块无明显现象
(1)实验①的现象为_______,证明呼吸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物理”或“化学”)变化。
(2)实验②的目的是_______。
(3)小明指出实验①不能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 含量的原因是_______。小芳对②中燃着的木条熄灭的原因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2】进行验证。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CO2的含量高。猜想2: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O2的含量低。
【实验2】
序号
①
②
③
④
实验操作
实验
现象
燃着的木条
无明显变化
燃着的木条
无明显变化
燃着的木条
熄灭
燃着的木条
熄灭
(4)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
(5)由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猜想 1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6)【实验2】中,能证明猜想 2 成立的实验序号是_______。
【实验反思】
(7)根据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没有O2
B. 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O2和CO2的含量不同
C. 若把燃着的木条伸入体积比为1:1的O2和CO2混合气体中,会观察到无明显现象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共25分)
1. 【答案】D
【详解】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故选D。
2. 【答案】C
【详解】A、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出了空气的成分,不符合题意;
B、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不符合题意;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符合题意;
D、达尔文发现了进化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答案】B
【详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B、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正确;
C、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D、加碘食盐中有碘酸钾、氯化钠等,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故选B。
4. 【答案】C
【详解】A、无色无味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沸点低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能支持燃烧是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密度比空气大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 【答案】D
【详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故选:D。
6. 【答案】C
【分析】
【详解】烧杯可以被间接(垫着石棉网)加热;试管可以被直接加热;量筒不能加热,防止刻度不准确;燃烧匙可以被直接加热。故选C。
7. 【答案】C
【详解】A、氮气和二氧化碳均是没有气味的气体,用闻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B、氮气和二氧化碳均是没有颜色的气体,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氮气不能,能鉴别,故选项正确;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氮气和二氧化碳均能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故选C。
8. 【答案】C
【详解】A、人的呼吸过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B、粮食酿成白醋,是粮食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D、农家肥料的腐熟,是农家肥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 【答案】C
【详解】判断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看到耀眼的白光、镁条变短了,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有白色固体生成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C。
10. 【答案】D
【详解】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若忘记加二氧化锰,过氧化氢还是会分解生成氧气,只是分解速率变慢,但是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
故选D。
11. 【答案】B
【详解】A、食品包装袋里充满氮气防腐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氮气制取化肥是因为氮气能和其它物质反应生成氮肥,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无关,故选项正确;
C、灯泡填充氮气,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故选项错误;
D、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2. 【答案】B
【详解】化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物质的制法和用途,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物体的运动速度。
故选B。
13. 【答案】C
【详解】A、碳在空气中燃烧,放热,不发出白光,选项错误;
B、红磷燃烧,放热,生成大量白烟,不是雾,因为雾是小液滴而反应生成的是固体,选项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正确;
D、向胆矾(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氢氧化铜沉淀是结论不是现象,选项错误;
故选:C。
14. 【答案】B
【详解】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属于腐蚀品,应在运输车上贴上腐蚀品的标签,故答案选B。
15. 【答案】B
【详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于气焊,属于氧气用途,故选项错误;
B、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但不能燃烧,不能作燃料,故选项正确;
C、氧气能供给呼吸,属于氧气用途,故选项错误;
D、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属于氧气用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6. 【答案】B
【详解】A、水变成水蒸气,是物质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
B、水变成水蒸气,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体积不变,水分子间隔变大,故C不正确;
D、水分子一直在运动,酒精灯加热的作用是让分子运动加快,故D不正确。故选B。
17. 【答案】C
【详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且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18. 【答案】B
【详解】A、将带火星的火柴梗扔进塑料垃圾桶内,遇到可燃物可能导致火灾,选项错误。
B、酒精与水任意比互溶,因此洒在桌上燃烧时,不可用水浇灭,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选项正确。
C、实验室禁止直接用手接触药品,选项错误。
D、加热后的试管温度较高,需待冷却后再用水冲洗,否则会导致试管炸裂,选项错误。
故答案选B。
19. 【答案】A
【详解】A、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且反应物中有氧气参与,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氧化汞汞+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 【答案】A
【详解】目前被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臭氧。
故选A。
21. 【答案】C
【详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火箭燃料,选项A错误;
B、化工厂废气及汽车尾气,会造成空气污染,选项B错误;
C、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选项C正确;
D、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体积比约为: ,选项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了解稀有气体的用途、空气的组成成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 【答案】C
【分析】
【详解】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具有香味的物质的分子运动到鼻孔处,使人闻到香味,选项正确;
B、分子间有间隔,当压缩气体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气体被压缩,选项正确;
C、分子间有间隔,当物质受热后,分子的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物质的体积变大,当物质受冷后,分子的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物质的体积减小,即热胀冷缩是分子间隔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与分子本身的大小无关,选项错误;
D、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构成新分子,所以过氧化氢分解时,过氧化氢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某些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同时另一些氧原子与氢原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即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选项正确,故选C。
23. 【答案】C
【详解】A、发生变化前的浓氨水是无色液体,不符合题意;
B、发生变化前酚酞溶液是无色液体,不符合题意;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放置一段时间后,酚酞溶液变红,符合题意;
D、由C可知,放置一段时间后,酚酞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 【答案】D
【分析】
【详解】A、实验1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但不能说明呼出气体全部为二氧化碳。错误。
B、实验1检验的是二氧化碳,不能说明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多少。错误。
C、实验2中现象可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不能说明是否含有二氧化碳。错误。
D、实验2现象可得出结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因为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先熄灭。正确。
故选D。
25. 【答案】C
【详解】、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熄灭后,烛芯上会有一缕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的白烟,用火柴接触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加入二氧化锰时能够加快反应速率,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凝变成水,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45分)
【生活观象解释】
26. 【答案】(1) ①. BC ②. A
(2)化学性质不活泼
【小问1详解】
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等;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故填:BC;A;
【小问2详解】
食品包装中充入的氮气可以防腐,这利用了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故填:化学性质不活泼。
27. 【答案】A
【详解】PM2.5指的是直径的细微颗粒物,故选A。
28.【答案】(1)物理 (2)氧气能支持燃烧
【小问1详解】
物理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家用分子筛式制氧机,利用压力吸附技术直接将空气中的氧气与氮气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此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小问2详解】
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即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在使用氧气瓶、制氧机的过程中应远离易燃易爆物质。
29. 【答案】(1)纯净物 (2)变大
(3)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小问1详解】
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小问2详解】
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膨胀,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小问3详解】
一勺水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此点说明构成水的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30. 【答案】B
【详解】A、飞船内电路系统的设计,不属于化学研究对象;
B、制作神舟九号太阳能帆板的材料,属于化学研究对象;
C、航天员在地面进行1500多次对接操作模拟训练,不属于化学研究对象。
故选B。
【科普阅读理解】
31.【答案】(1)氮氧化物或挥发性有机物与氧气 (2)D
(3)分子构成不同 (4)AC
(5)提倡少开私家车(合理即可)
【小问1详解】
地表空气中的臭氧是由氮氧化物或挥发性有机物和氧气转化生成的,故填:氮氧化物或挥发性有机物;
【小问2详解】
由图像中的数据可知,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段是D;
【小问3详解】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臭氧由臭氧分子构成,由于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填:分子构成不同;
【小问4详解】
A、臭氧原本是大气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气体,选项A不正确;
B、臭氧层对人类有保护作用,例如能吸收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选项B正确;
C、晴朗的夏天,更有可能形成臭氧污染,如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加速这一化学反应,因此地表空气中臭氧的含量与天气阴晴有关,选项C不正确;
D、空气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因此空气中臭氧浓度不同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选项D正确。
故选AC.
【小问5详解】
为了减少臭氧污染,生活中可行的是绿色出行,提倡少开私家车,故填:提倡少开私家车(合理即可)。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2. 【答案】 ①. 小 ②. 高于 ③. 将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④. 蜡烛燃烧产物之一是二氧化碳
【详解】将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漂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火柴梗接触火焰部分,两端最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外焰温度高于内焰温度;现象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结论是蜡烛燃烧产物之一是水,则操作是将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装置及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1)将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
蜡烛漂浮在水面上
蜡烛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拿住火柴梗一端,将其迅速平放入火焰中
火柴梗接触火焰部分,两端最黑,中间无明显变化
蜡烛火焰:外焰温度高于内焰温度
(3)将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蜡烛燃烧产物之一是水
(4)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产物之一是二氧化碳
33. 【答案】(1) ①. ②.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2) ①. 四氧化三铁##Fe3O4 ②.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3) ①. 发出白光 ②.
【小问1详解】
图 A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实验中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小问2详解】
图 B 中,铁丝燃烧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做该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其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小问3详解】
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木炭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4. 【答案】(1) ①. 不复燃 ②. 复燃 ③.
(2) ①. A 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
【小问1详解】
实验I中看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说明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很慢;实验II中看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2详解】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填A;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35. 【答案】(1)
(2)④①③② (3)烧杯中水倒吸回集气瓶,集气瓶内水面上升至刻度线 1 (4)AC (5)AB
【小问1详解】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2详解】
图1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故填:④①③②;
【小问3详解】
能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水进入集气瓶至刻度1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小问4详解】
A、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B、点燃红磷,慢慢伸入瓶中,导致瓶内气体部分膨胀逸出,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D、实验过程中未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导致部分气体膨胀逸出,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故填AC;
【小问5详解】
若用其它物质代替红磷进行上述目的的实验,选择物质的依据是只与氧气反应,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反应,与氧气反应后,不生成新的气态物质;故填AB。
【科学探究】
36. 【答案】(1) ①. 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化学
(2)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3)没有做对照实验 (4)1:4
(5)不成立 (6)①③##①④##①③④ (7)B
【小问1详解】
向呼出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吸入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故呼吸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
【小问2详解】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空气中的木条无明显现象,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因此实验②的目的是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故填: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小问3详解】
实验需要有对照实验,因此除了向呼出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外,还需要向盛有空气的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对比,故填:没有做对照实验;
【小问4详解】
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1:4,故填:1:4;
【小问5详解】
燃着的木条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和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现象相同,说明二氧化碳的含量对木条燃烧无影响,因此由实验①和②得出猜想1不成立,故填:不成立;
【小问6详解】
猜想2为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因此实验的变量应该是氧气的含量,而实验①、③和④变量均为氧气的含量不同,而实验①为对照组,必须选择,所以能证明猜想2成立的实验序号有:①③或①④或①③④,故填:①③或①④或①③④;
【小问7详解】
A、在氧气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可燃物就不会继续燃烧,因此若木条熄灭,只能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很低,选项说法错误;
B、呼吸过程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故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O2和CO2的含量不同,选项说法正确;
C、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为1:4;把燃着木条伸入体积比为1:4的O2和CO2混合气体中,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根据二氧化碳和氮气均不支持燃烧和不可燃烧的性质,即可等同于视为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在体积比为1:1的O2和CO2混合气体中,氧气含量更高,可能观察到木条燃烧的更旺,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北京广渠门中学初三(下)3月月考化学(教师版),共29页。
这是一份2022北京通州初三一模化学(教师版),共28页。
这是一份2022北京顺义初三一模化学(教师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