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A(贵阳专用)(原卷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5197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A(贵阳专用)(原卷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5197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A(贵阳专用)(原卷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5197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A(贵阳专用)(原卷版)
展开2023年中考化学三模全真超车卷A(贵阳专用)
(本卷共13小题,满分6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第Ⅰ卷 (选择题 共1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2分)
1.2023年3月1日,为认真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首届国家碳中和科技专家委员会成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废弃电池应定点回收、集中处理
B.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C.将含有纸屑、聚氯乙烯塑料的垃圾露天荧烧处理
D.禁止使用煤、木柴等传统燃料,减少可吸入颗粒物排放
2.如图所示的4个实验,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
A.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该实验中a、b管内分别生成氢气和氧气,且生成氢气与氧气体积比为2:1
C.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
D.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石蜡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
3.化学与技术、能源、医药、生产都密切相关。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化学与医药:用氢氧化钙作补钙剂
B.化学与能源: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C.化学与技术: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人造卫星天线
D.化学与生产: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
4.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节约资源 | B.物质分类 |
①生活垃圾,应分类投放②超市购物,提倡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 ①生铁、硫、红磷均为单质②五氧化二磷、高锰酸钾、氧化铝均为化合物 |
C.物质构成 | D.性质用途 |
①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②硫酸亚铁溶液中含有Fe3+ | ①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能做燃料②氢气、炭、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
5.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去除水中可溶性杂质 | 向水中加入活性炭 |
B | 鉴别稀盐酸与稀硫酸 | 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 |
C | 去除CaCl2溶液中盐酸 | 加入过量碳酸钠 |
D | 鉴别碳粉与氧化铜 | 分别滴加稀硫酸 |
6.甲、乙、丙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表示由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甲、乙、丙为三种金属,则甲的金属活动性最强
B.若甲、乙、丙为三种含钙的化合物,则乙必是氧化钙
C.甲、乙、丙为可能都是氧化物
D.若甲、乙、丙分别是稀硫酸、氢氧化铜、硫酸铜中的一种,则乙必是硫酸铜
第II卷(非选择题48分)
二、填空题
7.(6分)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浣溪沙》中“溅酒滴残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说明分子______。
(2)《寄怀楚和尚二首》中有“铁盂汤雪早,石炭煮茶迟”。
①铁锅融化雪块是因为金属铁______性能好。
②“石炭"指的是煤炭(含少量的硫),它燃烧排放有害气体______,会导致酸雨。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______。
(3)《念奴娇》中“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描写了雨后的植物。
①“山染修眉新绿”说明雷雨过后大自然为植物补充了______肥。
②涉及的化学反应如下:N2+O2=2NO;2NO+O2=2NO2;最后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8.(9分)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
(1)物质有三态的变化。请在图中的烧杯中画出水由液态向气态转化的微观模拟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下同)______。
(2)下图是一些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属于同种元素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
②A图表示的粒子符号为______;上述粒子中可以构成的单质分子化学式为______。
(3)下图是某反应微观示意图,请将反应后的框图补充完整______。
由上述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4)向Na2CO3和K2CO3的溶液中分别加入HCl溶液,观察到都有______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微观实质是______。
9.(7分)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或者二氧化碳:
实验名称 | 化学方程式 | 选用药品 | 制取气体所选装置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 ___________ | 石灰石和稀盐酸 | ___________ |
实验室制取氧气 | ___________ | 高锰酸钾 | ___________ |
(2)小明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仍需改进的地方是___________。用装置C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制得的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可用图甲装置进行除杂并收集,则按照气流方向导管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装置Ⅱ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10.(5分)南明河,贵阳的母亲河。河水蜿蜒流淌,穿城而过。
(1)河水净化的操作主要有①过滤②吸附③静置沉淀④蒸馏等操作。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是______(填序号)。
(2)过滤后的河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Ca2+、Mg2+,是硬水。证明河水是硬水的方法是______。
(3)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①t2℃时,分别用甲、乙的固体配制相同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要水的质量关系为甲______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某同学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溶液,在A、B、C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向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充分搅拌,恢复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精确到0.1%)。
11.(8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创造物质的学科。
(1)“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考古发掘出大量黄金制品和青铜器。判断该黄金制品是真金的方法是______。三星堆青铜器是古代青铜器的代表。青铜,是铜、锡、铅按一定比例熔炼出的合金。青铜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铜的______(填“高”或“低”)。
(2)同学们在探究金属性质实验后,得到含ZnCl2、HCl和CuCl2的废液,为回收金属铜,对废液的处理设计了如图所示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I、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溶液中的现象是______。
II、步骤②中能说明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的现象是______,滤液B中溶质有______。
III、为了避免废液对环境的污染,并要使滤液B、C中溶质为同一物质,则对原实验方案应进行的调整是______。
12.(10分)某学习小组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探究一】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
(1)分别在盛有少量碳酸钠(俗称___________)、碳酸氢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都剧烈反应且产生大量气泡。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快慢是否相同?
(2)甲设计的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时,两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应___________(填操作),观察到图2所示现象。于是他得出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的结论。
(3)乙对甲的实验提出了疑问:
①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和稀盐酸反应都很剧烈,通过观察很难判断产生气体的快慢;
②___________,他认为,应取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4)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①连通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分别取等体积、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稀溶液(各滴2滴酚酞溶液),以及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进行实验。实验时,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如表所示,广口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物质 | 滴入酚酞溶液 | 滴入稀盐酸,溶液颜色变化 |
碳酸钠溶液 | 红色 | 红色→浅红色→无色 |
碳酸氢钠溶液 | 浅红色 | 浅红色→无色 |
【实验结论】
(5)分析图4所示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___________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理由是___________。
【反思与应用】
(6)小组同学分析表1实验现象和图4数据,得出另一种物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请用必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说明)。
13.(3分)利用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乙醇(C2H5OH)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CO2+3H2OC2H5OH+3O2,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kg时,产生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A(长沙专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A(长沙专用)(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A(武汉专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A(武汉专用)(原卷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A(陕西专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A(陕西专用)(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17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