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A(北京专用)(原卷版)
展开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A(北京专用)
(本卷共39小题,满分70分,考试用时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Fe-56 S-32 Mg-24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5分)
本部分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食品富含蛋白质的是( )
A.黄瓜 B.苹果
C.土豆 D.鸡蛋
2.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 石油
C.天然气 D.太阳能
3.下列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水泥 B.铝合金
C.四氧化三铁 D.玻璃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雨水 B.空气
C.石油 D.二氧化碳
5.下列不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 )
A.果皮 B.旧书本
C.易拉罐 D.塑料饮料瓶
6.猕猴桃、山药等食物可为人体补硒,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这里的“硒"指的是(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7.蚊虫叮咬时会释放出酸性物质蚁酸,涂抹下列物质可有效减轻疼痛症状的是( )
A.西红柿汁(pH=4) B.小苏打水(pH=8)
C.酸奶(pH=6) D.白醋(pH=5)
8.以尿素、磷铵和氯化钾为主要原料的水稻专用肥属于(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9.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溶于水,溶液能导电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浓硫酸涂在木棒上,木棒变黑 D.点燃羊毛纤维,闻到烧焦羽毛气味
10.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能与氧化钙反应 B.蒸馏是水净化的一种方法
C.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生活中硬水软化可加热煮沸
11.神舟飞船返回舱的“避火衣”是由钛合金等材料制成。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为22 B.核外电子数为22
C.元素符号为Ti D.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B.酒精用作燃料
C.液氮用作冷冻剂 D.铜用于制作导线
13.下列物质必须密封保存的是( )
A.木炭 B.浓盐酸
C.石灰石 D.氯化钠
14.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液体的倾倒 | 取用固体 | 加热液体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15.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H ②Fe2+ ③Cu ④P2O5 ⑤Fe3+ ⑥MgCl2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
B.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C.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16.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也可以是五颜六色的,下列溶液为无色的是( )
A.CuSO4 溶液 B.KMnO4 溶液
C.白醋 D.碘酒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鉴别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的方法是点燃后看现象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将气体通过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C.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可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可用点燃的方法
18.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某校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正确( )
A.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生
B.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C.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立即用水灭火
D.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19.以下方法不能用来鉴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这两种无色气体的是( )
①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②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③闻气味,是否有刺激性气味④点燃,看能否燃烧⑤在密闭容器中用活的昆虫试验,观察昆虫是否死亡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①③
20.CO2 可用于灭火,下列性质与该用途无关的是( )
A.能与水反应 B.不支持燃烧
C.不可燃 D.密度大于空气
21.小苏打加热时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22.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干冰:CO2 B.烧碱:Na2CO3
C.熟石灰:Ca(OH)2 D.小苏打 NaHCO3
23.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将室内的甲醛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甲分子由4种原子构成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C.变化过程中分子总数不变 D.丙、丁均为氧化物
依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完成下面小题。
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t1℃时,将40g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①;升温到t2℃时,现象如图②;再加5g固体,现象如图③。
24.上述溶液饱和的是( )
A.① B.②
C.①③ D.①②③
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加入的固体是a B.②中蒸发水后可析出固体
C.③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D.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14题,共45分。
【生活现象解释】
26.(2分) 南宋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
(1)使用油灯时,部分油会因受热蒸发而减少。从微观角度解释油蒸发的原因:油受热后_______。
(2)夹瓷盏省油是因为其具有如图所示的双层结构:下层盛水,上层盛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参加燃烧反应的反应物只有油 B. 下层水吸热,减少了上层油的蒸发
C. 水会因蒸发而减少,需定期补充 D. 油的减少只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
27.(3分)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干冰常用做制冷剂,利用了干冰__________性质。
(2)酥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会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
(3)青少年成长需要充足的蛋白质和钙。这里的“钙”是指 。
A. 原子 B. 离子 C. 元素
28.(3分)能源问题是人们关注的重要主题之一。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_______和天然气。
(2)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以下能源不能引起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的是_______
a.风力发电 b.核能
c.太阳能 d.天然气发电
29.(3分)蔡伦发明的造纸步骤为:切麻→洗涤→浸灰水→蒸煮→ …… →揭纸。
(1)切麻:将树皮、麻等原料切碎,此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浸灰水:将原料放进石灰水中沤浸。用生石灰制备氢氧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蒸煮:将原料放入桶中,盖上麻布,用中火蒸煮。蒸煮过程中,将木柴架空的目的是___________。
【科普阅读理解】
30.(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酒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二锅头酒”是北京特产,它由烧酒发展而来,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
“二锅头”酿造的主要过程为:原料粉碎—拌料—发酵—混蒸混烧—摘酒—贮存,其名字的由来就出现在“混蒸混烧”这一步。
图1为古代烧酒蒸馏设备示意图,由灶、底锅、甑桶和天锅4部分组成。天锅用于冷却,一般要换三次凉水才能蒸完一甑酒。第一锅酒中甲醇、醛类较多,口感暴辣;第三锅酒中高级醇和酸类较多、酯类少,酸味大、寡淡不香;第二锅酒清香馥郁,醇厚甘爽,质量最好。所以,蒸馏时掐头去尾留第二锅,顾名“二锅头”。
发酵过程中细菌不可或缺,而且种类丰富、数量较多,被认为是“生香动力军”。某酒厂对发酵过程中细菌结构和温度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
新蒸出的“二锅头”经过贮存老熟口感更加绵柔,主要原因是贮存时微量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使酒体达到各香味成分的动态平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蒸馏属于_______变化
(2)从微观角度分析,能闻到酒的香味是因为_______。
(3)第一锅酒口感暴辣的原因是_______。
(4)由图2可知,发酵28天中温度的变化情况为_______。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二锅头”是指蒸一甑酒冷却流出的第二锅酒。_______
②贮存可使酒体达到各香味成分的动态平衡。_______
【生产实际分析】
31.(3分)复印用的墨粉中含有 Fe3O4粉末。制备 Fe3O4的主要流程如下。
(1)①中发生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
(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流程③反应前后,各物质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32.(3分)利用燃煤电厂的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
(1)设备1中加入的酸是___________。
(2)设备3中的分离操作是___________。
(3)设备4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OH)3Al2O3 + 3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3.(3分)依据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发生装置选择_______。
(2)氧气可选用E进行收集,其原因是_______。
34.(3分) 如图所示,在井穴板的孔穴1-5中分别加入稀盐酸。
(1)实验中有气泡产生的孔穴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
A. 孔穴1、2 、4 B. 孔穴1、2、3 C. 孔穴1、2、5
(2)4中红色液体变无色,说明氢氧化钙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了酚酞,还一定存在___________。
35. (3分)如图为某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两组实验。
(1)实验Ⅰ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_(写两条)。
(2)描述实验Ⅱ中C试管内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
(3)实验Ⅱ中要验证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_____(填字母序号)。
36.(2分) 验证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
(1)实验三的现象是_____。
(2)以上实验中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实验是_____。
37.(3分)为了证明燃烧发生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一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
(2)实验二的纸条不燃烧。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二,可以证明的燃烧发生条件是_______。
【科学探究】
38.(6分)絮凝剂常用于水的净化,实验小组探究用絮凝剂净水时影响净化效果的因素。
【查阅资料】絮凝剂溶于水后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物并发生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目的。硫酸铁是一种常见的絮凝剂。
【进行实验】
I、配制水样和絮凝剂溶液
配制水样:向10L水中加入25g高岭土,搅拌、静置,取上层液作为水样。配制絮凝剂溶液:用100mL水和5g硫酸铁进行配制。
Ⅱ、探究影响水样净化效果的因素
取水样,向其中加入絮凝剂溶液,搅拌,测定静置不同时间水样的浊度,并计算浊度去除率(浊度去除率越高代表净化效果越好)。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 水样的体积/mL | 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mL | 静置时间/min | 浊度去除率/% |
① | 200 | 0 | 20 | 12.48 |
② | 200 | 0.2 | 20 | 76.54 |
③ | 200 | 0.3 | 20 | 84.60 |
④ | 200 | 0.4 | 5 | 64.45 |
⑤ | 200 | 0.4 | 10 | 70.85 |
⑥ | 200 | 0.4 | 15 | 81.04 |
⑦ | 200 | 0.4 | 20 | 86.02 |
⑧ | 200 | 0.5 | 20 | 88.15 |
⑨ | 200 | 0.6 | 20 | 86.49 |
【解释与结论】
(1)如果硫酸铁中的硫酸根离子为,那么硫酸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写出一种与它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的名称___________。
(2)②中浊度去除率比①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依据④~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4)探究等量水样中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对净化效果影响的实验是___________(填序号)。
【反思与评价】
(5)依据实验数据,不能得出“静置时间相同时,等量水样中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越大,净化效果越好”的结论,其证据是___________。
【实际应用定量计算】
39.(3分)一种镁合金可制成发热包。使用时加入水即可与镁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Mg+2H2O=Mg(OH)2+H2↑,计算:4.8g镁完全反应,理论上至少需要水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A(武汉专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A(武汉专用)(原卷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A(重庆专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A(重庆专用)(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A(扬州专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A(扬州专用)(原卷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垃圾分类好习惯,改善环境齐努力,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