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课时练 第65练 实验设计类选择题突破(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课时练 第65练 实验设计类选择题突破(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D 13.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2023·无锡模拟)下列实验中,现象及推论都正确的是( )
3.(2022·石家庄二中模拟)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4.(2022·哈尔滨三中高三月考)下列实验中,对应的实验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二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5. (2023·苏州模拟)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6.(2022·北京北大附中模拟)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7.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8.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9.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
1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12.(2022·沈阳高三模拟)为完成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正确的是( )
13.(2022·甘肃永昌第一高级中学高三模拟)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及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
14.(2022·杭州高三模拟)为完成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第65练 实验设计类选择题突破
1.C 2.D 3.D 4.B 5.A 6.D 7.A 8.D 9.D
10.C [水蒸气和铁粉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故A错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氧化性,若褪色,则被还原,故C正确;NaClO溶液具有漂白性,能漂白试纸,故D错误。]
11.C [A项,Na2CO3固体加热不会分解,错误;B项,铜与稀硝酸发生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错误;C项,少量氯水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2+2I-===2Cl-+I2,淀粉遇I2变蓝色,正确;D项,H2O2能把Fe2+氧化为Fe3+,说明Fe2+具有还原性,不能说明Fe2+具有氧化性,错误。]
12.D 13.C
14.B [甲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是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甲基的结果,能说明苯环对甲基有影响,A错误;醛基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和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B正确;如果混合物中含有铵盐,也会出现实验中的现象,但不能说该混合物就是铵盐,C错误;该实验中硝酸银过量,因此加入氯化钠和碘化钾后,发生的是沉淀的生成而不是沉淀的转化,D错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将浓硫酸滴到纸上
纸张变黑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
前者pH比后者大
非金属性:S>C
C
向2.0 mL浓度均为0.1 ml·L-1的KCl、KI的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 ml·L-1 AgNO3溶液,振荡
沉淀呈黄色
Ksp(AgCl) >Ksp(AgI)
D
将甲醇和过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混合
紫红色褪去或变浅
甲醇被氧化成甲酸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推论
A
常温下将Ba(OH)2·8H2O 晶体与NH4Cl晶体在小烧杯中混合
烧杯壁变凉
该反应的熵变ΔS<0
B
往盛有1 mL 0.1 ml·L-1 MgCl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4 mL0.1 ml·L-1 NaOH溶液,再滴加2滴0.1 ml·L-1 FeCl3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Ksp[Fe(OH)3]<
Ksp [Mg(OH)2]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铝滴落下来
铝的熔点较低
D
取5 mL 0.1 ml·L-1 KI溶液与1 mL 0.1 ml·L-1 FeCl3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滴加少量KSCN溶液
溶液变为血红色
化学反应存在限度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加热NaI固体和浓磷酸的混合物,有气体产生
浓磷酸的酸性强于氢碘酸
B
分别在20 ℃、30 ℃下,取0.1 ml·L-1 KI溶液,向其中先加入0.1 ml·L-1的硫酸,再加入淀粉溶液,发生反应4H++O2+4I-===2I2+2H2O
探究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C
将SO2通入Ca(ClO)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SO2是酸性氧化物
D
探究氧化铁和乙醇反应得到黑色固体成分,该黑色固体能被磁铁吸引且加入足量稀盐酸,振荡,固体全部溶解,未观察到有气体生成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0价铁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2 mL 0.1 ml·L-1 NaOH溶液中滴加3滴0.1 ml·L-1 MgSO4溶液,再滴加0.1 ml·L-1 CuSO4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生成浅蓝色沉淀
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
B
向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Fe2+
C
向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溶液的紫红色逐渐褪去,溶液分层
乙烯发生了氧化反应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 mL 5% 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用pH试纸测得: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9,NaNO2溶液的pH约为8
HNO2电离出H+的能力比CH3COOH的强
B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入新制氯水,变蓝
待测溶液中有I-存在
C
向Al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Al(OH)3具有酸性
D
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少量Na2S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黑色沉淀
Ag2S溶解度小于AgCl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SO2
将铜单质与浓硫酸在试管中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石蕊试液,观察石蕊是否变红
B
检验稀硫酸催化纤维素水解的产物含有还原糖
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观察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C
检验Na2SO3是否变质
向Na2SO3溶液中加入Ba(NO3)2和稀硝酸,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D
证明1-溴丁烷发生了消去反应
将1-溴丁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观察溴水是否褪色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且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2具有氧化性
B
向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eq \\al(2-,4)
C
取少量某硫酸盐样品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样品为硫酸铵
D
向大豆油和煤油中分别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加热,一种液体仍然分层,另一种液体不再分层
分层的液体是大豆油,不再分层的是煤油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乙醇与浓H2SO4混合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
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有乙烯
B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浊液变澄清
苯酚的酸性强于碳酸的酸性
C
向1-溴丙烷中加入KOH溶液,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AgNO3溶液,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1-溴丙烷没有水解
D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再加入NaOH溶液调成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出现银镜
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弱于碳酸的酸性
B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 ml·L-1 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Ksp(BaSO4) <Ksp(CaSO4)
C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代物具有酸性
D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0.1 ml·L-1 Na2SO3溶液的pH为10,0.1 ml·L-1 NaHSO3溶液的pH约为5
HSOeq \\al(-,3)结合H+的能力比SOeq \\al(2-,3)的弱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粉末变红褐色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B
向3 mL KI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再滴加1 mL淀粉溶液,溶液显蓝色
Br2的还原性比I2的强
C
将某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紫红色褪去
该气体具有还原性
D
用pH试纸测定NaClO溶液的酸碱性,试纸显蓝色
NaClO水解显碱性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
试管内壁均有水珠
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B
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稀HNO3中
溶液变蓝
Cu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
C
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
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
氧化性:Cl2>I2
D
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
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血红色
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及现象
A
证明丙烯醛(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
取样,滴加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
B
证明某溶液中含Na元素
在火焰上灼烧搅拌过该无色溶液的玻璃棒,火焰出现黄色
C
配制0.400 ml·L-1的NaOH溶液
称取4.0 g NaOH固体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
D
探究SO2与HClO漂白原理的不同
加热分别用SO2和HClO漂白后的品红溶液,用SO2漂白的品红溶液恢复红色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盛有氨水的烧杯中插入两个石墨电极,接通电源,电流表指针发生较大偏转
氨水是电解质
B
向某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eq \\al(2-,3)
C
取久置的氯水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为红色,且一段时间内不褪色
氯水已经完全变质
D
向蔗糖晶体中加入浓硫酸,轻轻搅拌,有海绵状的碳生成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选项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探究有机物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向苯和甲苯中分别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并观察现象
若甲苯中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甲苯分子中甲基对苯环有影响
B
判断有机物是否含有醛基
取2 mL 10%氢氧化钠溶液,加入5滴5%硫酸铜溶液,振荡后加入少量有机物溶液,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若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有机物中含有醛基
C
判断固体样品是否是铵盐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加水溶解,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加热,试管口放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观察现象
若试纸变蓝,说明固体样品是铵盐
D
探究不同沉淀间的转化
取5 mL硝酸银溶液,用硝酸酸化,依次滴加3滴氯化钠溶液和碘化钾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
若先出现白色沉淀,后转变为黄色沉淀,说明Kspeq \b\lc\(\rc\)(\a\vs4\al\c1(AgI))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课时练 第68练 以性质为主的探究类综合实验(含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课时练 第64练 有机合成与推断综合题突破(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雷美替胺是一种失眠症治疗药物,化合物M是灭活细菌药物的前驱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课时练 第4练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含答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