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解方程(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317790/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3课时 解方程(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317790/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3课时 解方程(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317790/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3课时 解方程(1)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317790/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3课时 解方程(1)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317790/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3课时 解方程(1)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317790/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3课时 解方程(1)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317790/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3课时 解方程(1)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317790/1/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3课时 解方程(1) 导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317790/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课时 解方程(1) 导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317790/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课时 解方程(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31779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课时 解方程(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31779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课时 解方程(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31779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课内容课件ppt,文件包含第3课时解方程1pptx、第3课时解方程1doc、第3课时解方程1导学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3课时 解方程(1)▶教学内容教科书P67例1,完成教科书P67“做一做”第1、2题。▶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经历利用等式的性质1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过程,掌握解方程的方法。3.在解方程过程中通过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代数思想和符号意识。▶教学重点运用等式的性质1解方程。▶教学难点理解解形如a±x=b的方程的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以及检验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课件出示一个不透明的盒子),大家猜一猜,里面可能有几个排球?【学情预设】学生们纷纷发言猜测盒中排球的个数。师:大家能确定自己的答案一定是正确的吗?【学情预设】不能确定,不知道盒子里面排球的实际个数,它是一个不确定的数。师:这种情况下,不确定的数字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学情预设】可以用x来表示。师:这里面到底有几个排球呢?下面就让我们借助其他信息一起来探究吧!教师继续出示课件补充条件(出示教科书P67例1情境图)。师:从图中大家知道了哪些信息?【学情预设】盒子里面的排球的个数和外面的3个排球,一共是9个排球。师:你能用方程来表示吗?【学情预设】预设1:x+3=9。预设2:9-3=x。预设3:9-x=3。师:一般来说,方程都是把未知数x写在等式左边。从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方程x+3=9是最符合图意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类方程的解法。[板书课题:解方程(1)]【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情境或者生活经验去经历列方程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二、探究新知1.探究解法。师:刚才同学们根据图中的信息列出方程,那x的值是多少呢?说一说你的想法。【学情预设】我想6+3=9,所以x=6。师:这样想也不错!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方程也是等式,那同学们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来求出x的值吗?课件出示教科书P67第一个天平示意图。师:我们用小方块代替排球,一个小方块表示一个排球,那么x+3=9就可以用这样的天平来表示。师:仔细观察天平,你发现了什么?怎样做可以知道x的值是多少?【学情预设】把左边3个小方块拿走,要使天平保持平衡,右边也要拿走3个小方块。这样左边就只剩下x,右边就剩下6个小方块,我们就知道了x=6。师:这位同学的思路非常清晰!告诉大家,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应用了哪个性质?【学情预设】目的是把3消去,应用了等式的性质1。师:说得好!但是这个想法是在天平上操作的,在方程中该怎样表示这个操作过程呢?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全班交流。【学情预设】两边都拿走了3个小方块,表示方程的两边都减去3,x+3-3=9-3。师:为什么要减3呢?【学情预设】等式左边减3后就只剩下x了,这样就得出x的值了。师小结:这里求出x=6是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2.深化理解。师:同学们真棒!借助天平求出了未知数的值。我们再来一起看看这个过程。课件演示第二、三个天平示意图,让学生感受消去3的过程。3.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师:刚才我们利用等式的性质1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x=6,只有当x=6时,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师总结并板书: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我们把它叫作“方程的解”。师:也就是说,x=6就是方程x+3=9的解。师总结并板书: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师: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它们有什么区别吗?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后思考,想好后跟同桌互相说一说。小组交流汇报,教师适当点评。师小结:“方程的解”中的“解”是指能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个数值,是一个名词。“解方程”中的“解”是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是一个动词。一个是结果,一个是过程。4.规范书写格式。师:我们一起来把刚才求解的过程完整、规范地写一遍。用课件展示解方程的步骤:师:x=6是不是正确答案呢?我们怎么去检验呢?同学们可以看看教科书P67的方法。【学情预设】可以把x=6代入到方程的左边算一算,看看结果是不是等于方程的右边。教师演示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x+3=6+3=9=方程右边所以,x=6是方程的解。【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和交流,明确“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并小结检验的思路:代入原方程,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这样做的依据,就是“方程的解”的意义。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67“做一做”第1题。学生尝试解答,教师指名板演,巡视指导。师:做第(1)小题的同学能给大家说一说自己解方程的思路吗?【学情预设】把100和x交换位置,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1,方程两边都减100,这样就可以得到方程的解。师:你的想法真棒!把100和x交换位置后,方程就变成了跟例题一样的类型。大家看出来了吗?师:我还想请做第(3)小题的同学给大家说一说自己解方程的思路,好吗?【学情预设】为了把63消去,可以在方程两边同时加63,这样就得到方程的解是x=99。师:做得好,但是别忘了求出方程的解后一定要检验哦!师小结:这三个小题的共同点是解答依据相同,都是利用等式的性质1;解答思路相同,都是为了得到x的值(这是解方程的目标)。【设计意图】小结这两点有利于凸显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优点:不用再去区分未知的是加数还是被减数,也不用再去回忆它们各自的关系式。2.完成教科书P67“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写出检验过程。注意提示学生:代入检验是判断方程的解的好方法。课件展示学生成果,展示检验过程的规范写法。【设计意图】当堂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过程,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后面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步骤,从而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3.课件出示习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交流。师: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学情预设】依据是等式的性质1。4.课件出示习题。学生口答,并说明判断的理由。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师生共同总结:1.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3.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用等式的性质去解方程。虽然可能有部分学生会用四则运算的关系或者直觉推理能够直接说出方程的解,但教师还是要让学生经历用等式的性质去解方程并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过程,同时规范书写格式,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方程意识和代数思想,以及感受数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作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一、解方程,填一填。1. x+16=32解:x+16-( )=32-( ) x=( )2. x-6.8=7.2解:x-6.8+( )=7.2+( )x=( )二、用直线将方程和对应的解连起来。三、解下列方程并检验。18+x=32 x-13.4=6.8 x+6.8=13.6 x-9=24四、用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关系,并求出方程的解。1.x减去3.6的差是7.4。 2.4.8加上x等于9。五、小聪在解方程x-=28.4时,由于粗心,把“-”看成了“+”,得到的解是x=22.7。请你求出这个方程正确的解。参考答案一、1.16 16 16 2.6.8 6.8 14二、三、x=14 x=20.2 x=6.8 x=33(检验略)四、1.x-3.6=7.4 解:x=112.4.8+x=9 解:x=4.2五、22.7+=28.4 解:=5.7x-5.7=28.4 解:x=34.1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 时、分、秒课堂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练习课第13课时pptx、练习课第1-3课时doc、练习课1-3课时导学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上册1 时、分、秒图片ppt课件,文件包含练习课第13课时pptx、练习课导学案doc、练习课第1-3课时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 时、分、秒评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练习课第12课时pptx、练习课1-2课时导学案doc、练习课第1-2课时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