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增强抗弯曲能力_教科版
展开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增强抗弯曲能力_教科版,共1页。
《增强抗弯曲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完《抵抗弯曲》之后,学生对抵抗弯曲有了初步的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增强抗弯曲能力”探究活动,不仅在探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前一课,并且提出的问题恰恰是前一课发现且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学的连贯性,可以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也可以使他们经历一个较完整的由浅及深的思维训练。这一课的导入自然而然由上一课的问题来承担了:“要增强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可以采用什么办法?”当用增加用材来解决这个问题时,弊端是不言而喻的。“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让学生直接去解决这个问题,有点勉为其难,因为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思考能力。教学中,我索性先把这个“拦路虎”放在一边,去学习“打虎的招式”,先来研究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瓦楞纸板(俗称:纸壳)。平日学生对这个司空见惯的事物并没有做过什么研究或是思考。通过对瓦楞纸板先感受再解剖研究,学生会发现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即: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呢?而这个问题又是带领学生深入探究的路标,它把我们探究的路引向了问题的核心,即改变形状可以增强抗弯曲能力。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即学生的科学预测:改变形状可能增强抗弯曲能力,我以一个“你们准备怎样继续研究”的问题把学生带入科学的实验验证过程中。这对学生很重要,因为它不仅是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也是建立科学概念的重要时段。这节课不是只探究出“改变形状可能增强抗弯曲能力” 这一结论就了事了,而是提出了更新、更高的问题:改变成什么形状或结构抗弯曲能力会更强呢?在这里,我把最初的问题带进课堂,经过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后,又把问题带进更深入更广的探究活动中,同时也把问题带入?生活。 本课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瓦楞纸板的研究这一部分,一定要对瓦楞纸板有一个深入、透彻的观察与研究,这对问题的提出和后面的实验设计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对学生的思维施加影响。2.在交流设计实验方案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这是一个控制量的对比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一定要控制好不应该变的量,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方法的中心。3.实验的误差问题。个别小组得出错误结论,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探究,但也要帮助他们分析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科学实验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控制它,使实验尽可能地精确,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有说服力。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时,也注意对学生的操作方法的规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形状与抗弯曲能力_教科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探究新知,联系生活,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形状与抗弯曲能力_教科版,共2页。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形状与抗弯曲能力_教科版,共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