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小升初专项练习《文言文4》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小升初专项练习《文言文4》,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小升初专项练习《文言文4》
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共21小题)
1.文言文阅读。
读书三余
遇①善治②《老子》,为《老子》作训注③。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④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遇:指董遇,三国时期的著名学者。②治:研究。③训注:注释。训,词义解释。④苦渴:苦恼于。
(1)“或问‘三余’之意”中,“或”的意思是( )。
A.有的人 B.或者 C.稍微 D.也许
(2)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
B.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有个人想要跟随董遇学习,董遇不肯教)
C.遇言:“当以‘三余’。”(遇到他说:“应当用‘三余’的时间。”)
D.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读了许多遍以后,它的意思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3)作者在短文中提出了“ ”的读书方法。文中所说的“三余”具体指 。
(4)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2. 揠苗助长①
宋人有闵②其苗之不长而揠③之者,茫茫然④归,谓⑤其人曰:“今日病⑥矣,予⑦助苗长矣。”其子趋⑧而往视之,苗则槁⑨矣。
【注释】①出自《孟子·公孙丑上》。②闵(mǐn):通“悯”,担心,忧虑。 ③揠(yà):拔。④茫茫然:疲劳的样子。⑤谓:对……说。⑥病:累极了。⑦予:我。⑧趋:快走,急行。⑨槁(gǎo):枯槁,枯死。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
②予助苗长矣( )
(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3)宋人揠苗的目的是让禾苗 ,但结果是 。
(4)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 的道理。
3.文言文阅读。
君子之学①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②乎心,布③乎四体④, 形⑤乎动静⑥;端而言⑦, 蠕而动⑧, 一可以为法则⑨。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hé)⑩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注释】①选自《荀子·劝学》。②箸:同“著”,牢记。③布:分布。引申为表现。④四体:四肢。⑤形:体现。⑥动静:举止。⑦端而言:说话语意精微。端,同“喘”。⑧蠕而动:比喻举止文雅。蠕,虫子的活动。⑨法则:榜样。⑩曷:同“何”,怎么。
(1)翻译下面的句子。
入乎耳,箸乎心。
(2)“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的正确朗读节奏是( )。
A.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B.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3)“动静”的古今义有什么不同?
古义: 今义:
(4)本文拿“ ”和“ ”进行了对比论证,观点鲜明,论证严密。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多选]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提优训练。
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①缸上,欲②捕食之。失足坠③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注释】①伏:趴着,面向下俯卧。②欲:想要。③坠:落下,掉下。
(1)读到“皆”字,我想到了《司马光》中的“众皆弃去”,“众皆弃去”中“皆”的意思是 ,“全身皆湿”中“皆”的意思与它 (相同 不同)。
(2)猫“全身皆湿”的原因是( )。
A.被鱼溅起的水弄湿了 B.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
C.进入水缸捉鱼了
(3)下面的图片可以用文中哪句话来描述?请写下来,并回答问题。
古文原句: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②发挥想象,写出猫此刻内心的想法。
5.文言文阅读。
古琴价高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①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②。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请漆工做断纹,又请篆工做古款,匣而埋于土。 期年③,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于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而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遂去,入深山,不知其所终。
【注释】①斫(zhuó):用刀斧砍。②太常:分管礼乐的官。③期年:第二年。
(1)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国工视之:派 B.抱以适市:合适,适当
C.易之以百金:容易
(2)世人皆称此琴为“希世之珍”,是因为( )。
A.此琴乃用良桐所造 B.此琴“金声而玉应”,“天下之美也”
C.此琴有断纹、古款
(3)这篇文章讽刺了社会上( )的人或事物。[多选]
A.浅见薄识 B.弄虚作假 C.华而不实
6.【拓展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滥竽①充数②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③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④之,廪食⑤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释】①竽:古代一种竹制簧管乐器。②充数:凑数。③南郭:复姓。④说:同“悦”,高兴。⑤廪(lǐn)食:这里是供给粮食的意思。
(1)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填空。
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每次必须 ,因此南郭先生请求为大王吹竽。宣王死了,湣王继承王位,湣王却喜欢听独奏,于是南郭先生 。
(2)解释文言文中的加点字。
必:
立:
好: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7.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翠鸟移巢
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①,及生子,爱之,恐坠②,稍下③作巢。子长羽毛,复益④爱之,又更下巢⑤,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选自冯梦龙的《古今谭概》)
【注释】①避患:避免灾祸。②坠:落,掉下。③稍下:稍微低一点。④益:更加。⑤下巢:把窝做低。
(1)理解下列加点字。
及生子:
复益爱之: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
A.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 B.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
C.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
(3)翠鸟移巢的最后结局怎样?用“ ”在文中画出来。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下来。
8.经典诗文。
祖逖北伐
司马光
初,范阳祖逖①,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②,中夜③闻鸡鸣,蹴琨觉④,曰:“此非恶声⑤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⑥。逖居京口,纠合骁健⑦,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⑧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⑨,遂使戎狄⑩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⑫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起炉炼铁,铸造兵器。
【注释】 ①祖逖(tì):东晋名将。②寝:睡。③中夜:半夜。④蹴琨觉:踢醒刘琨。蹴,踢,蹬。⑤恶声:传说半夜鸡叫是不吉之兆。恶,不好。⑥军谘(zī)祭酒:军事顾问一类的官。⑦纠合骁健:集合勇猛健壮的人。纠合,集合。骁健,指勇猛健壮的人。⑧怨叛:怨恨反叛。⑨鱼肉:比喻欺压、残害。⑩戎狄:我国古代称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⑪廪:这里指军粮。⑫起冶铸兵:起炉炼铁,铸造兵器。
(1)【解读信息】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一起) B.大王诚能命将出师。(真诚、诚信)
C.睿素无北伐之志。(平素,向来) D.遂屯淮阴。(于是,就)
(2)【解读信息】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因起舞。(于是就起来跳舞)
B.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听到这一消息就响应的人)
C.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请派像我祖逖这样的人出使中原,以恢复中原的统一)
D.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招募到二千多人后发起了进攻)
(3)【解读信息】“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从中可提炼出一个成语“ ”。
(4)【提取信息】理解古文内容,祖逖为北伐所作的准备有( )。(多选)
A.召集作战勇猛之人一起向左丞相司马睿提出北伐收复中原的请求
B.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
C.渡江时发誓,表达收复中原的决心
D.在兵员装备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克服困难,自己铸造兵器、招募士兵
(5)【解读信息】下面不是祖逖认为晋王朝战乱不断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B.宗室争权
C.自相鱼肉 D.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6)【作出评价】仔细品读古文,通过祖逖的言行,我感受到他是一个 的人。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钟氏之子①
钟毓(yù)、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②其父钟繇(yáo)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chì)见③。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④,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注释】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②语(yù):对……说。③敕见:奉皇帝的命令觐见。④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1)文中记叙了哪两件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面对魏文帝的提问,两兄弟中谁的回答更妙?为什么?( )
A.钟会的回答更妙,因为他的回答表现出了他本人的镇静。
B.钟毓的回答更妙,因为他把害怕的感觉说出来了。
C.钟毓的回答更妙,因为他实事求是,把自己真实的感受表露出来了。
D.钟会的回答更妙,因为他的回答没有惹魏文帝发怒。
(3)文中两兄弟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10.经典古文。
吴王欲伐荆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①者死!”舍人②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③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⑤,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⑥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刘向的《说苑·正谏》)
【注释】①谏:规劝。以下劝上为谏。②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国王的侍从官员。③居:停留。④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前肢。附,同“跗(fū)”,脚背。⑤延颈:伸长脖子。延,伸长。⑥顾:考虑。
(1)下列对于加点字“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园中有树,其上有蝉。(指大树)
B.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指螳螂)
C.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指蝉)
D.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指“三者”,即蝉、螳螂、黄雀)
(2)读完古文,我想到的一个成语是( )。
A.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D.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做事情要雷厉风行,切不可畏首畏尾,犹豫不决
B.做事不能前怕狼后怕虎,不能瞻前顾后,要当机立断,独断专行
C.在任何时候可以投机耍滑,但眼光不能狭隘,要审时度势,伺机而动
D.做事须权衡利弊得失,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隐患
(4)请懂古文,填写下表。
此三者
利益
祸患
蝉
饮吸露水,自由歌唱
螳螂捕食,生命受到威胁
螳螂
①
②
黄雀
③
④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①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②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宫^③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④揖让进退^⑤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选自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
【注释】①处:安顿。②贾人炫卖:商人沿街叫卖。③学宫:学校。④俎(zǔ)豆:此指古代的祭祀仪式。⑤揖让进退:此指古代宾客相见的礼节。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其舍近墓”的意思是“他住的房子靠近墓地。”( )
②“复徙居学宫旁”中“复”的意思是“重复”。( )
③“此可以处吾子矣”的意思是“这个地方我儿子可以居住了”。( )
(2)孟子幼时原来居住于 ,后来搬到了 ,最后又搬到了 。
(3)孟子的母亲为什么说“此可以处吾子矣”?
(4)这个故事主要说明了( )。
A.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生活得更好屡次搬家。
B.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C.一个人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D.孩子的成长需要不断地游历,在游历中增长知识,拓宽视野。
12.卖油翁
[宋]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①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②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③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④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注释】①睨(nì):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②忿然:气愤的样子。 ③酌:舀。 ④杓(sháo):同“勺”,勺子。
(1)下面句中加点字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康肃公善射。(擅长射箭) B.公亦以此自矜。(自夸)
C.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点头) D.翁曰:“无他,但手熟尔。”(没有他人)
(2)陈康肃公引以为豪的是 ,但是 却认为他的射箭本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3)请用“ ”画出描写卖油翁神态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卖油翁动作的句子。
(4)你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卖油翁的本领高强?写下来并翻译这个句子。
(5)读了这则文言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
A.做人应该谦虚。 B.要想学习射箭,首先要眼力好。
C.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 D.做人要懂得变通,不能够死脑筋。
13.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④无遽⑤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⑥?”儿徐进⑦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⑧。(《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收:拘捕。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③琢钉戏:一种儿童游戏,以掷钉琢地决胜负。④了:全,全然。⑤遽(jù):惊惧、慌张。⑥不:同“否”。⑦进:进言,指对尊长者讲话。⑧寻亦收至: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时融∕儿大∕者九岁 B.二儿∕故琢∕钉戏
C.二儿∕可得全不 D.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是( )。
A.寻亦收至(寻找) B.融谓使者曰(称呼)
C.二儿可得全不(第二个儿子) D.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完整)
(3)故事的起因是( )。
A.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B.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C.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D.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
(4)下列哪个成语与孔融有关?( )
A.闻鸡起舞 B.不胫而走 C.响遏行云 D.惺惺相惜
(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是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请再写四个类似的成语。
(6)读了这篇文言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4.【赏段】对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一)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二)正午牡丹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1)下列选项中,括号里补充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杜处士)一日曝书画 B.(戴嵩)尤所爱
C.(欧阳公)未知其精粗 D.(吴公)一见曰
(2)读句子,完成练习。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①“搐”的意思是 。
“股”是指 。
②读了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3)这两篇文言文告诉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 ,也要 。
15.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这则寓言选自( )。
A.《论语》 B.《战国策》 C.《韩非子》 D.《孟子》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因释其耒而守株( )
A.因为 B.理由 C.于是 D.顺着
②冀复得兔( )
A.希望 B.借口 C.寄托 D.河北的别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看到兔子“折颈而死”后,农夫会想些什么呢?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有时候,什么也不用做,只需要静心等待,成功自然会来敲门
B.有时候,偶然的幸运也会经常降临,我们要靠好运气过日子
C.付出劳动才能有所收获,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D.做事情要像那个农夫一样执着,持之以恒
16.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本文采用“事+理”的方式来讲述故事,请分别用“ ”和“ ”在文中画出“事”和“理”。
(2)揣摩人物的思维过程。根据文言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情景小故事,并填空。
由此可知:“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 。
(3)你还想到了用什么成语来形容文中的楚人?
(4)假如你是那个楚国人,你会怎样推销你的矛和盾?写出两种方法。
17.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掩耳盗铃
[对应课文]《自相矛盾》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③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④毁之,钟况然⑤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⑥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⑦矣。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作者吕不韦)
【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往齐国。亡,逃亡。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③负:用背载物。④椎(chuí):槌子,敲击的器具。⑤况(huàng)然:形容钟声。⑥遽(jù):急忙。⑦悖(bèi):谬误,荒谬。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以椎毁之 ( ) 欲负而走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②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3)“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的意思是( )。
A.坏人能够听到声音,好人听不到,这是错误的说法
B.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却不害怕自己听到钟声,这是无法理解的
C.如果你自己能听到钟的声音,别人也会听到的,这是可以理解的
D.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4)出自本文的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是: 。它的近义词是: 。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在生活中做事可以弄虚作假,只要我们不说,别人是不会发现的
B.对客观存在的事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C.不管我们捂不捂住耳朵,敲钟都会发出声音,我们可以不敲钟
D.做人要诚实善良,不能去偷盗,即使偷盗也要有聪明的头脑,不能被人家发现
18.【小古文阅读】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练习。
爱莲说(节选)
[宋]周敦颐
予①独爱莲之出淤泥②而不染③,濯④清涟⑤而不妖⑥,中通外直⑦,不蔓不枝⑧,香远益清⑨,亭亭净植⑩,可远观而不可亵⑪玩⑫焉。
【注释】①予(yú):我。②淤泥:污泥。③染:沾染(污秽)。④濯(zhuó):洗涤。⑤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⑥妖:美丽而不端庄。⑦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⑧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⑨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使人感到清雅。⑩亭亭净植: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⑪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⑫玩:玩弄。
(1)这段话写出了作者爱莲花的( )。
A.生命力强 B.香气扑鼻 C.花枝招展 D.高洁
(2)莲花象征着( )的人。
A.勇敢正直 B.刚正不阿 C.纯洁高雅 D.高风亮节
(3)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被淤泥沾染
B.我唯独喜爱莲花,它长在淤泥里,不容易被染色
C.我唯独喜爱莲花,它长在淤泥里,喜欢与淤泥为伴
19.文言文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本文选自 。
(2)解释下列字词。
①鼓:
②志:
③善哉:
④少选:
(3)联系生活中河水滚滚东流的情景,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想一想:伯牙还会“志”在什么?锺子期又会怎样感叹呢?请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少选之间而志在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
少选之间而志在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
(5)伯牙“破琴绝弦”,是因为“ ”(填原文)。与这个故事有关的成语是: 。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①兄同食梨,融独择②小者。父问故③,融曰④:“儿年幼,当⑤取小者。”
(选自《后汉书·孔融传》)
【注释】①诸:许多。②择:选。③故:原因。④曰(yuē):说。⑤当:应当,应该。
(1)“与诸兄同食梨”中“食”的意思是( )。
A.食物 B.吃 C.供养 D.调味品
(2)“父问故”,孔融的父亲最可能会问什么?( )
A.孩子,你为什么只拿一个梨呢?
B.你们做哥哥的怎么不让着弟弟一点儿呢?
C.孩子,有那么多个大的,你为什么要拿个小的呢?
D.孩子,你为什么要让哥哥们先拿呢?
(3)你赞同孔融的做法吗?他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2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邯 郸① 学 步
寿陵②余子③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④,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庄子·秋水》
【注释】 ①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 ②寿陵:燕国地名。 ③余子:少年。 ④国能:走路的技能。
(1)熟读短文,试着写出下面词语及句子的意思。
①学步: 。 匍匐: 。
②未得国能: 。
又失其故行矣: 。
(2)根据注释,梳理故事情节。(填写原文词句)
主要人物:
主要事件: 起因:
经过:
结果:
(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写下来。
(4)这个学步的人是个怎样的人?他的故事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呢?
参考答案
1.【答案】(1)A (2)C
(3)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示例一:读书须勤奋,要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示例二:读书要反复深入研读,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义。
2.【答案】(1)禾苗;长高
(2)宋国有个担心他的禾苗不长而去拔高禾苗的人。
(3)长高;禾苗枯萎了
(4)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3.【答案】(1)听在耳里,牢记在心中。(2)B
(3)举止。;动作或说话的声音。
(4)君子之学;小人之学;AB
【解析】(2)解读信息能力
根据语句的意思来划分朗读节奏。这句话的意思是:怎么能够美化他的七尺之躯呢?“曷”是“怎么”的意思;“足以”是“能够”的意思。“美”是“完美”的意思。根据语句的意思选择正确的朗读节奏。
(4)整体感知能力熟读短文,第1句话写的是“君子之学也”;第2句话写的是“小人之学也”。因此本文拿“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作对比论证。短文所蕴含的道理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要付诸行动。A、B两项符合文中的道理。
4.【答案】(1)全,都;相同(2)B
(3)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①缸中有一条金鱼,一只猫趴在缸上,想捕食这条鱼。②示例:小鱼,我要把你捞出来吃掉。
【解析】(2)解读信息能力由“失足坠水中”可以知道,猫全身皆湿的原因是掉进了水缸里,所以答案是B。
(3)提取信息能力 解读信息能力这幅图画的是猫趴在缸上要捉鱼,与原文的第一句话相符。第①题句中“伏”的意思是趴着,“欲”的意思是想要。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缸中有一条金鱼,一只猫趴在缸上,想捕食这条鱼。第②题仔细看图,我们会发现猫专心地看着鱼,它一定是想把这条鱼吃掉,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展开想象并作答。
5.【答案】(1)A (2)C (3)A;C
6.【答案】(1)三百人合奏;逃走了
(2)一定。;继位。;喜欢。
(3)做人要有真才实学,不能不懂装懂。
7.【答案】(1)等到。;又。(2)C
(3)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4)示例:爱子应该有度,溺爱孩子就是害孩子。
8.【答案】(1)B (2)B
(3)闻鸡起舞 (4)ABCD (5)A
(6)胸怀大志、忧国忧民、意志坚定、行事果断、骁勇善战
【解析】(1)本题考查对加点字字义的理解。完成这类题目要结合注释或语句的意思来理解,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本题B项中“大王诚能命将出师”的意思是“大王您如果能任命将领,派出军队”,结合句意可知句中“诚”的意思是假如,如果。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的理解。理解文言文中的语句,可以借助注释和上下文来分析。本题中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正确的是B。A项对“舞”理解有误,这里的“舞”是“舞剑”的意思;C项对“统之”理解不正确,正确的意思是“统领军队”;D项对“进”理解有误,句中的“进”意思是“前进,进发”。
(3)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阅读“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可以发现句中有“闻鸡鸣”“因起舞”等词语。我们可以回顾在课内外积累的与“鸡”“舞”有关的成语,可以想到成语“闻鸡起舞”。
(4)本题考查对古文内容的理解。我们可以带着“祖逖为北伐所作的准备”这个问题阅读古文,边读边勾画出相关的内容,然后选择正确的选项填空即可。要注意本题是多选题,不要漏选。
(5)本题考查对古文内容的理解。阅读时要抓住祖逖对司马睿说的话:“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仔细阅读可知选项A“上无道而下怨叛也”不是造成晋王朝战乱不断的原因。
(6)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评价人物形象,要结合人物的事迹和具体的言谈举止,实事求是地进行客观评析。短文通过写祖逖的所言所行,展示了他作为一代名将的胆识,表现出了他胸怀大志、忧国忧民的品格,以及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的精神。
9.【答案】(1)①钟毓和钟会被皇上召见。②钟毓和钟会偷喝父亲的药酒。(2)A
(3)示例一:我更喜欢钟毓,因为他为人忠实,遵守礼法。示例二:我更喜欢钟会,因为他机灵,善于变通。(理由合理即可)
10.【答案】(1)C (2)B (3)D
(4)欲取蝉,享受美餐;黄雀在后,生命受到威胁;欲啄螳螂,饱餐一顿;弹丸在其下,生命受到威胁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解释能力。C项“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中的“其”指黄雀,而非蝉,因此答案应选C。
(2)本题考查探究言外之意能力。本文讲了螳螂正要捕蝉,不知道黄雀在后面想吃螳螂;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却不知道弹丸还在它下面的故事。与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相符,因此答案选B。
(3)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能力。本文告诫人们不要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考虑后面的祸患。故答案应选D。
(4)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通读全文后,我们就可以理解文中的捕食关系。螳螂捕食蝉、享受美餐,这是有利益的一面,但并没有注意到黄雀在后,生命受到威胁;黄雀捕食螳螂、想饱餐一顿,可是有少年弹弓射杀、性命就不保了。
11.【答案】(1)√;×;√
(2)墓地旁;集市旁;学堂旁
(3)因为孟母把家搬到学堂旁后,孟子学会了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她觉得这才是孟子需要学习的。(4)B
12.【答案】(1)D
(2)射箭本领高;卖油翁
(3)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略;略
(4)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油从钱孔中注入而钱没有被沾湿。;略(5)C
13.【答案】(1)C (2)D (3)A (4)B
(5)示例:望梅止渴;投鞭断流;三顾茅庐;竭泽而渔
(6)示例:整体不复存在了,个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14.【答案】(1)B
(2)抽缩;大腿;两只牛正在打架,它们角对着角,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都想把对方顶倒。
(3)向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善于观察、实事求是
15.【答案】(1)C
(2)C;A
(3)兔子奔跑时撞到树桩上,撞断了脖子死去。;(他)再也没有捡到撞死的兔子,(他的田地都荒芜了,)自己也被宋国人笑话。
(4)示例:我每天不用干活,只要天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捡撞死的兔子,就能饱餐一顿,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啊!(5)C
16.【答案】(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楚人说)物莫能陷也 于物无不陷也 (路人心想)这个人说他的盾没有东西可以刺破,又说他的矛可以刺破一切,那我就让他用他的矛去刺他的盾,看他怎么说。(路人说)以子之矛陷子之盾(楚人心想)如果用我的矛去刺我的盾,矛刺破了盾,盾就不是最坚固的了;矛刺不破盾,矛就不是最锐利的了。这让我怎么回答啊!(原因)楚人发现自己说的话前后矛盾了
(3)示例:无地自容 面红耳赤 瞠目结舌 无言以对
(4)示例:我会在不同的地方分别卖矛和盾。我会说我的矛很锐利,我的盾很坚固,一起买回去,既可以防身,又可以杀敌。
17.【答案】(1)砸碎。;逃跑。
(2)想要把钟背走,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生怕别人听到声音来把钟夺走,就急忙捂住了耳朵。(3)D
(4)把耳朵捂住去偷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示例:自欺欺人(5)B
18.【答案】(1)D (2)C (3)A
19.【答案】(1)《吕氏春秋·本味》
(2)弹。;心志,情志。;好啊。;一会儿,不久。
(3)弹得真好啊!就像那浩浩荡荡的流水。
(4)示例:明月;皎皎乎若明月;清风;徐徐乎若清风
(5)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高山流水
20.【答案】(1)B (2)C
(3)我赞同孔融的做法。他礼让的品质值得我学习。
21.【答案】(1)学习走路;爬行;没有掌握邯郸人走路的技能;又忘记了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
(2)主要人物:寿陵余子
;起因: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
;经过: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
;结果:直匍匐而归耳。
(3)示例: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千里迢迢来到邯郸,打算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技能,而且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4)这个学步的人是一个一味模仿别人,完全把自己否定,忘了自己的长处和本领的人。
启示:不能全盘否定自己,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否则不但学不到别人的优点,而且会丢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小升初文言文专项练习(共4则,附参考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徐有功秉公执法,商鞅立信,欧阳询观古碑,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 小升初分班入学测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4)含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2023小升初文言文专项练习4(共四组)(附参考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