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小升初专项练习《文言文2》

    2023小升初专项练习《文言文2》第1页
    2023小升初专项练习《文言文2》第2页
    2023小升初专项练习《文言文2》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小升初专项练习《文言文2》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小升初专项练习《文言文2》,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小升初专项练习《文言文2》
    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共22小题)
    1.阅读理解。
    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孙敬悬梁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①不休。及至②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③。后为当世大儒④。
    【注释】①夕:晚上。②及至:到了。③屋梁:房梁。④儒:有学问的读书人。

    (1)阅读两篇文言文,比较异同,填一填。
    ①相同点:文中的主人公都是刻苦    的人,都遇到了困难。
    ②不同点:
    遇到的困难
    解决困难的方法
    车胤
    孙敬
    车胤
    孙敬






    (2)请从两篇文言文中各找出一个表示珍惜时间的词语,用“      ”画出来。
    (3)有人说现在生活好了,这类故事已经过时了。这种说法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理解。
    螳螂捕蝉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①,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②也;黄雀延颈③,欲④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⑤,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注释】①委身曲附:弯着身子,屈着前肢。②傍:同“旁”。③颈:脖子。④欲:想要。⑤前利:眼前的利益。
    (1)解释加点的字。
    ①欲取蝉       
    ②黄雀延颈,欲啄螳螂       
    (2)在下列句子中的括号里填上被省略的事物。
    ①(   )欲取蝉,而(   )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②(   )欲啄螳螂,而(   )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3)读完这篇小古文,我们可以概括出成语:螳螂捕蝉,     。
    (4)从这篇小古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阅读理解。
    勿贪多
      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①勿贪多,则拳可出矣②。”

    【注释】①汝:你。②矣:了。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瓶中/有果 B.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
    C.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D.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
    (2)“取之满握”中的“之”指的是(   )。
    A.瓶子 B.瓶中的果子
    (3)对“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你不要贪多,少拿几个果子,手就可以出来了
    B.你不要拿果子,握紧拳头手就可以出来了
    C.你不要拿那么多,用拳头砸碎瓶子手就可以出来了
    (4)这篇小古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我们做事要善于动脑筋 B.做人不能太贪心,要学会取舍
    C.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知错就改
    4.文言文阅读。
    赵母训子
      赵武孟初以驰骋(chěng)田猎①为事,尝②获肥鲜以遗③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④矣!”竟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学,遂⑤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
       (本文选自《续世说》)
    【注释】①田猎:打猎。②尝:曾经。③遗(wèi):献,给。④望:希望。⑤遂:终于。
    (1)从赵武孟“尝获肥鲜以遗母”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
    (2)结合注释,写出赵母说的话的意思。
                       
    (3)你同意赵母说的话吗?把你的观点写下来。
                       
    (4)赵母希望儿子(   )。
    A.勤学苦读,获取功名 B.强身健体,保家卫国
    C.驰骋田猎,孝敬父母 D.游历天下,结交朋友
    5.阅读《刻舟求剑》,完成各题。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②契③其舟,曰:“是④吾剑之所从坠⑤。”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⑥?”
    【注释】①涉:过,渡。②遽:急忙,立刻。③契:同“锲”,用刀雕刻,刻。④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⑤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⑥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
    (1)对“刻舟求剑”中的“求”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寻找 B.要求 C.请求 D.追求
    (2)对“舟止”中的“止”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脚 B.停止 C.阻止 D.中止
    (3)“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中“之”指的是(   )。
    A.楚人 B.船 C.刻的记号 D.剑
    (4)对“舟已行矣,而剑不行”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行驶的是船,而不是剑 B.船已经行动了,剑还没有行动
    C.小船已经可以了,而剑还是不行 D.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遵循这种变化。(   )
    ②做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对策,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   )
    ③不要随意去批判别人。(   )
    6.古文阅读。
    熟读精思(节选)
    [南宋]朱熹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注释】①详缓:仔细从容。②子:通“仔”, 仔细。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指文章没有读熟,就一句一句地在心里硬记。
    (1)文中画线句子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B.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C.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D.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2)“不可牵强暗记”中的“强”字的读音应为(   )。
    A.qiǎng B.qiáng C.jiàng D.jiāng
    (3)“自晓其义也”中“晓”字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破晓 B.晓得 C.报晓 D.揭晓
    (4)“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对这句话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读书的遍数多了,自然就会明白书中的道理
    B.读书一千多遍,就能明白它蕴涵的深刻道理
    C.读书很多遍,想不理解其中隐藏的道理都难
    D.读书的遍数多了,就可以懂得非常多的道理
    (5)关于读书,文中提到了哪些要求?(至少写四点)
                      
    (6)阅读了本文,你想到了哪些与读书相关的名言?请至少写出一句。
                      
    7.阅读《南辕北辙》,完成小题。
    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háng),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告臣曰:“吾欲之④楚。”臣曰:“君之楚,将奚(xī)为⑤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⑥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⑦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⑧。
    (节选自刘向《战国策》)
      【注释】①行:道路。②方:正在。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④之:动词,往,到。⑤奚为:何为,做什么。⑥用:费用,即路费。⑦御者:驾车的仆夫。⑧耳:罢了。
    (1)故事中那个去楚国的人在往哪个方向走?(   )
    A.东方 B.北方 C.西方 D.南方
    (2)那个去楚国的人认为自己一定可以到达楚国的原因有(   )。[多选]
    A.他的车夫驾车技术好 B.他的马跑得快
    C.他有足够的路费 D.道路很通畅,没有堵塞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A.做事情要先思考再行动。 B.做事情要选择正确的交通工具。
    C.做事情行动要与目标保持一致。 D.做事情要提前准备充足的费用。
    (4)你觉得故事中那个去楚国的人能到达楚国吗?为什么?
                      
    8.夯基训练。
    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①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②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③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④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⑤去⑥。意⑦虎之食人,先被⑧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⑨!
       【注释】①置:安放。②浣衣:洗衣服。③仓皇:匆忙而慌张。④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⑤卒:最终。⑥去:离开。⑦意:估计,推断。⑧被:施加,给……加上。⑨欤(yú) : 语气助词,啊、呀。
    (1)联系上下文,我知道“虎熟视久之”中“熟”的意思是(   )。
    A.成熟 B.熟悉 C.仔细 D.深;酣
    (2)下列对“二小儿戏沙上自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年龄较小的孩子嬉戏于沙滩上,且神情不紧张
    B.两小儿玩沙很开心,神清目定胆子大
    C.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
    D.排行第二的小孩游戏于沙上,胆子很大
    (3)文中老虎出现时妇人是怎么做的,她的两个儿子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不同的反应呢?
                      
    (4)这篇文章赞赏的勇气是(   )。
    A.勇往直前 B.小心翼翼 C.敢作敢为 D.初生牛犊不怕虎
    9.阅读理解。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 ①,更 ②为益 ③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 ④,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 ⑤食盐。食已口爽 ⑥,反为其患 ⑦。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注释】①闻已:听罢。②更:再次。③益:增加。④尔:这样。⑤空:空口。⑥口爽:口味败坏。⑦患:祸患。
    (1)结合注释理解古文内容,试着把愚人的思维过程按先后顺序排列起来,把序号填在下面的导图内。
    ①加盐后味道鲜美         ②多盐味道会更美    ③饭菜盐少味道不美
    ④只吃盐味道一定极好   ⑤盐能让饭菜味美
    ③→     →     →     →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3)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4)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A.做任何事都要把握一定的度,不能走极端,认识事物不能一知半解。
    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要把握事物的变化规律。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好事与坏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0.阅读理解。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 ①,以箸(zhù) ②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 ③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jī) ④齿蹍 ⑤之,又不得。瞋(chēn) ⑥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niè) ⑦破即吐之。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鸡子:鸡蛋。②箸:筷子。③掷:扔。④屐:木制的鞋,下有齿以防滑。⑤蹍:踩。⑥瞋:发怒时睁大眼睛。⑦啮:咬。

    (1)找出文言文的中心句,写在横线上。
                      
    (2)给文言文拟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3)文言文将王蓝田    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作者妙用动词    、    、    、    、    、    、    进行典型的动作描写,用    、    作神态刻画,使读者如见其状、如闻其声、如睹其人而终得其神,给读者留下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4)王蓝田这种性格让你想起哪些相关谚语、歇后语或成语?试着写出两个。
                      
    11.阅读理解。
    拔树凿井
      伊犁 ①城中无井,皆汲 ②水于河。一佐领 ③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 ④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
      【注释】①伊犁:在今新疆境内。②汲:打水。③佐领:官名。④苟:如果。
    (1)“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下列断句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B.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C.戈壁/皆积/沙无水, 故/草木不生。 D.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2)“故草木不生”中的“故”和下列句子中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西出阳关无故人 B.低头思故乡 C.依然如故 D.故笔法超绝
    (3)根据文言文,下面的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A.伊犁城中无井是因为地下缺水,根本打不出水来。
    B.伊犁城中的人开始的时候只知道到城外的河中打水。
    C.佐领聪明有智慧,带领人们在沙漠中凿出了水井。
    (4)“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现如今城中有许多老树,如果它们下面没有水,树怎么存活?
    B.今天城中有许多老树,如果地面下没有水,树怎么存活?
    (5)请谈谈这篇文言文给你的启示。
                      
    12.阅读理解。
    狐·狼·犬
      狐谓狼曰:“羊肉其鲜乎!君其有意,叼其一而啖(dàn) ①之,得饱其口福。”狼曰:“其如猛犬何?”狐间(jiàn) ②于犬曰:“羊数詈(lì) ③君,其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无闻邪?其畏主人邪?及其嬉逐,愿为一雪其耻。君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愤然而去。
    【注释】①啖:吃。②间:离间。③詈:骂。
    (1)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是(   )。
    A.叼其/一而啖之 B.叼其一而/啖之 C.羊数/詈君 D.羊/数詈君
    (2)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羊数詈君           君其许之      
    护羊愈谨           欲加之罪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君其有意,叼其一而啖之,得饱其口福。
                      (4)文中的“犬”拥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5)如果你要劝诫狐狸,你会对他说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
                      
    13.夯基训练。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而忘操③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④。”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度(duó):量长短。②坐:同“座”,座位。③操:拿,携带。④度(dù):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1)读句子,为下列句子中的“之”选择正确的意思,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①的    ②代词,指量好的尺码    ③到……去,往
    A.反归取之。     (   )
    B.至之市。      (   )
    C.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
    (2)根据古文内容,完成填空。

    (3)下面哪个寓言故事的主人公和本文中的郑人有相似之处?(   )
    A.《刻舟求剑》 B.《揠苗助长》 C.《守株待兔》 D.《自相矛盾》

    14.提优训练。
    怀素写字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①,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②挥洒,名③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④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⑤。
    【注释】①书:书写。②供:供给,供应。③名:命名,取名。④漆:涂漆,把涂料涂在器物上。⑤穿:穿透。
    (1)怀素是用什么来练习书法的?(   )
    ①纸张     ②木盘     ③木板     ④芭蕉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文中加点的“居”意思是(   )。
    A.居住 B.房屋 C.居然 D.居民
    (3)下列对“贫无纸可书”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是哪一项?(   )
    A.贫无纸/可书 B.贫/无纸可书 C.贫无纸可/书 D.贫无/纸可书
    (4)下列谚语中,与“书之再三,盘板皆穿”表达的意思相近的是哪一项?(   )
    A.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B.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C.今日事须今日毕,切勿拖延到明天。 D.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5)结合古文内容和链接材料,说说怀素是个怎样的人。
    链接材料
      绿天庵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人称“草书圣手”的怀素种蕉练字的地方。庵正北七十余步有小池,是怀素洗砚处,因常洗砚导致池水变黑,名为“墨池”。怀素因长期精研苦练,秃笔成堆,埋于山下,人称埋笔之处为“笔冢”。
                      
    15.夯基训练。
    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③猎。是日④,饮酒乐,天雨⑤。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⑥之⑦?”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⑧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⑨之。
    (选自《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②虞人:管理山泽的官。③期:约定。④是日:这天。⑤雨:下雨。⑥焉:哪里。⑦之:到,往。⑧岂:怎么。⑨罢:停止,取消。
    (1)结合注释和下面朗读节奏的划分,说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2)下面对“岂可不一会期哉!”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怎么可以不遵守约定的时间啊! B.怎么也不能确定赴约的时间啊!
    C.怎么也得等一会儿再去呀!
    (3)根据古文内容,把故事的起因、结果补充完整。

    (4)根据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①侍臣劝阻魏文侯的理由是:                  。
    ②魏文侯坚持赴约的理由是:                  。
    (5)下面名言中蕴含的道理与本文相同的是哪一项?(   )
    A.多行不义,必自毙。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6.提优训练。
    问与学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本文作者:[清]刘开)

    (1) 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君子之学必好问 好:                 
    ②非问无以广识   广:                 
    ③舍问,其奚决焉    
    舍:                   决: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划两处。
    相 辅 而 行 者 也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非 问 无 以 广 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文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      。
    (5)根据古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17.阅读理解。
    邯郸学步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①余子②之学行③于邯郸?未得国能④,又失其故⑤行矣,直⑥匍匐而归耳。
    (选自《庄子·秋水》)
    【注释】①寿陵:战国时燕国地名。②余子:少年人。③行:走路。④能:本事。⑤故:原来的。⑥直:只能。
    (1)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①匍匐:                 
    ②归:                 
    (2)燕国寿陵的少年专门来到邯郸干什么?(   )
    A.教给邯郸人优雅的走路姿势。 B.向邯郸人学习跳舞。
    C.学习邯郸人优雅的走路姿势。 D.向邯郸人学习武术。
    (3)少年学习的结果是怎样的?(   )
    A.他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而且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
    B.他学会了邯郸人走路的姿势。
    C.他走路的姿势更优雅了。
    D.他学会了邯郸人走路的姿势,也记得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A.已经学会的东西,再想改变是很难的。
    B.全盘否定自己的传统,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不仅学不到别人的优点,反而会丢掉自己的本领。
    C.目光短浅,是学不到本领的。
    D.学习任何本领,都要从零起步。
    (5)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请你举出一个例子。
                      
    18.文言文阅读。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 春往而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③。”乃掘地,遂得水。
      (本文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指孤竹国,在今河北卢龙。③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土面的浮土) 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便有水。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春往而冬返:       
    迷惑失道:       
    遂得水: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3)古文讲了哪两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①                  
    ②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9.文言文。
    吴起守信
      昔①吴起②出,遇故人,而止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④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⑤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⑥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⑦?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本文选自明代宋濂的《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①昔:从前。②吴起: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③止:留住。④求:寻找。⑤俟(sì): 等待。⑥为:坚守。⑦欤(y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
    (1)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返而食          B.故人至/暮不来
    C.令人/求故人       D.昔/吴起出
    ②“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一句中的“之”指的是(   )。
    A.吴起    B.朋友     C.食物     D.军队
    ③吴起“不食待之”的原因是(   )。
    A.朋友告诉吴起不要先吃     
    B.吴起不想答应别人后又食言
    C.吴起要在队伍里树立威信 
    D.吴起怕别人说闲话
    (2)“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写一写这句话的意思。
                      
    (3)这则古文中,吴起在为人处世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你能写一句有关守信的名言吗?
                      
    20.训练要素一。
       曹冲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①知其轻重,不能称。操②之幼子③名冲,告④操曰:“置象于船上,刻⑤其水痕所至。去⑥象,将他物⑦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⑧。复称他物,则象重⑨可知矣。”   
      【注释】①欲:想要。②操:曹操。③幼子:小儿子。④告:告诉。⑤刻:标记。⑥去:移去。⑦他物:其他东西。⑧原痕:原来的标记。⑨重:重量。
    (1)下列选项中,对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欲知其轻重(重复) B.置象于船上(放)
    C.使水及原痕(如,比得上) D.复称他物(复习)
    (2)“欲知其轻重”中的“其”指的是什么?(   )
    A.曹操 B.曹冲 C.巨象 D.他物
    (3)【训练要素】曹冲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4)【训练要素】结合故事内容,你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21.阅读理解。
    凿壁偷光
      匡衡①字稚圭(guī),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dài)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yì)人③大姓④文不识⑤,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逮,到、及。③邑人: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④大姓:大户人家。⑤文不识:姓文,名不识。⑥大学:很有学问的人。
    (1)解释加点的字。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   
    穿:                 
    ②主人怪问衡   
    怪:                 
    ③遂成大学   
    遂: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②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3)短文写了哪两件事?请你简要概括。
    ①                  
    ②                  
    (4)读了匡衡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2.课内阅读。
    古人谈读书(节选)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吾尝终日不食, ,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1)把内容补充完整。
    (2)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敏而好学:                  
    敏以求之者也:                  
    (3)翻译文中画“       ”的句子。
                      
    (4)文中画“      ” 的句子带给你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答案】(1)①学习②
    遇到的困难
    解决困难的方法
    车胤
    孙敬
    车胤
    孙敬
    家贫不常得油
    及至眠睡疲寝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以绳系头,悬屋梁

    (2)以夜继日   晨夕不休
    (3)这种说法不对。这类故事告诉我们刻苦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1)这道题考查了提取信息能力。仔细阅读两篇小古文,结合注释,从“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中能直接找到答案。
    (3)本题考查了作出评价能力。两篇文言文中的主人公都是勤奋学习的典范,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刻苦学习才会有所成就的道理不会变。

    2.【答案】(1)捕获。;伸长。
    (2)螳螂;螳螂;黄雀;黄雀
    (3)黄雀在后
    (4)示例:人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只顾追求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的祸患。
    【解析】(4)本题考查了整体感知能力。结合第2题和本文内容可知,螳螂只考虑到要捕食前面的蝉,却没有注意到身后的黄雀已经威胁到了它的安全;而黄雀只看到了眼前的螳螂,却忽视了树下早已瞄准了它的弹弓。所以这篇小古文告诉我们:人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只顾追求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的祸患。

    3.【答案】(1)C (2)B (3)A (4)B
    【解析】(1)本题考查了解读信息能力。本文译文为:瓶子里有果子,孩子伸手去瓶子里拿,抓了满满一把。瓶口小,手无法出来,手很疼心里又着急,大哭起来。母亲说:“你不要贪多,少拿几个果子,手就可以出来了。”根据译文来判断朗读节奏,选项ABD正确,C错误。
    (4)本题考查了整体感知能力。从文中可知,孩子手中抓满果子,因瓶口小,手不能拿出来,母亲告诉他少拿几个果子,手就能拿出来了。由此可知,小古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做人不能太贪心,要学会取舍。故选择B。

    4.【答案】(1)孝顺
    (2)你不读书却骑马奔驰打猎,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对你是没有什么可以指望的了!
    (3)同意。在古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打猎只能一时饱腹,不是长久之计。赵武孟只有努力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4)A

    5.【答案】(1)A (2)B (3)D (4)D
    (5)√;√;×

    6.【答案】(1)A (2)A (3)B (4)A
    (5)示例:①整顿几案;②正身体,对书册;③子细分明读之;④读得字字响亮。
    (6)示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解析】(1)本题考查解读信息能力。答题时,先要翻译句子的意思。一般来说,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谓”字引出观点,“则”表示承接,“自晓其义”的意思是“自己明白其中的意思”,所以答案选A。
    (2)本题考查解读信息能力。多音字的读音要结合词语的意思。“牵强”的意思是“勉强”,所以读音应该是“qiǎng”。
    (4)本题考查解读信息能力。在理解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翻译文言语句,其中“千遍”不是实数,而是形容遍数很多。“其”是代词,指“其中的道理”。所以答案选A。
    (5)本题考查整体感知能力。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仔细分析可知,第一、二句话写出了对于读书的要求,摘抄关键词语概括即可。

    7.【答案】(1)B (2)A;B;C (3)C
    (4)他不能到达楚国。因为他往相反的方向走,会离楚国越来越远。

    8.【答案】(1)C (2)C
    (3)老虎出现时,妇人因为害怕躲到了水中,两个小孩不懂害怕,和原来一样在沙滩上玩耍。他们反应不同是因为妇人知道老虎的厉害,害怕老虎,所以躲避;孩子们不知道老虎的厉害,所以无所畏惧。(4)D
    【解析】(3)|测评角度|解读信息能力
    |解题方法|从“仓皇”二字可以看出,妇人见到老虎后很害怕。而她的两个儿子“戏沙上自若”,可见并不知道害怕老虎。他们有这样不同的反应是因为对老虎的了解不同。
    (4)|测评角度|作出评价能力
    |解题方法|对于故事性的文言文,一般可以从文中找出中心句,这则文言文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故D正确。

    9.【答案】(1)①;⑤;②;④
    (2)这道菜之所以味道鲜美,是有了盐的缘故。很少就如此鲜美,何况再多一点儿呢?
    (3)做法:空食盐(或只吃盐,不吃饭菜)。结果:口爽(或口味败坏)。(4)A
    【解析】(1)|评测角度|整体感知能力
    |解题方法|结合注释尝试理解语句的意思,进而弄懂文章大意,按照文中语句的顺序进行排列。愚人先是“嫌淡无味”,就是③的意思:饭菜盐少味道不美。主人加了盐后,愚人觉得加盐后味道很美,即“既得盐美”,填①。这时候,愚人觉得“所以美者,缘有盐故”,也就是盐能让饭菜味美,填⑤。通过“少有尚尔,况复多也”可知这时候愚人想“多盐味道会更美”,填②,所以他“空食盐”,填④。
    (2)|评测角度|解读信息能力
    |解题方法|这道题要结合注释、故事情境、积累的文言文知识完成。“所以”是之所以的意思,“者”指这道菜,“所以美者”的意思是之所以这道菜味道鲜美。“缘有盐故”的意思是因为有了盐的缘故。结合注释,“尔”是这样的意思,“少有尚尔”的意思是很少就如此鲜美,“况复多也”中“况”指何况,“复”的意思是再,“也”是语气助词,“况复多也”的意思是何况再多一点儿呢。把这几个意思连起来就是答案。
    (3)|评测角度|提取信息能力
    |解题方法|认真阅读古文,从相应语句中提取信息,或者把相应部分翻译过来回答。愚人认为“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之后愚人便“空食盐”,这就是他的做法,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只吃盐,不吃饭菜。通过“食已口爽”便知他空吃盐后口味败坏了,所以结果是“口爽”或“口味败坏”。
    (4)|评测角度|作出评价能力|解题方法|根据愚人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来剖析道理。一方面,有了盐饭菜味道鲜美,但是一定要适量,不能认为盐能让饭菜味道鲜美就光吃盐,那样就走极端了,俗话说“物极必反”。另一方面也说明认识事物不能一知半解。所以答案是A。B、C两项中的道理都不符合本文内容。

    10.【答案】(1)王蓝田性急。
    (2)示例:王蓝田性急(或王蓝田食鸡子)
    (3)急躁;刺;举;掷;蹍;取;啮;吐;怒;瞋
    (4)示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欲速则不达。
    【解析】(1)|评测角度|整体感知能力
    |解题方法|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认真阅读文言文,会发现,全文都是围绕“王蓝田性急”来写的,由此可以判断中心句就是开头的“王蓝田性急”。
    (2)|评测角度|整体感知能力
    |解题方法|阅读文言文之后我们会发现,该文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说王蓝田如何性急的,所以文章题目就可以拟为“王蓝田性急”。也可以结合全文内容来拟,全文主要写了王蓝田如何急躁地吃鸡子,因此可拟为“王蓝田食鸡子”。
    (3)|评测角度|提取信息能力   解读信息能力|解题方法|认真阅读文言文,结合注释中的字词意思回答问题。我们通过中心句“王蓝田性急”可知他的性格是“急”,也就是“急躁”。阅读“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啮破即吐之”,能够从中提取出描写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刺、举、掷、蹍、取、啮、吐”都是动词,是对王蓝田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注重描写人物的面部表情,可以提取出“怒(发怒、生气)”“瞋(发怒时睁大眼睛)”。

    11.【答案】(1)A (2)D (3)B (4)A
    (5)示例:我们要善于观察、思考,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析】(1)|评测角度|文言文断句能力
    |解题方法|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断句。“戈壁”是一个词,不能断开。“积沙”是堆积黄沙的意思,“皆”是“全,都”的意思,“皆积沙”指全都是堆积的黄沙,这是戈壁上的情况,所以“戈壁皆积沙”连在一起,意思是戈壁上都堆积着黄沙。“无水”是没有水的意思,与前断开。“故草木不生”中“草木不生”就是字面意思,这是前面“戈壁皆积沙无水”的结果,所以“故”在这里是“所以”的意思。“故”和“草木不生”之间断开。综上所述,正确的断句应该是A。
    (2)|评测角度|解读信息能力
    |解题方法|可以采用“语境推断法”来分析“故”的意思。题干中“故草木不生”中的“故”是“所以”的意思。A项中“西出阳关无故人”,意思是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故”指的是“故旧”;B项“低头思故乡”中“故”指的是“原来的,从前的”;C项中“依然如故”的意思是仍旧像从前一样,这里的“故”指的是“过去”;D项中“故笔法超绝”的意思是“所以笔法非常绝妙”,“故”指的是“所以”,和题干中的“故”字意思相同。故选D。
    (3)|评测角度|解读信息能力
    |解题方法|认真阅读全文,理解文言文大意,针对选项内容逐个分析。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人们拔掉城中老树并向下凿井,发现了泉水,所以A项说法是错误的;通过“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可知B项说法正确;通过“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可知,佐领最后带领大家在城内老树下面凿出了井,故C项说法不对。
    (4)|评测角度|解读信息能力
    |解题方法|认真对比这两个选项,可发现它们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对“今”和“其”的理解。A项中“今”理解为“现如今”,正确;B项中“今”理解为“今天”,不正确。同样,A项中把“其”理解为“它们”,也就是老树,正确;B项中把“其”理解为地面,不正确。
    (5)|评测角度|作出评价能力|解题方法|我们从文中佐领发现城内有许多老树进而推测出老树根下应该有水(善于观察、思考,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拔掉树木后,在树根处往下凿井,果然得到了泉水(根据发现解决问题)这件事受到启发:我们要善于观察、思考,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2.【答案】(1)D
    (2)多次(几次三番)。;同意(答应)。;更加。;想要。
    (3)您如果想尝尝的话,叼其中的一只来吃,就能够满足一下自己的口福。
    (4)忠诚、正直、意志坚定。
    (5)示例:狐狸,你还是收起你的狡猾虚伪,不要再挑拨离间了,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吧!
    【解析】(1)|评测角度|文言文断句能力|解题方法|结合注释,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断句。“叼其一而啖之”中的“啖”是吃的意思,整句话意思为“叼其中的一只来吃”,正确的断句应该是“叼其一/而啖之”,A、B两项都是错误的。“羊数詈君”中“数”的意思是“多次(几次三番)”,“詈”是骂,“君”指您,合起来的意思为“羊多次(几次三番)骂您”,因此断句正确的是选项D。
    (3)|评测角度|解读信息能力
    |解题方法|结合注释理解语句意思。“君”指您,“其”是如果的意思,“有意”结合情境应该是想尝尝羊的味道的意思;“叼其一而啖之”中“其”是其中的意思,“其一”指其中一只,“啖”是吃的意思,这里的“之”指代羊,意思是叼其中的一只羊来吃;“得饱其口福”中“其”指代的是自己,这句话的意思是就能够满足一下自己的口福。把意思连起来就是:您如果想尝尝的话,叼其中的一只来吃,就能够满足一下自己的口福。
    (4)|评测角度|作出评价能力
    |解题方法|结合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无论狐狸如何挑拨离间,犬依然忠诚地帮主人看护着羊群,甚至更加谨慎小心,从这里看出犬的忠诚;同样,犬没有因为狐狸挑拨就偏听偏信,而是坚持自己的看法,这说明它意志坚定,而且本性正直,明辨是非。
    (5)|评测角度|解决问题能力
    |解题方法|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表达。文中的狐狸狡诈阴险,对犬挑拨离间,以期望达到自己吃羊的目的,所以要从这些方面对狐狸进行劝诫,合理即可。

    13.【答案】(1)②;③;①
    (2)①自度其足   ②反归取之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④试之以足⑤尺码不重要,适合自己的脚才行。;略;略;略;略(3)A
    【解析】(1)解读信息能力“反归取之”的意思是返回家去取尺码,“之”用作代词,指代量好的尺码;“至之市”是等到了集市上,“之”在这里是“到……去,往”的意思;“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的意思是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之”在句中的意思相当于“的”。
    (2)整体感知能力借助注释理解古文内容,梳理郑人买履的过程:郑人先在家里量好脚的尺码,然后来到集市上,发现忘带尺码了,返回家里去取,等再次来到集市上,集市已经散了。这一过程可用简短的语句“自度其足—忘操其度—反归取之”来概括,从郑人所说的话中可以得知他的想法是“宁信度,无自信也”。“何不试之以足”这句话说明了常人买履的想法,即用自己的脚去试,可见常人的想法是尺码并不重要,适合自己的脚才行。
    (3)解决问题能力《刻舟求剑》中的主人公过江时剑掉入水中,他便在船舷上刻一记号,待船停止,从刻记号处下水寻剑,他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与本文的主人公有相似之处;《揠苗助长》的主人公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守株待兔》的主人公心存侥幸,妄想不劳而获;《自相矛盾》的主人公说话做事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B、C、D项的主人公均与本文主人公不相似。因此选A。

    14.【答案】(1)B (2)A (3)B (4)A
    (5)示例:怀素是一个热爱书法、勤奋刻苦、做事持之以恒的人。
    【解析】(1)解读信息能力从“贫无纸可书”可知怀素因家庭贫困没有纸来写字;“以蕉叶供挥洒”“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说明怀素用芭蕉叶、木盘和木板来练习书法。因此选B。
    (2)解读信息能力“怀素居零陵时”的意思是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居”指的是居住,选A。
    (3)解读信息能力“贫无纸可书”这句话的意思是(怀素)十分贫困没有纸来书写,“贫”表明了原因,“无纸可书”是结果,因此选项B朗读节奏划分正确。
    (4)解读信息能力“书之再三,盘板皆穿”的意思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木板穿透了。A项中“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指的是只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下苦功夫,就能成功,与原句意思相近;B项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C项说明做事不要拖延;D项告诫我们要多读书。B、C、D项均与原句意思不相近。因此选A。
    (5)作出评价能力结合古文内容和链接材料,从“盘板皆穿”“池水变黑”“长期精研苦练”“秃笔成堆”等可以感受到怀素练习书法的勤奋刻苦、持之以恒。

    15.【答案】(1)魏文侯同管理山泽的官员约定一起打猎。(2)A
    (3)魏文侯与管理山泽的官员约好一起打猎。
    魏文侯赴约,亲自取消了这次活动。
    (4)宴会饮酒,玩得正开心,天又下雨了;已经与人约好,不能失信于人(5)C
    【解析】(3)整体感知能力古文第一句话介绍了故事的起因,即魏文侯与虞人约定一起打猎。“乃往,身自罢之”说明了故事的结果,即魏文侯没有听侍臣的劝阻,依然赴约。
    (4)解读信息能力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可知侍臣劝阻魏文侯的理由;从魏文侯所说的话中,可以得知他坚持赴约的理由是不能失信于人。
    (5)解读信息能力本文蕴含的道理是要做一个信守承诺的人。 A项是指不义的事情做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与本文内容不相符; B项意思是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与本文内容不相符;C项意为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是否可以(做成事),与本文内容相符。因此选C。

    16.【答案】(1)喜爱。;使……广博。;放弃,舍弃。;解决。
    (2)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喜爱学习但不多问,不是真正喜爱学习的人。
    (4)君子之学必好问
    (5)在学习中只有不断地发问,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如果学而不问,那就不能深入地理解知识。孔子曾说“不耻下问”,“问”能让我们在学习之余,去解决更多不理解的问题,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广博。
    【解析】(1)解读信息能力
    |解题方法|①“君子之学必好问”中的“好”读四声,意为“喜爱”;②“非问无以广识”可理解为不提问请教就不能使知识广博,“广”的意思为“使……广博”;③“舍问,其奚决焉”中的“舍”是放弃、舍弃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如果放弃提问,又怎么解决呢?“决”的意思为解决。
    (2)文言文断句能力
    |解题方法|“也”放在句尾,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所以第一处断句可以从“也”字后面停顿,意思是相辅相成的。接着有两个“非”,表示“不”的意思,比较好区分,从第二个非字前面断句,意思是不学习钻研不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
    (4)整体感知能力
    |解题方法|反复读古文,可知这篇古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就是学和问一定要结合起来,所以“君子之学必好问”是揭示本文主旨的句子。
    (5)解决问题能力
    |解题方法|结合古文的内容和自己的学习实际来谈,也可以加上名人关于“问”的看法来阐述。

    17.【答案】(1)在地上爬行。;返回。(2)C (3)A (4)B
    (5)示例:有的同学自己的字写得挺好,但见到某种流行的字体,就开始模仿,结果流行的字体没学会,反而把字写成了“四不像”。

    18.【答案】(1)返回。;迷失。;最终,终于。
    (2)于是让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
    (3)管仲借助老马找到了回去的道路。;隰朋根据蚁穴的特点,找到了水源。
    (4)示例:做事要勤动脑,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遇到不了解的事应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学习。
    【解析】(2)解读信息能力作答语句翻译题时,可结合重点词语来进行。“乃”的意思是“于是”。“放老马”的意思是“让老马走在前面”。“随之”的意思是“(队伍)跟在(老马)后面”。“遂”的意思是“终于”。“得道”的意思是“找到了道路”。然后用通顺的语句写下来即可。
    (3)整体感知能力
    熟读古文,知道先写了管仲借助老马“遂得道”,又写了隰朋根据蚁穴特点“遂得水”。然后把他们做的事情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即可。
    (4)整体感知能力古文中的管仲和隰朋都勤于动脑,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根据规律找到答案。联系到生活中,就是要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围绕“勤于动脑、善于发现规律,向有经验的人学习”来写即可。

    19.【答案】(1)B;B;B
    (2)要想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3)吴起待人诚恳,守信用。 示例:言必信,行必果。
    【解析】(1)  ①解读信息能力。  朗读节奏要根据语义来划分,“故人至暮不来”的意思是老朋友到了晚上也没有来,因此应划分为“故人/至暮不来”,所以选B。  ②解读信息能力。  这句话的意思为:老朋友到了晚上也没有来,吴起就不吃饭,等着老朋友。据此可知,“之”指朋友,因此选B。  ③解读信息能力。  结合下文“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可以得知,吴起不吃饭等着老朋友,是因为他不想食言,因此选B。
    (2)  解读信息能力。  先理解句中的重点字词,再理解整句话的意思。“欲”表示“想要”,“服”表示“使……信服”,“非……不可也”是双重否定句,意思是“不……不行”或“非……不可”。再将这些字词的意思串联起来,便可理解这句话:要想使军队信服,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3)  作出评价能力。  结合古文内容理解吴起的特点。古文中他说要等朋友一起吃饭,朋友不来,他宁可不吃饭也要等着,这体现了他待人诚恳、守信用的品质。再结合我们平日的积累,写出一句关于守信的名言即可。

    20.【答案】(1)B (2)C
    (3)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4)答案示例:曹冲是个善于思考、聪明过人的孩子。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解释的能力。读通句子,借助注释理解古文的大意,由此可知“置象于船上”的“置”是放的意思,B项正确。A项中的“重”是“重量”的意思,C项中的“及”是“到”的意思,D项中的“复”是“再”的意思。
    (2)本题考查理解推论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句中的“其”指的是巨象。
    (3)本题考查找到指定要的信息的能力。根据题目从文中找出所需信息抄写即可。
    (4)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的能力。大人们都不能想出称象的办法,而幼小的曹冲却想了出来,可见曹冲善于思考、聪明过人。

    21.【答案】(1)凿穿。;感到奇怪。;于是,就。
    (2)①(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②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匡衡,匡衡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
    (3)①匡衡凿壁借光读书。②匡衡用劳作换书读。
    (4)示例:无论我们身处什么样的境地,都要努力读书,勤奋刻苦,这样才会有所成就。

    22.【答案】(1)知之为知之;终夜不寝
    (2)此处指聪敏。;此处指勤勉。
    (3)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4)“思”要建立在“学”的基础上,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进步。


    相关试卷

    小学语文2023小升初文言文专项练习2(共四组)(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2023小升初文言文专项练习2(共四组)(附参考答案),共7页。

    2023小升初专项练习《文言文4》:

    这是一份2023小升初专项练习《文言文4》,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小升初专项练习《文言文3》:

    这是一份2023小升初专项练习《文言文3》,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