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小升初专项练习《文言文3》

    2023小升初专项练习《文言文3》第1页
    2023小升初专项练习《文言文3》第2页
    2023小升初专项练习《文言文3》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小升初专项练习《文言文3》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小升初专项练习《文言文3》,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小升初专项练习《文言文3》
    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共20小题)
    1.阅读理解。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②于水,遽③契④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⑤之。舟已行⑥矣,而剑不行,求剑若⑦此,不亦惑⑧乎?
    【注释】①涉:渡。②坠:掉,落。③遽(jù):急忙,立刻。④契(qì):用刀刻。⑤求:找。⑥行:行驶,移动。⑦若:像。⑧惑:糊涂。
    (1)那个人的剑掉进江里之后,他的做法是(   )。
    A.跳下水去找 B.急忙让船停下来
    C.拿小刀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 D.急忙喊人帮忙去找
    (2)“是吾剑之所从坠”的意思是                 。
    (3)如果这个人就在你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4)用“      ”画出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并解释。
                     
    (5)通过这个故事,我悟出的道理是:             。
    2.阅读理解。
    龟兔竞①走②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③,中道④而眠⑤,龟行迟,努力不息⑥。及兔醒,则龟已先至⑦矣。
      【注释】①竞:比赛。②走:跑。③速:迅速,快。④中道:中途。⑤眠:睡觉。⑥息:停止。⑦至:到达。
    (1)文中,兔子失败的原因是“     ”,乌龟成功的原因是“     ”。(用原句回答)
    (2)乌龟和兔子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3.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②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⑥。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⑦读之。”主人感叹,资⑧给以书,遂⑨成大学⑩。
    【注释】①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②邑(yì)人:同邑的人,同乡。
            ③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④文不识:人名。
            ⑤佣作:做雇工,劳作。          ⑥偿:指报酬(回报)。
            ⑦遍:普通,全面。              ⑧资:资助,供给。
            ⑨遂:于是。                        ⑩大学:大学问家。

    (1)解释加点字。
    例:衡乃穿壁引其光:  穿透  
    ①以书映光而读之:                 
    ②主人怪:                 
    (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3)这篇小古文的主人公是西汉经学家匡衡,故事赞美了他     的精神,这样的故事我还知道     、     。
    (4)这篇小古文写了两件事,简要概括其内容。
    ①                  
    ②                  
    4.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①布,衣素衣而出。天雨②,解素衣,衣缁③衣而反④。其狗不知,迎而吠⑤之。杨布怒,将扑⑥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⑦也。向者⑧使⑨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曰:名叫。②雨:下雨。③缁(zī):黑色。④反:同“返”,返回。⑤吠:(狗)大叫。⑥扑:打、敲。⑦犹是:像这样。⑧向者:刚才。⑨使:假使,假若。
    (1)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①衣素衣而出:                   
    ②其狗不知:                 
    (2)翻译句子: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3)对“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B.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C.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4)下列叙述恰当的一项是(   ) 。
    A.读了这个寓言故事,我们可以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劝说杨布
    B.读了这则寓言,我们明白了一旦遇到事情,要先想想对方的好处,不要光想坏处
    C.这则寓言说明,一旦遇到事情,要先看看自己有没有错误,不要马上怪罪于人
    5.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尝:                    
    唯: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②取之,信然。
                
    (3)下列句中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B.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C.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4)这个故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6.  夸父逐日①
      夸父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⑤。未至,道渴而死⑥。弃其杖,化为邓林⑦。
    【注释】①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出自《山海经·海外北经》。②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③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④河、渭:黄河与渭河。⑤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⑥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⑦邓林:桃林。
    (1)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欲:想,打算 B.饮:喝 C.足:脚 D.至:到
    (2)“弃其杖,化为邓林。”对这句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丢下的木杖,化为一片桃林。 B.他丢下的木杖,化为一片海。
    C.他丢下木杖,自己化成一片桃林。 D.他丢下的木杖,进入邓家的桃林。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神话讲的是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的故事。
    B.夸父口渴时,喝干了黄河、渭河的水,没有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
    C.夸父这一神话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D.后来,用“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比喻人决心大或不自量力。
    (4)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夸父                 的优秀品质。
    (5)从这个神话传说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7.文言文阅读。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放弃)
    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遇到)
    C.问之,曰:“欲作针。”(这里指李太白)
    D.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回去)
    (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C.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D.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3)“铁杵成针”这个成语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我还能写出这样两个成语:    、    。
    8.阅读《郑人买履》,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②。”反③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本文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度(duó):测量。②度(dù):量好的尺码。③反:同“返”,返回。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何不试之以足”可以这样停顿:“何不试/之/以足”。
    ②《郑人买履》是宋代历史故事。
    ③“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的意思是:等到郑人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他没有买到鞋子。
    ④这个郑国人的行为非常可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这个故事让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下列故事和《郑人买履》揭示的道理相似的是(   )。
    ①《削足适履》  ②《刻舟求剑》  ③ 《掩耳盗铃》  ④《买椟还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夯基训练。
    荀子谈读书①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②。故不积跬(kuǐ)步③,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qí)骥(jì)④ 一跃,不能十步;驽(nú)马⑤十驾,功在不舍。锲(qiè)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⑥ 。
      【注释】①题目为编者所加。②已:停止。③跬步:半步。即迈一次腿的距离。④骐骥:骏马。⑤驽马:资质较差、不出众的马。⑥镂:雕刻。
    (1)给古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序号)
    故:      A.旧的,过去的。  B.缘故,原因。  C.所以,因此。
    至:      A.极,最。   B.到达。   C.至于。
    (2)下面对“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折不断;如果舍不得刻下去,那么金石也可以雕刻
    B.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3)荀子告诉我们的读书方法有(   )。[多选]
    A.边读边思考 B.日积月累 C.学会提问 D.坚持不懈
    (4)你还知道哪些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写一写。
                
    10.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司马光勤学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②成诵而游息③矣,独闭门不出,俟④能讽诵⑤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⑥,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⑦,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⑧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患:担心。②既:已经。③息:休息。④俟(sì):等待。⑤讽诵:背诵。⑥及长:等到年龄大了。⑦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⑧寝:睡觉。
    (1)结合句子,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尝主编《资治通鉴》                  
    ②俟能讽诵乃已                   
    ③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2)对“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等他长大了,读遍了古代书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
    B.等他长大了,读了哪些古代书籍,他依然记得很清楚
    C.依靠他强大的记忆,长大了,还记得安放书籍的地方
    D.依靠他强大的记忆,等到他长高了,拿得到(家中放得高的)古代书籍
    (3)下列选项中能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乃终身不忘也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这句话运用     的手法,表现了司马光                 的特点。
    11.经典诗文。
    王冕好学
    [明]宋濂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①牛陇②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③默记。暮归,忘其牛。或④牵牛来责蹊田⑤者。父怒,挞⑥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⑦不听其所为?”冕因去⑧,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⑨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⑩;冕小儿,恬⑪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 ①牧:放牧。②陇:田埂。③辄:总是。④或:有人,有的人。⑤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⑥挞(tà):鞭打。⑦曷:为什么。⑧去:离开,离去。⑨执策:拿着书卷。⑩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⑪恬:心神安适。⑫被:通“披”,穿戴。
    (1)【解读信息】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听已,辄默记。(完毕) B.琅琅达旦。(早晨,天亮)
    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不同) D.执策映长明灯读之。(书卷)
    (2)【解读信息】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父命(王冕)牧牛陇上 B.(王冕)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C.(韩性)学遂为通儒 D.(王冕)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3)【解读信息】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牵牛来责蹊田者。(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B.曷不听其所为?(为什么不由着他呢?)
    C.冕小儿,恬若不见。(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4)【提取信息】王冕的父母对王冕“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的态度不同,父亲的态度是“     ”,母亲的态度是“     ”。(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5)【解读信息、作出评价】本文第1自然段记叙了王冕     和     这两件事,从中可以看出王冕是一个     的人。
    (6)下面的典故与王冕的故事主题不同的一项是(   )。
    A.悬梁刺股 B.囊萤映雪 C.凿壁偷光 D.高山流水
    12.阅读理解。
    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①而颦②其里③,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④妻子而去⑤之走。彼知颦美⑥,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注释】①病心:心口痛。②颦:皱眉头。③里:乡里。④挈(qiè):带领。⑤去:躲开,避开。⑥颦美:皱着眉头美
    (1)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漂亮) B.坚闭门而不出(牢牢地)
    C.挈妻子而去之走(跑) D.彼知颦美(她,指丑人)
    (2)东施也捂着心口在村中走是因为                  。
    (3)“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她)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西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
    B.你知道西施很美,却不知道西施为什么美。
    C.你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西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这么美。
    (4)东施效颦之丑从文中哪句可以看出来?请用“      ”标出来。作者在这里运用了     (A.正面描写  B.侧面烘托)的描写方法。
    (5)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试着写一写。
                


    13.阅读《老马识途》,完成练习。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③。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④地,遂得水。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都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②孤竹:古国名。③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④掘:挖。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春往而冬反:        
    迷惑失道:        
    遂得水:     
    (2)用“/”断句,并翻译句子。
    乃 放 老 马 而 随 之 , 遂 得 道 。
                
    (3)下列语句与本文所讲的道理相似的一项是(   )。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4)本文讲了哪两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①                   
    ②                 
    (5)出自本文的成语是     ,这个成语比喻      。
    14.小古文阅读。
    滥①竽②充数③
      齐宣王使④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chǔ)士⑤请为王吹竽,宣王说(yuè)之,廪(lǐn)食⑥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hào)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滥:失实的。②竽:古代的一种乐器。③充数:凑数。④使:命令。⑤处士: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⑥食:官府供给口粮。
    (1)根据注释写出题目的意思:                  。
    (2)画“      ”的句子意思是(   )。
    A.齐宣王说可以 B.齐宣王很高兴
    (3)齐宣王听吹竽时,“     ”,所以南郭处士能够“     ”,而齐湣王听吹竽时,“     ”,所以“     ”。(用原文语句回答)
    (4)你想对这位南郭先生说些什么?
                
    15.经典诗文。
    五柳先生传
    [东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①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②。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③;每有会④意,便欣然忘食。性嗜⑤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⑥置酒而招之;造⑦饮辄尽,期⑧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⑨去留。环堵⑩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⑪箪瓢屡空⑫,晏如⑬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⑭于贫贱,不汲汲⑮于富贵。”其言玆若人之俦⑯乎?衔觞⑰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注释】 ①许:处所。②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③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④会:体会、领会。⑤嗜:喜好。⑥或:有时。⑦造:往,到。⑧期:期望。⑨吝情:舍不得。 ⑩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⑪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⑫箪(dān)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⑬晏如:巨匠安然自若的样子。⑭戚戚:忧愁的样子。⑮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⑯俦(chóu):辈、同类。⑰觞(shāng):酒杯。
    (1)【解读信息】下列对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 B.因以为号焉。(以之为)
    C.不求甚解。(过分) D.或置酒而招之。(准备)
    (2)【整体感知】古文中具体介绍了五柳先生    、    、    这三大爱好。
    (3)【提取信息】古文中的“    ,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    ,    ”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赞语中“    ,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美好品德。
    (4)【作出评价】下列关于五柳先生人物形象的分析,正确的有(   )。(多选)
    A.“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B.“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C.“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豁达的五柳先生
    D.“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16.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②。孟子辍然中止③,乃复进④。其母知其喧⑤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⑥刀裂⑦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诵:背书。②方织:正在织布。③辍然中止:突然停止。④复进:继续背诵。⑤喧:一作“愃”,通“谖”,遗忘,忘记。⑥引:拿。⑦裂:割断。
    (1)“何为中止”的意思是                 。
    (2)结合古文内容,下面句子中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昔孟母,择邻处。    ,断机杼。
    A.子离去 B.子不孝 C.子不学 D.子不从
    (3)和古文内容相关的词语有哪些?[多选](   )
    A.半途而废 B.功亏一篑 C.教子有方 D.母贤子孝
    (4)对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孟母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儿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B.孟子辍然中止的原因是对读书失去了兴趣
    C.文章告诉我们学习时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D.孟母用实际行动告诉孟子学习不能半途而废
    (5)你对古文中的“以此诫之”是怎样理解的?结合古文内容写一写。
                
    17.阅读文言文《望梅止渴》,回答问题。
    望 梅 止 渴①
       魏武②行役③(yì) ,失汲(jí)道④,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⑤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⑥,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假谲(jué)》。②魏武:曹操。③行役:指代行军。④失汲道:找不到取水的路径。⑤饶:多。⑥出水:流出唾液。
    (1)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2)“士卒闻之”中的“之”是指(   )。
    A.没有找到水源。
    B.曹操说前面有梅林,梅子酸甜可口,可以解渴。
    C.前面不远处就有水源了。
    (3)从故事中可以看出曹操是个(   )的人。(多选)
    A.善于说谎骗人 B.聪明机智 C.善于带兵 D.有谋略
    (4)“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到梅子就会流出唾液,因而止渴。在现实生活中用来比喻       。
    18.牛郎织女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①劳役②,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③。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④七日,鹊首无故皆髡⑤,相传是日河鼓⑥与织女会于汉⑦东,役乌鹊为梁⑧以渡,故毛皆脱去。
    【注释】①机杼:机,织布机;杼,即梭,织布的梭子。
            ②劳役:辛苦操作。
            ③织衽(rèn):织布机上的经线叫衽。织衽就是拿纬线而贯经线的意思。
            ④涉秋:入秋。
            ⑤髡(kūn):古代刑法之一,剃掉头发,使成秃头叫髡。
            ⑥河鼓:星名,即牵牛。
            ⑦汉:天汉,即银河。
            ⑧梁:桥。
    (1)织女出嫁前后,天帝的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嫁前:天帝怜其独处;出嫁后:嫁后遂废织衽。
    B.出嫁前:天帝怜其独处;出嫁后:天帝怒,责令归河东。
    C.出嫁前: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出嫁后:天帝怒,责令归河东。
    D.出嫁前: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出嫁后:嫁后遂废织衽。
    (2)对“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这句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帝可怜她一个人生活,就让河西的牵牛郎过来陪伴她。
    B.天帝可怜她一个人生活在天河的东边,就让她和牵牛郎一起到河西生活。
    C.天帝可怜她一个人生活,准许她嫁给河西边的牵牛郎。
    D.天帝可怜她一个人生活在西边,就让牵牛郎过来陪伴她。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织女是天帝最喜爱的儿子。
    B.织女擅长织锦,十分心灵手巧。
    C.天帝为了提高织女的织布技术,让织女回天河东边住。
    D.织女为了织好布,每年只在七月初七这一天和牛郎见面。
    (4)《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下列(   )也是民间故事。
    A.《后羿射日》 B.《火烧赤壁》
    C.《程门立雪》 D.《梁山伯与祝英台》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读书须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选自朱熹《训学斋规》)

    (1)下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未(mò)知有疑 B.过了这一番(pān)
    C.都(dū)无所疑 D.方是长(zhǎng)进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疑渐渐释(放下) B.读书无疑者(……的人)
    C.以致融会贯通(致敬) D.方始是学(方向)
    (3)朱熹描述的读书进程是怎样的?请根据原文完成流程图。

    (4)在你的读书进程中,有过上图所示的经历吗?请举例说明。
                
    20.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揠(yà)苗助长①
      宋人有闵②(mǐn)其苗之不长③(zhǎng)而揠④之者,芒芒然⑤归,谓其人曰:“今日病⑥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⑦而往视之,苗则槁⑧(ɡǎo)矣。
    【注释】①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上》。②闵:同“悯”,担心,忧虑。③长:生长。④揠:拔。⑤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⑥病:疲倦,劳累。⑦趋:快走。⑧槁:干枯。
    (1)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释义。
    ①芒芒然归。(   )
    A.归还       B.属于       C.回家         D.由谁负责
    ②其子趋而往视之。(   )
    A.指宋人    B.指禾苗    C.指稻田      D.指宋国人的儿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予助苗长矣!
                 
    ②苗则槁矣。 
                
    (3)宋人为什么要把他的苗拔高?用原句来回答。
                
    (4)想象一下,儿子回家把禾苗都干枯了的事告诉宋人,宋人会怎样?
                
    参考答案

    1.【答案】(1)C
    (2)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3)示例:我们做事不能死板,要懂得变通,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你要随机应变才行啊!
    (4)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船已经向前行驶,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5)示例:做事要懂得变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解析】(1)提取信息能力
    通过读第一句话可以知道,他的做法是“遽契其舟”,意思是拿小刀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
    (2)解读信息能力
    先理解字词的意思,再理解句子的意思。“吾”的意思是“我”,“坠”是落下。句子的意思是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3)作出评价能力
    通读全文可以知道,楚人的剑掉入水中,他的做法是在船上画记号,他不知道船在行驶,而掉落水中的剑是不能跟着船行驶的,所以他是捞不到剑的。他做事死板,不懂得事物是在发展变化的,这是不对的。
    (5)整体感知能力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想一想楚人错在哪儿,然后概括出故事说明的道理。楚人用在船上画记号的方法找剑,是找不到的,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可见他做事死板,不懂变通。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答案】(1)中道而眠;努力不息
    (2)我更喜欢乌龟,因为它面对比它强大的对手没有退缩,而是认真努力,坚持不懈,最终打败了骄傲自满的兔子。
    【解析】(1)本题考查提取信息能力。文中“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写出了兔子和乌龟在赛跑中的不同表现,这也是它们一个失败一个成功的原因所在。答案需要写原文中的句子,不能用自己的话表述。
    (2)本题考查作出评价能力。小古文通过写龟兔赛跑中,兔子跑得快却半途松懈偷懒,乌龟跑得慢却坚持努力,表现了乌龟的坚持不懈和兔子的骄傲自满。根据小古文的寓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抓住乌龟具有的品质,言之成理即可。

    3.【答案】(1)用、拿。;以……为奇,认为……是奇怪的。
    (2)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供给匡衡书籍,于是匡衡成了一代大学问家。
    (3)勤奋刻苦;囊萤夜读;悬梁刺股
    (4)①匡衡凿穿墙壁引邻居之烛光读书。
    ②匡衡去做雇工不要报酬,只求读主人家的书。
    【解析】(2)结合注释中“资、遂、大学”的意思翻译句子,注意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合理。
    (3)仔细阅读短文,可知这篇古文讲的是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居之烛光读书和做雇工不要报酬只求读书的故事,从中看出他勤奋刻苦的精神。与其类似的故事可结合已有的积累进行解答。
    (4)仔细阅读短文,可知第1自然段写的是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居家的光亮,用以读书。第2自然段写的是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家中富裕且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将这两件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答案】(1)穿。;他的。
    (2)你不要打狗了,你也是这样啊。(3)C (4)C
    【解析】(1)“衣”有两个意思,做动词是“穿”,做名词是“衣服”。在句中,“衣”是穿的意思。“其”在这里是代词,意思是“他的”。
    (2)弄清每个字的意思,再串起来就是句意。“子”是你的意思,这里指杨布,“无”是不要的意思,“亦”是也的意思,“犹是”是像这样的意思。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不要打狗了,你也是这样的啊。
    (3)划分朗读停顿的时候,根据句意来分,不要把词语分开,动词一般和对象相连。因此C是正确的。

    5.【答案】(1)曾经。;只有。
    (2)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3)C
    (4)遇事要积极动脑思考,冷静推断,不能盲目跟从。

    6.【答案】(1)C (2)A (3)B
    (4)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
    (5)这篇神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7.【答案】(1)C (2)B
    (3)凿壁偷光;手不释卷

    8.【答案】(1)D
    (2)示例:遇事要随机应变,不要死守教条。(3)A

    9.【答案】(1)C;B(2)B (3)B;D
    (4)示例: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解析】(1)解读信息能力|解题方法|可以采用“语境推断法”来分析加点字的意思。“故”承接前面的“学不可以已”,是说学习不可以停止。后面写的是我们应该怎样做。这里的“故”是“所以,因此”的意思。“至”后面是“千里”,意思是到达千里之远。本题应选B。
    (2)解读信息能力
    |解题方法|结合文言文语境分析,这里的“舍”不是“舍不得”的意思,而是“舍弃”。“锲而不舍”的意思是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3)整体感知能力|解题方法|阅读文言文,在弄懂文言文大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可知,“不积跬步……功在不舍”说明学习是日积月累的事情;“锲而舍之……金石可镂”表明学习要坚持不懈。

    10.【答案】(1)曾经。;停止。;有时。(2)A (3)D
    (4)对比;学习勤奋刻苦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虚词的掌握。①尝:在文言文中有品尝、尝试、曾经等意思,在本句中是曾经的意思。句意:(司马光)曾经主持编纂《资治通鉴》。②已:在古文中有停止、使用、已经等意思,在本句中是停止的意思。句意:等到他能背诵的时候才停止。③或:在文言文中有做代词、或者、或许等意思,在本句中是代词,有时的意思。句意:(读书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
    (4)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掌握。本句的意思是:众兄弟已经能够背诵并且去游玩休息了,唯独司马光待在家里不出去(一直学习),等到能背诵才停止。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就很容易判断该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众兄弟和司马光进行对比,突出司马光的勤奋刻苦。

    11.【答案】(1)C (2)C (3)A
    (4)父怒,挞之;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5)放牛时跑去学舍听学生读书;到寺庙里借长明灯苦读;勤奋好学 (6)D
    【解析】(1)本题考查对字词意思的理解。理解加点字的意思,需要结合语句的意思。本题中有误的一项是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的意思是安阳的韩性听说以后对此感到很惊异,结合句意可知“异”在句中的意思是“对……感到惊异”。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省略句式的理解。做题时,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本题错误的一项是C。联系上下文可知“学遂为通儒”的意思是后来王冕成了大学问家,此句省略的是“王冕”。
    (3)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先要正确理解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然后用通顺的语言串联起来即可。本题对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有的人牵来牛责备牛踩坏了庄稼。
    (4)本题考查提取关键句的能力。做这样的题目,需要先认真读题,了解题干要求,然后仔细品读原文,边读边标出与问题相关联的内容,然后再从中提取正确的词句填空即可。
    (5)本题考查对古文内容的概括能力以及对人物的评价能力。完成前两个空,需要认真阅读古文,了解古文讲了王冕的哪两件事,然后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第三个空要求评价王冕的形象,需要结合文中“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暮归,忘其牛”“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恬若不见”等关键语句进行理解,体会王冕的勤奋好学。
    (6)本题考查课外积累。完成本题,需要先了解各选项中典故的内容,然后根据典故表现的主题进行选择。本题与故事主题不同的一项是D。“高山流水”讲述的是俞伯牙与锺子期相互理解、相互欣赏、互为知己的故事。“高山流水”指知音难遇或乐曲的高妙。

    12.【答案】(1)A
    (2)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在村子中走,东施认为很美,所以她也要模仿她(3)A
    (4)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B
    (5)不切实际地照抄照搬,效果一定会适得其反。

    13.【答案】(1)同“返”,返回。;找不到。;于是。
    (2)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于是放开几匹老马跟随着它们,就找到了路。(3)A
    (4)①跟着老马找到道路。②顺着蚁窝找到水源。
    (5)老马识途;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

    14.【答案】(1)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中凑数(2)B
    (3)必三百人;请为王吹竽;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4)示例:南郭先生,你这样弄虚作假只能蒙混一时,无法蒙混一世。人一定要有真才实学,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解析】(2)这道题主要考查对古文语句的理解。我们结合“说”的读音,再联系实际来理解,就会发现正确答案是B。
    (3)这道题要求用原文语句来回答,我们就要认真看原文,找到相应的语句填写。
    (4)这道题主要考查对古文阐述道理的理解。我们从南郭先生前后两种不同境况可以看出,没有真才实学迟早会露馅的,人一定要有真正的才学才能立足于社会。

    15.【答案】(1)A
    (2)读书;喝酒;著文章
    (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A;B;C;D
    【解析】(1)本题考查对加点字词意思的理解。完成这类题目要结合注释或语句的意思来进行,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本题A项语句“亦不详其姓字”的意思是“也不知道他的姓和字”,结合句意可知句中“详”的意思是知道,因此A项错误。
    (2)本题考查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仔细阅读短文,抓住关键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可以提取出“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等关键信息。
    (3)本题考查从短文中提取关键词句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先要认真读题,弄清楚题意,然后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研读,最后再结合题干舍弃无关的词句。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人物在文中的事迹和人物的言谈举止来进行,实事求是地进行客观评析。本题的四个选项对五柳先生的形象分析都是正确的。

    16.【答案】(1)你为什么中断(背书)?(2)C (3)A;B;C (4)B
    (5)示例:孟母用断织的做法告诫孟子读书不能半途而废,要一心一意。
    【解析】(1)可结合自己对古文中字词的理解作答。“何为”的意思是为什么,“中止”是停止、中断的意思,在这句话中“停止,中断”的是背书。然后整理成一句通顺的话。
    (3)根据孟母的做法选择恰当的词语。孟母把织的布割断后,所有的布都不能用了,劳动白费了,不会有什么结果,而孟母的做法就是以此来教育孟子好好读书。因此孟母说的“此织断,能复续乎”可以用“半途而废、功亏一篑”来形容,她教育孩子的方法可用“教子有方”来形容。因此答案为ABC。“母贤子孝”在古文中没有体现。
    (4)可结合古文内容逐项来分析。A项根据“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可知孟母的教育方式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因此A项正确。B项从孟子说的话“有所失,复得”知道孟子停止读书是因为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不是他对读书失去了兴趣,因此B项错误。文章通过写孟母教子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要三心二意,因此C项正确。D项从孟母的做法中知道她断织就是为了告诉孟子学习不能半途而废,因此D项说法正确。

    17.【答案】(1)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了前方,找到了水源。(2)B (3)B;C;D
    (4)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18.【答案】(1)B (2)C (3)B (4)D

    19.【答案】(1)D (2)B
    (3)未知有疑;渐渐有疑;节节有疑;有疑,却要无疑
    (4)示例:有过,我读《小王子》这本书时,刚开始我读完并不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等我再去细细读一遍的时候,才发现我应该边读边思考,只有在读书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疑问,带着疑问来读书,才能理解得更透彻,对书的见解才能更深。

    20.【答案】(1)C;B
    (2)我帮助禾苗长高了。;禾苗全都干枯了。
    (3)闵其苗之不长。
    (4)示例:宋人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是吃惊,然后是沮丧,“我本来想让禾苗长得快点儿,怎么都干枯了呢?我的庄稼啊!”


    相关试卷

    小学语文2023小升初文言文专项练习3(共五组)(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2023小升初文言文专项练习3(共五组)(附参考答案),共8页。

    2023小升初专项练习《文言文4》:

    这是一份2023小升初专项练习《文言文4》,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小升初专项练习《文言文2》:

    这是一份2023小升初专项练习《文言文2》,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