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全册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蜜蜂》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概、阻、括”等9个生字,会写“蜜、蜂、辨”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16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3.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2.梳理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难点】明白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请同学们感受昆虫世界的神奇。 1.出示蜜蜂图片。师:大家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了不起的小客人——蜜蜂,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生观看蜜蜂图片,说一说对它们的了解。预设1:我了解到,蜜蜂以花为食,包括花粉及花蜜。预设2:我了解到,蜜蜂用刺针蛰人是为了保护蜂群的利益,蛰人之后,刺针留在受害者的身体里,蜜蜂由于失去了刺针,身体的内部受到严重的伤害,不久就会死去。预设3:我了解到,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过渡,你们了解到的可真多!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地去了解蜜蜂。2.出示课题《蜜蜂》,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题。(师:板书:《蜜蜂》)设计意图:利用昆虫和蜜蜂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表达自己对昆虫的了解,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图片的呈现,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也有助于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二、整体感知1.自读任务(1)大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词语的意思。2.集中识字 同学们,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中这个有意思的实验,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生字吧!(1)出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① tú zǔ nì wù 沿途 阻力 逆风 无误 ② cè kuò 推测 包括 ③chāo mò gài 超常 陌生 大概(2)请同学们借着拼音读一读这些字,想一想你们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方法?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预设:加一加 部首识字 基本字识字 相近字比较(比一比)点拨:① 借助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误、概、测、括、超。”误(wù):讠+吴——误,组词:无误、误会。出示课文句子: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概(gài):木+既——概,组词:大概、概括。出示课文句子: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测(cè):氵+则——测,组词:推测、测量。出示课文句子: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括(kuò):扌+舌——括,组词:包括、括号。出示课文句子: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超(chāo):走+召——超,组词:超常、超人。出示课文句子: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③部首识字。阻——陌 逆——途阻(zǔ)力的“阻”和陌(mò)生的“陌”,左边的部首相同,都是耳,右边的部件不同。阻的右边是且,陌的右边是百。“阻“组词:阻力、阻止;“陌”组词:陌生、陌路。逆(nì)风的“逆”和沿途(tú)的“途”,结构相同,都是半包围结构,部首相同,都是辶,只有里面的不同。“逆”组词:逆风、逆行;“途”组词:沿途、路途。出示课文句子:尽管它们逆风而行,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设计意图:通过集中识字扫清字词障碍,通过加一加、部首识字的方法识记生字,为阅读、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同时为之后的问题探究作铺垫。三、问题探究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1)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梳理并按顺序概括出实验过程。2.探究活动(1)同学们,生字学完以后,课文一定读得更顺利,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预设:本文主要讲了为了验证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我”做了一个实验,最后发现,蜜蜂能准确无误地飞回家,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你们准确地掌握了课文主要内容,实验一定会更顺利,你知道是谁做的实验吗?请大家默读课后资料袋,来介绍下作者吧!预设: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本文选自他的《昆虫记》。(板书:法布尔)(2)师: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呢?我们请一组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说说作者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预设:作者想验证蜜蜂是否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教师板书:实验目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第一自然段是这样写的: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 (3)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跟着法布尔来做实验吧!他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请默读课文,先看看法布尔的实验过程分哪几步呢?预设:捉蜜蜂放进纸袋、走四公里给蜜蜂做记号后放飞、记录飞回的蜜蜂数,得出结论。教师板书:实验过程——捉蜜蜂放进纸袋、走四公里给蜜蜂做记号后放飞、记录飞回的蜜蜂数,得出结论。(4)理清了法布尔实验的步骤,老师相信你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这项实验介绍给我们,请你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来介绍一下吧!预设:法布尔先捉蜜蜂放进纸袋,接着走四公里,给蜜蜂做记号后放飞,然后记录飞回的蜜蜂数,最后得出结论。(5)默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法布尔的实验怎么样?把蜜蜂装入纸袋里是为了 。 让女儿在蜂窝旁等是为了 。作者走了四公里路是为了 。在蜜蜂身上做记号是为了 。预设:与其它蜜蜂区分 掌握蜜蜂回来的时间 确保蜜蜂看不到景物 离家足够远更能说明问题预设:法布尔的实验很科学。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梳理实验步骤,进而能够根据提示词概括实验过程,以此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及概括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会借助资料袋,帮助理解课文。四、书写指导过渡:同学们真会读书,相信写字也可以写得棒棒的。现在我们来学写6个生字。它们是什么结构的汉字?哪些字容易写错呢?怎么书写才美观呢?让我们动笔写一写吧。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易错字的书写。蜜、蜂、辨、阻、跨、括点拨:(1)“蜜”是上下结构,上下两部分同宽,结构紧凑;卧钩写在横中线上,第七笔撇略长。(2)“蜂”是左右结构,第八笔横撇要注意穿插避让,右下三横长短不等。(3)“辨”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一定要看清楚中间是一点一撇,把它和辩论的“辩”区别开。三部分均要写窄,结构紧凑。左部“辛”最后的竖变竖撇;中部点撇要紧缩,撇长,起笔在竖中线上;右部“辛”最后的竖为悬针竖。(4)“阻”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七笔横长。(5)“跨”是左右结构,左部“口”略小,下面最后一笔是提;后部“夸”起笔稍高,撇捺略舒展,“亏”两横宜短,长短不等,上横悬空,下横横中线下起笔,收笔于横中线。(6)“括”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第六笔竖写在竖中线靠右,略向左斜。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课堂,推荐展示几位“书法家”的书写供学生欣赏。(可拍照上传评比)点拨:书写指导的过程中,也可让学生口头组词、造句,检测掌握情况。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本课要求会写的12个字,第1课时选取“蜜、蜂、辨、阻、跨、括”6个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结构,明确书写笔顺,做到规范书写。生字教学归类分组,详略得当,具有效率。五、课堂小结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字词,了解了作者实验的过程。课下请同学们再熟读课文详细的了解作者的实验过程及结论。六、布置作业课后作业:书写课后词语各两遍,利用工具书查找不理解的词语并记录下来。【板书设计】 实验目的 捉蜜蜂放进纸蜜蜂 实验过程 走四公里,给蜜蜂做记号后放飞 记录飞回的蜜蜂数 得出结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花钟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赵州桥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