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 正确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和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
①FeO−氧化亚铁
②2Al3+−2个铝离子
③Cl2−2个氯原子
④Cu+2−铜离子
⑤NH3−1个氨气分子
⑥N2−氮气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⑤⑥ C. ①④⑤⑥ D. ①②⑤⑥
2. 香蕉是一种常见的水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剥开香蕉皮可迅速闻到果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 食用香蕉感觉到有甜味,说明香蕉的果实中含有糖类物质
C. 香蕉果实中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
D. 香蕉中含有的多种微量金属元素都以单质形式存在
3.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 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
B. 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C. 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可制二氧化碳
D. 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酸碱指示剂
4. 化学是无处不在,生活中无处不用化学。下列是第二实验中学的甄诚同学总结的四点化学知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汽车表面喷涂油漆,可以防止钢铁的锈蚀
B. 水沸腾与电解水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或烘焙蛋糕
D. 同一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大
5. 请根据给出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②都是阴离子 B. ①③属于金属元素
C. ①②化学性质都比较稳定 D. ①②③④均位于第三周期
6. 荷叶中含有的荷叶碱(化学式为C19H21NO2)具有降脂、抑菌等作用。下列有关荷叶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荷叶碱含有O2 B. 荷叶碱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C. 荷叶碱分子由43个原子构成 D. 荷叶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7. 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NaH+H2O=NaOH+H2↑.那么CaH2与足量Na2CO3溶液之间发生反应的产物有( )
A. Ca(OH)2和H2 B. Ca(OH)2、CaCO3和H2
C. NaOH和Ca(OH)2 D. CaCO3、NaOH和H2
8. 侯氏制碱法的原理为NaCl+H2O+NH3+CO2=NaHCO3↓+NH4C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两种产物均属于盐 B. 反应后溶液中不含碳酸氢钠
C. 常温下NaCl溶液pH=7 D. 该反应消耗CO2体现“碳中和”
9. 一定质量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得到的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两种金属的活动性:M>N
B. 两种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M=N
C. 两种金属消耗稀硫酸的质量:M=N
D. 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的质量:M=N
10. 新课结束后,南站街道中心中学某班的化学课代表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方案。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其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O2和CO2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
B
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的硫酸铜
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
除去铜粉中的少量炭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D
区分四种白色固体粉末:碳酸钙、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
分别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观察现象
A. A B. B C. C D. D
11.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应用所用化学知识解决厨房中的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洗洁精清洗碗筷或餐具,这是因为洗洁精对油污具有 ______ 功能。
(2)酱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常用调味品,我国政府大力提倡食用“铁强化酱油”,可以预防 ______ 。
(3)发现电热水壶中有较多水垢,可以用厨房中的 ______ 清洗。
(4)厨房中铁锅易锈蚀,防止铁锅锈蚀的一种最便捷方法是 ______ 。
12. 我们研究物质的溶解性对于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1)下表是碳酸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
20
30
40
50
60
80
100
溶解度/g
21.8
39.7
48.8
47.3
46.4
45.1
44.7
①由表中数据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______ 。
②20℃时,将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底部有少量碳酸钠粉末没有溶解)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向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底部的粉末减少。
a.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
B.碳酸钙
C.硝酸铵
D.氯化钠
b.上述题目a中加入的该物质所形成的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 ______ 。
(2)t℃时,根据某固体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关系绘制成如图所示斜线。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______ 。
A.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
B.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N点所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10%
D.图中4个点所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N
根据上述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 .
(2)第⑤步操作的名称是 ______ .
(3)“蒸发结晶”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铁圈)、坩埚钳、石棉网、火柴、玻璃棒、酒精灯和 ______ .
(4)实验中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 .
14. 有限的100多种元素可以组成世界上种类繁多的物质,使我们的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请根据表中的有关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铜
钙
钠
氧
碳
氢
元素符号
Cu
Ca
Na
O
C
H
(1)某物质的俗称为酒精,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______ 。
(2)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
(3)如图所示物质均是由上表中有关元素组成的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注意: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表示一种物质经一步转化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若A、B、C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B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①上图物质D所属的物质类别是化合物中 ______ 。
②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15.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实验可得出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 ______ 。
(2)B中过滤后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3)C中两支试管内产生的气泡速度不同,由此可知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是 ______ 。
(4)D中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原因是 ______ 。
16. 实验时,某同学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倒入盛有生铁的烧杯中,发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且烧杯外壁发烫。为了确定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①生铁是铁的合金,含碳量-般在2%∼4.3%;
②SO2、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SO2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并使其褪色;
④CuO+H2−△Cu+H2O;
⑤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提出问题】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H2、SO2、CO
猜想二:H2、Cl2、CO2、CO
猜想三:H2、SO2、CO2
猜想四:H2、SO2、CO2、CO
经讨论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二是错误的,理由是 ______。
【实验探究】小慧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于是她得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评价与改进】小枫认为小慧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______。于是他和同学们一起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继续进行探究,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该装置(夹持仪器省略,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A装置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E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F装置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气体中含有 ______ ,
不含 ______
猜想 ______ 成立
【反思与拓展】(1)实验后同学称重各装置:A装置增重3.2g,B装置增重1.1g,E装置增重1.8g,则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 ______。
(2)上述实验中能否将C装置去除,为什么?______。
17. 实验室负责人郭老师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测定该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第一实验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科学实验探究并记录有关内容如下:
请你认真分析研究以上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若配制上述实验步骤2所用稀盐酸,则需要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的质量是 ______ 。
(2)B烧杯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根据已知条件求算:C烧杯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______ 。
(4)如果向E烧杯内再加入54.4g水后,则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
(5)D烧杯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 。
(6)试计算:原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的氢氧化钠与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 ______ (填最简整数比)。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①FeO中铁元素显+2价,故为氧化亚铁,①正确;
②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故2Al3+表示两个铝离子,②正确;
③Cl2中的“2”表示一个氯气分子中含有两个氯原子,③错误;
④书写离子符号时,数字在前,“+”或“-”在后,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故铜离子写作Cu2+,④错误;⑤NH3既可表示一个氨气分子,又可表示氨气这种物质,⑤正确;
⑥N2既可表示一个氮气分子,又可表示氮气这种物质,⑥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答案】D
【解析】解:A、剥开香蕉皮可迅速闻到果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其中果香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使人闻到,故A正确;
B、具有甜味的是糖类,食用香蕉感觉到有甜味,说明香蕉的果实中含有糖类物质,故B正确;
C、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香蕉果实中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故C正确;
D、香蕉中含有的多种微量金属元素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而不是单质形式存在,故D错误。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性质和营养素知识,难度不大,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3.【答案】C
【解析】解:A、制作汽水,主要就是要求所得溶液中要溶液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柠檬酸和小苏打能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A对;
B、小卵石和石英砂能够起到过滤的作用,而活性炭能吸附可溶性的杂质、异味及色素,而膨松棉可以阻挡活性炭进入水中,可以达到净水的目的,故B对;
C、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可以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是不能和食盐水反应,故C错;
D、植物花瓣中的某些物质可以溶于酒精中,这样形成的酒精溶液遇到酸和碱能够显示不同的颜色,故D对。
故选:C。
A、柠檬酸能够和小苏打反应生成气体;
B、从过滤难溶性杂质、吸附可溶性杂质等净水的措施来分析;
C、从鸡蛋壳的成分及食盐的性质来分析;
D、最初发现酸碱指示剂就是来自于花瓣的变色.
本题借家庭小实验来考查我们对一些常见物质的掌握情况,本题中要注意的是酸碱指示剂的制作,要知道最初酸碱指示剂在被发现的时候就是花瓣的变色.
4.【答案】B
【解析】解:A、汽车表面喷涂油漆,能隔绝氧气和水,可以防止钢铁的锈蚀,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水沸腾,属于物理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或烘焙蛋糕,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同一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变饱和,可能采用的改变温度至恰好饱和的方法,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铁与氧气、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
B、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则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C、根据常见盐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同一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变饱和,可能采用的改变温度至恰好饱和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盐的用途、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与措施、质量守恒定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粒子①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是带有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说法错误;
B、①的质子数是11,是钠元素,③的质子数为13,是铝元素,钠元素和铝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
C、粒子①和②的最外层均为8个电子,则化学性质都比较稳定,说法正确;
D、①是失去一个电子后得到的钠离子,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②③④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3,都在第三周期,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粒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来分析;
B、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及元素的种类;
C、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为2)属于稳定结构进行分析;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电子层=周期数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荷叶碱是由荷叶碱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荷叶碱由碳、氢、氮、氧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个荷叶碱分子是由19个碳原子、21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荷叶碱分子由43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荷叶碱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1×21):(14×1):(16×2)=228:21:14:32,则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荷叶碱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叶碱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个荷叶碱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NaH+H2O=NaOH+H2↑.则CaH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钙溶液与足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由于Na2CO3溶液足量,则氢氧化钙完全反应,Na2CO3有剩余,故CaH2与足量Na2CO3溶液之间发生反应的产物是CaCO3、NaOH、H2。
故选:D。
根据题意,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NaH+H2O=NaOH+H2↑.CaH2与足量Na2CO3溶液,CaH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结合Na2CO3溶液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掌握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盐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两种产物均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均属于盐,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碳酸氢钠能溶于水,反应后溶液中仍含有碳酸氢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氯化钠溶液显中性,常温下NaCl溶液pH=7,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消耗CO2,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体现“碳中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B、根据碳酸氢钠能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氯化钠溶液显中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侯氏制碱法的原理,掌握盐的特征、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
【分析】
通过图象可知金属M、N与酸反应的速率和生成氢气的质量,由此可推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并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推出金属和酸的用量问题。
本题考查金属与酸反应的有关知识,综合性较强,不仅需要根据图象和题意分析出直接信息,还需要根据计算得出用量问题。
【解答】
A、由图像可知,在反应相同的时间内,M生成的氢气比N多,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M>N,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最终金属A和金属B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同,则参加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也是相等的,故C正确;
D、由于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不能确定,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也无法比较,故D错误。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解:A、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若木条燃烧的更旺,则是氧气;若燃着的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可以鉴别,故选项设计合理。
B、足量铁粉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设计合理。
C、炭粉、铜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设计不合理。
D、分别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观察现象,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的是氯化钠,难溶于水的是碳酸钙,可以鉴别,故选项设计合理。
故选:C。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1.【答案】乳化 贫血 食醋 洗净、擦干
【解析】解:(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洗洁精清洗碗筷或餐具,这是因为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功能;故答案为:乳化;
(2)我国政府大力提倡食用“铁强化酱油”,可以预防贫血;故答案为:贫血;
(3)水垢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均能与酸反应,因此可以用厨房中的食醋清洗;故答案为:食醋;
(4)铁在与氧气和水蒸气共存时会发生锈蚀,因此防止铁锅锈蚀的一种最便捷方法是洗净、擦干;故答案为:洗净、擦干。
(1)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3)根据除水垢的方法来分析;
(4)根据铁锈蚀的条件以及防锈措施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2.【答案】先增大后减小 ANa+、OH−、H2OABC
【解析】解:(1)①由碳酸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可知,20℃∼40℃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40℃∼100℃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由表中数据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②a、由于20℃∼40℃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0℃时将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底部有少量碳酸钠粉末没有溶解)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底部的粉末减少,说明了碳酸钠的溶解度增大;
A、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试管底部的粉末减少,故A正确;
B、碳酸钙难溶于水,溶液的温度不变,试管底部的粉末不变,故B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溶液的温度降低,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试管底部的粉末增加,故C错误;
D、氯化钠溶于水,溶液的温度不变,试管底部的粉末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b、氢氧化钠在水中离解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Na+、OH−、H2O;
(2)A、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和图像信息可知,t℃时100g水中溶解20g该物质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而不是20,故A错误;
B、该图横坐标是水的质量,纵坐标是溶解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质量,温度没有改变,不能确定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故B错误;
C、N点所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是10g,含有水的质量是100g,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g100g+10g×100%<10%,故C错误;
D、图中G、Q两点表示t℃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M、N均表示不饱和溶液,且N点对应的溶液中水更多,因此N点对应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图中4个点所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N
故答案为:(1)①先增大后减小;
②a、A;
b、Na+、OH−、H2O;
(2)ABC。
(1)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解答;
②a、根据20℃时温度升高碳酸氢钠溶解度增大来分析解答;
b、根据氢氧化钠在水中离解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来分析解答;
(2)A、根据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来分析解答;
B、根据某固体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关系绘制成斜线来分析解答;
C、根据.N点所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来分析解答;
D、根据图中4个点所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来分析解答;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
13.【答案】加速粗盐的溶解速率;过滤;蒸发皿;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
【解析】解:解:(1)玻璃棒在溶液中的转动可以加速溶液对氯化钠的冲刷,是粗盐在水中的溶解速率加快;
(2)过滤是将溶液和不溶性的固体进行分离的一种操作,而经过⑤步的操作后分出了滤液和沉淀两部分;
(3)在对粗盐进行蒸发结晶的过程中,除了题中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提供热量的装置和盛放液体进行结晶的装置;
(4)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会与钡离子和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碳酸钙沉淀;
故答为:(1)加速粗盐的溶解速率
(2)过滤
(3)蒸发皿
(4)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
(1)根据玻璃棒可以加快液体的流动,加快了水对氯化钠的冲刷等知识解答,
(2)通过第五步的操作里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进行判断,
(3)在蒸发氯化钠时需要有加热装置,需要有盛放液体进行加热的装置,蒸发皿是热的不良导体,酒精灯在加热时,会使蒸发皿受热不均,
(4)根据会与碳酸根离子生成沉淀的有哪些物质进行分析,
注意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探究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熟练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探究物质除杂和净化.
14.【答案】C2H6OCa(OH)2+CO2=CaCO3↓+H2O氧化物 CH4+2O2CO2+2H2O
【解析】解:(1)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6O;故答案为:C2H6O;
(2)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答案为:Ca(OH)2+CO2=CaCO3↓+H2O;
(3)B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可以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由A、B、C常温下为无色气体,可知A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D是水;
①D是水属于氧化物,故答案为:氧化物;
②A和B反应是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答案为:CH4+2O2CO2+2H2O。
(1)根据乙醇俗称酒精进行分析;
(2)根据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3)根据B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可以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由A、B、C常温下为无色气体,可知A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D是水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5.【答案】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滤液越过滤纸边缘(或滤纸有破损)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 生成气体逸出到空气中,无法被收集
【解析】解:(1)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打开止水夹,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通过进入水的体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故答案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2)此时过滤不充分,若滤纸有破损,滤液未充分过滤,造成滤液浑浊,另外若滤液高于滤纸边缘,不经过过滤进入滤液中,都会造成滤液浑浊;
故答案为:滤液越过滤纸边缘(或滤纸有破损)。
(3)两支试管中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同,因此影响分解速率的因素为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
(4)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无法收集,逸出到空气中,造成反应后质量减小,天平不再平衡;
故答案为:生成气体逸出到空气中,无法被收集。
(1)根据氧气约占空气的体积含量回答此题;
(2)考查造成过滤误差的原因;
(3)根据实验变量分析回答此题;
(4)根据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分析回答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6.【答案】反应物中不含有氯元素,不能生成氯气 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氢气 一氧化碳 三 m(H2):m(SO2):m(CO2)=2:32:11 不能,是因为如果C装置去除,气体通过B装置带出水蒸气,影响对氢气的检验
【解析】解:【作出猜想】
经讨论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二是错误的,理由是反应物中不含有氯元素,不能生成氯气。
故答案为:反应物中不含有氯元素,不能生成氯气。
【评价与改进】
小枫认为小慧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A装置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含有二氧化硫,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二氧化碳,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E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反应生成水,进一步说明含有氢气,F装置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说明气体中不含有一氧化碳
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氢气,
不含一氧化碳
猜想三成立
故答案为: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三。
【反思与拓展】
(1)实验后同学称重各装置:A装置增重3.2g(二氧化硫质量是3.2g),B装置增重1.1g(二氧化碳质量是1.1g),E装置增重1.8g,说明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是1.8g,则氢气质量=1.8g×218=0.2g,则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m(H2):m(SO2):m(CO2)=0.2g:3.2g:1.1g=2:32:11。
故答案为:m(H2):m(SO2):m(CO2)=2:32:11。
(2)上述实验中不能将C装置去除,是因为如果C装置去除,气体通过B装置带出水蒸气,影响对氢气的检验。
故答案为:不能,是因为如果C装置去除,气体通过B装置带出水蒸气,影响对氢气的检验。
【作出猜想】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评价与改进】
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气体组成。
【反思与拓展】
根据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上述实验中不能将C装置去除,是因为如果C装置去除,气体通过B装置带出水蒸气,影响对氢气的检验。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40gNaOH+HCl=NaCl+H2O10.6g7.8%NaOH、NaCl、Na2CO3 1:1
【解析】解:(1)设需要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的质量是x,根据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稀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可得36.5%x=200g×7.3%,则x=40g;
(2)由于B中无气泡产生,因此B烧杯中发生的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步骤2中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0g+50g−245.6g=4.4g;
设C烧杯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消耗溶质HCl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73 44
xy4.4g
10644=x4.4g 7344=y4.4g
x=10.6g
y=7.3g
故C烧杯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10.6g;
(4)由现象溶液恰好变为无色可知,200g7.3%的稀盐酸恰好和C中的样品溶液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200g7.3%的稀盐酸中溶质HCl的质量为200g×7.3%=14.6g,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CO2↑+H2O可得稀盐酸和生成的氯化钠的关系为HCl∼NaCl,
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HCl∼NaCl
36.558.5
14.6gy
36.558.5=14.6gy
y=23.4g
则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3.4g245.6g+54.4g×100%=7.8%;
(5)根据计算可知,步骤1中稀盐酸的量不足,没有将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因此D烧杯溶液中的溶质为剩余的NaOH、新生成的NaCl和未参加反应的Na2CO3,故D烧杯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NaOH、NaCl、Na2CO3;
(6)由现象溶液恰好变为无色可知,200g7.3%的稀盐酸恰好和C中的样品溶液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200g7.3%的稀盐酸中溶质HCl的质量为200g×7.3%=14.6g,根据(3)的计算可知与碳酸钠反应的溶质HCl的质量为7.3g,故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溶质HCl的质量14.6g−7.3g=7.3g,
设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NaOH+HCl=NaCl+H2O
4036.5
z7.3g
4036.5=z7.3g
z=8g
设变质的氢氧化钠质量为m,
2NaOH∼Na2CO3
80 106
m10.6g
80106=m10.6g
m=8g
则原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的氢氧化钠与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8g:8g=1:1。
故答案为:(1)40g;
(2)NaOH+HCl=NaCl+H2O;
(3)10.6g;
(4)7.8%;
(5)NaOH、NaCl、Na2CO3;
(6)1:1。
(1)根据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稀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来分析解答;
(2)根据现象无气泡,说明是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来分析解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减轻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再由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即可;
(4)根据200g7.3%的稀盐酸中溶质HCl的质量14.6g求出氯化钠的质量,再除以氯化钠溶液的质量300g即可;
(5)根据计算可知氢氧化钠未完全反应来分析解答;
(6)根据200g7.3%的稀盐酸中溶质HCl的质量14.6g减去与碳酸钠反应的溶质HCl的质量7.3g求出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溶质HCl的质量7.3g,再由溶质HCl的质量7.3g求氢氧化钠的质量,由10.6g碳酸钠的质量求出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再用原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的氢氧化钠与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相比即可。
溶液和化学反应融合的题目,是综合性的题型,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学生足够细心、会分析、且条理分明。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共15页。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经开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经开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
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与探究,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