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 文化自信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下列成语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滴水成冰 B. 刻舟求剑 C. 铁杵成针 D. 火上浇油
2. 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苹果 B. 海带 C. 鸡肉 D. 米饭
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单车出行,健康环保 B. 随手关灯,节约资源
C. 种植花草,美丽家园 D. 处理垃圾,野外焚烧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洗涤试管 B. 稀释浓硫酸
C. 取用液体 D. 测定溶液的pH
5. 下列叙述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化学与生活:实验室用品尝味道的方法区分食盐和白糖
B. 化学与健康:成年人缺钙易得骨质疏松症
C. 化学与材料:塑料、天然橡胶、合成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
D. 化学与环境:温室效应的形成主要与CO有关
6. 氯碱工业是制备烧碱的重要工艺,制备烧碱的重要反应是2NaCl+2H2O2NaOH+Cl2↑+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 B. 反应前后钠元素的质量不变
C. 反应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 氧气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
7. 下列各组离子在pH=10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无色的是( )
A. Na+、NH4+、SO42−、Cl− B. Zn2+、Ba2+、CO32−、Cl−
C. K+、Na+、CO32−、NO3− D. Fe3+、Mg2+、SO42−、NO3−
8. 资源化利用CO2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2
C. 丙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 D.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改变
9.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 化学观念: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B. 科学思维: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C. 科学探究与实践: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要设计实验验证氧化铜是否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D. 科学责任与态度:点燃一氧化碳需要验纯,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都必须检验纯度
10. 取铁和铜的混合物ag于烧杯中,向烧杯中不断滴加稀盐酸,相关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过程中最终生成的氢气质量为(a−b)g
B. Q点对应的溶液含有两种溶质
C. M点对应的溶液为无色溶液
D. 0∼t2min内,固体中铜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11.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方法正确的是 ______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灭火
B.白磷放入水中保存,是为了降低白磷的着火点
C.剪烛芯使蜡烛熄灭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应该使用 ______ (填“水基型”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12.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A.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
B.5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10℃,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
C.2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D.5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 ______ 乙(填“>”或“<”或“=”)。
13.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______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将硬水软化
加肥皂水,振荡
B
鉴别NaOH溶液和NaCl溶液
分别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C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硫酸钠
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D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______
1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每个新时代青年都有一个中国梦。
(1)航母梦:2022年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建造航空母舰需要用到大量的不锈钢、锰钢等,其中“不锈钢、锰钢”属于 ______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建造航母用到了钛合金,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 ______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航天梦:我国探测器“天问一号”在火星着陆后,利用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作为动力,制取砷化镓(GaAs)的化学原理为:(CH3)3Ga+AsH3GaAs+3X,则X的化学式为 ______ 。
(3)强军梦:科技强军,举世瞩目。中国C919大飞机,钛合金用量达到9%,金属钠在一定条件下与TiCl4反应可得到单质钛和另外一种化合物,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4)强国梦: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合理使用化肥对“发展粮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某农作物出现倒伏现状,需要施加的化肥是 ______ (填序号)。
A.NH4Cl
B.CO(NH2)2
C.KCl
D.Ca3(PO4)2
15. 参加社会实践,提升科学素养。
(1)家务劳动:餐后利用洗涤剂洗去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______ 功能。
(2)研学实践:走进农田,小明用pH试纸测得土壤的pH为5,可以施用 ______ 改良酸性土壤。
(3)疫情防控:测量体温时,水银温度计的汞柱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长,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______ 。
(4)科学活动:某化学社团利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利用了活性炭具有 ______ 的性质。该社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新兴的膜分离技术将成为未来工业化淡化海水(如图所示)的高效方法,它实现了微观粒子层面上的分离,透过膜的微粒符号是 ______ 。
16. 利用压强变化是完成实验的重要手段,以下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1)实验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______ ,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写一点)。
(2)实验二:向试管中加入氧化钙,饱和石灰水的溶质质量 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U形管左侧液面 ______ (填“降低”“升高”或“不变”)。
(3)实验三:向氢氧化钠固体中滴加稀盐酸后,气球变大,小科认为实验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合理并且说明理由 ______ 。
(4)实验四:某气体X通入如图所示装置,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______ (填“能”或“不能”)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17. 2022年3月1日,《江西省生活垃圾管理条理》正式实施。某校化学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废旧手机的电路板中的铜和贵金属进行分类回收(废旧手机电路板中含有铝、铁、铜、银、金),并设计进行了如下实验。
已知:在酸性环境中有过氧化氢存在时,铜会转化为铜离子,不考虑金、银等金属发生类似反应。
(1)从垃圾分类的角度考虑,废旧手机的电路板属于 ______ (填序号)。
A.有害垃圾
B.可回收垃圾
C.厨余垃圾
D.其他垃圾
(2)步骤①-④过程中均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 。
(3)滤液1中的阳离子有Al3+、 ______ 、 ______ (填离子符号)。
(4)写出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18.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且收集到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制取装置为 ______ (填字母代号)。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若用B作为发生装置,当反应停止后,试管内液面位于 ______ (填“1”“2”或“3”)处,若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 ______ (填“m”或“n”)端进入。
(3)用装置E收集满一试管二氧化碳后,如装置F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试管内液面的变化,证明CO2与H2O发生了反应
B.试管中剩余少量气体,是因为CO2的溶解已达饱和
C.取出试管中溶液,立即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原因是CO2+H2O=H2CO3
D.取出试管中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pH下降,是由于CO2挥发
19. 化学小组的同学学习完“溶液的导电性”后,对水溶液的导电性开展了项目式探究学习。
【任务一】回顾水的电解实验
(1)做电解水实验时,向蒸馏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的目的是 ______ 。
【任务二】探究是否所有物质的水溶液都能导电?
【实验方案】实验小组分别取了少量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铜溶液、稀盐酸、稀硫酸、乙醇溶液分别放入烧杯中,并且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溶液
氢氧化钡溶液
硫酸铜溶液
稀盐酸
稀硫酸
乙醇溶液
结果
灯泡发光
灯泡发光
灯泡发光
灯泡发光
灯泡不发光
【实验结论】
(2)______ (填“是”或“不是”)所有物质的水溶液都能导电。
【任务三】探究水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
【查阅资料】
(3)Ⅰ、金属能导电是因为金属中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子。
Ⅱ、部分物质溶液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有移动的离子。物质的电离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如Ca(OH)2的电离方程式为Ca(OH)2=Ca2++2OH−,则硫酸的电离方程式为 ______ 。
【拓展实验】实验小组将氢氧化钡溶液放入烧杯中,重新连接好电路,向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所加稀盐酸滴数和对应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如图所示。
(4)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图中点 ______ (填“a”“b”或“c”)表示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5)分析图中数据可知,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是 ______ 。
【实验反思】
(6)如果将稀盐酸改成等浓度的稀硫酸,猜想此时电流表读数的最低点在b点的 ______ (填序号)。
A.上方
B.下方
C.重合
D.无法判断
【任务四】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7)小明同学欲探究反应后c点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并且提出猜想。
猜想一:BaCl2、Ba(OH)2
猜想二:BaCl2
猜想三: ______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
取少量反应后c点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
______
猜想三正确
20. 某工厂生产的粗盐样品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镁两种物质,为了测定该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该厂检测员称取20g该样品,完全溶解在127.8g蒸馏水中,向所得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实验需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操作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
(1)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不能放在纸片上称量的原因是 ______ 。
(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操作可能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______ (填序号,双选)。
A.使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装瓶时有部分液体溅出
C.溶解时所用烧杯内壁有水珠
D.使用生锈的砝码称量固体
(3)向所得样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取坐标图中a点液体过滤,将滤液进行蒸发,溶液蒸干后所得的氯化钠固体的质量 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20g粗盐样品所含氯化钠的质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滴水成冰,是水凝固成冰,没有产生新物质,故错误;
B、刻舟求剑,是用剑在木船上刻上记号,没有产生新物质,故错误;
C、铁杵成针,是将块状物质打磨变小,没有产生新物质,故错误;
D、火上浇油,是将油点燃,产生新物质二氧化碳等,是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A、苹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B、海带中富含碘元素,故选项错误。
C、鸡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D、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A、单车出行,可以减少污染,节约能源,故A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随手关灯,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种植花草,可以净化空气,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野外焚烧垃圾,会造成空气污染,故D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单车出行,健康环保;随手关灯,节约资源;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公共场合燃放烟花爆竹等。
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4.【答案】A
【解析】解:A、刷洗试管时,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不能用自来水冲洗过的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A、根据洗涤试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滴管的使用分析。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实验室不能用品尝的方法鉴别食盐和白糖,A说法错误;
B、成年人缺钙易得骨质疏松症,B说法正确;
C、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天然橡胶属于天然材料,C说法错误;
D、温室效应的形成主要与CO2有关,与CO无关,D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实验室安全规则解答;
B、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解答;
C、根据材料的类别解答;
D、根据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解答。
加强对化学与生活的知识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氯元素为17号元素,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该选项不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前后钠元素的质量不变,该选项正确。
C、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氢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该选项不正确。
D、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7.【答案】C
【解析】解:pH=10证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中存在氢氧根离子。
A、铵根离子会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在pH=10的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四种离子间不能相互发生反应,也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D、铁离子和镁离子都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分别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在pH=10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pH为10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还要注意是在碱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
8.【答案】B
【解析】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2H2O+CH4。
A、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说法错误;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44:(1×8)=11:2,说法正确;
C、根据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丙是甲烷,1个甲烷分子是由5个原子构成,说法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改变,说法错误。
故选:B。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光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4H22H2O+CH4。
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分子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利用此知识结合相关的图示信息解决即可。
9.【答案】D
【解析】解:A.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CO、CO2等属于无机物,故A不正确;
B.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但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如碳酸盐和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B不正确;
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且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验证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除了验证氧化铜是否可以改变反应速率,还要验证氧化铜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故C不正确;
D.可燃性气体若不纯,燃烧时可能会发生爆炸,故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都必须检验纯度,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进行分析;
B、根据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但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进行分析;
C、根据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同时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进行分析;
D、根据可燃性气体若不纯,燃烧时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分析。
逻辑推理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应提倡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但应注意推理的合理性、正确性。
10.【答案】B
【解析】解:A、图像中纵坐标为固体的总质量,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是固体,而生成的氯化亚铁在溶液中,氢气是气体,故a−b为固体减少的质量也就是消耗的铁的质量,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反应为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根据图像,反应在t2时停止,证明铁被反应完,横坐标继续增加,说明继续加稀盐酸,故Q点对应的溶液为生成的氯化亚铁溶液以及过量的稀盐酸,故有两种溶质,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M点铁已经反应了一部分,故溶液为氯化亚铁溶液,亚铁离子溶液呈浅绿色,故M点溶液为浅绿色,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0∼t2min内为该反应的发生,而铜不与稀盐酸反应,故铜的质量不变,但该时间内铁的质量在减少,故固体的质量减少,故铜的质量分数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铁和铜的混合物滴加稀盐酸,因为铜的金属活动性在氢后面,故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发生反应为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1.【答案】C 二氧化碳
【解析】解:A、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防发生触电,应该先切断电源,故A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的,只能将周围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而且白磷放入水中保存,是为了隔绝氧气,故B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可燃物为烛芯,故剪烛芯使蜡烛熄灭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C正确,符合题意;
D、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用水基型灭火器会导致图书档案被水损坏,而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不留有痕迹,故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应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故答案为:C;二氧化碳。
A、根据灭火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C、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D、根据灭火器的选择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与燃烧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在解此类题时,要注意要利用燃烧的条件分析灭火的原理,并根据所学对知识进行灵活迁移,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2.【答案】C<
【解析】解;A、没有指定温度,甲的溶解度不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故A错误;
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没有指定质量,5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10℃,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不一定大于乙,故B错误;
C、20℃时,甲的溶解度为25g,即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25g甲物质,所以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故C正确;
D、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甲物质的溶质质量大于乙物质的溶质质量,则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乙。
故答案为:C;<。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B 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解析】解:A、用肥皂水可以检验是硬水还是软水,硬水软化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加热煮沸,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NaOH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NaCl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变色,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硫酸钠,但又引入新杂质,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加入过量的铁,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再过滤,
故答案为:
B;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A、根据降低水的硬度,要降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进行分析判断。
B、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C、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4.【答案】金属材料 原子 CH4 4Na+TiCl4Ti+4NaClC
【解析】解:(1)金属材料是金属和合金的总称,而合成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制得的材料,“不锈钢、锰钢”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各原子的数目为:碳原子数目3、氢原子数目12、镓原子数目1、砷原子数目1,反应后各原子(不含3X)数目为:镓原子数目1、砷原子数目1,则3X中含有:有碳原子3、氢原子12,故X的化学式为:CH4;
(3)钠在一定条件下与TiCl4反应可得到单质钛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4Na+TiCl4Ti+4NaCl,
(4)钾肥可以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缺乏钾元素,常表现为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的边缘和尖端发黄,并逐渐焦枯,若某农作物出现倒伏现状,需要施加钾肥,故选:C。
故答案为:(1)金属材料;原子;
(2)CH4;
(3)4Na+TiCl4Ti+4NaCl;
(4)C。
(1)根据金属材料是金属和合金的总称,而合成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制得的材料,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进行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
(3)根据钠在一定条件下与TiCl4反应可得到单质钛和氯化钠,进行分析;
(4)根据钾肥可以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缺乏钾元素,常表现为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的边缘和尖端发黄,并逐渐焦枯,若某农作物出现倒伏现状,需要施加钾肥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5.【答案】乳化 熟石灰 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 吸附性 H2O
【解析】解:(1)餐后利用洗涤剂洗去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
(2)小明用pH试纸测得土壤的pH为5,小于7,显酸性,可以施用熟石灰(氢氧化钙的俗称)改良酸性土壤,因为氢氧化钙有碱性。
(3)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体积变大,汞柱会升高。
(4)某化学社团利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海水透过分离膜后得到淡水,说明水分子透过分离膜,海水中的离子不能透过分离膜,故其化学式为H2O。
故答案为:
(1)乳化;
(2)熟石灰;
(3)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
(4)吸附性;H2O。
(1)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小明用pH试纸测得土壤的pH为5,小于7,显酸性,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海水透过分离膜后得到淡水,说明水分子透过分离膜,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乳化作用、原子的基本性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吸收五氧化二磷,加速冷却 红磷量不足(合理即可)减小 降低 不合理,可能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导致气球胀大 不能
【解析】解:(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有毒,且五氧化二磷能与水反应,故水的作用是吸收五氧化二磷,且该实验需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故水还可以加速冷却,故水的作用是:吸收五氧化二磷,加速冷却;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将装置内氧气耗尽,也可能是装置漏气,在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也可能是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
(2)向试管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消耗了水,溶剂质量减小,且该反应放出热量,装置内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故溶质析出,故饱和石灰水的溶质质量减小;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故U形管左侧液面降低;
(3)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也能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导致气球变大,故他的结论不合理;
(4)某气体X通入如图所示装置,装置内压强增大,会将碳酸钠压入澄清石灰水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故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吸收五氧化二磷,加速冷却;红磷量不足(合理即可);
(2)减小;降低;
(3)不合理,可能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导致气球胀大;
(4)不能。
(1)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有毒,且五氧化二磷能与水反应,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将装置内氧气耗尽,也可能是装置漏气进行分析;
(2)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消耗了水,溶剂质量减小,且该反应放出热量,装置内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进行分析;
(4)根据装置内压强增大,会将碳酸钠压入澄清石灰水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7.【答案】B 引流 H+ Fe2+ Fe+H2SO4=FeSO4+H2↑
【解析】解:(1)废旧手机的电路板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B;
(2)步骤①-④都过滤操作,都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废旧手机电路板中含有铝、铁、铜、银、金,加入过量的稀硫酸,铜、银、金和酸不反应,铝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滤液1中的阳离子有Al3+、Fe2+,加入的硫酸过量,还存在H+;
(4)滤渣1中含有铜、银、金,加入足量稀硫酸和过氧化氢溶液,铜转化为铜离子,则滤液2中含有硫酸铜、硫酸、过氧化氢,加入过量的铁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则滤渣3中含有铜和过量的铁,加入过量稀硫酸,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故答案为:(1)B;
(2)引流;
(3)H+;
Fe2+;
(4)Fe+H2SO4=FeSO4+H2↑。
(1)根据废旧手机的电路板属于可回收垃圾,进行分析;
(2)根据步骤①-④都过滤操作,都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进行分析;
(3)根据铜、银、金和酸不反应,铝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进行分析;
(4)根据滤渣1中含有铜、银、金,加入足量稀硫酸和过氧化氢溶液,铜转化为铜离子,则滤液2中含有硫酸铜、硫酸、过氧化氢,加入过量的铁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则滤渣3中含有铜和过量的铁,加入过量稀硫酸,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18.【答案】铁架台 ADCaCO3+2HCl=CaCl2+H2O+CO2↑3mC
【解析】解:(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且收集到纯净的氧气,需要固体加热型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要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采用排水法来收集,则可选用的制取装置为AD。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若用B作为发生装置,关闭弹簧夹,试管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内,液体与多孔塑料片上的固体分离,反应停止,所以当反应停止后,试管内液面位于3处;若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该从m端进入。
(3)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试管内液面会上升,但不能证明CO2与H2O发生了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E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所以试管中剩余少量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CO2挥发会使碳酸的量减少,则溶液的酸性减弱,溶液的pH上升,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故答案为:
(1)铁架台;AD;
(2)CaCO3+2HCl=CaCl2+H2O+CO2↑;3;m;
(3)C。
(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来分析;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固体加热型装置,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来分析;
(2)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B装置的特点,以及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来分析;
(3)A、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试管内液面会上升来分析;
B、根据E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来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色来分析;
D、根据CO2挥发会使碳酸的量减少,则溶液的酸性减弱,溶液的pH上升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和收集,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增强水的导电性 不是 H2SO4=2H++SO42− b 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合理即可)BBaCl2、HCl 有气泡生成
【解析】解:(1)蒸馏水几乎不导电,加入少量硫酸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2)依据乙醇溶液:灯泡不发光,说明不是所有物质的水溶液都能导电;
(3)硫酸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
(4)氢氧化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本质反应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离子减少,溶液的导电性减弱,b点时溶液的导电性最弱,表示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5)分析图像可得出,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
(6)如果将稀盐酸改成等浓度的稀硫酸,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没有离子存在,溶液的导电性为0,此时电流表读数的最低点在b点的下方,故选B;
(7)氢氧化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若氢氧化钡过量,溶质为:BaCl2、Ba(OH)2;若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BaCl2;若盐酸过量,溶质为BaCl2、HCl,故猜想三:BaCl2、HCl;
【实验方案】结论是猜想三正确,则取少量反应后C点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锌粒和酸反应生成氢气,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故答案为:(1)增强水的导电性;
(2)不是;
(3)H2SO4=2H++SO42−;
(4)b;
(5)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合理即可);
(6)B;
(7)BaCl2、HCl;
【实验方案】有气泡生成。
(1)根据蒸馏水几乎不导电,加入少量硫酸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进行分析;
(2)根据灯泡不发光,说明不是所有物质的水溶液都能导电进行分析;
(3)根据硫酸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进行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本质反应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离子减少进行分析;
(5)根据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进行分析;
(6)根据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没有离子存在进行分析;
(7)根据氢氧化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进行分析。
【实验方案】根据锌粒和酸反应生成氢气,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成分的探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0.【答案】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潮解,具有腐蚀性 AD 大于
【解析】解:(1)一般固体药品放到纸上称量,易吸水潮解或腐蚀性的药品放到玻璃器皿中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具有强腐蚀性,应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中称量;
(2)A、使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会偏大,导致取水量少,溶剂质量减少,可能会使溶液的浓度偏大,故正确;
B、装瓶时有部分液体溅出,溶液已经配制完成,不影响浓度,故错误;
C、溶解时所用烧杯内壁有水珠,会导致溶剂质量增加,可能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错误;
D、使用生锈的砝码称量固体,生锈的砝码质量会变大,称量的药品质量会偏大,可能会使配制溶液浓度偏大,故正确;
故选:AD;
(3)设20g样品中MgCl2的质量为x。
MgCl2+2NaOH=Mg(OH)2↓+2NaCl
95 58
x5.8g
95x=585.8g
x=9.5g
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20g−9.5g20g×100%=52.5%
答: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52.5%;
(4)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沉淀,所以取坐标图中a点液体过滤,将滤液进行蒸发,溶液蒸干后所得的氯化钠固体的质量大于原20g粗盐样品所含氯化钠的质量。
故答案为:(1)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潮解,具有腐蚀性;
(2)AD;
(3)52.5%;
(4)大于。
(1)根据一般固体药品放到纸上称量,易吸水潮解或腐蚀性的药品放到玻璃器皿中称量进行分析;
(2)根据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原因可能是溶质多了,或者溶剂少了进行分析;
(3)根据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依据题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4)根据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沉淀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22年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中考模拟样卷(二)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2年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中考模拟样卷(二)化学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西省赣州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江西省赣州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填充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中考化学阶段性适应模拟试题(一模)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中考化学阶段性适应模拟试题(一模)含解析,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