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展开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传承至今的古诗文是古代先哲留下的宝贵 精神财富。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以下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B.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C.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可用食醋除去 D.室内洒石灰水可有效防止煤气中毒
3.铝具有吸音性能,常用于制造现代化大型建筑室内天花板。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已知化学反应2Al+2NaOH+2H2O=2R+3H2↑,推断R的化学式是( )
A.Na2OB.Al(OH)3C.NaAlO2D.NaAlO
4.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5.下列化学反应能达到目的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制氯化铁:2Fe+3CuCl2═2FeCl3+3Cu
B.用稀硫酸除去炭粉中的少量氧化铜:CuO+H2SO4═CuSO4+H2O
C.用硝酸钡溶液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K2SO4+Ba(NO3)2═BaSO4+KNO3
D.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Al(OH)3+HCl═AlCl3+H2O
6.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参质,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
A.AB.BC.CD.D
7.下列物质之间如图中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转化的是( )
A.B.
C.D.
8.向盛有一定量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点时,剩余固体是铜和氧化铜 B.M、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CuCl2
C.N、P点时,溶液的pH:N>P D.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a﹣b)g
9.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情况下产生O2
B.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
D.向等质量的氧化镁、氢氧化镁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10.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共40g,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共放出2g氢气。则原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
A.Zn和FeB.Fe和MgC.Zn和MgD.Al和Cu
二、填空与简答(共19分)
11.(4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含量最大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
(2)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3)一种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
(4)一种可还原氧化铁的氧化物 。
12.(4分)(1)“中国高铁”成为中国创新的一面旗帜,让世人瞩目。高速铁路离不开无缝钢轨,不锈钢属于 (填“单质”“合金”化合物”之一),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寒冷的冬季,无缝钢轨缝隙有所变大的原因是 。
(2)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的新型纤维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是目前无人机外壳制作不可替代的材料。自然界中存在的碳﹣12、碳﹣13、碳﹣14三种不同的原子都属于碳元素,其原因是 。
(3)大飞机C919发动机上的压气机将高密度空气(高压压缩后的空气)压入燃烧室,能促进航空煤油燃烧,使燃油消耗减少16%。说明要使可燃物充分燃烧除了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之外,还需要有 。
13.(3分)请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将2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原温度,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2)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 的方法提纯A物质(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3)t1℃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14.(4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 。
(2)实验室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制取CO2,装置C与B相比,其优点是 ;若用G装置收集CO2气体,气体应从 (填“c”或“d”)端进入。
15.(4分)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g是最轻的气体,b、c、d、e、f都是氧化物,且b、c中所含元素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 ;b的用途 (只写一种)。
(2)e﹣f发生的反应属于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写一个即可)。
三、实验与探究(共9分)
16.(9分)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活动一
甲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有气泡产生,于是,他们停止了滴加稀盐酸。经询问老师得知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 。
活动二
乙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了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含有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溶质只有CaCl2
猜想二:溶质有CaCl2和Ca(OH)2
猜想三:溶质有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方案设计】
【方案评价】小组同学通过讨论后认为:
(1)方案一能证明猜想二正确,但不能证明猜想一正确。
(2)方案二可行,但小组同学在记录时未记录完整,请你替他们补充完整。
【方案反思】(1)方案一不能证明猜想一正确的理由是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都不变色;
(2)某同学提出将方案一中酚酞溶液换成 (填写一种试剂即可)同样可以得出猜想二正确。
活动三
甲、乙两组同学将各自烧杯内的剩余物倒入同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大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成分进行再探究。
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为了进一步验证可能存在的溶质,请你帮助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任写一种可能情况):
四、分析与计算(共6分)
17.(2分)草莓、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原因之一是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
(1)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乙酸乙酯中C、H、O原子个数比为 。
18.(4分)某小组用粗锌测定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于烧杯中,称量稀硫酸和烧杯的总质量;然后,向其中分两次加入粗锌(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g。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21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其中,1~4小题各1分,5~1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16分)
1.(1分)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传承至今的古诗文是古代先哲留下的宝贵 精神财富。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春风又绿江南岸,是指春风吹,包括绿色植物生长,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渔火是物质的燃烧发光,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水的流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包含着叶子的腐烂,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1分)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以下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B.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C.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可用食醋除去
D.室内洒石灰水可有效防止煤气中毒
【分析】A、根据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解答;
B、根据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解答;
C、根据食醋可以和水垢的主要成分发生反应,从而可以除掉水垢,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D、根据CO不与石灰水反应解答。
【解答】解:
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故合理;
B、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故合理;
C、食醋可以和水垢的主要成分发生反应,从而可以除掉水垢,故合理;
D、CO不与石灰水反应,室内洒石灰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不合理。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化学和生活相结合的题目,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要求学生熟记教材知识,灵活运用。
3.(1分)铝具有吸音性能,常用于制造现代化大型建筑室内天花板。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已知化学反应2Al+2NaOH+2H2O=2R+3H2↑,推断R的化学式是( )
A.Na2OB.Al(OH)3C.NaAlO2D.NaAlO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R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2R+3H2↑,反应前铝、钠、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2、4、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铝、钠、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0、0、0、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R分子中含有2个钠原子、2个铝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R分子由1个钠原子、1个铝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R的化学式为NaAlO2。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1分)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分析】A.根据置换反应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构成的物质的粒子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解:A.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水通电分解有单质生成,但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推理错误。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D.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与有机物的特征、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置换反应的概念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2分)下列化学反应能达到目的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制氯化铁:2Fe+3CuCl2═2FeCl3+3Cu
B.用稀硫酸除去炭粉中的少量氧化铜:CuO+H2SO4═CuSO4+H2O
C.用硝酸钡溶液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K2SO4+Ba(NO3)2═BaSO4+KNO3
D.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Al(OH)3+HCl═AlCl3+H2O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FeCl2+Cu,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C、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硫酸钡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K2SO4+Ba(NO3)2═BaSO4↓+2KNO3,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Al(OH)3+3HCl═AlCl3+3H2O,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6.(2分)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参质,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
A.AB.BC.C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HCl能与足量的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氢气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Na2SO4能与过量的Ba(NO3)3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Cl固体、Na2CO3均易溶于水,用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的方法不能除去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Fe2O3和Fe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7.(2分)下列物质之间如图中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转化的是( )
A.B.
C.D.
【分析】利用各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根据题图所示的物质的转化关系,分析两种物质的转化能否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注意各物质的性质。
【解答】解:A、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了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了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碳酸钙,物质的三角转化关系中都能按箭头方向一步实现;
B、铜不能一步转化为铁,物质的三角转化关系中不能按箭头方向一步实现。
C、水通电分解能生成氧气,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能生成氧气和水,而氧气与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物质的三角转化关系中都能按箭头方向一步实现;
D、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物质的三角转化关系中都能按箭头方向一步实现。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相关物质的性质进行。
8.(2分)向盛有一定量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点时,剩余固体是铜和氧化铜
B.M、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CuCl2
C.N、P点时,溶液的pH:N>P
D.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a﹣b)g
【分析】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显酸性溶液pH小于7,显中性溶液pH=7,显碱性溶液pH大于7。
【解答】解:A、M点时,氧化铜部分反应,剩余固体是铜和氧化铜,该选项说法正确;
B、M、N点时,氧化铜部分反应、氧化铜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CuCl2,该选项说法正确;
C、N点时,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pH=7,P点时,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pH小于7,溶液的pH是N>P,该选项说法正确;
D、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b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2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情况下产生O2
B.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
D.向等质量的氧化镁、氢氧化镁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燃烧放热,消耗了氧气,进行分析判断。
C、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等质量的氧化镁、氢氧化镁中,氧化镁中含有的镁元素的质量多,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选项图象错误。
B、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容器内压强先增大,后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容器内压强逐渐减小,最终容器内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故选项图象错误。
C、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故生成的氢气应该相等;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锌的质量多;故选项图象正确。
D、等质量的氧化镁、氢氧化镁中,氧化镁中含有的镁元素的质量多,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的质量多,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0.(2分)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共40g,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共放出2g氢气。则原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
A.Zn和FeB.Fe和MgC.Zn和MgD.Al和Cu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A、锌、铁和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2g氢气,消耗锌质量是65g,消耗铁质量是56g,40g锌、铁的混合物和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小于2g,因此混合物不可能是锌、铁;
B、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2g氢气消耗镁质量是24g,40g铁、镁混合物和稀盐酸完全反应可能生成2g氢气,因此混合物可能是铁、镁;
C、40g锌、镁混合物和稀盐酸完全反应可能生成2g氢气,因此混合物可能是锌、镁;
D、铜不能和盐酸反应,18g铝和盐酸完全反应生成2g氢气,40g铝、铜混合物和稀盐酸完全反应可能生成2g氢气,因此混合物可能是铝、铜。
故选:A。
【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二、填空与简答(共19分)
11.(4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含量最大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N2 。
(2)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H4O3 。
(3)一种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Ca(OH)2 。
(4)一种可还原氧化铁的氧化物 CO 。
【分析】(1)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
(2)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3)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4)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1)空气中含量最大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氮气,一个氮气分子是由两个氮原子构成的;故答案为:N2;
(2)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3价和+5价,故答案为:H4O3;
(3)一种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氢氧化钙,表示为Ca(OH)2;故答案为:Ca(OH)2;
(4)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一种可还原氧化铁的氧化物是一氧化碳,故答案为:CO。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4分)(1)“中国高铁”成为中国创新的一面旗帜,让世人瞩目。高速铁路离不开无缝钢轨,不锈钢属于 合金 (填“单质”“合金”化合物”之一),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寒冷的冬季,无缝钢轨缝隙有所变大的原因是 冬天温度降低,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
(2)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的新型纤维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是目前无人机外壳制作不可替代的材料。自然界中存在的碳﹣12、碳﹣13、碳﹣14三种不同的原子都属于碳元素,其原因是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
(3)大飞机C919发动机上的压气机将高密度空气(高压压缩后的空气)压入燃烧室,能促进航空煤油燃烧,使燃油消耗减少16%。说明要使可燃物充分燃烧除了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之外,还需要有 充足的氧气 。
【分析】(1)根据物质的分类以及微粒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3)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解答】解:(1)不锈钢属于合金;冬天温度低,铁原子间隔减小,无缝钢轨缝隙有所变大;故填:合金;冬天温度降低,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2)碳﹣12、碳﹣13、碳﹣14 三种不同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所以属于同种元素;故填: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3)要使燃料燃烧除了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外,要需要有充足的氧气;故填:充足的氧气。
故答案为:(1)合金;冬天温度降低,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2)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3)充足的氧气。
【点评】本题考查了的知识点较多,掌握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分类、微粒的性质、元素的概念、以及燃料燃烧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13.(3分)请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将2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原温度,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1:5 。
(2)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 降温结晶 的方法提纯A物质(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3)t1℃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C 。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解答】解:(1)t1℃时A溶解度是20g,将2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原温度,能够溶解10g,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0g:50g=1:5。
故填:1:5。
(2)A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
故填:降温结晶。
(3)t1℃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水的蒸发),t1℃时B溶解度大于A,因此升温至t2℃时AB变成不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变,因此B质量分数大于A,C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减小,t2℃时A质量分数大于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故填:B、A、C。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4.(4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
(3)实验室制取CO2,装置C与B相比,其优点是 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若用G装置收集CO2气体,气体应从 c (填“c”或“d”)端进入。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仪器b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故填:长颈漏斗。
(2)实验室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由于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应该是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
故填:2KMnO4K2MnO4+MnO2+O2↑。
(3)实验室制取CO2,装置C与B相比,其优点是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原理: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
若用G装置收集CO2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从c端进入。
故填: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c。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5.(4分)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g是最轻的气体,b、c、d、e、f都是氧化物,且b、c中所含元素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 H2 ;b的用途 灭火 (只写一种)。
(2)e﹣f发生的反应属于 放热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CO+Fe2O32Fe+3CO2 (写一个即可)。
【分析】根据“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故a是盐酸,根据“g是最轻的气体”,故g是氢气,由此作为推断的出发点,结合题中对“b、c、d、e、f都是氧化物”的限制条件及图中所示物质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利用氧化物b物质可由盐酸生成且b、c中所含元素相同可分析该物质b为二氧化碳,c为一氧化碳,把握物质f与g、b与c物质可以相互转化的特点等,完成对框图中所涉及物质的推断。
【解答】解:根据“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故a是盐酸;根据“g是最轻的气体”,可确定g为氢气。物质f为由氢气反应生成的氧化物且又可生成氢气,可判断f为水;与水和盐酸a都可以反应的氧化物e为可溶性碱所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常见的此类物质为生石灰氧化钙,则可判断物质e为氧化钙,氧化钙与水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能由盐酸生成的氧化物主要为水和二氧化碳,而f物质为水,则b物质为二氧化碳,由于b、c中所含元素相同,b、c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则c应为一氧化碳;根据气体一氧化碳的性质,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结合氧化物能与稀盐酸反应,可判断物质d为常见的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铁等。
(1)由上述分析可知,g是氢气,化学式为H2;b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
(2)e﹣f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了氢氧化钙,属于放热反应。
(3)若d为氧化铁,则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2Fe+3CO2。
故答为:(1)H2;灭火。
(2)放热。
(3)3CO+Fe2O32Fe+3CO2。
【点评】首先找出突破口利用题目明确物质氢气及盐酸,分析得出气体二氧化碳是解决本题物质推断的突破口;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及转化规律则是此类问题解决的基础。
三、实验与探究(共9分)
16.(9分)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活动一
甲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有气泡产生,于是,他们停止了滴加稀盐酸。经询问老师得知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 2NaOH+CO2═Na2CO3+H2O 。
活动二
乙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了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含有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溶质只有CaCl2
猜想二:溶质有CaCl2和Ca(OH)2
猜想三:溶质有 CaCl2和HCl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方案设计】
【方案评价】小组同学通过讨论后认为:
(1)方案一能证明猜想二正确,但不能证明猜想一正确。
(2)方案二可行,但小组同学在记录时未记录完整,请你替他们补充完整。
【方案反思】(1)方案一不能证明猜想一正确的理由是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都不变色;
(2)某同学提出将方案一中酚酞溶液换成 氯化镁溶液 (填写一种试剂即可)同样可以得出猜想二正确。
活动三
甲、乙两组同学将各自烧杯内的剩余物倒入同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大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成分进行再探究。
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氯化钠 ,为了进一步验证可能存在的溶质,请你帮助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任写一种可能情况):
【分析】活动一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活动二
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和氯化钙;
活动三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
【解答】解:活动一
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故填:2NaOH+CO2═Na2CO3+H2O。
活动二
【作出猜想】
猜想一:盐酸和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只有CaCl2
猜想二:氢氧化钙过量时溶质有CaCl2和Ca(OH)2
猜想三:稀盐酸过量时溶质有CaCl2和HCl。
故填:CaCl2和HCl。
【方案设计】
方案二: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猜想三正确。
故填: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方案反思】
(1)方案一不能证明猜想一正确的理由是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都不变色;
(2)某同学提出将方案一中酚酞溶液换成氯化镁溶液,同样可以得出猜想二正确,是因为氯化镁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和氯化钙。
故填:氯化镁溶液。
活动三
甲、乙两组同学将各自烧杯内的剩余物倒入同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是因为甲中碳酸钠过量,乙中稀盐酸过量,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完全反应后碳酸钠过量,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
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猜想:滤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钠(或氯化钙);
实验步骤: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或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实验现象: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钠(或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说明滤液中含有氯化钙);
实验结论:猜想正确,滤液中含有碳酸钠或氯化钙。
故填:氯化钠;碳酸钠(或氯化钙);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或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或产生白色沉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分析与计算(共6分)
17.(2分)草莓、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原因之一是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
(1)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88 。
(2)乙酸乙酯中C、H、O原子个数比为 2:4:1 。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解答;
(2)根据化学式的微观意义解答。
【解答】解:(1)乙酸乙酯(C4H8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4+1×8+16×2=88。
(2)乙酸乙酯(C4H8O2)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4:8:2=2:4:1。
故答案为:(1)88;(2)2:4:1。
【点评】根据化学式计算首先要确保化学式本身正确,其次过程中使用相对原子质量要准确。
18.(4分)某小组用粗锌测定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于烧杯中,称量稀硫酸和烧杯的总质量;然后,向其中分两次加入粗锌(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0.2 g。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锌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烧杯内质量的减少的质量即生成的氢气质量,据此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第2次加入的粗锌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05.6g+8g﹣213.4g=0.2g。
(2)设参加反应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98 2
x 0.2g
x=9.8g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9.8%。
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故答案为:
(1)0.2;
(2)9.8%。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氢气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序号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H2
HCl
通过足量的AgNO3溶液,干燥
B
NaNO3溶液
Na2SO4
加入过量的Ba(NO3)3溶液,过滤
C
NaCl固体
Na2CO3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
D
铁粉
Fe2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方案
方法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不变色
猜想一正确
酚酞变红色
猜想二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猜想三正确
你的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滤液中可能含有
猜想正确,滤液中含有该物质
序号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H2
HCl
通过足量的AgNO3溶液,干燥
B
NaNO3溶液
Na2SO4
加入过量的Ba(NO3)3溶液,过滤
C
NaCl固体
Na2CO3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
D
铁粉
Fe2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方案
方法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不变色
猜想一正确
酚酞变红色
猜想二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色
猜想三正确
你的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滤液中可能含有 碳酸钠(或氯化钙)
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或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产生气泡(或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正确,滤液中含有该物质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共6页。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共18页。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