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导学案
展开《马说》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下 学科:语文 编号:bnj-s-yw23(2)
主备人:夏才兰 审核(签字): 审批(签字):
课题:《马说》 课型:新授课 审批时间: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文言语感,逐步理解课文,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2.对照课文注释翻译全文,并掌握一些重点字词的用法。
3.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4.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学会推荐自己,表现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重点
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感情。
2、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训练语感,理解课文,争取当堂背诵。
2.对照课文注释翻译全文,并掌握一些重点字词的用法。
学习重点
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和一些重点词语的用法。
一、预习检查
激趣导入-伯乐识马
1.作者及写作背景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居唐宋八大家之首。
《马说》是他初登仕途很不得志的时候,看到当时社会上存在(埋没人才、摧残人才)
的现象而写的。
2.“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3.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原是昌黎(今河北)人,世称韩昌黎。作品集《昌黎先生文集》。其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韩愈本人的遭遇也是这样,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还加以揭露和抨击。本文便是这类名篇之一。
4.给加横线的字注音(限时1分钟)
伯乐lè 祗zhǐ 辱rǔ 骈pián 策cè 槽枥cáo lì
一食shí或尽粟sù 一石dàn 食sì马者 外见xiàn 邪yé
二、自主学习
(一)诵读课文
1.读准字音,画出节奏,注意语调、语速,读出情感;
2.找出带“也”或“不”字的句子,你觉得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
(二)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逐字逐句理解,然后翻译全文。
1.找出有通假字句子并解释;
2.找出一词多义的句子;
3.翻译下面的句子;
4.你还有哪些句子不会翻译。
三、合作学习
四、展示点评
(一)诵读课文,注意语气(1)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虚词“也”的读法
不以千里称也——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陈述语气。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故作顿笔,暂时了结,不再说下去,省却一些无用的话。
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怒谴责的感情,正义感,反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对“食马者”的嘲讽,感叹语气。
(一)诵读课文,注意语气(2)
——注意“不”字的语气
提示:
《马说》里有一个很关键的词语,叫做“不”。朗读《马说》,要把“不”字读好,它表现了作者的不平,表现了千里马的遭遇,表现了作者的愤慨。
(一)诵读课文,注意语气(3)
要求:把握节奏 读出情感(限时5分钟)
(二)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逐字逐句理解,然后翻译全文。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a.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通____
____通____
b.才美不外见 ____通____
c.其真无马邪____通____
2.一词多义
食
(食马者……)
(食不饱)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埋没,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2)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
4)食之不能尽其材
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5)其真无马邪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4.译释各段文言文
五、分组分段背诵:
自由朗读,看哪一组背得最快 !(限时5分钟)
六、作业
1.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3)马之千里者
4)不以千里称也
5)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7) 安求其千能里也
2.辨析一词多义
1.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2.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3.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其材
4. 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千里称也
5. 千里马常有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6.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之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学会推荐自己,表现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重难点:
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一、作业检查(见上课时作业)
二、自主学习
1.伯乐于千里马的关系是怎样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
3.伯乐、食马者、千里马分别比喻什么?
伯 乐→赏识人才的人
食马者→昏庸的统治者(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人)
千里马→人才
4.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这里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
不是。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即对昏庸统治者进行批判,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托物寓意
5.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句话是?(中心句)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分析本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段:亮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第二段:摆现象—千里马的遭遇;
第三段:点实质—千里马所受遭遇的原因,是因为食马者不懂千里马。
7.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8.怎样使自己也能成为千里马?
三、合作学习
第一步:就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一对一讨论解决。
第二步:一对一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组长的组织下,小组讨论解决。
四、展示点评
五,拓展延伸
1.伯乐虽不常有,但自古以来还是有不少,请举出你所知道的伯乐。
(1)刘备三顾茅庐,刘备就是一个伯乐。
(2)华罗庚感谢他的小学数学老师,因为这位老师发现了他是数学天才。
(3)萧何月下追韩信,帮助刘邦建立了西汉。
(4)秦穆公重用商鞅,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最终统一了全国。
(5)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齐桓公就是一个伯乐。
2.假如你以后是千里马,万一被埋没了,该怎么办?
1)那就自己当自己的老板,自己去开创一片天地。
2)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是“金子总会闪光的”,埋没只会是一时,而不是一世。
3)“毛遂自荐”,别人没有发现我,自己要善于推销自己。
毛遂是战国时赵国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当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到楚国求救时,毛遂以囊锥自喻,说让自己处于囊中,早已脱颖而出了,并自荐同往。后来平原君与楚王谈判没有结果,毛遂上前展露才华,陈述利害,威言并加,使楚王答应派兵救赵。
毛遂自荐这个成语即由此产生,用来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3.与马有关的成语
天马行空:马的奔驰如同腾空飞行。多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天马:汉武帝从西域大宛国得到的汗血马称为“天马”,意思是一种神马)。
马到成功;马仰人翻;马首是瞻;马不停蹄;马翻人仰;马革裹尸;马齿徒增……
天转凉了别忘了穿件马甲,在生活中我们做事不能马马虎虎, 不能做马大哈亦不能做马后炮,更不能做马屁精;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如有马失前蹄,不必灰心丧气,骑上千里马,配好马鞍和马鞭,马不停蹄,再加上有“马拉松”精神,相信最终一定能马到成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成为千里马!
六、完成作业:
1、课后练习第二题
2、巩固练习(见课件)
导学反思:
初中语文马说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马说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学案设计,共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后作业,学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马说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马说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方圆,基础知识,问题探究,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