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 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 教案,共5页。
12.寓言二则教案 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明白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的道理。明白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会把事情弄糟。 教学重点: 会读“语、则”等15个生字、会写本课“亡、牢”等8个生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教学难点:明白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的道理。明白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会把事情弄糟。教学过程: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寓言: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一、初读感知1、 自读2、 检查生字词(1) 自由读(2) 小组赛读(3) 开火车读(4) 齐读(5) 识字游戏3、 我会写亡、牢、钻、劝、丢、告(1)请学生观察字形,想办法识记字形。(2)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4、多音字圈、累二、讲授新课:(一)学习《亡羊补牢》1.结合“亡”和“牢”意思,说说题目“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亡:丢失。牢:养畜生的圈。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补羊圈。2.认真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羊为什么会丢失呢?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这句话交代了“亡羊”的原因,为下文的“补牢”做铺垫。3.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这是对邻居的语言描写,你从“劝”“赶快”体会到了什么?“劝”“赶快”写出了街坊对养羊人的关心以及在街坊心中修羊圈的紧迫性。4.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说明养羊人认为羊已经丢了,修补羊圈于事无补,突出了养羊人对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修羊圈这件事不以为然的态度,为下文再次丢羊埋下了伏笔。 5.同学们,养羊人不听劝告,产生了什么后果?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两个“又”,强调了养羊人不听劝告,让悲剧再一次发生,为后文养羊人的后悔作铺垫。6.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这是对养羊人的心理描写,说明养羊人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7.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句话中的“赶紧”写出了养羊人知错就改,用实际行动纠正了自己的错误。“结结实实”突出了养羊人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非常认真地弥补和纠正了错误。“再也没丢过”强调了养羊人修补羊圈后的结果,点明了知错就改,就不算晚的道理。8.《亡羊补牢》用养羊人两次丢羊后修补羊圈,从此再没丢过羊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二)、学习《揠苗助长》 生字书写筋:jīn结构:上下部首:⺮组词:筋疲力尽 筋骨 造句:干完这些活,我累得筋疲力尽。 书写指导:竹字头要写得扁平,下面的部分要注意左右匀称。疲:pí结构:半包围部首:疒组词:疲惫 疲劳造句:爸爸下班后感觉很疲劳。 书写指导:“皮”要写在病字旁里面,最后一笔捺要稍长。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严格按笔顺描写。2.单字讲解结合“揠”的含义,说说题目“揠苗助长”的意思。揠:拔。揠苗助长——拔高禾苗,帮它长。3《揠苗助长》中的那个人觉得自己的禾苗长得怎样?他的心情怎样?“巴望” “天天”表现了种田的人眼巴巴地等着禾苗长高的焦急心情。 从中可以看出,《揠苗助长》中的那个人觉得自己的禾苗长得特别慢,,心里特别焦急。4.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这是对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从“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可以看出种田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让禾苗长高了。5.这个人最后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长高?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句子中“急忙”写出了种田人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急于把它付诸实践。“一直”说明了种田人忙的时间很长。“筋疲力尽”写出了种田人拔完禾苗后疲倦的样子。6.这个人把禾苗都拔高之后,禾苗生长得怎么样? 禾苗都枯死了为什么这个人费了那么多力气,但结果禾苗全枯死了呢?自己累得“筋疲力尽”,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效果。事实充分说明,违反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7同学们想一想:《揠苗助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揠苗助长》有个人用拔苗的办法帮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的故事,告诉我们: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会把事情弄糟。8.这两则寓言分别讲了哪些内容?《亡羊补牢》讲述了从前有一个人养了几只羊,羊丢了两次后才修补羊圈的故事。《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用拔苗的办法帮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