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教课ppt课件
展开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开元二十五年(737),唐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节度判官,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了朝廷。这首诗所写的即为此次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慰问边关守军,交代事由。
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诗人孤寂的心境。
“单车”表现出诗人形单影只的情状,实是表达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
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单车”表现出诗人形单影只的情状,实是表达了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属国”是诗人的自称,“过居延”实际诗人并不需要经过居延,这样写,也是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孤寂的心境。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颔联:比喻、对偶,以“征蓬”“归雁”自比,抒写了诗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表达思乡之情,透露了被排挤出朝廷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北归的大雁,点明诗人是春天入塞。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①表现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②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受
③“直”“圆”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地融入诗人孤寂的情感。
颈联:借景抒情、对偶,“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写出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境界雄浑阔大,而且融入了诗人孤寂之情和对塞外风光的赞美。
①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烽烟像根柱子,笔直地伸向天空。弯弯曲曲的黄河似一条金带,平躺在大漠远方,正静静地悬挂在西边地地平线上。②刻画了一幅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③融入了诗人孤寂的情感,对塞外之景的赞美。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尾联:用典,间接抒情,巧用“勒石燕然”的典故,暗示前方战事取得了胜利,诗人似为前线大捷而欢欣鼓舞,流露出诗人对边疆战士以身报国的赞扬和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表现出诗人的达观。
这首诗叙写了作者出使慰问戍边将士,记录沿路所见,①表达了诗人对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的赞美,②对守边将士的爱国精神的赞颂,③以对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抑郁之情,④以及在大漠雄浑景色中产生的慷慨悲壮,显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B. 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C. 颈联运用了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D. 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的《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解析】“候骑”是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不属于自然景物。故选B项。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被贬谪到西北边塞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B. 首联写诗人轻车简从,经过辽远的边疆地区,奔赴目的地。C. 颔联借蓬草和归雁自喻,既言事又写景,表达了诗人飘零之感。D. 颈联把广阔的自然景象同诗人孤寂情绪巧妙融合在一起。
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在哪( )A. 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的激动、自豪的情感。B.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大漠景色的单调与荒凉,“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C.尾联“萧关”为人名,都护为官名,暗含因都护勒守燕然山,萧关未能遇到都护的意思。D.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A.首联写诗人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关慰问将士,表达了行程中孤寂的心境。B.全诗叙写作者出使慰问戍边将士,记录沿路所见以及与都护交谈的场景。C.这是唐代诗人王维被贬谪到西北边塞途中所做的一首纪行诗。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边塞将士的赞美,对边塞生活的热爱。E.尾联借一个叫萧关的侦察兵报告长官正在燕然前线的话,流露出作者对不能见到都护的惆怅心情。
5.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这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B.颈联历来为人称道。“孤烟”本显苍凉,“直”却给人劲拔、坚毅之态;“落日”本带给人伤感之情,“圆”字却又显得亲切温暖。C.“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D.“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从这句的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6.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首联点题,交代地址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衬托了孤寂心境。B.颔联巧妙地借所见之景“征蓬”“归雁自比,即景生情,传达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C.颈联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对仗工整,境界开阔。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使命未毕,余味耐嚼。
7.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关塞迢迢,烘托孤寂的心境。B.颔联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心情。C.颈联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D.尾联写诗人在萧关遇到侦察兵,一问才知道将军正在前线呢,表现出诗人的惆怅、激愤和抑郁。
8.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春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 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9.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首联交代了事件,写自己此次出行轻车简从,其中“单车”突出了诗人的孤寂。B.颔联紧承首联,直抒内心感受,从中可以体会出诗人旅程中内心的漂泊无定。C.颈联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这壮丽美景的赞叹之情。D.尾联意思是诗人终于“逢候骑”,但将军还在“燕然”。任务还没结束,但诗歌却夏然而止,令人回味。
10.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孤寂心境。B.颔联“征蓬”“归雁”的意象,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C.整首诗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精巧;颔联采用对仗的手法,韵律和谐。D.“候骑”是等候在此的士兵,表现了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让人倍感温暖。
1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为背景,用征蓬、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12.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这首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B.诗的颔联,诗人直接抒发内心的感受,传达出漂泊不定的内心感受,以景自比,即景生情。C.颈联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意境雄浑,壮阔深邃,表现出塞上黄昏之时特有的景色和诗人由此触发的悲壮情怀。D.尾联是写诗人想象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前线遇见都护,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13.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单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于叙事中微露孤寂失意情绪。B.“居延”指辽远的边塞地区,也是作者此次出使的目的地。C.颔联诗人借“征蓬”“归雁”自况,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D.《使至塞上》是一首纪行诗,以时间为顺序记述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1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15.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诗人轻车简从要前往辽远的属国慰问边关守军B.领联以“征蓬”和“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C颈联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D.尾联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来报:“统帅正在前线。
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都借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抒发情感,有什么异同?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授课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使至塞上,王维的诗你还知道哪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使至塞上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使至塞上教课内容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唐诗五首,第一课时,山山唯落晖,长歌怀采薇,三个典故,欲何依,渡荆门送别,白沙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多媒体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使至塞上》课件ppt、《使至塞上》教案doc、《使至塞上》朗读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