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7溶解度
展开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7溶解度,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镇江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7溶解度
一、单选题
1.(2022·江苏镇江·统考模拟预测)NaCl和KNO3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35.0gKNO3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KNO3和H2O的质量比为7:10
B.KNO3中混有少量NaCl,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C.a点对应的KNO3溶液,加一定量的KNO3固体或恒温蒸发水,均可形成b点对应的溶液
D.等质量的NaCl和KNO3两种固体,分别配制T1℃时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
2.(2022·江苏镇江·统考二模)硫酸亚铁和醋酸钙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10
30
50
60
70
80
90
硫酸亚铁S/g
17.0
25.0
33.0
35.3
33.0
30.5
27.0
醋酸钙S/g
36.0
33.8
33.1
32.7
32.1
31.5
31.1
A.甲为硫酸亚铁
B.t2℃应介于70℃~80℃
C.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3℃,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D.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3.(2022·江苏镇江·统考模拟预测)K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20gKNO3加入50g水中得到70g溶液
B.140gKCl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小于15g
C.若将等质量的KCl和KNO3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所得溶液中的水的质量相等
D.若将a点时KNO3溶液转化到b点,可先降温到T2℃,再加一定量的水
4.(2022·江苏镇江·统考模拟预测)K2CO3和 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如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100g水)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30℃ 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 K2CO3和 KNO3的烧杯中各加入 50.0g 水,充分溶解,恢复至 30℃,结果如图 2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表示 K2CO3的溶解度曲线
B.t1应介于 50℃~60℃
C.30℃时,饱和 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5.8%
D.30℃时所加入的 K2CO3和 KNO3质量 m 应满足 22.9g<m≤57.0g
5.(2022·江苏镇江·统考模拟预测)NaCl和KN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S/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KNO3
21.9
31.6
45.8
63.9
85.5
A.甲曲线表示的固体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
B.KNO3中混有少量NaCl,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KNO3
C.将T2℃时饱和的甲、乙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
D.将b点的甲溶液降温到T1℃,加甲固体或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均可得到a点的溶液
6.(2022·江苏镇江·校考一模)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A.t℃在60℃到80℃之间
B.t℃时,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C.两种饱和溶液从80℃降温到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不含结晶水)无法比较
D.把60℃时的113.0gK2C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能析出晶体16.0g
7.(2021·江苏镇江·三模)一定温度下,在硫酸铜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粉末,与原溶液比较,一些相关的量①溶液质量②溶质质量③溶剂质量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A.④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8.(2020·江苏镇江·统考一模)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I,所示。在常温下,先分别向装有适量甲、乙物质的两支试管里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两支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放进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里,如图II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装有甲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9.(2020·江苏镇江·统考三模)NH4Cl和Na2SO4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S/g
NH4Cl
33.3
37.2
41.4
45.8
50.4
60.2
Na2SO4
9.6
20.2
40.8
48.4
47.5
47.0
A.甲为Na2SO4
B.t3℃应介于40℃~50℃
C.等质量的甲、乙两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
D.将d点甲、乙溶液移至c点,可采用的方法有加入溶质甲、乙或恒温蒸发溶剂,且溶质质量分数均增大
10.(2020·江苏镇江·校考二模)图1表示甲、乙两种晶体的溶解度曲线。 t1℃时,分别将20g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恰好完全溶解;升温到t2℃时,甲、乙烧杯中出现图2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2℃时烧杯中乙物质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t2℃时烧杯中甲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5%
C.必须降温至t1℃以下才能将t2℃烧杯中甲的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
D.将t1℃时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二、多选题
11.(2021·江苏镇江·校考二模)三种物质的溶解度表及KCl、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c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S/g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KNO3
13.3
21.9
31.6
45.8
63.9
85.5
NaHCO3
6.9
8.1
9.6
11.1
12.7
14.5
A.甲表示KCl的溶解度曲线
B.甲、乙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50℃时将80.0gKNO3和100.0g水充分混合后降温到10℃,溶液质量先不变后减小
D.在如图中绘制 NaHCO3的溶解度曲线,与已有曲线至少会形成一个交点
12.(2021·江苏镇江·统考二模)T℃时,将A、B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各m克,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静置,改变温度到T1℃时,忽略水分蒸发,现象如图所示。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左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数值20
C.在T℃到T1℃过程中必然存在两烧杯中同时都无晶体的现象
D.若此时的改变温度是升温,则A物质的溶解度对应的是M曲线
13.(2021·江苏镇江·统考一模)NH4Cl和Na2SO4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S/g
NH4Cl
33.3
37.2
41.4
45.8
50.4
60.2
Na2SO4
9.6
20.2
40.8
48.4
47.5
47.0
A.甲表示NH4Cl的溶解度曲线
B.t2应介于30℃~50℃
C.若将a点时甲溶液转化到c点,可先升温到t3℃,再蒸发一定量的水
D.将t1℃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为使其溶液恰好饱和,加入的甲、乙固体质量相等
14.(2021·江苏镇江·统考二模)MgSO4和Na2SO4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S/g
MgSO4
33.7
38.9
44.5
50.6
54.6
55.8
Na2SO4
19.5
40.8
48.8
47.5
45.3
44.8
A.甲为Na2SO4
B.t3℃应介于40℃~50℃之间
C.t4℃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的过程中,一直有晶体析出
D.b、c点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大于a点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5.(2021·江苏镇江·统考二模)NH4Cl和Na2SO4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S/g
NH4Cl
33.3
37.2
41.4
45.8
50.4
60.2
Na2SO4
9.6
20.2
40.8
48.4
47.5
47.0
A.t3应介于40℃~50℃
B.将t3℃时Na2SO4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点将沿曲线c→b→a运动
C.甲、乙饱和溶液从t2升温到t3,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
D.将d点甲、乙溶液移至c点,可采用的方法只有加入溶质甲、乙,且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16.(2021·江苏镇江·模拟预测)NH4Cl和Na2SO4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S/g
NH4Cl
33.3
37.2
41.4
45.8
50.4
60.2
Na2SO4
9.6
20.2
40.8
48.4
47.5
47.0
A.甲为NH4Cl
B.t3℃应介于40℃~50℃
C.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升温到t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甲、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晶体(均不带结晶水)的质量一定相等
17.(2020·江苏镇江·统考一模)15℃时,将质量都为xg的KNO3、KCl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恢复到15℃,现象如图1、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中加入的固体是KCl
B.固体质量:25.0<x≤30.8
C.KCl中含有少量KNO3,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KCl
D.将甲、乙的温度从15℃升高到45℃,若要形成45℃的饱和溶液,则加入KNO3的质量大于KCl的质量
18.(2020·江苏镇江·统考二模)MgSO4和Na2SO4,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MgSO4
33.7
38.9
44.5
50.6
54.6
55.8
Na2SO4
19.5
40.5
48.8
47.5
45.3
44.8
A.甲为Na2SO4
B.t3C应介于40℃~50℃之间
C.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的过程中,一直有晶体析出.
D.b、c点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大于a点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9.(2020·江苏镇江·统考一模)T℃时,将等质量的KNO3和NaNO3,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0g水的两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现象如图1、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乙中上层清液一定为饱和溶液,甲中溶液一定为不饱和溶液
B.根据现象可知:T一定不等于T2
C.甲烧杯中加入固体一定是NaNO3
D.若T=T3,将甲、乙烧杯中的溶液降温至T2,两烧杯中固体的质量相等
参考答案:
1.C
【详解】A、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2.0g,说明该温度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62.0g硝酸钾,则50g水中最多溶解31g硝酸钾,因此35.0gKNO3固体加入到50g水中,会有4g硝酸钾未溶解,所得溶液中硝酸钾和水的质量比为,选项错误;
B、如图所示,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选项错误;
C、如图所示,a点对应的硝酸钾溶液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b点对应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可采用加一定量的硝酸钾固体或恒温蒸发水,使其逐渐变为饱和溶液,选项正确;
D、如图所示,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的溶解度大,等质量的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分别配制T1℃时的饱和溶液,此时氯化钠所需要的水的质量较小,则所得溶液的质量:,选项错误;
答案为:C。
2.C
【详解】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甲为醋酸钙,此选项错误;
B.甲为醋酸钙,乙为硫酸亚铁,t2℃时据图可知硫酸亚铁的溶解度大于醋酸钙,结合表格数据可知,t2℃应介于50℃~70℃,此选项错误;
C.由于t1℃乙的溶解度大于t3℃乙的溶解度,所以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3℃,会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此选项正确;
D.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t1℃时甲、乙的溶解度均大于t3℃时甲、乙的溶解度,甲、乙均没有晶体析出,此选项错误。
故选C。
3.B
【详解】A、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5g,即100g水最多溶解硝酸钾25g,此时20gKNO3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12.5g,得到62.5g溶液;错误;
B、T3℃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即100g水最多溶解氯化钾40g,即饱和溶液140g,降到T1℃,T1℃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25g,则析出晶体的质量小于15g;正确;
C、T1℃,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则等质量的KCl和KNO3饱和溶液含有水的质量:硝酸钾大于氯化钾;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水的质量不变,即水的质量:硝酸钾大于氯化钾;错误;
D、将a点时KNO3溶液转化到b点,可先降温到T2℃,再加一定量的硝酸钾;错误;
故选B。
4.D
【详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表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所以图1中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甲,故A错误;
B、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t1℃时,硝酸钾、碳酸钾的溶解度相等,由溶解度表可知,图1中t1的温度范围为60℃~80℃,故B错误;
C、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则饱和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C错误;
D、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50g水中最多溶解22.9g;30℃时,K2CO3的溶解度是114g,50g水中最多溶解57.0g,所以30℃时所加入K2CO3和KNO3的质量m应满足22.9g<m≤57.0g,故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A、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甲曲线表示的固体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KNO3中混有少量NaCl时,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硝酸钾,故选项说法正确;
C、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T2℃时饱和的甲、乙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b点的甲溶液降温到T1℃时甲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a点甲溶液的质量分数,加甲固体或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均可使质量分数变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D
【详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t℃在60℃到80℃之间,故正确;
B、t℃时,两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正确;
C、两种饱和溶液从80℃降温到20℃,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不含结晶水)无法比较,故正确;
D、60℃时,K2CO3的溶解度是126g,113.0gK2CO3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水的质量=113.0g-63g=50g,20℃时,K2CO3的溶解度是110g,50g水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为:,所以将60℃时的113.0g K2C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能析出晶体63g-55g=8g,故错误。
故选D。
7.A
【详解】一定温度下,在硫酸铜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粉末,无水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五水硫酸铜,溶剂质量减小,有溶质析出,溶液质量减小,还是饱和溶液,温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不变的是④。
故选A。
8.A
【详解】A、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表明,温度降低物质的溶解度变大。所以,放入冰水后,随温度降低乙物质的溶解度变大,试管底部固体物质乙继续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说法正确;
B、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表明,温度降低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放入冰水后,随温度降低甲物质的溶解度变小,试管内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底部固体物质甲增加,说法不正确;
C、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由于放入冰水降温,根据曲线得知,甲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说法不正确;
D、综合以上A、B两项的分析可得,盛甲物质的试管内固体物质增加,而盛乙物质的试管内固体物质减少,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点睛】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9.C
【详解】A、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a2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少,故甲是Na2SO4,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40℃~50℃之间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3℃开始Na2SO4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由数据知两者可能出现相同点,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等质量的甲、乙两溶液状态不能确定,故等质量的甲、乙两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质量不一定相等,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d点为甲、乙不饱和溶液,c点为甲、乙饱和溶液,将d点甲、乙溶液移至c点,可采用的方法有加入溶质甲、乙或恒温蒸发溶剂,且溶质质量分数均增大,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详解】A、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烧杯中乙物质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
B、根据图示2可知,甲没有完全溶解,该溶液是t2℃时的饱和溶液,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15g,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此时该溶液的溶质分数=,故B错误;
C、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必须降温至t1℃以下,甲的溶解度才大于20g,才能将t2℃烧杯中甲的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 将t1℃时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升温到t2℃时,甲物质析出,乙物质没有析出,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故D正确。故选B。
【点睛】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
11.BC
【详解】A、根据溶解度表可知在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也就是在溶解度曲线上0℃时,氯化钾溶解度曲线的起始位置应该在硝酸钾之上,可以看出乙为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甲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此选项错误;
B、通过分析可知,曲线甲代表KNO3,曲线乙代表KCl,从T1℃升温到T2℃的过程中,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升高,均变为不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下,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符合题意;
C、根据溶解度表可知,50℃时,KNO3的溶解度为85.5g,即在此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85.5gKNO3,将80.0gKNO3和100.0g水充分混合后得到不饱和溶液;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10℃时,KNO3的溶解度为21.9g,将KNO3溶液由50℃降温至10℃的过程中,溶液由不饱和溶液先变成饱和溶液,此过程没有溶质析出,溶液质量保持不变;待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后,随着温度的继续降低,溶液中有溶质析出,溶液的质量开始减小,所以,温度由50℃降温至10℃的过程中,KNO3溶液质量先不变后减小,此选项正确;
D、碳酸氢钠溶解度曲线起始点在甲乙两条线的下方,并且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在任何一个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都小于KCl和KNO3的溶解度,所以不会有相交点,此选项错误。
故选BC。
12.AD
【详解】A、A、T℃到T1℃升温:当T℃是0℃,M的溶解度是20g,溶液中要有固体M,则m大于20g;当T℃是0℃,N的溶解度是40g,溶液中不能有固体N,则m不超过40g。T℃到T1℃降温:当T1℃是0℃,M的溶解度是20g,溶液中要有固体M,则m大于20g;当T1℃是0℃,N的溶解度是40g,溶液中不能有固体N,则m不超过40g。则m的数值20
C、当m的数值是20
故选AD。
13.BC
【详解】A、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乙物质是氯化铵,说法错误;
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应介于30℃~50℃,说法正确;
C、将a点时甲溶液转化到c点,a点溶液为t1℃甲的不饱和溶液,c点溶液为t3℃甲的饱和溶液,可先升温到t3℃,再蒸发一定量的水,说法正确;
D、未明确甲、乙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加入固体的质量,说法错误。
故选:BC。
14.BD
【详解】A、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甲为MgSO4,故A错误;
B、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40℃~50℃之间,它们的溶解度可能相等,t3℃应介于40℃~50℃之间,故B正确;
C、t4℃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的过程中,不是一直有晶体析出,开始降低降温时,溶解度变大,没有晶体析出,故C错误;
D、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乙的溶解度在t2℃、t4℃时相等,大于t1℃溶解度,所以b、c点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大于a点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D正确。故选BD。
15.AC
【详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可知,t3℃应介于40℃~50℃,选项正确;
B、将t3℃时Na2SO4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点将沿虚线cb运动→再沿ba运动,选项错误;
C、甲、乙饱和溶液从t2℃升温到t3℃,甲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所以甲乙物质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选项正确;
D、将d点甲、乙溶液移至c点,可采用的方法加入溶质甲、乙,或恒温蒸发溶剂,且溶质质量分数增大,选项错误。故选AC。
16.B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甲为硫酸钠,乙为NH4Cl,故A错误;B、t3℃应介于40℃~50℃,故B正确;C、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升温到t3,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正确;D、甲、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由于溶液没有量的限制,析出晶体(均不带结晶水)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点睛∶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②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③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④根据溶解度曲线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17.BD
【详解】A、15℃时,将等质量的KNO3、KCl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恢复到15℃,乙有剩余,15℃时KNO3的溶解度小于KCl的溶解度,故乙中加入的固体是硝酸钾,故A错误;
B、由于在1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5.0g,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0.8g,由图1和图2中溶解的情况可知,固体质量:25.0<x≤30.8,故B正确;
C、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氯化钾的大,所以,KCl中含有少量KNO3,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KCl,故C错误;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氯化钾的大,若将甲、乙的温度从15℃升高到45℃,由于15℃时两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相等,所以加入KNO3的质量大于KCl的质量,故D正确。
故选:BD。
18.BD
【详解】A、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甲为MgSO4,故A错误;
B、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40℃~50℃之间,它们的溶解度可能相等,t3℃应介于40℃~50℃之间,故B正确;
C、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的过程中,不是一直有晶体析出,如从t4℃开始降低降温时,溶解度变大,没有晶体析出,故C错误;
D、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乙的溶解度在t2℃、t4℃时相等,大于t1℃溶解度,所以b、c点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大于a点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D正确。
故选BD。
19.BD
【详解】A、T℃时,乙中有固体没有溶解,因此上层清液一定是饱和溶液,而甲中虽然没有固体,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也有可能是刚刚饱和的溶液,故A说法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刻,KNO3和NaNO3的溶解度相同,因此不可能出现甲中完全溶解,乙中仍有固体剩余的现象,故B说法正确;
C、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刻前,KNO3的溶解度小于NaNO3,T2时刻后,KNO3的溶解度大于NaNO3,题中未告知T是在T2时刻前或后,因此不能根据溶解度判断甲烧杯中的物质,故C说法错误;
D、若T=T3,将甲、乙烧杯中的溶液降温至T2,T2时KNO3和NaNO3溶解度相同,因此,降到T2时,两烧杯中固体的质量应当相等,故D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B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2化学元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3化学用语,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4氧气,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