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0溶解度
展开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0溶解度,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常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0溶解度
一、单选题
1.(2022·江苏常州·统考二模)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饱和澄清石灰水升温后会变浑浊
C.鸡蛋清中滴加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黄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2022·江苏常州·统考三模)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
C.酒精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水强
D.在相同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粉末状蔗糖比块状蔗糖溶解的更多
3.(2022·江苏常州·统考一模)现有30克样品,经测定其中含26克NaCl,4克KNO3。设计图1实验提纯NaCl,图2为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A为NaC1饱和溶液、KNO3的不饱和溶液
B.趁热过滤是防止KNO3在低温时溶解度减小析出
C.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NaC1固体的质量为26克
D.可用降温结晶法从溶液A中析出KNO3实现提纯
4.(2022·江苏常州·模拟预测)归纳总结是非常有效的促进知识内化的方式。下列总结正确的是
A.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它们都含有氢离子
B.同一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洗洁精除油污和汽油除油污都是利用乳化作用
D.水沸腾与电解水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5.(2022·江苏常州·统考二模)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易溶物
B.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40℃,溶液的质量乙>甲
C.60℃时,将100g乙的饱和溶液配成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需加水380g
D.甲中混有少量丙,若要得到较纯净的甲,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6.(2021·江苏常州·统考一模)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杂质 | 除杂所用的试剂或方法 |
A | FeCl2 | CuCl2 | Al |
B | NaCl | NH4Cl | NaOH |
C | KNO3 | NaCl | 用饱和食盐水充分浸洗后过滤 |
D | SO2 | 水蒸气 | 把气体通过盛有生石灰的干燥管 |
A.A B.B C.C D.D
7.(2021·江苏常州·统考一模)如图是部分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比NaC1的大
B.NaNO3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
C.K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NaCl大
D.3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
8.(2021·江苏常州·统考一模)甲、乙试管中各盛有30g水,分别向甲、乙试管中加入3.0gNa2CO3粉末和3.0 NaCl粉末,按图1、2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加入的粉末是NaC1
B.0℃时,甲中溶液一定不饱和
C.Na2CO3中含有少量NaCl,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Na2CO3
D.30℃时,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相应饱和溶液,甲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大于乙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
9.(2020·江苏常州·统考二模)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把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平均分为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C.洗涤剂除去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D.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10.(2020·江苏常州·统考二模)如图是化合物M和N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将40℃时N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有晶体析出
C.30℃时,M和N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8.6%
D.30℃时,M和N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40℃时,N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M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11.(2020·江苏常州·统考二模)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关系,下列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与淀粉属于并列关系
B.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属于包含关系
C.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D.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12.(2020·江苏常州·统考一模)某同学在室温下(20℃)称 7.5g 物质 N 的固体颗粒,加入50mL 水中(物质 N 不与水反应且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最终形成无色溶液。通过传感器测得溶液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物质 N 一定易溶于水
②a、c 两点时 N 的溶解度一定相同
③b、c 两点时 N 溶液浓度一定相同
④b 点时溶液可能是N的饱和溶液
⑤改变加入N的质量,可能观察到 a、b、c 处只有c处有固体剩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13.(2020·江苏常州·统考一模)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分别将t3℃时,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丙>甲
C.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8.6%
D.t3℃时,取三种物质各a g分别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丙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
参考答案:
1.B
【详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A错误;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饱和澄清石灰水升温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溶液会变浑浊,故B正确;
C、鸡蛋清溶液中富含蛋白质,遇到饱和硫酸铵溶液会因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而发生盐析,出现白色固体,故C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错误。
故选:B。
2.A
【详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正确。
B、硝酸铵固体溶解吸热,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错误。
C、酒精溶液中存在酒精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导电,错误。
D、在相同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粉末状蔗糖比块状蔗糖溶解的更快,但溶解质量相等,错误。
故选:A、
3.B
【详解】A. 由图可知,20℃氯化钠溶解度为35g>26g,硝酸钾溶解度为30g>26g,故溶液A为NaCl的不饱和溶液、KNO3的不饱和溶液,错误;
B. 低温时硝酸钾溶解度较小,故趁热过滤是防止KNO3在低温时溶解度减小析出,正确;
C. 由于溶液B中含有部分未析出的氯化钠,故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NaC1固体的质量小于26克,错误;
D. 26克NaCl,4克KNO3,A中硝酸钾含量较少,不合适使用降温结晶法从溶液A中析出KNO3实现提纯,错误;
故选B。
4.A
【详解】A、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它们都含有氢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同一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大,如采用的改变温度至恰好饱和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洗洁精除油污和汽油除油污分别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溶解原理,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水沸腾,属于物理变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5.B
【详解】A、由图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是5g,属于可溶物,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60℃时,溶解度:甲>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故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甲>乙,40℃时,溶解度:甲=乙,故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溶质质量:甲=乙,故降温后,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溶液的质量:乙>甲,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60℃时,乙的溶解度是25g,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将100g乙的饱和溶液配成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加水的质量为x,则100g×20%=(100g+x)5%,x=300g,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受温度影响较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甲中混有少量丙,若要得到较纯净的甲,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详解】A、铝能够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铜,会引入新杂质氯化铝,且铝能够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铁,能够将欲保留的物质反应掉,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B、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氨气具有挥发性,最终得到纯净氯化钠溶液,符合除杂原则,选项正确;
C、饱和食盐水不再溶解氯化钠,但能够溶解硝酸钾,所以用饱和食盐水充分浸洗不仅不能够除去杂质氯化钠,还会溶解掉欲保留的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够与二氧化硫反应,会将欲保留的物质反应掉,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故选B。
7.C
【详解】A、比较溶解度必须指明温度,说法错误;
B、NaNO3溶液降温不一定有晶体析出,若是不饱和溶液,降温时首先达到饱和,再降温才会析出晶体,说法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知,K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NaCl大,说法正确;
D、30℃时,KNO3溶解度为45.8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说法错误。
故选:C。
8.D
【详解】A、30℃时,甲、乙试管中各盛有30g水,分别向甲、乙试管中加入3.0gNa2CO3粉末和3.0 NaCl粉末,甲、乙固体完全溶解,降温至0℃时试管中乙结晶析出,而甲没有结晶析出晶体,说明0℃时乙的溶解度较小,由图可知,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较小,所以乙为碳酸钠,价为氯化钠,选项正确;
B、由A可知,甲为氯化钠,由图可知,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7g,则3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为10.71g,10.71g>3.0g,所以0℃时,甲中溶液一定不饱和,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碳酸钠与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Na2CO3中含有少量NaCl,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Na2CO3,选项正确;
D、由A可知,甲为氯化钠,乙为碳酸钠,由图可知,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30℃时,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相应饱和溶液,甲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小于乙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选项错误,故选D。
9.C
【详解】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但蒸馏水不是溶液,故选项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把一定量20%的氯化钠溶液平均分为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还是20%,故选项错误;
C、洗涤剂除去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正确,故选项正确;
D、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再溶解这种物质,还能溶解其它物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
B、将40℃时N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N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有晶体析出,故B正确;
C、30℃时,M和N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故C正确;
D、30℃时,M和N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温度升高到40℃时,溶解度都会增大,溶质和溶剂质量都不变,所以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仍然相等,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1.C
【详解】A、淀粉是糖类的一种,糖类与淀粉属于包含关系,故选项错误;
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饱和溶液和浓溶液属于交叉关系,故选项错误;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为含氧化合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含氧化合物包括氧化物,二者属于包含关系,故选项正确;
D、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一种,复分解反应与中和反应属于包含关系,故选项错误。故选C。
12.A
【详解】①物质 N 不与水反应且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室温下(20℃)称 7.5g 物质 N 的固体颗粒,加入50mL水中,最终形成无色溶液,则50g水中溶解7.5g N物质,100g中溶解的N物质的质量为>10g,则物质 N 一定易溶于水,故正确;
②a、c 两点时温度相同,则N的溶解度一定相同,故正确;
③室温下(20℃)称 7.5g 物质 N 的固体颗粒,加入50mL水中,最终形成无色溶液,b、c 两点的溶液的组成不变,则N 溶液浓度一定相同,故正确;
④b点时溶液温度大于20℃,溶液是N的不饱和溶液,故不正确;
⑤a、c的温度相同,溶解度相同,改变加入N的质量,可能观察到a、b、c 处a、c处均有固体剩余,故不正确。
故选A。
13.B
【详解】A、由图可知,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故t2℃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A正确;
B、由曲线图可知,将t3℃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乙两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且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则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而将丙饱和溶液从将t3℃降温至t1℃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且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3℃时丙的溶解度,故t1℃时,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B错误;
C、t1℃时,丙的溶解度为40 g,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C正确;
D、t3℃时,甲、乙的溶解度都大于a g,而丙的溶解度小于a g,故取三种物质各a g分别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溶解,甲、乙两物质形成不饱和溶液,只有丙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D正确。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7溶解度,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4溶解度,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9溶解度,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