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中考化学一诊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中考化学一诊试卷
1. 小东街夜市繁荣,下列商业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有( )
A. 配制冰粉 B. 鲜榨西瓜汁 C. 木炭烤乳猪 D. 缝补衣物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块状碳酸钙固体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B. 通常所说的使可燃物燃烧,既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也需要与氧气充分接触,条件缺一不可
C.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D.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的一定是二氧化碳
3. “铷”原子钟被誉为北斗卫星的心脏,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为8 B. 铷离子的符号为Rb2+
C. 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D. 氯化铷的化学式RbCl
4. 我国《可再生资源法》倡导碳资源转化与循环利用,根据所学知识及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特定条件下,秸秆可转化为化石资源
B. 煤、石油是可再生资源,其直接燃烧不会污染环境
C. 以二氧化碳为原料转化成秸秆等生物质的变化主要是光合作用
D. 石油分馏可制备汽油、煤油、柴油,是物理变化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称为化合反应
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改变,原子不变,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过程中的最小微粒
C. 配制50克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50mL的量筒量取47mL水
D. 氯化钠(NaCl)是由分子构成,组成元素有两个,分别是钠元素和氯元素
6. 科技实验小组对一白色固体纯净物加热,发现该固体分解生成NH3、H2O、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推断该白色固体可能是( )
A. Na2CO3 B. NH4HCO3 C. NaHCO3 D. NH4NO3
7. 适当摄入柠檬酸(C6H8O7),可促进体食物消化,增进食欲,对人体健康有益。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柠檬酸是由C、H、O原子构成的,C、H、O保持柠檬酸的化学性质
B. 柠檬酸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C. 一个柠檬酸分子是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7个氧元素组成
D. 192g柠檬酸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264g
8. 请阅读小梦梳理的“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氧气性质”笔记,并找出有误的一项( )
A. 若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加热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防止水倒流,引起热试管炸裂
B. 红热的细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的固体
C.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白烟
D.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9.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分析合理的是( )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氩气是由氩分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Ar2
B. 因为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相互抵消,总价数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C. 因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D. 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稳定、混合物,所以一杯氯化钠溶液均分成两份,同一条件下这两份氯化钠溶液浓度一样
10. 对下列事例解释错误的是( )
A. 气体受压后体积变小——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B. 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隔变大
C. 铁在氧气中燃烧——燃着的小木条引燃铁丝,降低了铁的着火点
D. 用澄清的石灰水区分CO和CO2——二者化学性质不同
11. 实验室可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生成物锰酸钾是由钾离子和锰酸根离子(MnO42−)构成的,则锰酸钾的化学式为( )
A. K2MnO4 B. KMnO4 C. CaMnO4 D. Ca2MnO4
12. 下列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
A.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C. b进a出收集氧气
D.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13. 以下是王红的实验设计,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二氧化碳 B. 用浓硫酸干燥氧气
C. 用二氧化锰区分蒸馏水和双氧水 D. 用澄清的石灰水区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4. 铝原子和铝离子相比较,结构上的区别是( )
A. 中子数不同 B. 质子数不同 C.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15. 铝在氧气中燃烧,参加反应的Al、O2和生成的Al2O3的质量比是( )
A. 27:32:102 B. 108:96:204 C. 4:3:2 D. 27:32:59
16. 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5
反应后的质量/g
3.8
待测
7.2
2.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物质D可能是催化剂
B. 表中待测数据的值为2.6
C. 物质A是反应物
D. 化学反应中B、C的质量变化之比是13:36
17. 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 硝酸铵
B. 生石灰
C. 浓硫酸
D. 氢氧化钠
18. 如图所示四个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一氧化碳氧气中燃烧
B. 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入石灰石颗粒
C. 空气中加热一定质量的铜粉
D. 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入二氧化锰
19. 在如图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往2支试管中分别缓缓注入5mL紫色石蕊试液和5mL澄清石灰水。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左边试管内液体变红色
B. 右边试管内石灰水有浑浊现象产生
C. 充分反应后,U型管中的液面左边高于右边
D. 相同体积的水和石灰水,石灰水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多
20. 某原煤(中硫煤)中硫含量为2%,使用时,其污染环境的化学原理为:
S+O2SO2;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若1600t该原煤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则会向环境中排放硫酸的最大质量是( )
A. 98t B. 49t C. 9.8t D. 490t
21.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标准化学符号用语作答。
氧化铁的化学式 ______ ;氯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 ______ ;3个铵根离子 ______ 。
(2)请用适当文字填空。
葡萄糖(C6H12O6)是由 ______ 组成的;铜是由 ______ 构成的。
22. 农作物秸秆属于农业生态系统中一种十分宝贵的生物质能资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
(1)纤维素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______ 。
(2)发电厂将秸秆粉碎压缩成颗粒,作为燃料用于发电。其主要成分充分燃烧反应生成的物质有 ______ 。(答案用化学式表示)
(3)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为保护环境,我县辑庆、兴隆、龙台、永安等各乡镇严厉整治农田露天焚烧秸秆事件,农田露天荧烧秸秆主要危害是 ______ 。
A.焚烧过程中燃烧不充分,产生的浓烟使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多,造成空气能见度降低,将影响民航、高速公路运行安全
B.焚烧过程中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污染环境
C.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平衡,造成农田质量下降
D.焚烧秸秆,容易“火烧连营”,引发火灾
(4)利用秸秆可生产乙醇,加入到汽油中制成乙醇汽油,可缓解能源危机。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如下两个化学反应,则X的化学式为 ______ 。
(C6H10O5)n+nH2OnC6H12O6;C6H12O62C2H5OH+2X↑
(5)在农村,秸秆曾经作为燃料广泛使用,但是有很多缺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可以推广使用下列哪些能源替代秸秆作燃料 ______ (填写正确的选项字母)。
A.沼气
B.天然气(或液化气)
C.太阳能
(6)沼气、天然气、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据央视2021年8月新闻报道,已探明四川中江天然气储量达1061亿立方米,彰显出中江的资源优势。根据所学知识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 。
23. 乙炔是重要的有机工业原材料,常温下为气态物质,图是化工厂生产乙炔的工艺流程简图(图中1370K,2100−2500K表示热力学温度,是相关反应的条件),请读图回答:
(1)写出图X气体的名称: ______ 。
(2)根据图信息,写出电炉内发生的反应: ______ 。(化学方程式)
(3)根据图信息,写出乙炔发生器内发生的反应: ______ 。(化学方程式)
(4)常温常压下,乙烯(C2H4)是一种无色,有苹果香味的气体:乙烯不仅是重要的工业基础原材料,也是常见的水果催熟剂。工业上可以用乙炔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合成乙烯,请写出该变化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 。
(5)写出本工艺流程循环使用的物质: ______ 。(化学式)
24. 认识化学物质与变化是化学学科素养的基本要求。已知A∼X是常见的8种化学物质,其中A是白色固体,含该物质的矿石可用于建筑装饰装修、工业制二氧化碳、工业制生石灰等:G、C、Z、X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气体,G、C组成元素相同;M、E组成元素相同;N是黑色固体粉末;F含有三种元素且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未标出),请回答:
(1)物质C的用途有: ______ 。(任写一种,合理即可)
(2)写出反应②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 。
(3)写出反应③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 。
(4)写出反应④的反应条件: ______ 。
(5)写出反应⑤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 。
25. 下列是一些常见的实验室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示意图,请读图并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② ______ ;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最好选择发生装置是 ______ ;收集装置可选择H,其理由是 ______ ;若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有哪些: ______ ,收集装置可选择的有哪些: ______ ;(用装置对应编号答题)
(3)连接并检测装置气密性是一项基本实验技能,请用简洁语言描述并写出装置E的气密性检测方法:先关闭弹簧夹,再向长颈漏斗中加水,长颈漏斗下端被淹没后,继续加水,观察长颈漏斗下端是否出现 ______ ,若出现,则证明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
(4)阅读资料:①常温常压下氨气是(NH3)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②氨气扩散在空气中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③氯化铵(NH4Cl)和氢氧化钠(NaOH)两种固体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可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实验室常用该原理制备氨气。请根据资料写出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 ;为避免污染环境并方便验满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______ ,其验满方法是:用镊子夹持已经蘸取无色酚酞试液的棉球放在 ______ ,若变红则证明氨气已经收集满。
26. 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小明称取如图所示石灰石固体125g并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他最多可制得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多少?(二氧化硅及杂质不参与反应)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西瓜汁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西瓜汁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木炭烤乳猪,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缝补衣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D
【解析】解:A.用块状碳酸钙固体与稀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气体,故正确;
B.通常所说的使可燃物燃烧,既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也需要与氧气充分接触,条件缺一不可,故正确;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用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故正确;
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还可能是氮气、稀有气体等,故错误;
故选:D。
A.根据实验室二氧化碳气体的制法进行分析;
B.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气体、氮气、稀有气体等性质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燃烧的条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的检验和验满等相关知识,掌握燃烧的条件、气体的制法、检验方法即可解答。
3.【答案】D
【解析】解: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37=2+8+18+8+X,得X=1,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A的分析可知,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荷的阳离子,其离子符号为Rb+,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合物中铷元素显+1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氯化铷的化学式RbCl,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个单元格的意义以及粒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元素周期表中一个单元格的意义、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由图可知,特定条件下,秸秆可转化为化石资源,该选项说法正确;
B、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该选项说法错误;
C、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秸秆等生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D、石油分馏的过程只是将物质进行分离,并没有新物质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化学与能源的知识结合为物质间的转化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化学能源的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称为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化学反应的实质为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则原子为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配制50克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g×6%=3g,需要水的质量为50g−3g=47g,则需要水的体积为47mL,选用的量筒为50mL,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组成元素有两种,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分别是钠元素和氯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化合反应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常见物质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主要实验步骤、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合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固体纯净物加热可分解为NH3、H2O和CO2,说明固体纯净物是由N、H、O、C四种元素组成的,则固体纯净物的化学式可能是NH4HCO3,B正确;
故选: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柠檬酸是由柠檬酸分子构成的,柠檬酸分子保持柠檬酸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柠檬酸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7)=9:1:14,则柠檬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柠檬酸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7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192g柠檬酸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92g×12×612×6+1×8+16×7×100%÷(1244×100%)=264g,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柠檬酸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若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加热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防止水倒流,引起热试管炸裂,说法正确;
B、红热的细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的固体,说法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白烟,说法正确;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持续红热,不会发出白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与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来分析;
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来分析;
D、根据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氧气注意事项以及物质燃烧的实验现象,难度不大。
9.【答案】D
【解析】解: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但氩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氩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Ar,故选项推理错误。
B、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相互抵消,总价数为零。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但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硫酸铜中硫元素显+6价,故选项推理错误。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推理错误。
D、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稳定、混合物,所以一杯氯化钠溶液均分成两份,同一条件下这两份氯化钠溶液浓度一样,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A、根据常见物质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价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0.【答案】C
【解析】解:A、气体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压强增大时,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因此气体受压后体积变小,解释正确,不合题意;
B、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因为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隔变大,解释正确,不合题意;
C、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燃着的小木条引燃铁丝,是木条燃烧放出热量,使温度达到铁丝的着火点,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一氧化碳无此性质,因此用澄清的石灰水区分CO和CO2是利用了二者化学性质不同,解释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A、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D、根据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性质、燃烧的条件以及物质的性质与鉴别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A
【解析】解:锰酸钾是由钾离子和锰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钾离子显+1价,锰酸根显−2价,根据化合价之和为0,则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2MnO4。
故选:A。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的知识解答即可。
加强对物质化学式的书写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A
【解析】解:A、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设计错误。
B、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故选项实验设计正确。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图中b进a出收集氧气,将空气从长导管排出,故选项实验设计正确。
D、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实验设计正确。
故选:A。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用天平称量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B、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C、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烧杯内倾倒二氧化碳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3.【答案】A
【解析】解:A、不能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石灰水,故选项实验设计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氧气,故选项实验设计正确。
C、可用二氧化锰区分蒸馏水和双氧水,产生大量气泡的是双氧水,无明显现象的是蒸馏水,故选项实验设计正确。
D、可用澄清的石灰水区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是一氧化碳,故选项实验设计正确。
故选:A。
A、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C、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D、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4.【答案】C
【解析】解:A、铝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铝离子,原子核不变,故中子数不变,故A错误;
B、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成为铝离子,铝原子和铝离子属于同种元素,故核内质子数一定相同,故B错误;
C、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铝离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C正确;
D、铝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铝离子,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故相对原子质量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铝原子的结构分析,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3个电子成为铝离子,它们的质子数相同,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和离子的形成及结构的认识,学生应明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并能通过熟悉结构的基础上掌握结构中量的关系来解答问题。
15.【答案】B
【解析】解: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反应中Al、O2、Al2O3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是(27×4):(32×3):(102×2)=108:96:204=27:24:51=9:8:17
故选:B。
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计算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6.【答案】D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中数据可知:A的质量减少了6.4g−3.8g=2.6g,可确定A是反应物;C的质量增加了7.2g−4.0g=3.2g,可确定C是生成物;D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
A、D的质量不变,D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2.6g,生成的C的质量是3.2g,由质量守恒定律,B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3.2g−2.6g=0.6g,因此待测=3.2g−0.6g=2.6g,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应是反应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反应中B、C的质量变化之比是(3.2−2.6):(7.2−4.0)=3:16,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本题分析A、C、D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B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根据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结合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7.【答案】A
【解析】解: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即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可知物质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压强减少,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的溶于水吸热的有:硝酸铵.
故选A
根据物质溶于水放热还是吸热来考虑本题,知道常见放热物质有哪些,常见吸热物质有哪些,并能灵活运用.
要了解物质溶于水的过程,记住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的常见物质.
18.【答案】C
【解析】解:A、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所以氧化物中碳元素质量不变,故A正确;
B、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入石灰石颗粒,稀盐酸和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水的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变,故B正确;
C、在空气中加热铜粉,铜单质会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质量增加,故C错误;
D、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生成水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质量,等于生成物质量之和,氧气会逸散到空气中,所以整体液体质量下降,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B、根据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C、根据铜单质会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进行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质量,等于生成物质量之和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盐的化学性质等,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注意是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解答】
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左边试管内液体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右边试管内石灰水有浑浊现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右侧二氧化碳反应消耗的量远大于左侧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的量,所以右侧的气压变的比左侧低,所以右侧液面上升,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溶解量不大,相同体积的水和石灰水,石灰水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0.【答案】A
【解析】根据反应方程式,以及硫元素守恒,设若1600t该原煤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则会向环境中排放硫酸的最大质量是x,则有
S∼H2SO4
32 98
1600t×2%x
3298=1600t×2%x
x=98t
即若1600t该原煤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则会向环境中排放硫酸的最大质量是98t。
故选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Fe2O3 Ca+2Cl2 3NH4+ 碳、氢、氧三种元素 铜原子
【解析】解:(1)氧化铁中铁元素显示+3价,氧元素显示−2价,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故氧化铁表示为Fe2O3;氯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表示为Ca+2Cl2;一个铵根离子带有1个单位的正电荷,3个铵根离子表示为3NH4+;
(2)葡萄糖(C6H12O6)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
故答案为:(1)Fe2O3;Ca+2Cl2;3NH4+;
(2)碳、氢、氧三种元素;铜原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答案】162nCO2、H2OABCDCO2 ABCCH4+2O2CO2+2H2O
【解析】解:(1)纤维素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10+16×5)×n=162n;
(2)秸秆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则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式为CO2和H2O;
(3)A、秸秆焚烧不充分时会产生浓烟,使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多,造成空气能见度降低,将影响民航、高速公路运行安全,该选项符合题意;
B、秸秆焚烧不充分时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该选项符合题意;
C、焚烧秸秆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平衡,造成农田质量下降,该选项符合题意;
D、焚烧秸秆可能会引起火灾,该选项符合题意;
(4)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等号左边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等号右边除2X外,有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2X中还含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CO2;
(5)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通过推广沼气、天然气或液化气、太阳能等燃料来代替秸秆作燃料,故选ABC;
(6)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故答案为:(1)162n;
(2)CO2、H2O;
(3)ABCD;
(4)CO2;
(5)ABC;
(6)CH4+2O2CO2+2H2O。
(1)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解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
(3)根据化学与环境的知识解答;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
(5)根据化学与能源的知识解答;
(6)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解答。
加强对化学与生活的知识的联系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二氧化碳 2CaO+5C2CaC2+CO2↑CaC2+2H2O=C2H2↑+Ca(OH)2 C2H2+H2C2H4 CaCO3
【解析】解:(1)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1370K高温下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X气体为二氧化碳;
(2)由图可知,氧化钙与焦炭在2100−2500K下反应生成碳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方程式为2CaO+5C2CaC2+CO2↑;
(3)由图可知,碳化钙与水在乙炔发生器中反应生成乙炔和氢氧化钙,该反应方程式为CaC2+2H2O=C2H2↑+Ca(OH)2;
(4)工业上可以用乙炔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合成乙烯,该反应方程式为C2H2+H2C2H4;
(5)由图可知,该流程中碳酸钙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在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化学式为CaCO3。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
(2)2CaO+5C2CaC2+CO2↑;
(3)CaC2+2H2O=C2H2↑+Ca(OH)2;
(4)C2H2+H2C2H4;
(5)CaCO3。
(1)根据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1370K高温下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氧化钙与焦炭在2100−2500K下反应生成碳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3)根据碳化钙与水在乙炔发生器中反应生成乙炔和氢氧化钙进行分析;
(4)根据工业上可以用乙炔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合成乙烯进行分析;
(5)根据该流程中碳酸钙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在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24.【答案】灭火 2H2O22H2O+O2↑2H2O2H2↑+O2↑高温 分解反应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物质C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合理即可)。
(2)反应②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3)反应③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4)反应④是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则反应条件是高温。
(5)反应⑤是碳酸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
(1)灭火;
(2)2H2O22H2O+O2↑;
(3)2H2O2H2↑+O2↑;
(4)高温;
(5)分解反应。
A∼X是常见的8种化学物质。A是白色固体,含该物质的矿石可用于建筑装饰装修、工业制二氧化碳、工业制生石灰等,则A是碳酸钙;G、C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可以互相转化,碳酸钙可以转化成C,则C是二氧化碳,G是一氧化碳;F含有三种元素且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F还可以和二氧化碳互相转化,则F是碳酸;E通电生成Z、X,则E是水;M和水组成元素相同,M能转化成水,则M是过氧化氢;N是黑色固体粉末,且过氧化氢与N反应生成N和X,则N是二氧化锰,X是氧气,那么Z是氢气;碳酸钙和B反应生成二氧化碳、D和水,则B是盐酸,D是氯化钙;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5.【答案】分液漏斗 A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DE FM 一段稳定的水柱 NH4Cl+NaOHNaCl+NH3↑+H2OMb端管口
【解析】解:(1)由图可知,标号②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
(2)高锰酸钾加热时气流较大,需要在试卷口放一团棉花,则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最好选择发生装置是A;收集装置可选择H,用排水法来收集氧气,其理由是: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若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而C装置的长颈漏斗没有伸入液面以下,则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有:DE;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则收集装置可选择的有:FM;
(3)连接并检测装置气密性是一项基本实验技能,装置E的气密性检测方法为:先关闭弹簧夹,再向长颈漏斗中加水,长颈漏斗下端被淹没后,继续加水,观察长颈漏斗下端是否出现一段稳定的水柱,若出现,则证明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
(4)根据资料可知,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反应是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NaOHNaCl+NH3↑+H2O;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扩散在空气中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为避免污染环境并方便验满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M,其验满方法是:用镊子夹持已经蘸取无色酚酞试液的棉球放在b端管口,若变红则证明氨气已经收集满。
故答案为:
(1)分液漏斗;
(2)A;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DE;FM;
(3)一段稳定的水柱;
(4)NH4Cl+NaOHNaCl+NH3↑+H2O;M;b端管口。
(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来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加热时气流较大,需要在试卷口放一团棉花,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以及若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来分析;
(3)根据装置E的气密性检测方法为:先关闭弹簧夹,再向长颈漏斗中加水,长颈漏斗下端被淹没后,继续加水,观察长颈漏斗下端是否出现一段稳定的水柱,若出现,则证明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来分析;
(4)根据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以及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扩散在空气中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制取的原理和装置,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答案】解: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25g×80%=100g;
设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100g x
10044=100gx
x=44g
答:制得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44g。
【解析】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然后结合题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分析数据,找出规律的能力。
2023年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中考化学二诊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中考化学二诊试卷(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流程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2页。
2023年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41gD,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