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精品合集)2023年初中化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A卷)
1. 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麻布捣烂(造纸) B. 活字排版(印刷)
C. 烟花燃放(火药) D. 航海导向(指南针)
2. 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B. 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
C. 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 D. 研发易降解材料减少白色污染
3.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分类
A
石油、煤、氨气
化石燃料
B
C60、H2、水银
单质
C
纯碱、烧碱、Ba(OH)2
碱
D
氯化钠、碳酸钙、Fe3O4
盐
A. A B. B C. C D. D
4. 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考核时,下列四位同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检验溶液酸碱性 B. 溶解固体
C. 倾倒液体 D. 熄灭酒精灯
5. 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出现错误的是( )
A. 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C.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
B. 湿衣服变干是因为水分子分解了
C. 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D. 氧气与臭氧(O3)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
7. 我国科学家率先用铝合金和石墨烯(一种碳单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该材料有望生产出“纸一样薄的手机”、“一分钟充满电的电池”等产品.下列关于“烯合金”的说法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碳单质 B. 含有碳元素和铝元素
C. 具有导电性 D. 具有可燃性
8. 某婴儿配方奶粉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钙、磷、铁、锌”应理解为( )
营养成分
钙
磷
铁
锌
含量/(mg/100g)
600
520
6−11
3−7
A. 金属 B. 非金属 C. 元素 D. 分子
9. 下列实验设计能够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D.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A. A B. B C. C D. D
10.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中可能有单质 B. 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中可能有化合物
C. 生成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 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11. 如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小球间的短线代表原子间的结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示发生了置换反应 B. 图示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 图示产物为混合物 D. 图示有4种分子
12. 研究发现,氯喹(C18H26ClN3)对新冠病毒有杀灭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个氯喹分子中含有48个原子 B. 氯喹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9:13
C. 氯喹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0.5g D. 氯喹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3.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根据它们自身的性质和相互间的反应现象,不用其它试剂就可以加以鉴别的是( )
A. FeCl3 NaClBa(OH)2 B. KClHClNaNO3
C. Na2SO4 HClH2SO4 D. CuCl2 NaNO3 K2SO4
14.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酚酞溶液可以一次性鉴别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B.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物质 M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M 就是碱
C.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的氢氧化钡,滴入适量的稀硫酸
D. 将 Zn 和 Ag 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可以比较 Zn、Cu、Ag 的金属活动性
15. 如图所示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20℃时,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B. 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
C.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 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16. 如图是一些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和硒元素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______ ,其离子符号为 ______ 。
(2)硒元素属于 ______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硒元素和钠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 。
(3)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氢原子: ______ ;
②氖气: ______ ;
③3个铵根离子: ______ ;
④N2O5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
17. 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为碳的价类图,例如C点可以表示+2价的碳的氧化物,请回答:
(1)A点所表示的物质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 ______ 。
(2)B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 ______ 。
(3)B和D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生成C,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4)若F点表示的物质为含有4种元素的钠盐,该盐的用途有 ______ (任写一种)。
(5)近期化学家首次制造出纯碳环。科学家在高真空的环境内,操作“氧-碳”分子(C24O6),逐步除去其多余的含氧部分,最终得到环碳分子。
C24O6→−2XC22O4→−2XC20O2→−2XC18(制备环碳的步骤)
①制备环碳的各步骤中,每次去除的物质X为 ______ (填化学式)。
②一个环碳分子是由 ______ 个碳原子构成。
18.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仪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D中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______ (填装置编号,下同)。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择的收集装置为 ______ 。
(3)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无明显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4)F装置有多种用途。用于气体干燥、除杂时,气体应从 ______ 处进入(选填导管口编号)。干燥二氧化碳时,瓶中液体可以是 ______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时,瓶中液体可以是 ______ 。
19.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Cu、Fe2O3两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猜想①:红色粉末只有Cu;
猜想②:红色粉末只有 ______ ;
猜想③:红色粉末是Cu、Fe2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同学们为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如图1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继续通CO直至玻璃管冷却。
(1)在装置A中先通CO的目是 ______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为 ______ 。
(2)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37.3g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1g
小蒋同学初步分析表中的数据后,马上得出猜想 ______ (填“①”“②”“③”)肯定不正确,理由是 ______ 。
(3)小林同学认为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应先断开A和B的连接,你认为是否需要? ______ (填“需要”或“不需要”)。
【反思评价】实验后小组内有同学指出:如图1装置有不足之处。于是有同学设计了用如图装置代替原装置,C装置的作用是① ______ 、② ______ (答两点)。
20. 如图是某化工厂生产烧碱的工业流程图。
(1)写出X物质在实验室中的一种用途 ______ ,生石灰与X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A物质的俗称是 ______ 。
(2)反应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填“改变”或“不改变”)。
(3)操作①的名称是 ______ ,结晶得到的固体烧碱可能含少量的 ______ 。
(4)滤液D可加入反应池循环再利用,目的是防止环境污染和 ______ 。
21. 在一烧杯中盛有42.2gCaCO3和CaCl2的粉末状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88.8g水,使混合物中的可溶物完全溶解。然后再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烧杯中难溶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实验现象是: ______ (写出其中一点)。
(2)当滴入10%的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 。
(3)当滴入10%的稀盐酸146g时,计算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解答】
A.麻布捣烂(造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活字排版(印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烟花燃放(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航海导向(指南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的相关知识,掌握能源的开发利用、农药对环境的影响、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求学生熟记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解答】
A.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故正确;
B.施用大量农药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错误;
C.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可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故正确;
D.塑料难以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所以研发易降解的塑料,防止白色污染,故正确。
故选B。
3.【答案】B
【解析】解:A、石油、煤均属于化石燃料,氨气不属于化石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B、C60、H2、水银(金属汞)均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烧碱(氢氧化钠的俗称)、Ba(OH)2均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氯化钠、碳酸钙均属于盐,Fe3O4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C、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D、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碱、盐、单质、化石燃料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指示剂不能直接滴入试剂瓶,会污染试剂,故错误;
B、量筒只能量取液体,不能用来溶解配制溶液,可以用烧杯配制,故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错误;
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故正确。
故选:D。
A、根据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解答;
B、根据量筒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不能用来溶解配制溶液解答;
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了解一些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学会正确及时的处理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5.【答案】B
【解析】解:A、一种溶剂中可以溶解多种物质。故说法正确;
B、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溶解在汽油中。故说法错误;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说法正确;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溶液的特征及乳化现象分析。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6.【答案】B
【解析】解:A、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故A正确;
B、分子不停的运动,故湿衣服变干,是由于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B说法错误;
C、分子之间有间隔,故具有压缩性,故C说法正确;
D、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分子保持的,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质量守恒定的微观解释进行回答;
B、根据分子不停的运动进行解答;
C、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隔进行解答;
D、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分子保持的进行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使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现象以及微观意义,题目较易.
7.【答案】A
【解析】解:A、烯合金是一种混合物,故A错误;
B、铝合金和石墨烯(一种碳单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所以烯合金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铝元素,故B正确;
C、石墨烯与铝合金,研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依然具有金属的性质,所以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故C正确;
D、烯合金中有石墨烯,石墨烯是碳的单质,具有可燃性,故D正确;
故选:A.
根据题意: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碳的化学性质,及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分析解答.
本题是一道信息题,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碳的化学性质、合金的特性,并能结合题意正确提取信息解答问题.
8.【答案】C
【解析】解:某品牌婴儿配方奶粉部分营养成分含量表中的“钙、磷、铁、锌”等不是以金属、非金属、氧化物、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磷、铁、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磷、铁、锌”等不是以金属、非金属、氧化物、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红磷燃烧后产生的白烟从玻璃管中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A错误;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B错误;
C、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第二支试管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不能形成对照,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故C错误;
D、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是因为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于滤纸片,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红磷燃烧后产生的白烟从玻璃管中逸出分析;
B、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C、根据铁生锈条件: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分析;
D、根据可燃物燃烧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10.【答案】B
【解析】解:A、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生成的是化合物,不可能生成单质,故A错误;
B、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中可能有化合物,例如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B正确;
C、生成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例如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
D、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高锰酸钾,含有钾、锰、氧三种元素,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有关的概念进行分析,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本题考查了有关的概念,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具体的概念进行.理解概念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词.
11.【答案】A
【解析】解:A由该反应的生成物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为一种化合物一种单质,生成物为两种化合物,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不正确;
B、对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生成物中有两种化合物,是混合物。故D正确。
D、由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图示中共有4种不同的分子构成,有4种分子。故A正确;
故选:A。
本题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即可解题,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不同的分子属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
12.【答案】C
【解析】解:A.由化学式可知,每个氯喹(C18H26ClN3)分子是由18个碳原子、26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和3个氮原子构成的,共含48个原子,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每个氯喹(C18H26ClN3)分子含有18个碳原子和26个氢原子,所以氯喹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8:26=9:13,选项说法正确;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选项说法错误。
D.氯喹中,碳、氢、氯、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18):(1×26):35.5:(14×3)=216:26:35.5:42,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来分析;
B.根据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来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A
【解析】解:A、FeCl3溶液是黄色的,可以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的是Ba(OH)2溶液,不能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
B、分别两两混合后,均无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C、分别两两混合后,均无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D、CuCl2溶液呈蓝色,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Cl2溶液;把CuCl2溶液与另外两种溶液混合,均无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故选:A.
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把其它没有确定出的物质确定出来;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解答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时,若选项中有带色的离子,首先鉴别,然后再鉴别其它的物质;若都没有颜色,可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鉴别.
14.【答案】D
【解析】解: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别显酸性、碱性、中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无色、红色、无色,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
B、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物质 M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M 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 Zn 和 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Zn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Zn>Cu;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铜>银,可以比较 Zn、Cu、Ag 的金属活动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B、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物质的鉴别、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抓住物质鉴别的原理、除杂质的必需条件、酸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A
【解析】解:A.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会溶解,慢慢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质就不能再继续溶解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就不再增大,故A正确;
B.等质量的铁和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是镁产生的多,且镁的活动性大于铁,镁的斜率较大,故B错误;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故C错误;
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氧气的质量应该不断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饱和溶液的形成来分析;
B.根据金属与酸的反应过程来分析;
C.根据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的过程来分析;
D.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来分析.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分析反应的原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及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6.【答案】AAl3+ 非金属 Na2Se2HNe3NH4+ N+52O5
【解析】解:(1)核电荷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故A为阳离子,A质子数为13,失去三个电子,为铝离子,表示为:Al3+。
(2)硒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硒元素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容易得到两个电子,−2价,和钠元素+1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e;
(3)①元素符号前面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表示为:2H。
②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化学式为元素符号,故表示为:Ne。
③离子符号前面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故3个铵根离子为:3NH4+。
④氧元素−2价,根据为化合价代数和为零,N2O5中氮元素的化合价+5价,表示为N+52O5。
故答案为:(1)A;Al3+;
(2)非金属;Na2Se;
(3)①2H;
②Ne;
③3NH4+;
④N+52O5。
(1)微粒结构示意图;
(2)元素的分类,化学式的书写;
(3)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7.【答案】CH4 单质 CO2+C2CO 治疗胃酸过多(或用作发酵粉)CO18
【解析】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2)B点对应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所以表示的是碳的单质;
(3)D点所示物质是碳的氧化物,其中碳元素显+4价,所以该物质是二氧化碳,C也是碳的氧化物,其中碳元素显+2价,所以该物质是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
(4)F点对应的物质是一种盐,含有四种元素的钠盐,所以该物质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或用作发酵粉等;
(5)①根据C24O6→−2XC22O4→−2XC20O2→−2XC18(制备环碳的步骤)可知2X含有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每个X中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故X为CO;
②由题意可知,一个环碳分子是由18个碳原子构成。
故答案为:(1)CH4;
(2)单质;
(3)CO2+C2CO;
(4)治疗胃酸过多(或用作发酵粉);
(5)①CO;②18。
(1)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来分析;
(2)根据B点对应的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类别与元素的化合价确定物质的名称来分析;
(4)根据物质的类别与元素的化合价确定物质的名称,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5)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及其意义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价类图的含义、酸碱盐与单质、氧化物的特征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集气瓶 2KClO32KCl+3O2↑BCACO2中混有HCl c 浓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解:(1)D中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故答案为:集气瓶;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选择B作为发生装置,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留下少量水,用于吸收二氧化硫气体;故答案为:2KClO32KCl+3O2↑;B;C;
(3)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择A作为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盐酸易挥发,使产生的气体混有HCl气体,HCl气体遇澄清石灰水中的水又形成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使得溶液中不能出现浑浊现象,也可以石灰水已经变质;故答案为:A;CO2中混有HCl;
(4)用于气体干燥、除杂时,气体应从长管进入,即C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干燥二氧化碳时,瓶中液体可以是浓硫酸;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时,瓶中液体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故答案为:C;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的原理、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收集气体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以及实验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来分析;
(4)根据“万用瓶”的使用方法以及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干燥和除杂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9.【答案】Fe2O3 排净装置中的空气(或防止CO和装置中的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3CO+Fe2O32Fe+3CO2 红色粉末变黑 ① 因为如果固体中只有铜,则固体质量不会减少 不需要 收集CO(或防止CO污染空气)检验CO2
【解析】解:【提出猜想】由于氧化铜氧化铁均是红色固体,所以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①只有Cu;②只有Fe2O3;③是Cu、Fe2O3的混合物;故答案为:Fe2O3;
【实验探究】(1)根据CO具有可燃性,与玻璃管中的空气混合受热会发生爆炸,因此,应先通CO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然后再加热,或防止CO和装置中的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所以在装置A中先通CO气体的作用是:排净装置中的空气或防止CO和装置中的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 2Fe+3CO2,因此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为:部分红色粉末变黑。故答案为:排净装置中的空气(或防止CO和装置中的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3CO+Fe2O32Fe+3CO2;红色粉末变黑;
(2)根据表中数据固体质量减少,说明不只有铜,因为如果固体中只有铜,则固体质量不会减少;故答案为:①;因为如果固体中只有铜,则固体质量不会减少;
(3)因为在反应中一直通入CO气体直至冷却,B中溶液不会倒吸到A装置中;故答案为:不需要;
【反思评价】此反应应考虑到CO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大气,显然,该装置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C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吸收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等。故答案为:
答案:收集CO(或防止CO污染空气);检验CO2。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探究题,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设计实验加以甄别,来探究红色粉末的组成,先分别探究其中是否含有Fe2O3、Cu等,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确定其组成。
【提出猜想】根据题中信息解答,单独的氧化铁也是红色固体。
【实验探究】
(1)探究要考虑到CO具有可燃性,与玻璃管中的空气混合受热会发生爆炸,因此,应先通CO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然后再加热。写出化学方程式,氧化铁被还原出的铁粉呈黑色。
(2)根据表中数据,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和定量实验来确定是否有铜;
(3)一氧化碳一直向里通入,不会产生倒吸现象。
【反思评价】由于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因此要进行尾气处理。
此类题目主要对炼铁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操作步骤、尾气处理、装置连接及实验分析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熟练掌握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以及实验注意事项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0.【答案】洗涤仪器 CaO+H2O=Ca(OH)2 熟石灰 Ca(OH)2+Na2CO3=CaCO3↓+2NaOH不改变 过滤 氢氧化钙 降低生产成本
【解析】解:(1)工业上生成氢氧化钠的反应原理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则A是氢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X是水,水在实验室中常用于洗涤仪器(或作溶剂);生石灰与X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A物质是氢氧化钙,俗称是熟石灰。
(2)反应池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改变。
(3)操作①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则操作①是过滤;由于氢氧化钙是微溶于水的物质,得到的滤液中含有少量的氢氧化钙,直接蒸发结晶,得到的固体烧碱可能含少量的氢氧化钙。
(4)滤液D中含有氢氧化钙,可加入反应池循环再利用,目的是防止环境污染和降低生产成本。
故答案为:
(1)洗涤仪器;CaO+H2O=Ca(OH)2;熟石灰;
(2)Ca(OH)3+Na2CO3=CaCO3↓+2NaOH;不改变;
(3)过滤;氢氧化钙;
(4)降低生产成本。
(1)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来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以及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来分析;
(3)根据操作①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以及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得到的滤液中含有少量的氢氧化钙来分析;
(4)根据滤液D中含有氢氧化钙,加入反应池循环再利用可防止环境污染和降低生产成本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答案】有气泡冒出(或固体不断溶解)CaCl2
【解析】解:(1)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现象,可知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固体不断溶解;有气体产生;
(2)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当滴入10%的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CaCl2;
(3)B点时滴入稀盐酸的质量为:146g×10%=14.6g
设生成CO2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73 44
14.6gx
7344=14.6gx
x=8.8g
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88.8g+42.2g+146g−8.8g=368.2g;
答: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368.2g。
故答案为:
(1)有气泡冒出(或固体不断溶解);
(2)CaCl2;
(3)368.2g。
(1)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现象,进行解答;
(2)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及粉末状混合物的组成,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生成气体的质量,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可求得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
溶液和化学反应融合的题目,是综合性的题型,要求比较高。通常学生在计算时常常会忽视了实际参加反应的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这就要求学生足够细心、会分析、且条理分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中考化学三模试卷-普通用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