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 成语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的本义一定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 盲人摸象 B. 南辕北辙 C. 火中取栗 D. 绳锯木断
2.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易拉罐属于( )
A. B. C. D.
3. 工业炼钨原理为WO3+3H2−高温W+3H2O,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
A. H2 B. WO3 C. W D. H2O
4. 缺锌会导致生长迟缓,如图为锌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锌原子的质量为65.38g B. 锌的原子序数为30
C. 锌原子核外有四层电子 D. 锌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5. 下列化学用语中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 Ca:表示钙元素 B. 2OH−: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
C. 2N:表示2个氮分子 D. 2K:表示2个钾原子
6.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氢气验纯 B. 量取液体
C. 检查气密性 D. 倾倒液体
7. 现有质量和形状均相同的X、Y、Z三种金属,将X、Y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只有Y的表面产生红色固体;又将Y、Z分别放入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后者产生气泡比前者快。由此判断,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 Z>Y>Cu>X B. Z>Cu>Y>X
C. Y>Z>X>Cu D. Y>Z>Cu>X
8.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白磷1燃烧而白磷2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
B. 白磷1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 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生的P2O5污染空气
D. 通氧气可使白磷2燃烧,升高水温可使红磷燃烧
9.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材料:生铁、硬铝、青铜 B. 盐类:苛性钠、小苏打、纯碱
C. 铵态氮肥: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 D. 溶液:盐酸、生理盐水、白酒
10. 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了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是( )
物质
食醋
橘子汁
食盐水
炉具清洁剂
pH
2
4
7
12
A. 食醋 B. 橘子汁 C. 食盐水 D. 炉具清洁剂
11. 2022年3月28日是第27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在加油站接打电话 B. 楼房起火时乘坐电梯逃生
C. 厨房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D. 家用消毒酒精远离火源存放
12.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下列生活现象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的是( )
A. 水果腐烂 B. 酥脆饼干久置变软 C. 木炭燃烧 D. 动植物呼吸
13.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B. 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
C. 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14. 青少年的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重视。学校餐厅某天中午的食谱:馒头、红烧肉、豆浆。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还需要补充的食物是( )
A. 炒青菜 B. 水煮鱼 C. 清炖排骨 D. 小米粥
15.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化学知识的应用或解释正确的是( )
A. 海水“晒盐”的过程利用的是蒸发结晶
B. 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因为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
C. 关闭燃气阀门熄灭燃气灶火焰,利用了隔绝氧气灭火
D. 氧气能用于钢铁冶炼和金属焊接,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
16. 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60gZnSO4进行实验(忽略水的蒸发)。依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和ZnSO4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时,充分搅拌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60g
B. 升温到40℃时,烧杯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C. 从60℃升温到80℃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 100℃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17.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离子都是带电的微粒,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 常温下酸雨的pH<7,pH<7的雨水是酸雨
D.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18.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下列是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其中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A. Mg(OH)2 B. Al(OH)3 C. MgCO3 D. FeSO4
19. 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是当今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〇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氯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 B. 生成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
C.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73:16 D.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20. 某同学在奥运五环中填入了五种物质,该“五连环”中相连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涉及几种基本反应类型(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21. 对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或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做法或现象
解释
A
自行车车架表面刷漆
隔绝空气和水,防止锈蚀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停运动
C
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
滴加洗涤剂的水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洗涤剂对油污具有溶解作用
A. A B. B C. C D. D
22. 长时间剧烈运动,人体内会产生乳酸(化学式C3H6O3),使肌肉产生酸痛感。下列关于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g
B. 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C. 乳酸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D. 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23.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石墨能导电,可用于制作铅笔芯 B. 氮气是无色气体,可用作保护气
C.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用于高炉炼铁 D.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氧气
24. 将一定量的N2、H2和物质M置于密闭容器中,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B. 参加反应的N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
C. M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反应后H2和NH3质量分数之比为1:1
25.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甲、乙、丙、丁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②若甲为单质,则此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③若丙为氯化钠,则甲、乙中一定有碱
④若丙为Cu(NO3)2,则甲可能为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6. 现有A.氮气 B.氯化钠 C.熟石灰 D.甲烷四种物质,请用合适物质的字母代号填空:
(1)可用作燃料的是 ______
(2)可用作保护气的是 ______
(3)可用作调味品的是 ______
(4)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______
27. 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钠原子 ______。
(2)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消毒后生成铁离子的符号为 ______。
(3)电解水实验可测定水的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8. 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须的物质。
(1)爱护水资源,既要节约用水,也要防治水体污染。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______(填标号)
A.水龙头漏水不及时更换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C.洗脸水冲则所
D.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2)①小新同学从翠湖取回水样,用自制净水器处理,净水器中活性炭可以 ______(填“吸附”或“蒸馏”)水样中的异味和色素,所得的水 ______(填“是”或“不是”)纯水。
②向处理后的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则该水样属于 ______(填“硬水”或“软水”)。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生活中常用 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NH4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H4Cl
37.2
41.4
45.8
50.4
55.2
KNO3
31.6
45.8
63.9
85.5
110
①40℃时,NH4Cl的溶解度是 ______g。60℃时,向100g水中加入120gKNO3固体,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______。
②将等质量的NH4Cl、KNO3饱和溶液分别由50℃降温至20℃,所得NH4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填“<”“=”或“>”)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9.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我国3名宇航员人住“天宫“,并为广大青少年带来精彩的太空科普盛宴。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空间站利用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工作,其能量转化方式是将太阳能转化为 ______能。电池板需要用铝合金加工成的箔片进行密封支撑,铝合金能加工成箔片是利用了金属的 ______性(填写“导电”“导热”或“延展”)。
(2)人体呼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有同学在“天宫课堂”中提问到“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在空间站中如何处理”。为了解决空间站中二氧化碳堆积问题,科学家常采用过氧化钠(Na2O2)吸收,其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X,其中X的化学式为 ______,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30. 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______(填序号)。
A.植物油
B.面粉
C.白糖
(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
②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______;
③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
(3)用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
①配制过程有以下步骤:a.称量及量取 b.计算 c.溶解 d.装瓶贴标签,正确顺序是 ______(填序号)。
A.abcd
B.bcad
C.bacd
②该实验中需要称量氯化钠 ______g。
31.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广袤无际的自然界是一个碳的世界。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
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NaOH、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节约能源,低碳生活。
(原文作者邹才能、林忠华等,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碳的循环中,化石燃料燃烧 ______(填“吸收”或“释放”)CO2。
(2)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 ______。
(3)用NaOH溶液吸收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由图2可知,随烟气流速增大,CO2脱除效果增强。 ______
②节约用电,绿色出行,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______
(5)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______。
32.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Mg能在CO2中燃烧,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比Mg活泼,由此猜想Na也能在CO2中燃烧,实验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①金属钠性质活泼,常温下,金属钠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物质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②Na2CO3溶液显碱性;CaCl2溶液显中性。
【实验探究一】Na能在CO2中燃烧吗?
步骤1: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CO2气体。
步骤2:将燃着的钠迅速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2中继续燃烧,发光放热,冷却后观察到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问题讨论】
(1)步骤2中生成的黑色固体是 ______ 。
【初步结论】Na能在CO2中燃烧。
【实验探究二】Na在CO2中燃烧的产物中白色物质成分的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物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氧化钠;
猜想二:碳酸钠;
猜想三: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猜想四:氢氧化钠。
(2)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是错误的,理由是 ______ 。
【设计方案与实验】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Na2CO3。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反思与评价】
(3)甲同学思考后提出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______ 。
(4)方案3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 。
【实验结论】
(5)综上所述,你认为猜想 ______ 成立。
(6)写出Na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3. 学习小组同学为测定某品牌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向盛有10g钙片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总质量比反应前稀盐酸与钙片的总质量减少了3.3g。(钙片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______g。
(2)计算该品牌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盲人摸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南辕北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火中取栗,发生了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绳锯木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铝质易拉罐是金属制品,可以回收利用。所以铝质易拉罐要放入可回收垃圾箱。
故选:A。
可根据铝质易拉罐的成分及垃圾分类箱的依据进行分析。
此题是与环保相关的试题,是中考的热门考点。通过试题,让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有利学生树立垃圾分类的观念,提高环保意识。
3.【答案】B
【解析】解:工业炼钨原理为WO3+3H2 −高温W+3H2O中,氧化钨在反应中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氢气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故选:B。
氧化剂在反应中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
氧化剂在反应中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
4.【答案】A
【解析】解:A、“65.38”是锌的相对原子质量,而不是锌原子的质量,故A错误;
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锌的原子序数为30,故B正确;
C、由锌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锌原子核外有四层电子,故C正确;
D、由锌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锌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D正确。
故选:A。
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据的空格,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钙元素符号为Ca,正确;
B、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个数,2OH−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正确;
C、2N表示2个氮原子,错误;
D、2K表示2个钾原子,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6.【答案】A
【解析】解:A、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A、根据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将X、Y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只有Y的表面产生红色固体,说明Y能与硫酸铜反应,Y比铜活泼,X与硫酸铜不反应,说明铜比X活泼;又将Y、Z分别放入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后者产生气泡比前者快,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Y、Z排在氢前,且Z比Y活泼,故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Y>Cu>X。
故选:A。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白磷1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白磷2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空气,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白磷1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红磷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C、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有毒,气球可以防止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散逸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通入氧气,可使白磷2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升高水温,最多只能达到100℃,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A、生铁是一种铁合金,硬铝是一种铝合金,青铜是一种铜合金,均属于金属材料,故A正确;
B、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是一种碱,而不是盐,故B错误;
C、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中均含有铵根离子,均属于铵态氮肥,故C正确;
D、盐酸、生理盐水、白酒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属于溶液,故D正确。
故选:B。
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
B、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C、铵态氮肥是含有铵根离子的化合物;
D、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0.【答案】D
【解析】解:A、食醋的pH<7,呈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不合题意;
B、橘子汁的pH<7,呈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不合题意;
C、食盐水的pH=7,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不合题意;
D、炉具清洁剂的pH>7,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pH等于7的溶液呈中性,中性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
本题考查了常见溶液的pH与酸碱性的关系,比较基础,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11.【答案】D
【解析】解:A、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汽,在加油站接打电话,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不能乘电梯逃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厨房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D、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液体,家用消毒酒精远离火源存放,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酒精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防止爆炸的措施、酒精具有可燃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解:A、氧气的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供给呼吸,使水果发生缓慢氧化而腐烂,故选项错误。
B、酥脆饼干久置变软,是因为吸收了空气的水蒸气,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故选项正确。
C、木炭燃烧,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故选项错误。
D、动植物呼吸,利用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A.开始时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性,pH大于7,随着稀盐酸的滴加,pH逐渐减小,盐酸过量,pH<7,图象正确;
B.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溶液质量增加,当溶液为饱和溶液时,溶液质量不变,但开始溶液质量不为0,图象错误;
C.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质量增加,当氧气完全反应,固体质量不变,图象正确;
D.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会加快生成氧气的速率,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图象正确。
故选:B。
解答本题可首先分析图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的实质,其次分析图象的起点和终点是否正确,最后分析图象的变化趋势是否合题意即可。
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可快速解答;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①抓图象的起点,②抓图象的终点,③抓图象的变化过程。
14.【答案】A
【解析】解: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结合题意,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红烧肉、豆浆中含有油脂、蛋白质和无机盐,可知食物中维生素含量较少;故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A、炒青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B、水煮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C、清炖排骨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小米粥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和合理膳食的原则,结合题中所给的食谱判断所含的营养素以及缺少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类普遍的饮食追求,了解均衡营养与合理膳食的原则、各种营养素的食物来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A
【解析】解:A、海水晒盐的原理是通过风吹日晒蒸发溶剂得到食盐晶体,利用的是蒸发结晶,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不是因为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而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关闭燃气阀门熄灭燃气灶火焰,利用了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气能用于钢铁冶炼和金属焊接,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海水晒盐的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灭火的原理、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D
【解析】解:A、20℃时,硫酸锌的溶解度小于60g,所以充分搅拌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160g,故A错误;
B、升温到40℃时,溶解度约是70g,烧杯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从60℃升温到80℃时,没有晶体析出,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所以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
D、100℃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0g160g×100%=37.5%,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中各种成分的变化程度。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A
【解析】解:A、离子都是带电的微粒,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都是溶液,如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C、常温下酸雨的pH<7,但pH<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A、根据带电的微粒,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8.【答案】D
【解析】解:A、氢氧化镁是弱碱性物质,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铝是弱碱性物质,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错误。
C、Mg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错误。
D、FeSO4不能与盐酸反应,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胃酸中的酸是盐酸及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要治疗胃酸过多,可以选用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且应选择无毒、无腐蚀性的物质;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胃酸的主要成分、酸的化学性质、常见酸碱盐的性质与用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C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氧气和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O2+4HCl−一定条件2H2O+2Cl2。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该反应中涉及到水一种氧化物,故A错误;
B、生成物中的氯气是一种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故B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氯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6.5×4):32=73:16,故C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分子结构模型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组成以及化学方程式来分析。
本题综合性较强,但由于问题较多,容易被弄糊涂了,因此要从概念的科学定义出发,逐一解答。不能光看图示,否则容易出错。
20.【答案】C
【解析】解: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该“五连环”中相连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涉及3种基本反应类型。
故选:C。
根据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换成分,价不变)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D
【解析】解:A、铁在与氧气和水蒸气共存时会发生锈蚀,自行车车架表面刷漆可以隔绝空气和水,防止锈蚀,故选项说法正确。
B、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故选项说法正确。
D、滴加洗涤剂的水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是因为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而不是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铁与氧气、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
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气体溶解度的两个影响因素、防止铁锈蚀的措施、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B
【解析】解: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B、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312×3+1×6+16×3×100%=40%,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乳酸是由乳酸分子构成的,乳酸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1:2: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乳酸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D
【解析】解:A、石墨能导电,可用于制作导线而不是铅笔芯,错误;
B、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因此可用作保护气,错误;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因此可以用于高炉炼铁,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气体,正确。
故选:D。
A、根据石墨的性质进行分析;
B、根据氮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浓硫酸的性质进行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用用途之间是有联系的。
24.【答案】D
【解析】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正确;
B、由反应的方程式可得,参加反应的氮气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3,正确;
C、M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或不参加反应,正确;
D、反应后H2和NH3质量分数之比为14%:(1−14%−63%−6%)=14:17,错误。
故选:D。
根据图示可知,氢气的质量分数减少,是反应物,氮气的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氨气的质量分数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氨气,化学方程式为3H2+N2=2NH3,据此分析。
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是催化剂或不参加反应。
25.【答案】B
【解析】解:①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甲、乙、丙、丁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正确;
②若甲为单质,则此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物都为化合物,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③若丙为氯化钠,则甲、乙中不一定有碱,例如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物中没有碱,故选项错误;
④丙为Cu(NO3)2,则甲可能为单质、氧化物、碱或盐,例如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能生成硝酸铜和银,氧化铜和硝酸反应能生成硝酸铜和水,氢氧化铜和硝酸反应能生成硝酸铜和水,氯化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能生成硝酸铜和氯化银,故选项正确;
故选:B。
①根据乙醇与氧气反应分析;
②根据置换反应的概念分析;
③根据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分析;
④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相互间的反应,熟练掌握酸碱盐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并能根据反应物的种类来判断反应的情况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26.【答案】D A B C
【解析】解:(1)甲烷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2)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3)氯化钠可用作调味品。
(4)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
故答案为:
(1)D;
(2)A;
(3)B;
(4)C。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7.【答案】2NaFe+6 Fe3+ 2H2O−通电2H2↑+O2↑
【解析】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钠原子表示为:2Na。
(2)在化合物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6价,表示为:Fe+6。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铁离子可表示为:Fe3+。
(3)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
故答案为:
(1)2Na;
(2)Fe+6;Fe3+;
(3)2H2O−通电2H2↑+O2↑。
(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
(3)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方程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8.【答案】BCD 吸附 不是 硬水 煮沸 45.8210g>
【解析】解:(1)A.水龙头漏水不及时更换会造成水的浪费,不符合爱护水资源的要求;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可以防止水体污染,符合爱护水资源的要求;
C.洗脸水冲则所可以节约用水,符合爱护水资源的要求;
D.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防止水体污染,符合爱护水资源的要求;
故答案为:BCD;
(2)①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小新同学从翠湖取回水样,用自制净水器处理,净水器中活性炭可以吸附水样中的异味和色素,所得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水;故答案为:吸附;不是;
②向处理后的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则该水样属于硬水。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答案为:硬水;煮沸;
(3)①由表格数据可知,40℃时,NH4Cl的溶解度是45.8g。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向100g水中加入120gKNO3固体,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00g+110g=210g;故答案为:45.8;210g;
②NH4Cl、KNO3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等质量的NH4Cl、KNO3饱和溶液分别由50℃降温至20℃,两种溶液仍然饱和,此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由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可知,所得NH4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答案为:>。
(1)根据爱护水资源的做法来分析;
(2)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方法来分析。
爱护水资源是我们的义务,我们时刻要做到爱护水资源。
29.【答案】电 延展 CO2+Ca(OH)2=CaCO3↓+H2OO2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各原子的数目保持不变
【解析】解:(1)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由于金属具有延展性,故铝合金能加工成箔片;
(2)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根据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各原子的数目保持不变可知,反应前后均有4个钠原子,2个碳原子,反应前有8个氧原子,反应后有6个氧原子,故1个X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即X的化学式是O2;
故答案为:(1)电;延展;
(2)O2;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各原子的数目保持不变。
(1)根据太阳能电池板和金属的性能解答;
(2)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解答。
本题难度系数不大,考查学生对题中信息的获取能力的掌握,并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实质,夯实基础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0.【答案】C 丙>乙>甲 甲 乙>丙>甲 C 8
【解析】解:(1)A.植物油不溶于水,形成乳浊液,故选项错误;
B、面粉不溶于水,形成悬浊液,故选项错误;
C、白糖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故选项正确;
故选:C;
(2)①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②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甲;
③在t2℃时,溶解度为甲>乙>丙,此时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和乙还是饱和溶液,此时溶质质量分数可以利用溶解度计算,乙的溶解度>甲的溶解度,则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甲的溶质质量分数;而丙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因此此时溶液质量分数与t2℃时相同,利用丙在t2℃时的溶解度计算,丙在t2℃时的溶解度大于t1℃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所以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3)①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bacd,故选:C;
②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8%=8g。
故答案为:
(1)C;
(2)①丙>乙>甲;
②甲;
③乙>丙>甲;
(3)①C;
②8。
(1)根据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析;
(2)①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③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判断;
(3)①根据配制溶液步骤分析;
②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本题考查了溶液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运用。
31.【答案】释放 碳替代 2NaOH+CO2=Na2CO3+H2O错 对 氨基乙酸甲的二氧化碳脱除率最高,二乙醇胺的二氧化碳脱除率最低
【解析】解:(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燃烧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化石燃料燃烧释放CO2。
(2)由图1可知,到2050年,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4种主要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分别为:47%、21%、15%、17%,其中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碳替代。
(3)用NaOH溶液吸收CO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4)①由图2可知,随烟气流速增大,CO2脱除效果减弱,故说法错误;②生活中做到节约用电、绿色出行可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实现“碳中和”,故说法正确。
(5)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氨基乙酸甲的二氧化碳脱除率最高,二乙醇胺的二氧化碳脱除率最低。
故答案为:
(1)释放;
(2)碳替代;
(3)2NaOH+CO2=Na2CO3+H2O;
(4)①错;②对;
(5)氨基乙酸甲的二氧化碳脱除率最高,二乙醇胺的二氧化碳脱除率最低。
(1)根据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分析;
(2)根据图1数据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
(4)①根据图2曲线变化分析;②根据碳中和的概念分析;
(5)根据图2曲线变化分析。
本题是材料信息题,有一定难度,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材料所给信息,认真分析即可解答。
32.【答案】炭黑 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不能生成氢氧化钠 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色 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 二 4Na+3CO22Na2CO3+C
【解析】解:(1)钠能发生类似于CO2与镁的反应,2Mg+CO22MgO+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步骤2中生成的黑色固体成分是炭黑;故答案为:炭黑;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是错误的,理由是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不能生成氢氧化钠;故答案为: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不能生成氢氧化钠;
(3)甲同学思考后提出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色;故答案为: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色;
(4)方案3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故答案为: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
(5)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同时排除了对氢氧化钠检验的干扰,因此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综上所述,猜想二成立。故答案为:二。
(6)根据以上分析,Na在CO2中燃烧生成碳酸钠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a+3CO22Na2CO3+C;故答案为:4Na+3CO22Na2CO3+C。
(1)根据Mg能在CO2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炭黑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3)根据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分析;
(4)根据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5)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
(6)根据Na在CO2中燃烧生成碳酸钠和碳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3.【答案】3.3
【解析】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减少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即二氧化碳质量为3.3g;
(2)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3.3g
10044=x3.3g
解得:x=7.5g
该品牌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7.5g10g×100%=75%
答:该品牌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故答案为:
(1)3.3;
(2)75%。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减少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二氧化碳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碳酸钙质量,进一步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精品解析: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中考二调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中考二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中考三调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中考三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模拟三 (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模拟三 (word版含答案),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