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津市河北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天津市河北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牛奶 B. 盐酸 C. 液氮 D. 水泥砂浆
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汽油挥发 B. 食物腐败 C. 冰雪消融 D. 干冰升华
3. 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A. 铁 B. 锌 C. 钾 D. 钙
4. 下列化肥属于氮肥的是( )
A. 硫酸钾 B. 氯化钾 C. 氯化铵 D. 磷矿粉
5.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取用固体粉末 B. 倾倒液体
C. 滴加液体药品 D. 加热液体
6. 生活中一些食物的pH如下:
物质
橘汁
肥皂水
草木灰水
炉具清洁剂
pH
3∼4
9∼11
10∼12
12∼13
其中显酸性的是( )
A. 橘汁 B. 肥皂水 C. 草木灰水 D. 炉具清洁剂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
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会发生改变
C.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
D. 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可治疗胃酸过多症
8. 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 D. 将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9.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会更快一些,说明温度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 二氧化锰可加速过氧化氢分解,而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D. 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说明碳酸钙是由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构成的
10. 在SO3+H2O=H2SO4的反应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SO3可与碱反应
B.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 SO3中S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D. 参加反应的SO3和H2O的质量比为5:1
1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 汽油和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去除衣服上的油污,其原理相同
C. 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足量稀盐酸一定会有气泡产生
D.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火焰熄灭,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12.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蒸发
B
除去铁粉中的硫酸锌粉末
加入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将混合气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粉末
D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
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13.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对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控制温室效应,具有重大意义。工业上以二氧化碳和空气等物质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可实现“碳中和”,其过程为:
①N2+3H22NH3;
②CO2+2NH3CO(NH2)2+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 B. NH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 尿素中加入熟石灰研磨无氨味 D. 从空气中分离氮气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14.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相互关系中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Mg
HCl
NaOH
CuCl2
B
O2
CO
CuO
C
C
H2SO4
BaCl2
Na2CO3
Ba(NO3)2
D
H2SO4
NaOH
HCl
Ca(OH)2
A. A B. B C. C D. D
15. 某固体混合物15g,可能含有碳酸钙、碳酸钠、氯化钙、氧化镁、氯化银。向其中加入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气体,没有固体剩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原固体混合物中可能不含氯化银 B. 原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氯化钙
C. 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为4g D.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
16. 从①小苏打②石墨③棉花④熟石灰⑤浓硫酸⑥一氧化碳六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有毒的气体是 ______ ;
(2)用作电池电极的是 ______ ;
(3)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______ ;
(4)用于干燥某些气体的是 ______ ;
(5)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______ ;
(6)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 ______ 。
17.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 ______ 和离子。
(2)图1是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2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中铝属于 ______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______ 。
②图2中的粒子共表示 ______ 种元素;其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3)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根据图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18. 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水,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要想知道海河水是否为硬水可用 ______ 检验。
(2)为防止海河水被污染,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工业废水净化后排放
B.抑制水生植物的生长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3)净水器中经常使用活性炭,主要利用活性炭的 ______ 性。
(4)实验室用的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可以通过 ______ (填“蒸馏”或“过滤”)自来水制得。
(5)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 ______ 元素组成的。
(6)氧化钠(Na2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19.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______ ;
(2)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 ______ ;
(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______ 。
20. 海水晒盐制得的粗盐中除含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以及泥沙杂质,以下是将粗盐进行提纯的实验步骤。
(1)步骤①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 ;在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______ 。
(2)步骤③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 ______ 使滤液蒸干。
(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MgCl2和CaCl2,试剂X为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请写出固体A中除泥沙外还含有 ______ (填化学式)。
(4)溶液B加入适量盐酸过程中会产生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5)某粗盐样品用以上步骤经过提纯(不考虑过程中的损耗),所得到的氯化钠质量 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粗盐样品中的氯化钠质量。
21. 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水中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石灰石
B.汽油
C.蔗糖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3)下表列出了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①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______ g。
②40℃时,将15g氯化钠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溶液属于 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该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比为 ______ (填最简比)。
③20℃时,将36g氯化钠溶于120g水得到溶液A,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得到A、B、C、D四种溶液,溶液A、B、C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溶液D中析出溶质的质量为 ______ g。
22.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______ 。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的气泡 ______ 并比较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 ______ (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3.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金属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下也很难与 ______ (填化学式)反应。
(2)在西汉刘安编撰的《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这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基础。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生铁和钢是两种含 ______ 量不同的铁合金。
(4)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5)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则在滤液中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一定没有硝酸银
B.只有硝酸锌和水
C.一定有硝酸锌和硝酸亚铁
24. 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 ______ 、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写出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的现象
C.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4)将23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点燃,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70%,则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 ______ g;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______ 。
25. 木糖醇(C5H12O5)是一种甜味剂。按要求计算:
(1)木糖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 ;
(2)木糖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写最简比);
(3)木糖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______ ;
(4)152g的木糖醇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 ______ g。
26. 某含杂质的氯化铜固体粉末(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取15g该固体粉末样品,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同时产生9.8g氢氧化铜沉淀,经测定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计算:
(1)样品中氯化铜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3)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牛奶中含有蛋白质、油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盐酸中含有氯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故B错;
C、液氮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
D、水泥砂浆中含有水泥、沙子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2.【答案】B
【解析】解:A、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冰雪消融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答案】D
【解析】解: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故选:D。
根据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人体中各元素含量。
4.【答案】C
【解析】解:A、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错误。
B、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错误。
C、氯化铵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正确。
D、磷矿粉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错误。
故选:C。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手要握在试管夹的长柄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A、根据粉末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橘汁的pH为3∼4,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正确。
B、肥皂水的pH为9∼11,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C、草木灰水的pH为10∼12,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D、炉具清洁剂的pH为12∼13,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增加,可能减少,也可能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利用的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铝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可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中和反应的应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应用、灭火的原理、质量守恒定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将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9.【答案】D
【解析】解:A、构成物质的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A正确;
B、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会更快一些,说明温度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B正确;
C、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可加速过氧化氢分解,而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故C正确;
D、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碳酸钙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进行分析;
B、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催化剂的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答案】D
【解析】解:A、SO3+H2O=H2SO4,硫酸能与碱反应,则SO3可与碱反应,故A正确;
B、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故B正确;
C、SO3中S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32+3×16×100%=40%,故C正确;
D、参加反应的SO3和H2O的质量比为(32+3×16):(1×2+16)=40:9,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来分析解答;
B、根据物质的反应类型来分析解答;
C、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
D、根据物质的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
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根据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及物质的化学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CD
【解析】解: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汽油和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去除衣服上的油污,其原理不相同,分别是利用了溶解原理和乳化作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C、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加入足量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一定会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火焰熄灭,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D。
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B、根据溶解原理和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条火焰熄灭,说明气体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溶解原理和乳化作用、纯净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解:A、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滤,蒸发,能分离出氯化钠,但无法分离出碳酸钠,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错误。
B、加入水充分溶解,硫酸锌易溶于水,铁难溶于水,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正确。
C、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错误。
D、氯化钠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错误。
故选:B。
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3.【答案】A
【解析】解:A.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反应②没有交换成分,不是复分解反应,故A错误;
B.NH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B正确;
C.尿素不属于铵态氮肥,尿素中加入熟石灰研磨无氨味,故C正确;
D.从空气中分离氮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A。
A、根据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C、根据尿素是有机物,不属于铵态氮肥进行分析;
D、根据从空气中分离氮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类型的判定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4.【答案】BD
【解析】解:A、若甲是镁、乙是盐酸、丙是氢氧化钠、丁是氯化铜,则氯化铜无法转化成盐酸,故选项错误。
B、若甲是氧气、乙是一氧化碳、丙是氧化铜、丁是碳,氧气能和一氧化碳、碳反应,氧化铜能和一氧化碳、碳反应,碳能转化成一氧化碳,故选项正确。
C、若甲是硫酸、乙是氯化钡、丙是碳酸钠、丁是硝酸钡,硝酸钡无法转化成氯化钡,故选项错误。
D、若甲是硫酸、乙是氢氧化钠、丙是盐酸、丁是氢氧化钙,硫酸能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盐酸能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能转化成氢氧化钠,故选项正确。
故选:BD。
A、根据氯化铜无法转化成盐酸来分析;
B、根据氧气能和一氧化碳、碳反应,氧化铜能和一氧化碳、碳反应,碳能转化成一氧化碳来分析;
C、根据硝酸钡无法转化成氯化钡来分析;
D、根据硫酸能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盐酸能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能转化成氢氧化钠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CD
【解析】解:200g质量分数为7.3g%的盐酸溶液中溶质HCl的质量为200g×7.3%=14.6g。反应后没有固体剩余,故原固体混合物中肯定不存在氯化银,A错误;
生成4.4g二氧化碳,说明原固体混合物中有碳酸钙或碳酸钠,发生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2+H2O+CO2↑
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HCl的质量为x。
2HCl∼CO2
73 44
x4.4g
7344=x4.4g
x−=7.3g
则剩余HCl的质量为14.6g−7.3g=7.3g,该7.3gHCl与氧化镁反应,设氧化镁的质量为y。
MgO+2HCl=MgCl2+H2O
40 73
y7.3g
4073=y7.3g
y=4g
故C正确;
4.4g二氧化碳若全是碳酸钙反应生成,设碳酸钙质量为a。
CaCO3∼CO2
100 44
a4.4g
10044=a4.4g
a=10g
同样的方法得出若4.4g二氧化碳若全是碳酸钠反应生成,则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不论是碳酸钠还是碳酸钙的质量加上4g氧化镁的质量都小于固体混合物15g的质量,故固体混合物中肯定还存在氯化钙,所以B错误;
若4.4g的二氧化碳全由碳酸钙反应生成,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氯化镁两种溶质。若4.4g二氧化碳有一部分或全部有碳酸钠反应生成,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三种溶质,故D正确;
故选:CD。
根据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和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不能和氯化钙、氯化银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难度较大。
16.【答案】⑥ ② ④ ⑤ ③ ①
【解析】解:(1)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故答案为:⑥;
(2)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电极;故答案为:②;
(3)熟石灰是一种碱,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答案为:④;
(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某些气体;故答案为:⑤;
(5)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答案为:③;
(6)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小苏打,因为其受热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答案为:①。
根据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解答。
17.【答案】原子 金属 13 四 BC+CO22CO
【解析】解:(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2)①铝元素的名称中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3。
②图2中的粒子共有四种质子数,表示四种元素;在B中质子数=11>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
(3)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CO22CO。
故答案为:(1)原子;
(2)①金属;13;
②四;B;
(3)C+CO22CO。
(1)根据构成物质粒子的种类分析回答。
(2)①根据铝元素的名称、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分析回答。
②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的种类、在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方程式。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8.【答案】肥皂水 A 吸附 蒸馏 氢、氧 Na2O+H2O=2NaOH
【解析】解:(1)检验硬软水时利用肥皂水,故答案为:肥皂水;
(2)A.工业废水净化后排放,可以保护水资源,正确;
B.抑制水生植物的生长,会破坏生态系统,错误;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污染水资源,错误;
故选:A;
(3)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故答案为:吸附;
(4)蒸馏可以得到纯净物,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故答案为:蒸馏;
(5)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故答案为:氢、氧;
(6)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Na2O+H2O=2NaOH,故答案为:Na2O+H2O=2NaOH。
(1)根据硬软水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保护水资源的措施进行分析;
(3)根据活性炭的性质进行分析;
(4)根据净化水的方法进行分析;
(5)根据电解水的结论进行分析;
(6)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的净化方法、硬软水的检验及电解水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
19.【答案】C+O2CO2 Zn+H2SO4=ZnSO4+H2↑2NaOH+CuSO4=Na2SO4+Cu(OH)2↓
【解析】解:(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2)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
故答案为:
(1)C+O2CO2;
(2)Zn+H2SO4=ZnSO4+H2↑;
(3)2NaOH+CuSO4=Na2SO4+Cu(OH)2↓。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0.【答案】过滤 漏斗 余热 CaCO3、Mg(OH)2 Na2CO3+2HCl=2NaCl+H2O+CO2↑大于
【解析】解:(1)步骤①的实验操作是过滤;在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步骤③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MgCl2和CaCl2,试剂X为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固体A中除泥沙外还含有CaCO3、Mg(OH)2;
(4)溶液B加入适量盐酸过程中会产生气体,该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5)某粗盐样品用以上步骤经过提纯(不考虑过程中的损耗),除杂的过程中会生成氯化钠,所得到的氯化钠质量大于原粗盐样品中的氯化钠质量。
故答案为:(1)过滤;漏斗;
(2)余热;
(3)CaCO3、Mg(OH)2;
(4)Na2CO3+2HCl=2NaCl+H2O+CO2↑;
(5)大于。
(1)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以及过滤需要的仪器进行分析;
(2)根据蒸发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
(3)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
(4)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5)根据除杂的过程中会生成氯化钠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1.【答案】CA37.3不饱和 3:10C3.6
【解析】解:(1)石灰石难溶于水,汽油和水不能互溶,蔗糖能溶于水,则将少量三种物质分别加入足量水中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蔗糖,故选:C。
(2)A、烧碱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①由表中数据可知,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7.3g。
②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6g,则此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6g的氯化钠,那么此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8.3g的氯化钠,将15g氯化钠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该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比为15g:50g=3:10。
③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此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的氯化钠,将36g氯化钠溶于120g水得到溶液A,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得到A、B、C、D四种溶液,溶液A、B、C中的溶剂分别是120g、110g、100g,则属于饱和溶液的是C;溶液D是在溶液C的基础上蒸发10g水,则此时析出溶质的质量是此温度下10g水中溶解的氯化钠质量,所以溶液D中析出溶质的质量为3.6g。
故答案为:
(1)C;
(2)A;
(3)①37.3g;②不饱和;3:10;③C;3.6g。
(1)根据石灰石难溶于水,汽油和水不能互溶,蔗糖能溶于水来分析;
(2)A、根据烧碱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来分析;
B、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来分析;
C、根据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来分析;
(3)①根据表中数据来分析;
②根据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6g,则此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6g的氯化钠来分析;
③根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此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的氯化钠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溶解度的应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2.【答案】试管 2KMnO4K2MnO4+MnO2+O2↑连续 BCaCO3+2HCl=CaCl2+H2O+CO2↑
【解析】解:(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a是试管,故答案为:试管;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连续;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制取装置为B;故答案为:B;CaCO3+2HCl=CaCl2+H2O+CO2↑。
(1)根据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当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进行分析;
(3)根据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进行分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3.【答案】O2 Fe+CuSO4=FeSO4+Cu碳 3CO+Fe2O32Fe+3CO2 C
【解析】解:(1)“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下也很难与氧气反应,氧气的化学式为O2;
(2)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3)钢的含碳量为0.03%∼2%,生铁的含碳量为2%∼4.3%,因此生铁和钢是两种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
(4)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5)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氢>银,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说明铁全部参加反应,硝酸银是否含有无法确定;故选C。
故答案为:
(1)O2;
(2)Fe+CuSO4=FeSO4+Cu;
(3)碳;
(4)3CO+Fe2O32Fe+3CO2;
(5)C。
(1)根据金的性质进行分析;
(2)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生铁和钢的组成进行分析;
(4)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本题考查了铁的冶炼、金属的化学性质、生铁和钢、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知识,掌握金属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
24.【答案】煤 CH4+2O2CO2+2H2OA271:3
【解析】解:(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反应是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3)A.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B.化学反应过程中可能发生吸热或放热的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人类利用的能源不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比如物理变化也能获得能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4)将23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点燃,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23g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3g×2446×100%=12g,氢元素的质量为:23g×646×100%=3g,则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3g÷218=27g;恢复到室温,测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70%,则混合气体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1−70%=30%,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2g÷30%=40g,设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由题意得:x+y=40g,x×1228+y×1244=12g,解得:x=3g,y=9g,则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3g:9g=1:3。
故答案为:
(1)煤;
(2)CH4+2O2CO2+2H2O;
(3)A;
(4)27g;1:3。
(1)根据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来分析;
(2)根据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来分析;
(3)A.根据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来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可能发生吸热或放热的现象来分析;
C.根据人类利用的能源不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比如物理变化也能获得能源来分析;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来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5.【答案】5:12:5 5:1 152 80
【解析】解:(1)木糖醇的分子式为C5H12O5,木糖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5:12:5;
(2)木糖醇的分子式为C5H12O5,木糖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5×12):12=5:1;
(3)木糖醇的分子式为C5H12O5,木糖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12)+12+(5×16)=152;
(4)152g的木糖醇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152g×5×165×12+12+5×16×100%=80g;
故答案为:
(1)5:12:5;
(2)5:1;
(3)152;
(4)80。
(1)根据木糖醇的分子式计算出C、H、O原子个数比;
(2)元素质量之比等于各元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据此计算;
(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4)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等于该化合物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据此计算。
本题考查了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掌握基础的计算方法即可解答。
26.【答案】解:(1)(2)设样品中氯化铜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2NaOH+CuCl2=Cu(OH)2↓+2NaCl;
80 135 98 117
zx9.8gy
13598=x9.8g 98117=9.8gy 9880=9.8gz
x=13.5gy=11.7gz=8g
样品中氯化铜的质量分数为;13.5g15g×100%=90%
答:(1)样品中氯化铜的质量分数90%;
(2)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1.7g;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1.7g÷20%+9.8g−13.5g=54.8g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g54.8g×100%≈14.6%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解析】(1)(2)根据沉淀氢氧化铜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氢氧化钠、氯化铜、生成的氯化钠质量;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023年天津河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天津河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0页。
2022年天津市河北区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天津市河北区初三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
2022年天津市河北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天津市河北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