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项目 | 集体备课内容 | ||
教学内容 | 黄河颂 | 1课时 | |
核心素养目标 | 1、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受黄河形象,领悟黄河凝聚着的民族精神。 2、 借助课文批注,理解诗意,学习为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做批注。 | ||
教学重、难点 | 1、感受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代表的伟大坚强的中华民族精神。 | ||
本课亮点 | 体会诗歌中狂放澎湃的爱国热情 | ||
教学方法、策略 | 自主探究法 朗读法 | ||
教学步骤 | 学习活动 | 个性化二次备课内容 | |
一、用黄河的图片进行导入,在展示图片的同时播放《黄河颂》的朗诵录音。 二、预习检查:1、字词 2、文学常识3、作者光未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题目《黄河颂》中,哪一个字是关键?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朗诵词有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1)“颂”是题目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和赞颂之情。 (2)作者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 2、诗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在课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再次阅读诗歌,做好批注。 明确:把歌词主体部分即“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成三个层次: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三、深入研读 1、赏析重点句子,阅读诗歌,并在相应句子旁做好批注。
明确: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里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明确:首先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2、从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一条什么样的黄河? 明确: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勇往直前,坚不可摧 …… 3、作者在诗歌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4、从这首诗中你学到了什么?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5、拓展:《祖国啊……》
五、布置作业
①完成《新课程》 ②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仰望星空》的相应诗歌阅读,并做好批注 |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2791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黄河颂教案及反思</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新课导入,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5 黄河颂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5 黄河颂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