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含答案)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含答案)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含答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课内阅读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各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知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而去之寡助之至,亲戚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孟子》说服力极强,结合文段中的语句具体分析其语言特色。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说得道着多助,下面的链接材料中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链接材料】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注释】圹(kuàng):野外。 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革非不坚利也    兵:武器B.委而    去:离开C.三里之       城:外城D.寡助之       至:极点(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助    女家B.固国不山溪之险    河内守亚夫为将军C.然而不胜       以顺为正D.环攻之    何苦不平(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著作的语录体典籍。B.本文首先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心观点,接着两两比较,指明天时的重要性。C城非不高也以下四个并列双重否定句,极力陈述守方所具备的地利条件。D.孟子认为君主行仁政,得民心,获得人和的有利条件,往往会无往不胜、无敌天下。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下列选项中对相关词语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丢下”“舍弃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委而去之,应为放弃”“舍弃之意。B三里之城”“舜发于畎亩之中”“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均可译为C攻亲戚之所畔中的曾益其所不能中的,用法相同,都是通假字。D寡助之至宾至如归中的同义,均可理解为(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3)下面对文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观点明确,强调人和的核心思想,借讨论战争来论述推行仁政、赢得民心的重要性。B.孟子开篇采用两两比较的方式来阐述观点,先将地利人和比较;再将天时地利比较。C.孟子认为君王施行仁政则多助多助天下顺之,就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D.《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选文运用了双重否定句、排比句等特殊句式,有着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也增强了说服力。(4)请阅读链接材料,分析材料中周文王和商纣王的事例如何印证选文中孟子的观点。【链接材料】西伯曰文王……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帝纣好酒淫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於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注释】礼下贤者:对有才德的人谦下有礼。不暇食:顾不上吃饭。暇,空闲。盍:何不。厚:加重。仞:满。乃重刑辟:开始实行严刑峻法。炮烙:纣王所创的一种酷刑。阴:暗中。滋:增强。稍:渐渐。(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周本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多助之/余人各复延其家B.威天下不以革之利/临城下C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D.委而/太丘舍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9.文中孟子认为君主怎样做才能够战必胜?理由是什么?  二、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子奇治阿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病,仓无粟,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注释:阿:地名10.解释甲文中加点的字1而去之(              )2)亲戚(              )11.解释乙文中加点的字1)追者(                )2起兵击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中的划线句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3.请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阿 人 父 率 子 兄 率 弟 以 私 兵 战 遂 败 魏 师14.子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用自己的话回答) 15.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郭,环而攻之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封疆之界,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之属也。可以一战。战请从。”(选自《曹刿论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巩固 B.亲戚  畔:同,背叛C.肉食者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D之属也  忠:忠诚(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七里/肉食者谋 B.环而攻之不胜/云归岩穴暝C.域民不封疆之界/ D.战请从/北通巫峡(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选文都写到了与战争相关的内容,但角度不同。甲文主要写战争结果,乙文主要叙述战前准备。B.甲乙选文对取得战争胜利前提条件的认识是一致的,都强调了民贵、人和的重要性。甲文认为君主应施以仁政,得民心。乙文则表示君主在政治上要取信于民。C.甲乙选文语言简洁精炼。甲文战必胜矣中仅用字就凸现取胜的信心,乙文以一字就表达出曹刿对权贵的蔑视。D.甲乙选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把地利人和进行比较,得出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乙文从庄公与曹刿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节选自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节选自佚名《子奇治县》)16.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米 B.亲戚之(bànC.父子( D败魏师(zhú1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委而_______2君子有不战________3)必能_______4)子奇________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乃起兵击之19.【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形象地印证了【甲】文中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结论。 20.阅读回答问题。(甲)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下面对《饮酒》(其五)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D.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是对全篇的总结。即人的自然本性,忘言是指本想说明白。(2)下列句中加点的的意义与例句的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威天下不兵革之利A顺为正者(《富贵不能淫》)B.自康乐来(《答谢中书书》)C天下之所顺D.请军礼见(《周亚夫军细柳》)(3)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悠然见南山七里之民不以封疆之界(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5)(甲)文中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6)(乙)文中孟子认为君主怎样做才能够战必胜?理由是什么?(7)(乙)文中为了证明观点的正确,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例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提出的?
    参考答案:1.(1)放弃(2)同,背叛    2.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3.示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连用三个并列排比句,气势磅礴,增强了说服力,进一步强调物质条件的不足恃,从反面说明了人和的重要性。    4.不一样。《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所说的,指的是统治着施行的仁政;链接材料中所说的,指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 5(1)C(2)A(3)B 6(1)D(2)①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3)B(4)第一段从正面印证了作者的观点,理由:讲述的是西伯侯行仁政逐渐强盛的事。第二段从反面印证了作者的观点,理由:记叙了商纣王不行仁政采用严刑峻法逐渐衰落的事。 7D    8.(1)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2)能行仁政的君王,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9.君主要得道,也就是施仁政。因为施仁政,才能实现人和,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因此,施仁政的君主,能以多助寡助,战必胜。 10     放弃    ,背叛    11    ,返回     于是    12.(1)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2)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必须胜利。    13.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14.把兵库里的武器融化后制造农具,给百姓使用;打开粮仓救济贫苦的人 15(1)D(2)C(3)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及玉帛之类的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4)A 16A    17     离开     所以     治理        18.(1)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2)(魏国)于是起兵攻打阿县。    19.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20(1)A(2)C(3)①闲适淡泊的样子;外城;限制。(4)①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的地形比不上人心的团结。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5)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适性而动,悠然自得。(6)孟子认为,得道也就是施行仁政。理由:得道者多助。(7)例子一:城环而攻之而不胜,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的观点,从进攻的角度。例子二:城高、池深、兵利、粮多,论证了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从防守的角度。  

    相关试卷

    专题1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专题1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阅读 1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阅读 1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特殊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问题探究与课后练习,中考真题再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