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历年中考阅读真题文言文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部编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82127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历年中考阅读真题文言文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部编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82127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历年中考阅读真题文言文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部编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82127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历年中考阅读真题文言文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部编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82127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历年中考阅读真题文言文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部编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82127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历年中考阅读真题文言文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部编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821275/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时作业
展开1.【2020·上海初三一模】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节选)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生于忧死于安乐(节选)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两段文字的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的孟子,他是_____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5.根据选段,作战胜利除了依靠“人和”还需要依靠( )。
A.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D.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6.用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7.孟子文章的雄辩色彩体现在论证的层层推进,如《天时不如地利》分三步推断出“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结论。请加以简述。
8.孟子文章的雄辩色彩也体现在善用排比,论证充分有力。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第二段,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2.【2018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王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战国策•齐策》)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七里之郭 (_____) (2)委而去之(_____)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_____) (4)天下顺之(_____)
(5)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_____) (6)使者未说(_____)
6.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
(1)天时不如地利
(2)岁亦无恙耶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苟无民,何有君?
8.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和(乙)都阐释了①______的治国理想,但语言风格不同,(甲)文大量使用②_______、③________句,语言气势磅礴;(乙)文则大量运用④________句,语气强硬,不容置辩。
3.【2017年北京市中考题】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下列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下列各组加点词句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 自云先是闻秦时乱
B.地利不如人和 至若春和景明
C.环二攻之而不胜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池非不深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0.用现代汉语翻译词句。
委而去之。
11.依据全文对“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甲】只要有规定的边疆界线,有限要的山河,有强大的武力,就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巩固国防,威慑天下。
【乙】使人们定居下来保证他们不迁徙,靠划定边界是不行的;巩固国防靠山河的险峻是不行的;威慑天下靠武力强大是不行的。
12.结合上下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段文字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链接材料】
勾践①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②。”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③矣,请报之。”…… 果行,国人皆劝④。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⑤?”是故败吴于囿⑥,又败之于没⑦,又郊败之。
(选自《国语·勾践灭吴》)
注:①“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他曾被吴王夫差打败。②“更”改正。③“节”节制。④“劝”勉励。⑤“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有我们这么好的国君啊,能不为他拼死作战吗?⑥“囿”古地名。⑦“没”古地名。
4.【2020·河南省初三一模】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环而攻之 环:围。
B.委而去之 委:委托。
C.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D.发于声 发:显露、流露。
11.将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2.结合语段(一),谈谈你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并任举一个事例来证明“得到多助”或“失道寡助”。
13.语段(一)和语段(二)都很好地体现了孟子散文语言的“雄辩性”,请结合两个语段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5.【2020·河北省初三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
15.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6.选文(一)中的画线句在论证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17.孟子在选文(二)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接近的是( )和( )这两句。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6.【2019年湖北中考模拟题】
阅读《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与《孟子论得天下》,完成小题。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注释】:① 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 与:同"为",替的意思。 ③ 尔也:而已。④ 圹(kuàng):原野。
13.解释加点词语。
(1)寡助之至
(2)兽之走圹
14.翻译句子。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1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民之归仁也
B.得道者多助 得其民有道
C.以天下之所顺 可以一战
D.失道者寡助 得其心有道
16.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 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 。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 就是:______________。
17.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 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
7. 【2018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8.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士兵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限制
C.寡助之至 至:极点
D.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1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先天下之忧而忧
B.委而去之/濯清涟而不妖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杀之以应陈涉
D.然而不胜者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20.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地利”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C.文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统治者施行“仁政”的必要性。
D.文章论证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层层深入,结构缜密。
8.【2018·四川中考模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 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 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 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两章)
1.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限制。
B.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C.多助之至 至:到达。
D.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2.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环而攻之而不胜 而山不加增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臣以王吏之攻宋
C.寡助之至 杜少府之任蜀州
D.困于心衡于虑 搜于国中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A.一个国家,国内却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土,国外却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和外在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B.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 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C.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 在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D.一个国家,国内却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却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在的 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 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章最后把“多助”和“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C.这两则短文都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第一则以战争中的事例作为例证,第二则从个人事例 说起。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2018年江苏省中考模拟】
文言文阅读。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页。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病,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子奇治县》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_______________ (2)亲戚畔之 _______________
(3)追者反曰 _______________ (4)遂败魏师 ______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形象地印证了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阿县“遂败魏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0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这是一份中考0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同步练习题,共15页。
专题06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训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06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训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部编版),文件包含专题06《曹刿论战》三年真题训练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部编版docx、专题06《曹刿论战》三年真题训练原卷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