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第1页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第2页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知道“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二、教材分析本课从三个板块介绍了唐朝最辉煌时期的政治变幻。隋朝土崩瓦解之后,原隋朝官员李渊建立了唐朝,平定全国,在他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唐太宗成为我国古代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原因。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教材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进行阐述。这些措施构成了“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与隋末暴政形成鲜明对比。“女皇武则天”主要介绍了两方面内容:武则天如何当上皇帝的和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也是本课重点知识,教材介绍了唐玄宗统治前期的主要措施和政绩,这些政绩构成了“开元盛世”的主要内容。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上学期以经掌握了一些历史知识,对本课的学习起了铺路搭桥的作用。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并不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培养关注历史发展的广泛性和持续性。四、教学方法1.分组探究法2.比较法3.史料分析法4.分析归纳法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2.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治国的基本史实,掌握“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知道他们对唐朝的贡献。3.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故事、视频、材料及阅读教材等手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2.对唐太宗和武则天作简单的评价,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2.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3.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六、重点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具体表现。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七、教学过程导入:
    展示下列漫画《唐太宗照镜子》,学生观察图片,看看能从图片中提取到什么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学生回答:面对李建成的时候,唐太宗是一个杀手,面对百姓的时候,唐太宗是好皇帝,面对侵扰边境的突厥,他是天策上将,面对友好的少数民族,他是天可汗。在朝臣和后世眼中,还有待于我们去评价。过渡:为什么唐太宗面对不同的镜子有不同的形象?学习了本课我们就有所了解。新课讲授:新课之前,我们先来进行分组,分为三小组:唐太宗组、武则天组和唐玄宗组,每个组明确自己的内容范围,其他组进行监督,在本组成员回答之后进行计分,其他组可进行补充加分。(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唐太宗是唐朝的皇帝,但他不是开国皇帝,那唐朝是由谁来开创的呢?1.唐朝的建立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学生回答之后用课件进行展示,并简单介绍李渊。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时间:618年建立者:李渊
    都城:长安概括李渊的成就经历: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唐高祖李渊建立了唐朝,并完成了统一。但唐朝在他的继承者李世民统治时期走向盛世。李世民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人物呢?首先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唐太宗李世民》。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视频,简单介绍唐太宗。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智勇兼备,文武双全。在唐王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功勋卓著,被封为秦王。为夺取皇位继承权,他发动“玄武门之变”,不久,又迫使李渊退位,于626年即皇位,627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唐太宗。他开创了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局面——“贞观之治”。1.贞观之治展示以下材料:(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学生根据材料分析贞观初期的情况。(唐太宗组回答)学生概括:贞观初期,人烟稀少,经济萧条。面对这样的情况,唐太宗会采取哪些措施来进行改善呢?(1)学生阅读教材第7—8页,归纳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措施。(唐太宗组回答)生1:虚心纳谏,善于用人介绍唐太宗时期的贤臣: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
    展示材料: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贞观政要·论任贤》教师解读材料,根据材料讲述魏征和唐太宗之间的历史故事。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趣味性。也让学生明白,人要学会谦虚,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建议。生2:减省刑法,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展示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教师讲述: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他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生3:完善科举,完善三省六部制教师补充:科举考试在隋朝就开创了,在唐朝时期得到完善,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在政治上,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设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的职能是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执行。用学生请假的程序帮助学生理解三省的职能及运作程序。问题:唐太宗实行的这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出示材料:(经过唐太宗的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2)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生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师:人无完人,唐太宗统治后期,好大喜功,也做了不少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事情,但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该辩证客观地进行评价。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唐太宗?学生根据对唐太宗的了解进行评价,让学生学会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问题。过渡:唐太宗去世后的墓碑上清楚记载了他的丰功伟绩,但唐朝却有一座无字碑,这是谁的呢?为什么没有文字?下面请同学们与老师一起探究无字碑之谜。(二)女皇帝武则天 出示材料:    则天皇后武氏,讳曌,并州文水人也。……则天年十四时,太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及太宗崩,遂为尼,居感业寺。大帝(唐高宗)于寺见之,复召入宫,拜昭仪。时皇后王氏、良娣萧氏频与武昭仪争宠,互谗毁之,帝皆不纳。进号宸妃。永徽六年,废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高宗称天皇,武后亦称天后。后素多智计,兼涉文史。            —《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根据材料,简单介绍武则天。(武则天组回答)生1:武则天,也叫武曌,唐高宗的皇后,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废掉两个做皇帝的儿子,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登基称帝。从立为皇后参掌实权(655)到大周皇帝退位(705),预政当政50年。1.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有哪些政绩?(武则天组回答)生2:(1)打击敌对官僚贵族。(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武举和殿试。(3)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    2.问题:武则天的统治在唐朝起了什么作用?(武则天组回答)    生3: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人口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的盛世局面奠定基础。    展示无字碑图片,介绍无字碑。
        墓碑通高7.53米,宽2.l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一字?历代学者为此争执不休,众说纷纭。较为合理的解释是,这“无字碑”是按武则天本人的临终遗言而立的,其意无非是功过是非由后人评说。那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武则天呢?课后搜集武则天相关资料,并对她进行评价。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政绩可以概括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的鼎盛时期——“开元盛世”。(三)开元盛世 武则天死后,唐朝经历了几年的动荡,李隆基即位,称为唐玄宗。展示唐玄宗图片,学生简单介绍唐玄宗。
    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难,故即位之初,知人间疾苦,躬勤庶政。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那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稳定自己的政治局面呢?(唐玄宗组回答)学生阅读教材回答:生1:励精图治,稳定政局。生2:重用贤能,进行改革。学生找出唐玄宗重用的贤才,并回答改革措施。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1.措施生3: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问题: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后果?(唐玄宗组回答)2.结果生4: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国民生活安定,国力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展示图片:用最近比较火的一部电影《妖猫传》的剧照,表现唐朝的繁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探究:归纳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和共同表现。小组讨论,进行抢答。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共同原因:皇帝励精图治;注重发展生产;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减轻人民负担;重视人才选拔等。 共同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力强盛、文教繁荣等。八、课堂小结隋朝灭亡为唐太宗提供了历史教训,在此基础上的治国思想和措施造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之后的武则天继续实行贞观以来的政策和措施,重用人才,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在唐太宗、武则天的基础上,唐玄宗励精图治,唐朝进入鼎盛时期。九、板书设计:             从“贞观之治”  唐太宗——贞观之治           三个皇帝     到“开元盛世”  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两个盛世             唐玄宗——开元盛世           一代女皇                         十、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动画视频和历史小故事的讲述,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课堂比较活跃,学生参与性高,补充知识点,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教会学生如何去评价历史人物,学生的历史思维得到锻炼。但在武则天部分用时过长,下次应该要控制好时间,还有,在讨论环节应给学生进行评价,及时进行信息反馈。问题的设置应该更具有针对性,应该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十一、作业布置搜集资料评价武则天。

    相关教案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故事导入,新课教学,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内容,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