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17881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17881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17881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17881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17881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17881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17881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17881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
展开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豌豆用作遗 传材料的优点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优点2条)2.什么是自交、杂交3.什么是自花传粉、异花传粉4.相对性状的概念(熟记)5.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熟悉、去雄的目的、套袋的目的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1.实验过程(图1-3会描述)、结果(3条)、提出了哪4个问题2.常用符号: 亲本、杂交、自交、F1、F2、雌性、雄性对应的符号3.什么是正交、反交4.什么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稳定遗传
1.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4条假说(要求会背)2.什么是纯合子、什么是杂合子3.注意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只能说是遗传因子,不能说是基因。4.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实验原理、实验注意问题、结果与结论
1.孟德尔是如何演绎推理的(图1-5)2.实验验证:测交后代的高茎和矮茎比的确接近1:13.测交实验的启示(理解):F1是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为Dd;F1能产生D和d两种配子且比例相等;F1形成配子过程中,D和d两种配子能 彼此分离
1.分离定律的内容:P72.适用条件: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细胞核遗传3.注意:证明分离定律的直接证据是看配子,间接证据是测交1:1和杂交3:1。
为何F2性状分离比为3∶1?
推理: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类型,比例= 1∶1。
验证:完成测交实验。推理正确。
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对性状分离现象作出解释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观察F2,发现F2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两种性状,且其数量比接近3∶1B.由F2出现了3∶1的性状比推测,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则F2中有3种类型的遗传因子组成,且其数量比接近1∶2∶1D.若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遗传图解书写注意事项:
1.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a.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一、豌豆用作遗传材料的优点
b.豌豆具有多个易于区分的性状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去雄(花粉成熟之前)
2.套袋(避免其他花粉传播)
3.授粉(人工异花授粉)
4.套袋(避免异花传粉)
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进行的交配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进行的交配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F1中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后代个体的性状彼此相同,而且与亲本的性状也相同的现象。
注意: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把一个亲本组合称为正交,那么交换性别的亲本组合就称为反交。
3 : 1
787 高茎 277
1.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呢?2.为什么子一代没有矮茎的,而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的呢?3.子二代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4.什么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分离呢?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每个因子决定一种特定的性状,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如D)来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如d)来表示。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纯种高茎豌豆的体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DD、纯种矮茎豌豆的体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dd。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人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孟德尔的假说合理解释了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但是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够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
1.孟德尔巧妙设计了测交实验:根据假说推测测交后代结果
2.测交实验结果验证假设
在实际的测交操作过程中,得到166株后代,高茎87,矮茎79,比例接近1:1。与预期相符合,从而验证了假说的正确。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不相_______;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_____,______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_____遗传给后代
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⒈真核生物; ⒉有性生殖的生物;⒊细胞核遗传;⒋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1.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杂合子自交后代无纯合子B.纯合子自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C.性状相同,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2.(2022·湖北黄冈高一月考)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学中常用“⊗”“×”表示杂交和自交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C.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D.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
3.(2022·黑龙江大庆高一期中)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的是( )A.高茎×高茎→高茎 B.高茎×高茎→301高茎+110矮茎C.矮茎×矮茎→矮茎 D.高茎×矮茎→98高茎+107矮茎
2.某养猪场有黑色猪和白色猪,假如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猪是杂合子(Bb)还是纯合子(BB),最合理的方法是( )A.让该公猪充分生长,以观察其肤色是否会发生改变B.让该黑色公猪与多头黑色母猪(BB)交配C.让该黑色公猪与多头白色母猪(bb)交配D.从该黑色公猪的性状表现即可分辨
六、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随机组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理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别,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 、 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 、 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 。
方法步骤:1.在甲、乙两个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为10个。 2.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充分混合。 3.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组4.将抓取的彩球后。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
(1)两个小桶代表什么?(2)D和d小球代表什么?(3)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数一定要相同吗?(4)每个小桶中D和d两种彩色球数一定相同吗?(5)分别从两小桶抓个小球组合在一起什么含义?为什么选择形状、大小、质量等同的彩球?(6)抓过的小球可以不放回原桶吗?(7)为什么要重复30次?
(3)不一定,同种生物雄配子>雌配子。
(4)一定,两种雌(或雄)配子数=1∶1。
(6)不行,若不放回,则两种雌(或雄)配子数≠1∶1。
(7)确保观察样本数目足够多
1.(2022·河北石家庄高一月考)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将甲袋子内的小球数量(D∶d=1∶1)总数增加到乙袋子内的小球数(D∶d=1∶1)的10倍,之后进行上百次模拟实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袋子分别模拟的是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B.该变化脱离了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实际情况C.最终的模拟结果是DD∶Dd∶dd的数量比接近1∶2∶1D.袋子中小球每次被抓取后要放回原袋子再进行下一次抓取
写出子代的遗传因子与性状
DD:Dd:dd=1:2:1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四、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1.实验过程(图1-6会描述)、结果。2.提出了哪两个问题。 3.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发现了什么, 9:3:3:1与3:1有什么关系
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1.孟德尔做出的解释是什么(P10)?2.针对此解释F1产生的雌雄配子有哪四种、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几种,遗传因子组合形式有几种,性状表现有几种?3.纯合子、杂合子(双杂合子和但杂合子)、双显性、单显性、双隐性、重组类型的计算4.针对第三条的计算如何利用逐对分析法快速求出结果。5. 孟德尔是如何演绎推理的(图1-9)6.实验验证:所做的测交实验,无论是以F1做母本还是做父本,结果都与预期相符。要求:对自由组合的验证中的测交,要求 会画遗传图解
1.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2.自由组合定律适用的条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两对或多对遗传因子(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细胞核遗传、有性生殖的生物。
什么是表现形式、基因型、等位基因(重点记忆这个,比如D和d是等位基因,D和D或d和d是相同的基因)
共计2 条课本P13,注意要熟悉举的例子。
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没有出现新的性状,但出现了新的性状组合
提出问题:1.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它们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2.这与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的3:1的数量比有联系吗?
将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一并考虑:从数学角度分析,F2四种性状表现比例9:3:3:1与3:1有以下关系
即:(3黄色:1绿色)(3圆粒:1皱粒)=
9:3:3:1是(3:1)2的展开式。
1.假设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则纯种黄色圆粒与纯种绿色皱粒的遗传因子组成分是 ;那么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表现为_________。
2.孟德尔的解释: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YyRr产生配子种类有:
1 : 1 : 1 : 1
2.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2.雌雄配子结合,有____种方式。
F1的雌雄配子各有____种。
基因型____种表现型____种
9 : 3 : 3 :1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实验
1.演绎推理----预测测交实验的结果
请同学们写出F1测交遗传图解(注意规范书写)
1 : 1 : 1 : 1
测交实验的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因此可以证明,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完全正确的。
2.实验验证----进行测交实验
即F1在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是可以自由组合的。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 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 ,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
实质:形成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注意不是配子的自由组合!
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细胞核基因至少两对相对性状
(1)1866年,孟德尔将遗传规律整理成论文发表。(2)1900年,三位科学家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遗传规律。(3)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了一个新名字“基因”,并且提出了表现型(表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表现型(表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指与表现型相关的基因组成,,如DD、Dd、dd。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与d。
提示:表现型相同(如高茎),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DD或Dd);基因型相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表现型相同,即:基因型+环境条件→表现型。
P 抗倒不抗病 不抗倒抗病
F1抗倒不抗病
不抗倒抗病 抗倒抗病
9抗倒不抗病 3抗倒抗病 3不抗倒不抗病 1不抗倒抗病
稳定遗传的高产抗倒抗病品种
连续自交多代,并逐代淘汰不抗病的植株
2.遗传病患病概率的推断
依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对某些遗传病在后代中的患病概率作出科学的推断,从而为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分离定律VS自由组合定律
(1)两大遗传定律在生物的性状遗传中______进行,______起作用。(2)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________。
4=22种1:1:1:1
4=22种9:3:3:1
题型1: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现象:
n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规律
1.AaBbCc产生ABC配子的概率:______
2.AaBbCc与AaBBCc杂交,后代中AaBBcc出现的概率为______
3.AaBbCc与AabbCc杂交,后代表现型A_bbcc出现的概率为______
4.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自交,请分析:(1)后代中出现AaBbCc的几率是 。(2)后代中出现新基因型的几率是 。(3)后代中纯合子的几率是 。(4)后代中表现型为A bbcc型的几率是 。(5)后代中出现新表现型的几率是 。(6)在后代全显性的个体中,杂合子的几率是 。
题型2:拆分法求解
5.AaBbCc×aaBbCC,其后代中:(1)杂合子的几率是 。 (2)与亲代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的几率是 。(3)与亲代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的几率是 。 (4)基因型与AAbbCC 的个体相同的几率是 。
自交AaBb× AaBb 测交AaBb × aabb9:7→ 9:3:4→9:6:1→12:3:1→13:3→15:1→10:6→1:4:6:4:1→
9A_B_: 7(3A_bb : 3aaB_:1aabb)
9A_B_ : 3A_bb : 4(3aaB_ :1aabb)
9A_B_ : 6(3A_bb : 3aaB_ ):1aabb
12(9A_B_ : 3A_bb) : 3aaB_ :1aabb
13(9A_B_ : 3A_bb : :1aabb) :3aaB_
15(9A_B_ : 3A_bb : 3aaB_):1aabb
10(9A_B_ :1aabb) : 6(3A_bb : 3aaB_)
题型3: 9:3:3:1的变形,总合为16
4.某植物花色有白色、粉色和红色三种类型。已知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和B、b表示)。取某白花植株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白花∶红花∶粉花=12∶3∶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白花植株与粉花植株杂交,后代白花∶红花∶粉花=2∶1∶1B.该白花植株自交所得后代中,白花植株共有4种基因型C.子代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既有红花植株又有粉花植株D.若含有A基因的个体表现为白花,则基因型为aaB_的个体表现为红花
例:人类的多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这两种病的等位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是独立遗传的,在一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再生一个孩子
(1)同时患两种的可能是______(2)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_(3)表现正常的可能是______(2)发病的概率是______
题型4:求患遗传病概率:
(2)单独考虑每一对基因,再利用加法定理和乘法定理组合起来:“和”用乘法定理,“或”用加法定理
第3章 基因的本质(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2): 这是一份第3章 基因的本质(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2),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DNA,蛋白质,T2噬菌体,实验思路,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ATGC,DNA复制总结,m·2n-1,2n-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 这是一份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减数分裂的概念,睾丸的曲细精管中,形成场所,二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子形成过程及其特点,染色体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减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章 发酵工程(考点串讲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这是一份第1章 发酵工程(考点串讲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分布,知识梳理,腐乳和泡菜制作,重点难点,泡菜制作,注意事项,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制作流程,消毒装置,清洗原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