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免疫调节(考点串讲)-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
展开第4章 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主干知识]
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抗原:病原体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的统称。
3.抗体: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
4.抗原呈递细胞(APC):是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细胞的统称,它们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
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
2.两大免疫分类: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根据是否针对特定抗原起作用,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3.免疫系统的功能:①免疫防御;②免疫自稳;③免疫监视。
[易错辨析]
(1)吞噬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它们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2)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3)保卫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针对特定抗原起作用。(×)
(4)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5)体内衰老细胞和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第2节 特异性免疫
[主干知识]
一、 体液免疫
1.含义:细胞激活后产生抗体,抗体主要存在于体液中,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2.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刺激,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
3.过程
二、 细胞免疫
1.含义: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主要靠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完成免疫反应的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2. 寄生在细胞内的病原体有病毒、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等。
3. 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
4.细胞免疫的过程
[易错辨析]
(1)抗原呈递细胞是指辅助性T细胞。(×)
(2)B细胞受到抗原直接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3)T细胞参与的是细胞免疫,B细胞参与的是体液免疫。(×)
(4)B细胞活化需要辅助性T细胞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则不需要。(×)
(5)记忆细胞可以存活几年到几十年。(√)
第3节 免疫失调
[主干知识]
一、过敏反应
1.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2.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
3.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4.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二、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1.自身免疫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自身免疫病是指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3.HIV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最终患者死于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易错辨析]
(1)过敏原都是抗原,都能引起免疫系统分泌抗体。(√)
(2)小明在一次吃大虾时发生了过敏反应,说明他从前没有吃过大虾。(×)
(3)某人因抗体损伤了胰岛素的受体而罹患糖尿病属于免疫缺陷病。(×)
(4)某婴儿患有艾滋病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5)风湿性心脏病是因为心脏瓣膜发生了变异导致免疫系统对其发起了攻击。(×)
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
[主干知识]
一、疫苗
1.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有关疫苗的研制,开创了科学地进行免疫接种的新时期。
2.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3.目前人类已研制出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等多种疫苗。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是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4.疫苗的应用是人们根据免疫反应的规律来设计的。
二、器官移植
1.器官移植: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
2.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研究表明,只要有一半以上相同即可进行器官移植。
3.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4.免疫学的应用,除免疫预防之外,还有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
[易错辨析]
(1)注射疫苗就是向体内注射抗体。(×)
(2)对于某些疾病,注射疫苗可能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
(3)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配型不成功的器官也可以移植。(×)
(4)人体白细胞根据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来识别“自己成分”。(√)
(5)免疫治疗是利用了抗原和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
本章重难点讲解
一、抗原、抗体和细胞因子的比较
比较项目 | 抗原 | 抗体 | 细胞因子 |
概念 | 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 | 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 | 由淋巴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 |
来源 | 一般为大分子“非己”成分,也可以是自身衰老或病变的细胞 | 由特定细胞产生 | 由淋巴细胞产生并分泌 |
本质 | 蛋白质或其他 | 蛋白质 | 多肽或蛋白质 |
特点 | ①异物性:抗原一般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但自身的一些成分或细胞(如癌细胞等),也可以成为抗原。②大分子性:通常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 000,当其水解为小分子物质,即丧失抗原性。③特异性:一种抗原通常只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 特异性 | 特异性 |
二、记忆细胞及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区别
(1)记忆细胞的特点
①寿命长。
②对曾经入侵的病原体十分敏感,且可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
③是发生二次免疫反应的基础,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区别(以体液免疫为例)
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的浓度和患病程度情况如图所示。
二者的主要区别:
①浆细胞的来源不同
初次免疫时,浆细胞是由B细胞分化形成的;二次免疫时,不仅B细胞能分化成浆细胞,记忆细胞还能更快地增殖分化出更多的浆细胞。
②反应速度不同
初次免疫时,从抗原侵入至B细胞接受刺激所花时间较长;二次免疫过程中,记忆细胞对抗原十分敏感,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直接接受刺激并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因此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反应快。
③反应强度不同
二次免疫反应与初次免疫反应相比,具有反应更快、更强烈、抗体产生的数量更多的特点。有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能对这种抗原记忆终生(如天花、麻疹、伤寒等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对相应抗原具有抵抗力)。
三、过敏反应
1.过敏反应的概念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
2.过敏原
3.发病机理与常见类型
4.过敏反应的特点
(1)有快慢之分,过敏者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内出现反应,也可能24h后才有症状。
(2)许多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5.主要预防措施
由于过敏反应是机体接触过敏原才发生的,因此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
6.体液免疫中的抗体≠过敏反应中的抗体
比较项目 | 体液免疫中的抗体 | 过敏反应中的抗体 | |
相 同 点 | 来源 | 来源于浆细胞 | |
成分 | 都是蛋白质 | ||
不 同 点 | 分布 | 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 | 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
反应时机 | 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就发生免疫反应 | 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才发生免疫反应 | |
作用对象 | 抗原 | 过敏原 | |
反应结果 | 消灭抗原 | 引起过敏反应 |
四、免疫预防、诊断、治疗
1.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
比较项目 | 免疫预防 | 免疫治疗 |
原理 | 抗原刺激机体主动产生免疫力 | 提高或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 |
获得方式 | 抗原入侵获得;注射疫苗获得 | 用抗体、细胞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进行免疫增强疗法;用免疫抑制剂进行免疫抑制疗法 |
适用对象 | 健康人 | 患者或疑似患者 |
2.免疫诊断
(1)原理:抗原—抗体杂交原理。
(2)方法:用抗原检测病原体或肿瘤标志物等。
(3)适用对象:患者或疑似患者。
(4)特点:灵敏度高。
3.免疫治疗
第3章 体液调节(考点串讲)-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 这是一份第3章 体液调节(考点串讲)-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共6页。
第2章 神经调节(考点串讲)-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 这是一份第2章 神经调节(考点串讲)-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共9页。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串讲)-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 这是一份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串讲)-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