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高中数学(文)复习12-3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学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417778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考版高中数学(文)复习12-3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学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417778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考版高中数学(文)复习12-3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学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417778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考版高中数学(文)复习12-3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学案
展开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2.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考向预测·
考情分析: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是高中数学的重要推理方法,它们仍是高考的考点,题型将是选择或填空题.
学科素养:通过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的应用考查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积 累 必备知识——基础落实 赢得良好开端
一、必记3个知识点
1.直接证明
2.间接证明——反证法
要证明某一结论Q是正确的,但不直接证明,而是先去____________(即Q的反面非Q是正确的),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________,因此说明非Q是________的,从而断定结论Q是________的,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3.数学归纳法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________(n0∈N*)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________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____________________都成立,上述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二、必明2个常用结论
1.分析法与综合法的应用特点:对较复杂的问题,常常先从结论进行分析,寻求结论与条件的关系,找到解题思路,再运用综合法证明;或两种方法交叉使用.
2.利用反证法证明的特点:要假设结论错误,并用假设的命题进行推理,如果没有用假设命题推理而推出矛盾结果,其推理过程是错误的.
三、必练2类基础题
(一)判断正误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综合法是直接证明,分析法是间接证明.( )
(2)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 )
(3)反证法是指将结论和条件同时否定,推出矛盾.( )
(二)教材改编
2.[选修1-2·P42练习T2改编]若P=a+6+a+7,Q=a+8+a+5(a≥0),则P,Q的大小关系是( )
A.P>Q B.P=Q
C.P<Q D.不能确定
3.[选修1-2·P52T2改编]6-22与5-7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提 升 关键能力——考点突破 掌握类题通法
考点一 综合法的应用 [综合性]
[例1] 设a,b,c均为正数,且a+b+c=1,证明:
(1)ab+bc+ca≤13;
(2)a2b+b2c+c2a≥1.
听课笔记:
一题多变
(变问题)若例1条件不变,证明:a2+b2+c2≥13.
反思感悟 综合法证题的思路与方法
【对点训练】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sin A sin B+sin B sin C+cs 2B=1.
(1)求证:a,b,c成等差数列;
(2)若C=2π3,求证:5a=3b.
考点二 分析法的应用 [综合性]
[例2] 已知a>0,证明:a2+1a2-2≥a+1a-2.
听课笔记:
反思感悟 分析法的证题思路
分析法的证题思路是“执果索因”,即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或本身已经成立的定理、性质或已经证明成立的结论等.通常采用“欲证—只需证—已知”的格式,在表达中要注意叙述形式的规范.
【对点训练】
设x≥1,y≥1,证明:x+y+1xy≤1x+1y+xy.
考点三 反证法的应用 [综合性]
[例3] 已知非零实数a,b,c构成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求证:1a,1b,1c不可能成等差数列.
听课笔记:
反思感悟 反证法证明问题的一般步骤
(1)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原结论的反面为真;
(2)归谬——把“反设”作为条件,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得出矛盾;
(3)存真——由矛盾结果断定反设错误,从而肯定原结论成立.
应用反证法时,当原命题的结论的反面有多种情况时,要对结论的反面的每一种情况都进行讨论,从而达到否定结论的目的.
【对点训练】
设a>0,b>0,且a+b=1a+1b,证明:
(1)a+b≥2;
(2)a2+a<2与b2+b<2不可能同时成立.
第三节 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
积累必备知识
一、
1.原因 结果 结果 原因 已知 可知 必要 未知 需知 已知 充分
2.假设Q不成立 矛盾 错误 正确
3.(1)第一个值n0 (2)n=k+1 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三、
1.答案:(1)× (2)× (3)×
2.解析:假设P>Q,只需P2>Q2,即2a+13+2a+6a+7>2a+13+2a+8a+5,只需a2+13a+42>a2+13a+40.因为42>40成立,所以P>Q成立.
答案:A
3.解析:假设6-22>5-7,由分析法可得,
要证6-22>5-7,只需证6+7>5+22,
即证13+242>13+410,即42>210.
因为42>40,所以6-22>5-7成立.
答案:6-22>5-7
提升关键能力
考点一
例1 证明:(1)由a2+b2≥2ab,b2+c2≥2bc,c2+a2≥2ca得a2+b2+c2≥ab+bc+ca.
由题设得(a+b+c)2=1,
即a2+b2+c2+2ab+2bc+2ca=1,
所以3(ab+bc+ca)≤1,即ab+bc+ca≤13.
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
(2)因为a2b+b≥2a,b2c+c≥2b,c2a+a≥2c,
当且仅当“a2=b2=c2”时等号成立,
故a2b+b2c+c2a+(a+b+c)≥2(a+b+c),
即a2b+b2c+c2a≥a+b+c.所以a2b+b2c+c2a≥1.
一题多变
证明:因为a+b+c=1,
所以1=(a+b+c)2=a2+b2+c2+2ab+2bc+2ac.
因为2ab≤a2+b2,2bc≤b2+c2,
2ac≤a2+c2,
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
所以2ab+2bc+2ac≤2(a2+b2+c2),
所以1≤a2+b2+c2+2(a2+b2+c2),
即a2+b2+c2≥13.
对点训练
证明:(1)由已知得
sin A sin B+sin B sin C=2sin2B,
因为sinB≠0,所以sin A+sin C=2sin B,
由正弦定理,有a+c=2b,
即a,b,c成等差数列.
(2)由C=2π3,c=2b-a及余弦定理得
(2b-a)2=a2+b2+ab,
即有5ab-3b2=0,所以ab=35,即5a=3b.
考点二
例2 证明:要证 a2+1a2-2≥a+1a-2,
只需证 a2+1a2+2≥a+1a+2.
因为a>0,故只需证(a2+1a2+2)2≥(a+1a+2)2,即a2+1a2+4a2+1a2+4≥a2+2+1a2+22(a+1a)+2,从而只需证2a2+1a2≥2(a+1a),即证4(a2+1a2)≥2(a2+2+1a2),即证a2+1a2≥2,而上述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
对点训练
证明:由于x≥1,y≥1,
所以要证明x+y+1xy≤1x+1y+xy,
只要证明xy(x+y)+1≤y+x+(xy)2,
只要证明(xy)2-1+(x+y)-xy(x+y)≥0,
只要证明(xy-1)(xy+1-x-y)≥0,
只要证明(xy-1)(x-1)(y-1)≥0.
由于x≥1,y≥1,上式显然成立,所以原命题成立.
考点三
例3 证明:假设1a,1b,1c成等差数列,
则2b=1a+1c,
所以2ac=bc+ab,①
又a,b,c成等差数列且公差d≠0,所以2b=a+c,②
所以把②代入①,得2ac=b(a+c)=b·2b,所以b2=ac,③
由②平方,得4b2=(a+c)2,④
把③代入④,得4ac=(a+c)2,
所以(a-c)2=0,所以a=c.
代入②,得b=a,故a=b=c,
所以数列a,b,c的公差为0,
这与已知矛盾,所以1a,1b,1c不可能成等差数列.
对点训练
证明:由a+b=1a+1b=a+bab,a>0,b>0,得ab=1.
(1)由基本不等式及ab=1,有a+b≥2ab=2,即a+b≥2.
(2)假设a2+a<2与b2+b<2同时成立,则由a2+a<2及a>0,得0<a<1;
同理,0<b<1,从而ab<1,这与ab=1矛盾.
故a2+a<2与b2+b<2不可能同时成立.
内容
综合法
分析法
定义
从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的方法,是一种从____推导到____的思维方法
从待证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寻求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或已被证明的事实的方法,是一种从____追溯到产生这一结果的____的思维方法
特点
从“____”看“____”,逐步推向“未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要寻找它的____条件
从“____”看“____”,逐步靠拢“____”,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要寻找它的____条件
高考数学统考一轮复习第7章7.6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统考一轮复习第7章7.6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重温,小题热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数学(理数)一轮复习学案12.3《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及数学归纳法》(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理数)一轮复习学案12.3《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及数学归纳法》(含详解),共8页。
高中数学人教版新课标A选修1-2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版新课标A选修1-2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