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共20分)
1. 下列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 马铃薯块茎发芽生根 B. 向日葵种子萌发出幼苗
C. 水杉的组织培养 D. 以黑枣树为砧木嫁接柿树
2. 关于家蚕发育过程,正确的是( )
A. 卵→幼虫→蛹→成虫 B. 卵→蛹→幼虫→成虫
C. 若虫→卵→成虫 D. 卵→蛹→成虫→幼虫
3. 下列关于动植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B. 蝗虫的发育要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C. 植物的组织培养具有时间短、繁殖快的特点
D. “菜青虫”在菜粉蝶一生中所处的时期是成虫期
4. 下列现象中,能够遗传的是( )
A. 小明的皮肤被太阳晒黑
B. 航天员杨利伟带上太空的甜椒种子引起的变异
C. 营养不良导致消瘦
D. 水肥充足的条件下,小麦的籽粒粒大饱满
5. 果农一般用嫁接的方式改良果树品种,下列有关嫁接优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进化 B. 有利于保持优良特性
C. 有利于提高产量 D. 有利于缩短繁殖时间
6. 牡丹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品种多达800种。某人培育的一株牡丹植株上开出六个品种、三种花色的“什样锦”牡丹,倍受人们喜爱。他采用的繁殖方式为( )
A. 种子繁殖 B. 嫁接 C. 组织培养 D. 克隆技术
7. 自然界中,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的动物是( )
A. 蝗虫 B. 蜥蜴 C. 大鲵 D. 蝮蛇
8. 下列关于染色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 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
C. 每条染色体上有2条DNA分子 D. 染色体中含有遗传信息
9. 豌豆子叶的颜色有黄色和绿色,黄色是显性,其基因用A表示,绿色是隐性,其基因用a表示,子叶黄色的基因组成是( )
A. aa B. AA或Aa C. Aa D. Aa或aa
10. 下列选项中均属于遗传病的是( )
A. 色盲、白化病、血友病 B. 白化病、血友病、百日咳
C. 色盲、胃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 流行性腮腺炎、沙眼、艾滋病
11. 下列各组生物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人的有耳垂与无耳垂 B. 果蝇的红眼与残翅
C. 豌豆的圆粒与皱粒 D. 家兔的白毛与黑毛
12. 能够正确表示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13. 将牡丹种子随“神舟三号”飞船绕地球飞行,种子会出现某些地球上无法获得的变异,而大大提高了牡丹的品种质量,这种育种方法是( )
A. 杂交 B. 诱导基因改变 C. 人工选择培育 D. 诱导细胞分裂
14. 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3对(46条),则其受精卵、精子中染色体的数量分别为( )
A. 23条 46条 B. 46条 46条 C. 23条 23条 D. 46条 23条
15. 一对夫妇生育的第一胎是男孩,生育第二胎还是男孩的可能性为( )
A. 100% B. 50% C. 25% D. 10%
16.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小明发现自己拔出的一个萝卜长在地下部分表皮颜色为白色,长在地上部分表皮颜色是浅绿色。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萝卜的颜色只与环境有关 B. 萝卜的性状只与基因有关
C. 萝卜的性状有基因控制,还受环境的影响 D. 这个萝卜一定发生了变异
17. 在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实验中,用黑围棋子代表含Y染色体的精子,白围棋子代表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胞。下列关于实验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共需30枚白围棋子,10枚黑围棋子
B. 从纸盒中抓取棋子时应当做到随机性
C. 每次取完棋子并记录后,需要将棋子放回去,摇匀后再取
D. 每个小组模拟实验得到的数据都能说明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
18. 现代医疗技术虽然日新月异,但大多数遗传病目前仍然难以治愈,因此了解遗传病的相关知识十分必要。下列关于遗传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遗传物质引起 B. 近亲结婚一定会导致产生遗传病
C. 近亲结婚增加后代发病率 D. 色盲属于遗传病
19. 某种农药对杀灭东亚飞蝗有独特的效果,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可用达尔文进化观点解释为( )
A. 造假严重,农药的质量变差
B. 蝗虫为了生存产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
C. 这种农药选择了蝗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D. 蝗虫长期接触农药,逐渐适应药性不易被毒死
20. 生物是不断进化的,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 越古老的地层里,出现的生物化石越复杂、越高等
C. 由简单到复杂是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之一
D. 在新近形成的地层中不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二、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22分)
21. 如图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及鸟的结构,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1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均在 完成,它的发育方式是 发育。
(2)图2植物的生殖方为无性生殖中 ,保证其成活的关键是图中接穗和砧木的 紧密结合。如果接穗是黄桃,砧木是毛桃,嫁接成活后结的桃子是 。图1、3、4为有性生殖,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后发育而成,所以蛙、昆虫、鸟的起点是 。
(3)图3的发育过程经过①卵、② 、③ 、④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个体发育过程属于 发育,蝗虫的发育与图3生物的发育过程相比缺少了[ ] 期。
(4)图4的① 上面有 ,有利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胚胎发育的部位是[ ] 里面有细胞核。
22. 如图是小玉同学家庭成员酒窝的遗传关系图(用D表示显性基因,d表示隐性基因),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有酒窝与无酒窝在遗传学上称为 。从图解可以知道 属于显性性状。
(2)小玉同学的家庭成员有的有酒窝,有的没有酒窝,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3)如果小玉同学无酒窝,则小玉妈妈的基因组成为 ,若小玉的爸爸妈妈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为有酒窝男孩的概率是 。
23. “等着我”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公益栏目。该栏目旨在打造全媒体平台,助人寻亲,实现团聚梦想。有一对夫妇想通过“等着我”栏目组寻找走失多年的儿子。现有男孩前来认亲,但仅靠外貌特征难以确定亲子关系,需要通过DNA检测来鉴定。如图是男孩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排序图,右图为染色体的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左图可知,正常情况下,此男孩生殖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 。
(2)右图中是染色体图,染色体包括[ ] 和[ ] ,染色体上面有基因,它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因此,可以通过检测该对夫妇与男孩之间的基因关系来确定亲子关系。
(3)这对夫妇的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 。
三、识图作答题(本题共1小题,共4分)
24. 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至今仍是科学家不断探索的问题。1953年,美国学者米勒进行了模拟实验,开辟了通过实验研究生命起源的新∽途径。
(1)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 。
(2)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 ,为其提供能量。
(3)B装置里的液体模拟了 。
(4)此实验表明: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从 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共4分)
25. 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某地自1991年开始,使用杀虫剂吡虫啉防治稻飞虱,效果非常好。随着吡虫啉的大量使用,2002年监测到该地区稻飞虱对吡虫啉具有低水平抗性,2005年达到极高水平抗性。如图①~④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抗药性不同的稻飞虱的数量变化。
(注:表示抗药性强的个体,表示抗药性弱的个体)
(1)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的排序最合理的是______。
A、③→喷洒杀虫剂①→一段时间后②→喷洒杀虫剂④
B、②→喷洒杀虫剂④→一段时间后③→喷洒杀虫剂①
C、③→喷洒杀虫剂④→一段时间后②→喷洒杀虫剂①
D、②→喷洒杀虫剂①→一段时间后③→喷洒杀虫剂④
(2)短短十多年的时间,稻飞虱群体的抗药性水平从低向高进化,主要原因是:
①稻飞虱具有很强的______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
②未使用吡虫啉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______。
③当喷洒吡虫啉时,抗药性弱的稻飞虱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抗药性强的个体将基因传递给了后代,这种现象称为______。经过许多代后,群体的抗药性水平越来越高。
(3)由此可见,吡虫啉在稻飞虱的进化中起了______作用,最终使稻飞虱表现出对该环境具有一定的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CD、“马铃薯块茎发芽生根”、“水杉的组织培养”、“以黑枣树为砧木嫁接柿树”,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无性生殖。
B、种子的胚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因此“向日葵种子萌发出幼苗用”属于有性生殖。
故选:B。
(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2.【答案】A
【解析】解: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
故选:A。
(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蜜蜂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解题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的发育特点。
3.【答案】D
【解析】解:A、青蛙的受精过程和幼体蝌蚪的发育都是在水里完成,因此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A正确;
B、蝗虫的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因此蝗虫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B正确;
C、植物的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其优点是繁殖时间短、速度快、无病毒危害等优点。C正确;
D、“菜青虫”在菜粉蝶一生中所处的时期是幼虫期,D错误。
故选:D。
(1)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而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2)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受精卵孵化为蝌蚪,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
(3)植物的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蝗虫、菜粉蝶、青蛙、植物的生殖过程和特点。
4.【答案】B
【解析】解:ACD、小明的皮肤被太阳晒黑、营养不良导致消瘦、水肥充足的条件下,小麦的籽粒粒大饱满,都是环境影响产生的不遗传的变异,ACD不正确;
B、航天员杨利伟带上太空的甜椒种子引起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正确。
故选:B。
(1)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2)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特点。
5.【答案】A
【解析】解:A、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一般不会出现变异,不利于生物的进化,A错误。
BCD、嫁接属于无性繁殖,由亲本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优点是繁殖速度快,提高产量,缩短繁殖时间,有利于亲本性状的保持,BCD正确。
故选:A。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嫁接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属于无性繁殖。
6.【答案】B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要使一株牡丹植株上开出六个品种、三种花色的“什样锦”牡丹,可采用的繁殖方法是嫁接,可以用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牡丹的枝或芽做接穗,嫁接到一棵牡丹上即可。可见B正确。
故选:B。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据此作答。
熟练掌握嫁接的知识,最好既能用已掌握的知识解答题目,又能用所学的知识指导我们的生产生活。
7.【答案】C
【解析】解: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的动物是两栖动物。
A、蝗虫是节肢动物,用气管呼吸。
BD、蜥蜴和蝮蛇是爬行动物,用肺呼吸。
C、大鲵是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故选:C。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两栖动物的特征。
8.【答案】C
【解析】解:ACD、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故AD正确,C错误。
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如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正确。
故选:C。
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关键掌握染色体、基因、DNA三者之间的关系。
9.【答案】B
【解析】解:当控制子叶颜色的基因组成是AA时,子叶的性状是黄色;当控制子叶颜色的基因组成是Aa时,由于隐性基因a控制的绿色性状在显性基因A的作用下得不到表现,因而子叶的性状仍然是黄色,因此子叶黄色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
故选:B。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此题考查了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的表现关系.
10.【答案】A
【解析】解:A、色盲、白化病、血友病都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属于遗传病,A正确;
B、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B错误;
C、胃炎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属于传染病,C错误;
D、流行性腮腺炎、沙眼、艾滋病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属于传染病,D错误。
故选:A。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传染病是病原体引起的。
11.【答案】B
【解析】解: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选项中,人的有耳垂与无耳垂、豌豆的圆粒与皱粒、家兔的白毛与黑毛都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都属于相对性状。果蝇的红眼与残翅是2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
故选:B。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据此答题。
正确理解相对性状的概念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12.【答案】A
【解析】解: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N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三者的包含关系,如图:
因此选项B、C、D的表示均是错误的。
故选:A。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有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染色体的组成和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13.【答案】B
【解析】解:A、杂交是利用了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使两个个体的基因重组,产生稳定的、可以遗传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B、太空培育牡丹新品种是利用太空射线诱导普通牡丹种子发生了变异,属于诱导基因改变的诱变育种.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人工选择培育是人工对原有的变异进行选择性的培育形成新品种,如高产奶牛的培育.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诱导细胞分裂只会使细胞数目增多,不会产生新品种.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考查的是太空诱导育种的原理.可以从杂较、诱导基因改变、人工选择培育、诱导细胞分裂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太空育种的原理.
14.【答案】D
【解析】解: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3对(46条),则其受精卵、精子中染色体的数量分别为46条、23条。
故选:D。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都成对。染色体数目变化可总结规律: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2n:n:2n.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的一半,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同。
15.【答案】B
【解析】解: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在整个人群中男女性别之比大致1:1。人的性别遗传如图:
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因此一对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男孩,生育第二胎还是男孩的可能性为50%。
故选:B。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此题可以从人的性别遗传图解方面来分析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的性别遗传过程。
16.【答案】C
【解析】解: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萝卜植株的不同体细胞含有相同的基因组成,地下部分表皮颜色为白色,长在地上部分表皮颜色是浅绿色,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萝卜的根长在地上的部分能接受光的照射,能够形成叶绿素,故颜色是绿色的;而埋在土里的地下部分不能够接收到阳光的照射,不能形成叶绿素,因而是白色的。
故选:C。
同一植株的不同体细胞含有相同的基因组成,但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导致的表现型不同。
解题关键是掌握生物的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17.【答案】D
【解析】解:A、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将10枚黑围棋子和10枚白围棋子装入甲纸盒中,再将20枚白围棋子放入乙纸盒中”,因此实验中甲纸盒中的白色围棋子代表含X染色体的精子,乙纸盒中的白色围棋子代表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A正确;
B、因为是随机取得,表示精子卵细胞随机结合,数据更合理,所以从纸盒里拿棋子时不能挑选,B正确;
C、每完成1次组合后,需要将摸出的棋子再放回袋子,否则就会使实验失去逼真性。目的是排除人为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C正确;
D.由于实验是随机的,并不是每个小组的比例正好是1:1,也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现象,但所有的小组平均起来,会接近1:1这种情况的。就像有的家庭生的孩子全是女孩,而有的家庭生的孩子全是男孩,但所有的家庭综合起来,男女的比例会接近1:1的,D错误。
故选:D。
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这说明男女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
熟记人的性别遗传的概念是解题关键。决定人的性别取决于男性的性染色体,若男性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即发育为女孩;若男性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即发育为男孩。
18.【答案】B
【解析】解:A、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A正确;
B、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不是所有的近亲结婚后代都会患遗传病,B错误;
C、近亲结婚增加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C正确;
D、色盲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属于遗传病,D正确;
故选:B。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
掌握遗传病的概念是关键。
19.【答案】C
【解析】解: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是因为农药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故选:C。
达尔文人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
此题通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抗药性害虫产生的原因。
20.【答案】C
【解析】解:A、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A错误;
B、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B错误;
C、结合分析可知,由简单到复杂是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之一,C正确;
D、通常,在新近形成的地层中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D错误。
故选:C。
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因此,生物的进化经历了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历程。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21.【答案】水中 变态 嫁接 形成层 黄桃 受精卵 幼虫 蛹 完全变态 ③ 蛹 卵壳 小孔 ⑤ 胚盘
【解析】解:(1)图1所示的生物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均在水中完成。青蛙的一生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阶段,属于变态发育。
(2)图2植物的生殖方为无性生殖中嫁接,嫁接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属于无性繁殖,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嫁接的后代不会出现性状的变异,能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砧木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若黄桃为接穗,毛桃为砧木,嫁接成功后嫁接枝条上要结黄桃。图1、3、4的生殖过程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后发育而成的,均为有性生殖,所以蛙、昆虫、鸟的起点是受精卵。
(3)昆虫的发育有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方式。图3中生物的发育经过①卵、②幼虫、③蛹和④成虫四个时期,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差异很大,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过程经历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差异不大,蝗虫的发育与图3生物的发育过程相比缺少了③蛹期。
(4)图4的①卵壳表面有许多小孔,有利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图4中的⑤胚盘里面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故答案为:(1)水中;变态
(2)嫁接;形成层;黄桃;受精卵
(3)幼虫;蛹;完全变态;③蛹
(4)卵壳;小孔;⑤胚盘
(1)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变态发育,青蛙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昆虫的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例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蚊、蝇);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若虫→成虫(例如:蝗虫、螳螂、蝼蛄、蟋蟀)。
(3)图3中:①是受精卵,②是幼虫,③是蛹,④是成虫;图4中①是卵壳,②是系带,③是卵白,④是卵黄,⑤是胚盘,⑥是气室。
熟知各种生物生殖发育的特征,并且正确识图、理清相关知识点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22.【答案】相对性状 有酒窝 变异 Dd 25%
【解析】解:(1)有酒窝与无酒窝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称为相对性状。有酒窝的爷爷、奶奶生出无酒窝的孩子,由此可以判断有酒窝是显性性状,无酒窝是隐性性状。
(2)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小玉同学的家庭成员有的有酒窝,有的没有酒窝,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
(3)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有酒窝的基因型为DD或Dd,无酒窝的基因型是dd。小玉同学无酒窝,爸爸无酒窝,妈妈有酒窝,由此可以推出妈妈是隐性基因的携带者,她的基因型为Dd。遗传图为:
由此可以看出有酒窝的孩子的概率是50%。
人的性别遗传图为:
生男生女的比例为1:1,因此,若小玉的爸爸妈妈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为有酒窝男孩的概率是50%×50%=25%。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有酒窝;
(2)变异;
(3)Dd;25%。
(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成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23.【答案】X或Y ② 蛋白质 ① DNA 精子和卵细胞(或生殖细胞)
【解析】解:(1)据左图所示,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人类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分别进入到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单存在。男性能产生二种生殖细胞,一种是含有X性染色体的生殖细胞,一种是含有Y性染色体的生殖细胞。
(2)右图中③染色体是由②蛋白质和①DNA组成。一般情况下,每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有很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传递的“桥梁”是精子和卵细胞(或生殖细胞)。
故答案为:
(1)X或Y
(2)②蛋白质;①DNA
(3)精子和卵细胞(或生殖细胞)。
(1)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2)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正确辨认染色体图谱并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24.【答案】原始大气 闪电 原始海洋 无机小分子物质
【解析】解:(1)米勒设计的模拟实验中,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混合气体模拟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结合题图可知,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
(2)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为其提供能量,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
(3)图中的冷凝器模拟了降雨,B装置里的液体模拟了原始海洋。
(4)实验产物含有包括5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答案为:
(1)原始大气
(2)闪电
(3)原始海洋
(4)无机小分子物质
米勒实验模拟了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其中甲烷、氨等A混合气体模拟了原始大气,火花放电模拟闪电,冷凝器模拟了降雨,B装置里的液体模拟了原始海洋。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米勒实验的设计思路、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25.【答案】(1)B
(2)①繁殖;②变异; ③遗传
(3)选择;适应性
【解析】
【分析】
达尔文人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
通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抗药性害虫产生的原因。
【解答】
解:(1)害虫抗药性形成的过程:使用农药时把一部分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害虫群体密度减少;一段时间药效过后,害虫大量繁殖,害虫群体密度增加;再使用农药又把一部分抗药性弱害虫杀死,剩余的是大都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可见B符合题意。
(2)①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
②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未使用吡虫啉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变异。
③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抗药性强的个体将基因传递给了后代,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3)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每一代都存在变异,没有两个生物个体是完全相同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这些变异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可遗传的变异;害虫的有些变异具有抗药性,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被保留下来,从而产生了抗药性的害虫;在这个过程中农药起了选择的作用。最终害虫适应药物环境。
故答案为:
(1)B
(2)①繁殖;②变异; ③遗传
(3)选择;适应性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思谦学校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思谦学校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