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 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大雁南飞 B. 花开花落 C. 蜻蜓点水 D. 冰川融化
2. 下列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 有机农场通过饲养蚯蚓改善土质
C. 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
D. 莲藕生长在水中,其根状茎和叶柄内部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
3. 如图是人体某些部位的微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管①是肺静脉,流静脉血
B. ③是小肠绒毛,其壁由一层肌肉细胞构成
C. 健康人的④中含有葡萄糖、尿素
D. 若⑥是下肢的小动脉,血液最先流回左心房
4. 丹丹同学用手抓起刚蒸好的馒头,来不及思考就迅速将馒头丢下。如图是该反射的反射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反射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B. ①能感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C. 完成该反射的路径为①→②→③→④→⑤
D. 若丹丹有感觉但不能完成该反射活动,可能是因为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
5. 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
A. 0时附近,植物仍在进行呼吸作用
B. a、c点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均相等
C. 该植株一昼夜内在b点时有机物总量最多
D. 12时附近,光合作用强度有所下降
6. 如图所示血液流经人体器官b时,血液中有关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可用曲线X或Y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b代表肺,则曲线X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高
B. 若b代表肾脏,则曲线X表示尿素含量的变低
C. 若b代表小肠,则曲线Y表示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D. 若b代表眼球,则曲线Y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
7. 下列有关行为和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飞蛾扑火和鹦鹉学舌分别属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B. 做引体向上运动需要神经系统的支配,多组骨骼肌群参与相互协调配合
C. 蜜蜂、白蚁、豹、鱼等都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
D. 运动有利于动物觅食、避敌、夺取栖息地和繁殖,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8. 关于人体激素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糖尿病患者需口服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 B. 人体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到激素的调节
C. 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D.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
9.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如图是运动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⑧由中间的肌腱和两端的肌腹构成
B. 结构②使关节具有牢固性
C. 结构③中有滑液,滑液和结构⑤使关节具有灵活性
D. 当⑧受到刺激收缩时,会牵动⑦绕⑥运动
10. 制作下列发酵食品时,利用微生物错误的是( )
A. 利用酵母菌制作米酒、馒头和面包 B. 利用霉菌制作豆瓣酱和豆豉
C. 利用醋酸菌制作泡菜 D. 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
11. 某同学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的实验中制作了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借助显微镜绘制了细胞结构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撕取的洋葱内表皮要尽量薄
B. 染色时,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
C. 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中③染色较深,在绘图时应用铅笔涂黑
D. 洋葱中“辣眼睛”的物质主要储存在②液泡中
12. 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进行生物实验操作时经常用到的实验仪器。如甲图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步骤及观察到的物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乙中a、b两个步骤滴加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稀碘液
B. 若想在视野中观察到较多的细胞,应选用40×的物镜
C. 若进行实验操作时外界光线较弱,可借助④来调节光线
D. 调节②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
13. 古代长颈鹿大小似羊,颈和前肢不太长,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长颈鹿则成为颈长的动物。下列叙述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 颈长者繁殖能力比颈短者强 B. 长颈鹿产生的变异都能适应环境
C. 经常伸长脖子吃高处树叶,颈就越来越长 D. 经过环境的选择,颈长者更容易存活下来
14. 鳖,俗名“甲鱼”,营养价值高,乃宴席上品。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表覆盖角质鳞片
B. 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C. 既能在陆地上生活又能在水中生活,属于两栖动物
D. 与鳄属于同一类动物
15. 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
B. 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生物体结构的复杂性逐渐增加
C. 孔子鸟和始祖鸟的化石充分证明了鸟类是从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D. 植物类群的进化历程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16. 松树和菊花的共同点有( )
A. 一般都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B. 生殖过程不需要水,适宜生活在各种环境中
C. 种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
D. 是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并且都属于种子植物
17. 新冠肺炎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接种新冠疫苗可有效预防新冠肺炎。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冠肺炎患者和携带新冠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属于病原体
B. 接种新冠疫苗预防新冠肺炎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 接种新冠疫苗能引起人体免疫反应,产生抵御新冠病毒的抗体
D. 皮肤是人体的一道保护屏障,属于特异性免疫
18. 我国科学家从一种“美洲拟蝴蝶鱼”中获得抗冻基因,将其转入到番茄细胞中,获得了抗冻的番茄品种。该过程主要应用了( )
A. 克隆技术 B. 转基因技术 C. 杂交技术 D. 发酵技术
19. 小明为“探究绿豆种子萌发的条件”,将如图装置放在室温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只有装置②中的种子萌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和③作为一组对照,变量是水分 B. ①中种子不萌发是因为温度不适宜
C. ②中种子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光 D. ③中种子不萌发是因为胚已死亡
20.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正确的紧急处置方法。下列应对措施错误的是()
A. 发现有人晕倒,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B. 发现燃气泄漏,要关闭气源、开窗通风
C. 当有人心跳骤停时,应及时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D. 当大静脉出血时,应及时在伤口近心端按压止血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
21.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人的生殖和发育是个复杂的过程,也是母亲孕育胎儿的艰辛过程。如图,图一是一对夫妇孕育同卵双胞胎的过程,图二是这对夫妇家族单、双眼皮的遗传情况(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后形成胚胎,进而发育成胎儿,胎儿通过 ______ 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排出代谢废物。
(2)如果个体甲是女孩,则个体乙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______ ,来自其父亲提供的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 ______ 。
(3)图二中甲是单眼皮,其父母均为双眼皮,此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______ 。根据图中所示,请推测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为 ______ 。
22. 每年的12月2日为“全国交通安全日”。作为交通参与者法规、危险、懂礼让是远离交通事故,保障人身安全的重要行为。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当人行横道红灯亮起,路边行人能看到车辆由远驶近,这是由于图甲所示的[ ______ ] ______ 的曲度生改变,使物像清晰地落在[ ______ ] ______ 上,产生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到图乙所示结构[ ______ ] ______ ,产生视觉。
(2)若听到救护车的鸣笛声,私家车车主马上转动方向盘,使车头朝向侧前方45度,这在动物行为分类上属 ______ 行为。
(3)当司机看到交警“靠边停车”的手势后将车停下,司机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此时司机的膈肌处于 ______ 状态,完成图丙中的b。吹气检测显示司机是酒后驾驶,交警要求司机做进一步的抽血检验。酒精在消化道被吸收后经 ______ (填血管名称)送回心脏,进而送到其他部位。
(4)“酒驾”过程中,由于酒精麻痹了图乙中的[ ______ ] ______ ,使司机的动作不协调,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23. 蝗虫是农业害虫,以玉米、小麦、芦苇等植物为食,给多个国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如图一为蝗虫的发育过程示意图;图二为蝗虫所在的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关系图;图三表示图2中某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蝗虫的发育过程分为三个时期,属于 ______ 发育。目前蝗虫的防治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这些措施最佳的干预时期是蝗虫发育的 ______ 期。
(2)图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这体现了生物的 ______ 多样性。
(3)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草原生态系统,除了图二所示的组成成分外,还应包括 ______ 部分。
(4)为了尽快灭蝗,有些地区采取了喷洒剧毒农药的方式,图三中甲对应的是图二中的 ______ 。
(5)即使该生态系统气候适宜、草木繁茂,鼠的数量也不会无限增加,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_ 能力。
24. 如图是植物体的某些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种子萌发时,[ ______ ] ______ 最先突破种皮。
(2)图二中的a、b由图一中的 ______ (填序号)发育而成.
(3)图三中甲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 。
(4)图四中的1将来能发育成图二中的 ______ (填序号)。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在市内交通道路两旁移栽了大量树木。在移栽植物时根部带一个土坨,是为了 ______ ;并且最好在阴天移栽,还要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 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5. 如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管中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乙表示 ______ 的消化。
(2)三种营养物质最终在 ______ 中被彻底消化分解的原因是因为其内有 ______ 消化液。
下面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课题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5
馒头碎屑或块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馒头块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不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37℃
37℃
0℃
100℃
加入碘液
(3)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 ______ 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4)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
(5)如果选用1、2号试管进行实验,其变量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大雁南飞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
B、花开花落体现了生物能繁殖后代,属于生命现象,B不符合题意。
C、蜻蜓点水是产卵,体现了生物能繁殖后代,属于生命现象,C不符合题意。
D、冰川融化是一种物理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D符合题意。
故选:D。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此题要掌握生物的特征。
2.【答案】D
【解析】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机农场通过饲养蚯蚓改善土质、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都体现的是生物影响环境;莲藕生长在水中,其根状茎和叶柄内部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体现的是生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由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生存的生物都适应一定的环境,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3.【答案】C
【解析】解:A、图示所示的血管①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A错误。
B、图示③表示小肠绒毛,其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B错误。
C、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图示中④表示原尿,健康人的④中含有葡萄糖、尿素,C正确。
D、若⑥是下肢的小动脉,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经过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D错误。
故选:C。
图示表示人体某些部位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图中①表示肺静脉、②表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③表示小肠绒毛、④表示原尿、⑤表示肾小球、⑥表示动脉、⑦表示毛细血管,据此解答。
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循环的途径知识点的理解。
4.【答案】A
【解析】解:A、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只在脊髓的参与下就可以完成,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简单反射,A错误。
B、图中的①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B正确。
C、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缩手反射的传导途径是①→②→③→④→⑤,C正确。
D、人体的④传出神经或⑤效应器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即反射活动不能进行,就不能完成缩手反射。但是神经冲动仍然可以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D正确。
故选:A。
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抠、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五部分。
2、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呼吸作用只要是活细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所以0时附近,植物仍在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
B、据图可见:a、c点表示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正确。
C、傍晚时分,由于持续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所以c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C错误。
D、12时附近,植物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关闭部分气孔,所以光合作用强度也有所下降,D正确。
故选:C。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中曲线光合作用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曲线呼吸作用在一天中变化不大。
解题的关键应熟练掌握三大生理作用的概念及区别和联系,并注意识图。
6.【答案】D
【解析】解:A、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所以,若b代表肺,则曲线X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A正确。
B、若b代表肾脏,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减少,即曲线X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B正确。
C、若b代表小肠,由于在小肠内吸收营养物质,因此饭后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则曲线Y表示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C正确。
D、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可以判定:a段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眼球的组织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血液流经眼球后,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所以,若曲线b代表眼球,则曲线Y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D错误。
故选:D。
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液在流经某一器官的毛细血管时,与该器官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从该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7.【答案】C
【解析】解:A、飞蛾扑火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鹦鹉学舌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A正确。
B、做引体向上运动需要神经系统的支配,多组骨骼肌群参与相互协调配合,B正确。
C、蜜蜂、白蚁群体内有组织、有分工,都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豹、鱼不具有社会行为,C错误。
D、运动有利于动物觅食、避敌、夺取栖息地和繁殖,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D正确。
故选:C。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特点。
8.【答案】D
【解析】解:A、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不能口服,口服会在消化道内被分解失去作用。A不正确。
B、人体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到激素的调节。B不正确。
C、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C不正确。
C、生长激素能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D正确。
故选:D。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人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都会使人患病。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激素的作用。
9.【答案】A
【解析】解:A、⑧骨骼肌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构成,A错误。
B、②关节囊包裹着关节周围,使关节具有牢固性,B正确。
C、③关节腔中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更灵活,C正确。
D、当⑧骨骼肌受到刺激收缩时,会牵动⑦骨绕⑥关节运动,D正确。
故选:A。
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⑥关节、⑦骨、⑧骨骼肌。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关节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10.【答案】C
【解析】解:A、制作米酒时要用到酒曲,主要成分是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做面包、馒头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属于真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A正确。
B、制作豆瓣酱和豆豉要用到霉菌,制作腐乳也要用到霉菌,霉菌发酵把有机物分解成氨基酸等物质,利于人体的吸收和提高食品的鲜度。B正确。
C、制醋用醋酸菌,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制作泡菜要用到乳酸菌。C错误。
D、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或牛奶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D正确。
故选C。
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蒸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
多掌握常见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并理解其原理。
11.【答案】C
【解析】解:A.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被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因为只有这样光线才能透过标本进入人的视野,才能观察到物像。因此,撕取的洋葱内表皮要尽量薄,A正确。
B.为了便于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结构,要对细胞进行染色。在盖玻片一侧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细胞标本的全部,B正确。
C.绘图时细胞阴影部分不能涂黑,要点较密的细点来表示。因此,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中③细胞核染色较深,在绘图时应用铅笔画细点来表示,C错误。
D.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见,洋葱中“辣眼睛”的物质主要储存在②液泡中,D正确。
故选:C。
图丁中:①细胞壁,②液泡,③细胞核,④细胞质。
掌握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A.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b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清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原有形状,便于观察。a染色时,需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故图乙中a、b两个步骤滴加的液体分别是稀碘液和清水,A错误。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变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变暗,故若想在视野中观察到较多的细胞,应选用小倍数10×的物镜,B错误。
C.④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C正确。
D.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调节②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不用从侧面看着物镜,D错误。
故选:C。
图中:①是粗准焦螺旋、②是细准焦螺旋、③是载物台、④是反光镜,据此回答。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而食高处的树叶使颈愈伸愈长,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因此竞争中颈长者是适应环境的生存机会大。
故选:D。
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
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
14.【答案】D
【解析】解:鳖,俗名“甲鱼”,体表覆盖角质甲,用肺呼吸,与鳄一样生殖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都属于爬行动物,可见D正确。
故选:D。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15.【答案】D
【解析】AB、化石是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生物体结构的复杂性逐渐增加,AB正确。
C、孔子鸟和始祖鸟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孔子鸟和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因此孔子鸟和始祖鸟可以证明鸟类与爬行类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鸟类由爬行类进化而来,C正确。
D、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因此,它们在进化历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D错误。
故选:D。
(1)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2)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的起源与进化。
16.【答案】B
【解析】解:A、松树属于裸子植物,菊花属于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有根、茎、叶和种子,A不符合题意。
B、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同属于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其生殖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可以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松树和菊花的共同点有生殖过程不需要水,适宜生活在各种环境中,B符合题意。
C、松树的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着,裸露,菊花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形成果实,C不符合题意。
D、裸子植物无花,只有孢子叶球,其形态结构上与被子植物的花是不同的,只是有些裸子植物的孢子叶球(球花)相当于被子植物的花的功能,其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因此松树属于裸子植物,是不开花的绿色植物,而菊花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是绿色开花植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把种子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裸露,不能形成果实。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植物的特征。
17.【答案】C
【解析】解:A、新冠肺炎患者和携带新冠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都是传染源,新冠病毒是病原体,A错误。
B、接种新冠疫苗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错误。
C、接种新冠疫苗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引起人体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
D、皮肤和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但是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并不能完全抵抗新冠病毒的侵入,D错误。
故选:C。
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解答此题要掌握传染病及免疫的相关知识。
18.【答案】B
【解析】解:研究人员从一种海鱼中获得抗冻蛋白基因,将其转入到番茄细胞中,获得了抗冻的番茄品种。科学家把海鱼的抗冻蛋白基因转入番茄细胞,番茄获得了抗冻的性状。这是利用了转基因技术得到了转基因番茄。
故选:B。
1、克隆技术的基本过程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罗斯林研究所克隆羊采用的时间约为6天)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动物。
2、杂交技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叫作杂交技术。
3、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种技术就叫转基因技术。
4、发酵技术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称为发酵技术。
重点是掌握转基因技术的涵义。
19.【答案】D
【解析】解:A、②和③可以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活的胚,③是熟绿豆,没有活的胚,所以③中种子不萌发,A错误。
B、图中①因缺乏一定的水,不能萌发,B错误。
C、该实验没有涉及以光为变量的实验,所以不能说明绿豆种子萌发需要光,C错误。
D、③是熟绿豆,没有活的胚,所以③中种子不萌发,D正确。
故选:D。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种子萌发不仅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外界条件,而且种子本身必须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且种子不在休眠期等。
科学探究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其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20.【答案】D
【解析】解:A、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时,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注意要通报姓名、急救地点、联系方式、病人目前的病情及应急措施,选项说法正确。
B、发现燃气泄漏,立即关闭气源并开窗通风,降低燃气浓度,防治发生爆炸,选项说法正确。
C、如果患者呼吸、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选项说法正确。
D、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脏←静脉。因此,大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止血,可以用纱布绷带包扎或指压法止血,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安全用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急救方法:遇到有人煤气中毒或溺水时,拨打“120:急救电话、人工呼吸。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拨打120急救电话等的注意事项。
21.【答案】胎盘 XX 22条常染色体+X 变异 Aa和Aa
【解析】解:(1)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所以图一中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后形成胚胎,进而发育成胎儿,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排出代谢废物。
(2)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母亲的卵细胞(含X染色体)与父亲的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XX,那么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XY,那么,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同卵双生是指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后发育而成的双胞胎。由于这对双胞胎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他(她)们的性别相同,外貌也几乎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如果个体甲是女孩,则个体乙也是女孩,则乙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来自其父亲提供的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常染色体+X。
(3)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图二中甲是单眼皮,其父母均为双眼皮,此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根据图中所示,父母都是双眼皮,甲是单眼皮,则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双眼皮是显性性状。遗传图解如图:
因此,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为Aa和Aa。
故答案为:(1)胎盘
(2)XX;22条常染色体+X
(3)变异;Aa和Aa
(1)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并进一步形成器官,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可见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位置在输卵管,当着床后到分娩前的一段时间是在母体的子宫内。
(2)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D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故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3)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男性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表示为“22对常染色体+XY”,那么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内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条常染色体+X或22条常染色体+Y。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2对常染色体+XX,产生的卵细胞(生殖细胞)只有一种:22条常染色体+X。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基因在亲子代的遗传规律。
22.【答案】① 晶状体 ④ 视网膜 ⑤ 大脑皮层 学习 舒张 下腔静脉 ⑥ 小脑
【解析】解:(1)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含平滑肌)调节①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①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④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⑤大脑皮层,人就产生了视觉。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听到救护车的鸣笛声,私家车车主马上转动方向盘,属于后天性行为,又叫学习行为。
(3)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酒精在消化道被吸收后经下腔静脉送回心脏。
(4)⑥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故答案为:(1)①晶状体;④视网膜;⑤大脑皮层
(2)学习
(3)舒张;下腔静脉
(4)⑥小脑
观图可知:①晶状体、②角膜、③玻璃体、④视网膜、⑤大脑皮层、⑥小脑、⑦脑干。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以及动物行为的类型。
23.【答案】不完全变态 幼虫 生物种类(物种) 非生物 蛇 自我调节(自动调节)
【解析】解:(1)蝗虫的发育分为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在3龄若虫之前,蝗虫的翅还没有发育好,不能飞行,只能跳跃,所以,灭蝗的最佳时期就是3龄若虫之前。
(2)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图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这体现了生物的物种的多样性。
(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草原生态系统,除了图2所示的组成成分外,还应包括非生物部分。
(4)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因此图三中的食物链:丁→丙→乙→甲。图二中含四各营养级的食物链:草→昆虫→食虫鸟→蛇、草→昆虫→青蛙→蛇,因此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那么在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蛇。可见图三中甲对应的是图二中的蛇。
(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不完全变态;幼虫
(2)生物种类(物种)
(3)非生物
(4)蛇
(5)自我调节(自动调节)
(1)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熟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理解其组成成分的作用、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4.【答案】② 胚根 ③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a 保护根毛 降低蒸腾作用
【解析】解:(1)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种皮具有保护种子内部结构的作用。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将发育成新的植物体。种子萌发时,总是胚根首先突破种皮,继续发育为幼苗的根。胚芽则发育为幼苗的茎和叶。胚轴伸长明显,但很快停滞下来,以后发育为根与茎之间的连接部位。子叶为种子萌发提供养料直至耗尽。故图一中,种子萌发时,[②]胚根最先突破种皮。
(2)图二为一株植物体局部图:[a]叶、[b]茎由图一中的③胚芽发育而成。
(3)图三为根尖结构图,甲为成熟区,有大量根毛,且根毛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4)图四为芽的结构图,其中的1为幼叶将来能发育成叶,即图二中的a。芽的中央为2芽轴,将来发育为茎,3为芽原基将发育为侧芽。
(5)移栽植物苗时,根部总是带有一个土坨,目的是减少幼根与根毛的损伤,保护根毛和幼根,提高根的吸水能力,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在阴天移栽,还要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植株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提高成活率。
故答案为:(1)②胚根
(2)③
(3)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4)a
(5)保护根毛;降低蒸腾作用
据图分析,图一为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图:[①]胚轴;[②]胚根;[③]胚芽;[④]子叶;[⑤]种皮;图二为一株植物体局部图:[a]叶;[b]茎;[c]芽;图三为根尖结构图:[甲]成熟区;[乙]伸长区;[丙]分生区;[丁]根冠;图四为芽的结构图:[1]幼叶;[2]芽轴;[3]芽原基。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种子、根尖、叶芽的结构和功能。
25.【答案】蛋白质 小肠 胆汁、肠液、胰液 1和3 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有影响吗 唾液
【解析】解:(1)图中曲线乙表示蛋白质,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2)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淀粉是在口腔内被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为麦芽糖,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葡萄糖,可见三种营养物质最终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分解的原因是其内有胆汁、肠液、胰液。
(3)1号试管与3号试管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该组实验的结果表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
(4)1、4、5号试管是以温度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中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影响,因此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
(5)向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而向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因此1号试管和2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2号试管唯一不同的量是唾液,可以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
故答案为:
(1)蛋白质;
(2)小肠;胆汁、肠液、胰液;
(3)1和3;
(4)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有影响吗?
(5)唾液。
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甲最先被消化,然后是物质乙被消化,最后是丙被消化,可以判断甲是淀粉,乙代表蛋白质,丙代表脂肪。
解答此题要掌握对照实验的原则。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涮羊肉是背景特色美食,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于,关于免疫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