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习题1-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6886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习题1-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6886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复习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音辨析,词语释义,语句解读,作家作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助学练测集优方案 ☆课文导读文章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全文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翩然(piān) 孕育(yùn) 炎热(yán) 簌簌(sù) 销声匿迹(nì) 风雪载途(zài) 物候(hòu) 农谚(yàn) 连翘(qiáo) 悬殊(shū)二、词语释义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行迹。载途:满路,遍地都是。孕育:这里用来比喻酝酿新事物。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萌发:种子、草木发芽。次第:一个挨一个地。呈现:显出、露出。周而复始: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的关系。观测:本课指观察并测验。悬殊:相差很远。三、语句解读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融化”、“萌发”、“次第”,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3.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孕育”一词,用词典雅,如果改为“结果”则显得口语化。“簌簌”是纷纷落下的样子,用词形象、典雅。“销声匿迹”指消失了 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用词形象、典雅。如果改为“消失了”则显得口语化。四、作家作品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一显身手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萌发(ménɡ) 翩然(pián) 炎热(yán) 孕育(yùn)B.匿迹(nì) 衰草(shuāi) 载途(zài) 区域(yù)C.传语(chuán) 农谚(yán) 刺槐(huái) 适宜(yí) D.纬度(wěi) 连翘(qiào) 丘陵(línɡ) 侵害(qīn)2.找出下列各组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两项,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⑴A.百感交急 B.斤斤计校C.满院狼藉 D.昂首阔步( )( )⑵A.得心应手 B.迫不急待 C.原形必露 D.令人喷饭( )( )⑶A.在所不昔 B.谈笑风声 C.难能可贵 D.记忆犹新( )( )⑷A.哭笑不得 B.以物谕人 C.入木三分 D.花团锦族( )( )3.根据下面各句话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应的词语。⑴消失了声音,藏起了形迹。( )⑵不情愿又没有办法。( )⑶难做的事情居然能做到,值得宝贵。( )⑷衰败的野草无边无际与天空相连。( )4.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⑴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_______得多。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⑵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________是必要的。A.观察 B.观望 C.预测 D.观测⑶于是转入夏季,这是植物________果实的季节。A.孕育 B.培育 C.酝酿 D.发育5.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家院子里的第一朵桃花次第开放,给小院带来了春天的消息。B.春天,小燕子从南方翩然归来,忙着寻找它们的旧居。C.没有春天的播种,没有夏天的孕育,哪里会有秋天的收获。D.他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一定要在这个山村办一所学校,让所有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愿望——这将是他一生的追求。二、整体感知1.《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B.新颖别致,引人入胜。C.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D.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也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2.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首先是纬度;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本文安排这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 )A.由时间到空间顺序。B.由空间到时间顺序。C.由主要到次要、由空间到时间的顺序。D.由空间到时间、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3.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是( )A.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B.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C.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4.“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是( )A.说明 拟人 比喻B.叙述 拟人 比喻C.抒情 比喻 拟人D.描写 对偶 拟人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D.“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三、课内阅读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①首先是纬度。②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③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④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⑤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⑥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1.第二段的中心句是第_______句。( )A.第①句 B.第③句C.第⑤句 D.第⑥句2.第二段第一句话是个省略句,请把它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可分两层,这两层的关系是( )A.总分 B.并列C.解说 D.补叙4.第二段未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作比较 B.列数字C.举例子 D.打比方5.选文第一段中能表明不止一个因素的词是________;选文第二段表明按主次顺序说明这些因素的词是_________。6.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拓展阅读动物的有声语言①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语言。人们发现,每当敌害来到白蚁的巢穴时,整群白蚁常常已逃得无影无踪,只留下空“城”一座。为了揭开这个奥秘,昆虫学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原来,担任哨兵的白蚁能从很远的地方,就发出敌情“报告”,用自己的头叩击洞壁,通知巢中的蚁群立即撤退。②在大自然中,用声音作为通信工具的动物是很多的。许多鸟都有着清甜多变的歌喉,它们是出色的歌唱家。据说,全世界的鸟类语言共有两三千种之多,和人类语言的种类不相上下。有些动物学家对鸟类的各种语言进行了研究,并编成了一本《鸟类语言辞典》。这本辞典是很有用处的。举个例说,空中的飞鸟对飞机是个很大的威胁,因为飞鸟虽小,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使飞机坠毁。现在有的机场已设立了鸟语广播站,播送鸟类的惊恐叫声,以便驱散它们,使飞机安全起飞和降落。③动物的声音语言千变万化,含义各不相同。长尾鼠在发现地面上的强敌——狐狸和狼时,会发出一连串的声音;( )威胁来自空中,它的声音( )单调而冗长;( )空中飞贼已降临地面,它( )每隔八秒钟发一次警报。母鸡可以用七种不同的声音发警报,它的同伴一听便知:来犯者是谁,它们来自何方,离这儿有多远。④心有灵犀一点通。有些动物的警报声,不仅本家族的成员十分熟悉,就连其他动物也都心领神会。例如,当猎人走进森林时,喜鹊居高临下,叽叽喳喳地发出了警报,野鹿、野猪和其他飞禽走兽顿时便明白了:此地危险。于是它们不约而同地四处逃窜了。⑤目前,分类学家正在研究,把动物声音信号,作为动物分类的一种指标;生态学家正在探索,如何通过声音信号,来揭开动物行为的奥秘。更引人注目的,则是利用动物的声音语言来指挥动物,使之按人类的吩咐行事,不得越出雷池半步。1.文章开头举白蚁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2.第二段中加点的词“据说”能否去掉?为什么? 3.找出第⑶段的中心句。 4.在第段空白处应填入的关联词是( )A.如果 便 一旦 就 B.一旦 便 一旦 就 C.由于 便 一旦 就D.如果 就 如果 就 5.第⑷段中“心有灵犀一点通”在文中该怎样理解? ☆新题探密研读下面材料,写出你的发现。斑马有色彩对比强烈的黑白条纹,在非洲大草原上,这身打扮实在是太显眼了,这使他们很容易成为狮子、土狗之类的食肉类动物的攻击目标。而且,就是吃肉的狮子和土狗,也有着与环境匹配的保护色。在非洲大陆,有一种可怕的昆虫——舌蝇。动物一旦被舌蝇叮咬,就可能会染上“昏睡病”——发烧,疼痛,神经紊乱,直至死亡。科学家研究的结果,舌蝇的视觉很特别,一般只会被颜色一致的大块面积所吸引。对于有着一身黑白相间条纹的斑马,舌蝇往往是视而不见的。斑马的条纹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结果。在进化过程中,斑马的选择虽然使它有更多的被捕猎的风险,但也使它成功地躲掉昏睡病的困扰,使它们的群体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现在,斑马已经成为非洲大草原上数量最多的动物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世界上不会有完美无缺的选择,而只有更有利于自己生存发展的选择,尽管这种选择也有弊端。(或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发展。)☆写作小练笔也许你听过海浪拍击堤岸,也许你听过山风掠过林梢,也许你听过燕语呢喃。也许你听过雨打芭蕉……这自然的歌声,会引发你想些什么?是你本色的学习生活,还是你倾心自然的一段旅程?是你对自然朴实人生的追求,还是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思考……☆作文素材我竭尽全力 一天,戴尔•泰勒牧师向教会学校的一个班宣布:谁要是能背出《马太福音》中的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他们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那是许多孩子做梦都想去的地方。但是,《圣经•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有几万字,而且不押韵,要背诵有相当大的难度。 但是有一天,一位11岁的学生竟然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把原文背诵了下来,没出一点差错。泰勒牧师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要知道最虔诚的信徒能背诵的也很少有,更何况是一个孩子。牧师在惊叹他有惊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好奇地问:“你是如何背下这么长的文字的呢?”这个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尽全力。” 16年后,这个孩子成了一家知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名叫比尔•盖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达标测试,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测试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各组中加粗的字注音,在横线上写出加粗字的意义,选词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综合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