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习题6-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1页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习题6-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综合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大自然的语言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冰雪化(róng)  育(yùn)  然归来(piān) (yán)B.簌落下(shù  (jiě  销声迹(nì   度(wěi)C.草连天(shuāi) 连(qiáo)层峦叠(zhàng) 阳(yìD.风雪途(zhài) 道(suì 头晕目(xuàn)  见(kuī2.找出下列各组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两项,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1)A.百感交急 B.斤斤计较 C.满院狼藉 D.昂首阔步(  )( (2)A.得心应手 B.迫不急待 C.原形毕露 D.令人喷饭(  )( (3)A.在所不昔 B.谈笑风声 C.难能可贵 D.记忆犹新(  )( (4)A.哭笑不得 B.以物谕人 C.入木三分 D.花团锦族(  )(  
    3.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得多。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2)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      )是必要的。A.观察 B.观测 C.预测 D.观望(3)月亮的影子帮助现代人解开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之谜,(       )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A.决定 B.制定 C.确定 D.肯定(4)影子戏,在这里产生了(        )的力量,它战胜了时间和距离,成为我们手中的一个驯服工具,为我们忠实地服务。A.神圣 B.神奇 C.神异 D.神秘4.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据推算,我国种大豆的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了。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古代把大豆叫做,秦汉以后逐渐用字代替字。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大豆的残留印痕。许多古书中也有关于大豆的记载。也是世界上栽培大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A②⑥④⑤③①     B①③⑤④②⑥     C②⑥⑤③④①     D①⑤③④②⑥6.下面是一则广告,有人对其中六处提出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分成四组,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个工厂经工程技术人员精心研究设计,推出新产品彩色搪瓷浴缸,具有造型美观,瓷面光滑,色彩鲜艳,质量稳定,经久耐用等特点,适应中、高档宾馆、饭店及现代住宅理想卫生洁具。 (1)经久改为坚固 (2)洁具改为用具 (3)适应改为适宜作 (4)理想前加(5)卫生前加字 (6)新产品后加破折号 A、(1)(4)(6)      B、(1)(2)(6)      C、(2)(3)(4)      D、(3)(5)(6)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①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5)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B.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6)本段说明的对象是(    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7)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二)课外阅读气候的威力(节选)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则是变幻莫测的气候。气候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因此,人类对于气候是既乞求,又敬畏;既感激,又恐惧,所以才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感慨。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1.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的气候。请通读全文,概括出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气候对人类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请根据自己掌握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要求:举例典型,表述具体,且不得引用文中的例子)。(1)造福于人类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其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是___          _____,从内容上看,文中运用画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第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顺着本文的写作思路,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要求:语言简明概括,过渡自然,60字以内)。 三、综合运用 《水浒传》中不乏巧借自然条件实现目标的故事,现实生活中更有需要依据天气时令安排生产的情况:(1)【关注时令】上面前三幅图片呈现的是泰州地区的一组物候现象,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系农事】晓华家种有数亩农田,父母利用农闲去了邻近城市务工,根据你从上图中了解到的物候现象和泰州天气预报信息,请以晓华的身份给他们发送一条提醒短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大自然的语言1.C2.(1) A B (2) B C (3) A B (4) B D3.(1) B (2) B (3) C (4) B 4.C 5.A 6D 7A(一)课内阅读答案1)根据这些来安排农事。2)荣枯 去来3……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4传语 暗示 唱歌 5A.× B. C. D.×6B7杏花开了…… 桃花开了…… 布谷鸟开始唱歌……8A(二)课外阅读答案1、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是:风大而猛、极度寒冷、变幻莫测。2、答案示例:(1)新疆某些地区常年多风,当地居民合理地利用风能建立了许多风力发电站,为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服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夏秋季节多雨,往往形成洪涝灾害,给人民生活和当地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3、记叙(或叙述)这是为了说明南极风大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或南极大风的威力,大意正确即可得分)4、举例子 列数字 这是为了说明南极气候极度寒冷。5、南极的气候确实显示出不同于其它大陆的威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南极气候将被逐步揭开神秘的面纱,从而造福于人类。 三、综合运用1)夏季时分,布谷声声,小麦成熟,丰收过后便又要插秧。
    2)爸爸妈妈,家里小麦已经成熟,近3天天气不错(3天后天气有变),适合收割,你们回来吗? 

    相关试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课时训练,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写出一句描写黄河的诗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复习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奇巧人2,珠可历历数也18,其人视端容寂20,长曾不盈寸,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6, “共阅一手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巩固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