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化楼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化楼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 人体内部分废物随汗液排出,属于( )现象.
A. 生长 B. 遗传变异 C. 新陈代谢 D. 应激性
2. 一台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如果想使物像放大50倍,应选择哪组镜头?( )
A. ①和② B. ④和⑤ C. ①和⑤ D. ③和⑥
3. 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弱应选( )
A. 大光圈、凹面镜 B. 大光圈、平面镜 C. 小光圈、平面镜 D. 小光圈、凹面镜
4.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次使用目镜为10×,物镜为10×;第二次使用目镜为12.5×,物镜为45×,那么第二次观察到的情况与第一次相比( )
A. 视野亮,细胞数目多 B. 视野亮,细胞数目少
C. 视野暗,细胞数目多 D. 视野暗,细胞数目少
5. 如图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其先后顺序应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④②①③ D. ③④②①
6. 某植物体内钾的浓度远高于土壤溶液中钾的浓度,但仍能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钾。细胞中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核 D. 细胞质
7. 组织的形成是( )的结果.
A. 细胞分裂 B. 细胞生长 C. 细胞分化 D. 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8. 蕨类植物的繁殖特点是( )
A. 孢子繁殖 B. 种子繁殖 C. 营养繁殖 D. 双受精
9. 使牛奶变成酸奶,使蔬菜变成有酸味的泡菜的细菌是( )
A. 酵母菌 B. 霉菌 C. 乳酸菌 D. 醋酸菌
10. 在没有被破坏的地层中有关化石分布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古老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简单、低等 B. 在极古老的地层中也可找到高等生物化石
C. 新近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复杂、高等 D. 新近的地层中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
11. 下列生态系统中,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 农田生态系统 B. 池塘生态系统 C. 草原生态系统 D. 森林生态系统
12. 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了( )
A. 有机物质和能量 B. 水分和无机盐 C. 氧气和无机盐 D. 二氧化碳和能量
13. 下列哪项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
A. 生物入侵 B. 环境污染 C. 生物进化 D. 森林面积的减少
14. 中央电视台《中华诗词大会》栏目深受人们喜爱,中华古诗词中不乏对生命现象的描述。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15. 2021年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40周年,参加义务植树已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40年来,我国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23.04%,既改善了空气质量,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降水量,这说明( )
A. 环境影响生物 B. 生物影响环境 C. 生物适应环境 D. 生物相互影响
16.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包含的食物链为树→虫→鸟→细菌和真菌
B. 树、虫、鸟、细菌和真菌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C. 该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D. 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
17.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命运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源于自然 B. 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会影响自然
C. 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D. 为丰富本地生物多样性,多引进外来生物
18. 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无机盐和水的吸收速度越快
B. 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遮阳和选择阴雨天,能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
C. 干旱地区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这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19. 下列表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部分实验步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④②⑤ B. 叶绿素能够溶解在图④小烧杯内的酒精里
C. 叶片的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 D. 此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20. 如图是植物叶片生理活动示意图,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该图表示光合作用,则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氧气
B. ③是水,④是无机物
C. 若该图表示呼吸作用,则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
D. 通常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21. 如图为菠菜叶片结构临时切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④是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呈绿色
B. ②是叶肉,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C. ③是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
D. 根据②的细胞排列特点可以判断,①是上表皮
22. 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分别在清晨、傍晚、深夜三个时间内从同一绿色植物体上相近位置摘下大小相同的绿叶,然后脱色、染色。染色最深的叶片的摘取时间是( )
A. 深夜 B. 清晨 C. 傍晚 D. 三个时间相同
23. 有的同学经常在草坪上行走,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其主要原因是( )
A. 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作用 B. 缺少无机盐,影响草的生长
C. 气孔关闭,影响草的蒸腾作用 D. 缺少水,影响草的光合作用
24. 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
A.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B. 绿色植物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
C. 绿色植物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调节大气湿度,减少降水量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25. 如图为某同学在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往载玻片上滴的液体是 。
(2)要使图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向 移动;要使图像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转动 ,换成高倍物镜;要使图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 进行调节。
(3)图⑤中b是 ,a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其细胞核外有核膜包被,它属于 细胞。
(4)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视野④所示的部分属于 ,它由一些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
26. 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几年来,德州市接连实施水系绿化等重点工程建设,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1)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种类繁多的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对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2)越来越多的斑海豹、虎鲸、海江豚等国家级保护动物山东海域生息,多年不见的大叶藻,海萝等藻类重现,东方白鹳,黄嘴白鹭、渤海刀鱼等种群数量明显增多。图示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是 。若鳗鱼的数量大量减少,则 的数量减少最多。斑海豹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 。请写出斑豹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
(3)德州减河的生物种类及数量流够较长时间保持着生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27. 如图是某植物细胞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示结构中,动物细胞所没有的结构式① 、③ 、⑤液泡。
(2)在该细胞还没有丧失分裂能力前,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的增加主要发生在④ 内。
(3)吸烟有害健康,原因是烟草含有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尼古丁),这种物质主要存在于烟草细胞的 中。
(4)结构⑥中含有能量转换器,除图中的叶绿体外,还应该有 。
28. 如图为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为相关气体,A为细胞内相关细胞器。请回答:
(1)在叶绿体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作用,①代表的气体为 。
(2)[A]代表的细胞器为 ,该处进行的生理活动为 作用。该生理活动能的本质是 。
(3)白天,植物的叶片进行蒸腾作用,即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叶片上气体散失的“窗口”是 ,该结构主要分布在叶片的 表皮。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其中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人体内代谢终产物排除体外的过程,都属于生物的新陈代谢现象。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人体排泄的是新陈代谢的产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据此解答。
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注意理解和掌握。
2.【答案】B
【解析】解:显微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两种,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物镜有螺丝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因此目镜无螺纹。所以图中的②④⑥是目镜,①③⑤是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据此,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应选择的是镜头④和⑤。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目镜和物镜的特点,明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
3.【答案】A
【解析】解: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因此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弱,应使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故选:A。
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
显微镜的使用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掌握,难度一般。
4.【答案】D
【解析】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第一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0×10═100倍,第二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2.5×45═562.5倍,在使用中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的数目减少,视野变暗。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以及视野中细胞的数目和特点,一般以选择题或是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比较容易掌握
5.【答案】D
【解析】解: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1擦、2滴、3取、4展(涂)、5盖、6染、7吸。图中①是盖、②是展、③是滴、④是取,所以正确顺序为:③④②①。
故选:D。
临时装片就是将要用显微镜观察的事物临时做成装片。临时装片是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材料制成的,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1擦、2滴、3取、4展(涂)、5盖、6染、7吸。
熟练掌握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
6.【答案】B
【解析】解:一般地说,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所以在细胞中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细胞膜。
故选:B。
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细胞外部的环境分隔开了,使得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但是,它并没有将细胞封闭起来。一般地说,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本题主要考考查了细胞膜的功能。
7.【答案】C
【解析】解: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经过细胞的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细胞群。而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组成的细胞群叫组织。所以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组织。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综上所述:A、B、D选项错误,只有C选项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据此答题。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是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是中考和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考点。是基础题。
8.【答案】A
【解析】解: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在叶的下表面上有孢子囊,里面有孢子,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原叶体的腹面上长有雌、雄生殖器官,当原叶体被水浸湿时,精子游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故选:A。
蕨类植物具有真正的根、茎、叶,具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植株比较高大;叶背面有许多孢子囊,孢子囊中有大量的孢子,生殖属于孢子繁殖。
关键点:蕨类植物不结种子,但产生孢子。
9.【答案】C
【解析】解: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制作酸奶和泡菜都要用到乳酸菌。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发酵后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制作泡菜时也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具有特殊的风味,还不破坏菜的品质。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应用,如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据此解答。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注意掌握,并能用以实际的生活中。
10.【答案】B
【解析】解: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故选:B。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据此解答。
此题考查了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11.【答案】D
【解析】解: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故选:D。
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12.【答案】A
【解析】解: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了有机物质和能量。
故选:A。
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据此答题。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13.【答案】C
【解析】解:乱砍滥伐会使森林面积减少生物的栖息地会破坏;环境污染会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导致生物不能再适应环境而死亡;生物入侵,我们知道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而生物进化是必然趋势,生物越进化,越适应环境,越利于生存。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14.【答案】D
【解析】解: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植物开花说明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属于生命现象;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说明生物能够繁殖,属于生命现象;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生命现象;
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属于自然现象,不包含生命现象。
故选:D。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15.【答案】B
【解析】解:判断属于生物与环境的哪种关系的方法是根据影响结果而定。生物适应环境:一般是生物具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或生活方式,如鸟有翅膀,鱼有鳍,青蛙冬眠等。环境影响生物:指由于环境改变是生物受到影响,如南方植物种到北方后,水果味道发生改变。生物影响环境:指由于生物的生活使得环境发生变化,如种树可以产生阴凉环境。我国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23.04%,既改善了空气质量,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降水量,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故选:B。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涵三个方面: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是结合具有的实例分清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影响结果。
1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写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及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写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及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
【解答】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
(3)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树→虫→鸟,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树、虫、鸟、细菌和真菌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要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B错误;
C.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D正确。
故选D。
17.【答案】D
【解析】解:A、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都源于自然,A正确;
B、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会影响自然,B正确;
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资源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C正确;
D、人引进外来物种,往往缺乏天敌,使外来物种对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不利于可持续性发展,D错误;
故选:D。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利的。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原因以及危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8.【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熟记蒸腾作用的过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答】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
A.蒸腾作用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但不能加快无机盐的吸收速度,A错误;
B.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遮阳和选择阴雨天,都能降低蒸腾作用,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B正确;
C.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干旱地区的水分少,所以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正确;
D.在自然环境中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D正确。
故选A。
19.【答案】D
【解析】解:A、“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是: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因此图中的顺序是①暗处理、③遮光对照、④脱色、②染色、⑤观察,A正确;
B、叶绿素能够溶解在酒精中,所以步骤④小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大烧杯中是清水,隔水加热,目的是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B正确;
C、滴加碘酒后,叶片的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的部分变蓝色,原因是叶片未遮光的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不变蓝色,C正确;
D、该实验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以光照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D错误。
故选:D。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2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中等,真正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若此图是表示光合作用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氧气,A正确;
B、光合作用吸收水分,产生的有机物由筛管运输到其它部位,因此③是水,④是有机物,B错误;
C、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若表示呼吸作用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C正确;
D、呼吸作用时时刻刻进行的,通常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的有机物才得以积累,D正确;
故选:B。
21.【答案】A
【解析】解:A、叶片中的表皮细胞是无色的,叶片呈绿色,是因为叶肉细胞中含大量叶绿体。A错误。
B、②叶肉包括是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B正确。
C、③叶脉里包括导管和筛管两种管道,形成叶片内的运输通道,被称为叶片的“骨架”,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C正确。
D、叶肉包括是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含有叶绿体多,接近上表皮,所以①是上表皮。D正确.
故选:A。
此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基本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①是上表皮、②是叶肉,③是叶肉、④下表皮。据此解答。
掌握叶片的结构,关于叶片的结构是中考的重点,一般以识图题的形式出现。
22.【答案】C
【解析】解: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清晨,植物进行了一晚上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较浅;傍晚,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最深;深夜,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一些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不会很深,只是比清晨的叶要深。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做此题需要利用有关光合作用以及呼吸作用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此题找出题干中三次时间不同而导致叶片重量不同的原因,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有关,光合作用24小时内制造有有机物多少不一样与光照这个条件有关系,这些是解答此题的突破点。
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是中考的重点,可通过列表的形式对比记忆。
23.【答案】A
【解析】解: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土壤板结,使得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变小,容的氧气就少,从而影响根的呼吸作用,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故选:A。
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
24.【答案】D
【解析】解:A、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促进水循环,A正确。
B、有些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可见植物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B正确。
C、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C正确。
D、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调节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D错误。
故选:D。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掌握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可正确解答。
25.【答案】清水 右下方 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气泡 真核 保护组织
【解析】解:(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往载玻片上滴的液体是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
(2)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视野①中的物像位于右下方,说明实物位于左上方,视野②中的物像位于中央,说明实物也位于中央。要使物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也向右下方移动,这样实物就移到了中央,物像自然也在中央了;物像②的放大倍数小,物像③的放大倍数大,因此要使物像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物像③不清晰,物像④清晰,要想使物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3)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中央发亮、周边黑暗的圆圈是气泡,所以b是气泡。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的外面有核膜包被,原核细胞是拟核,没有核膜包被。显微镜下看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内的细胞核外面有核膜包着,所以它属于真核细胞。
(4)视野④所示的部分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它由一些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
故答案为:
(1)清水。
(2)右下方;转换器;细准焦螺旋。
(3)气泡;真核。
(4)保护组织。
显微镜的像是倒像;低倍换高倍时转动转换器,转成高倍镜头;视野有点模糊,在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制作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据此解答。
制作临时装片的一些注意事项及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要记牢。
26.【答案】生产者 斑海豹和渤海刀鱼 黄嘴白鹭 太阳能 藻类植物→中国毛虾→斑海豹 自动(自我)调节
【解析】解:(1)种类繁多的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能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
(2)根据图示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可知:斑海豹吃渤海刀鱼,斑海豹和渤海刀鱼又都吃中国毛虾和鳗鱼,所以二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若鳗鱼的数量大量减少,则黄嘴白鹭因缺少食物,其数量减少最多。斑海豹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斑豹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即最短的一条食物链藻类植物→中国毛虾→斑海豹。
(3)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德州减河的生物种类及数量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着生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
(1)生产者。
(2)斑海豹和渤海刀鱼;黄嘴白鹭;太阳能;藻类植物→中国毛虾→斑海豹。
(3)自动(自我)调节。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能量流动特点等知识。
27.【答案】细胞壁 叶绿体 细胞核 液泡 线粒体
【解析】解:(1)由图可知:图中,①代表细胞壁,②代表细胞膜,④代表细胞核,⑥代表细胞质,③代表叶绿体,⑤代表液泡。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2)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要先进行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3)植物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物质如糖类、水等,酸味、甜味、苦味、辣味等物质在液泡内的细胞液里,烟草属于植物,因此烟草中的烟碱(又称为尼古丁,对人体有害),主要存在于烟草细胞的液泡内。
(4)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的能量转化器。叶绿体(仅植物具有):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光合作用,把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所有生物具有):呼吸作用的场所,通过呼吸作用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动物、植物生活所需,是细胞内的“发动机”。
故答案为:(1)细胞壁;叶绿体;
(2)细胞核;
(3)液泡;
(4)线粒体。
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
本题主要考查了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以及细胞的结构及各部分主要功能。
28.【答案】光合 氧气 线粒体 呼吸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气孔 下
【解析】解:(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淀粉和氧。由图可知,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用公式表示为: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由图可知,[A]代表线粒体,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
(3)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来完成的,叶片上的气孔是蒸腾作用水分散失的窗口,叶片的上下表皮上都有气孔,其中下表皮上的气孔较多。
故答案为:(1)光合;氧气;
(2)线粒体;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气孔;下。
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2.呼吸作用实质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3.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来蒸腾水分的。
4.图中①氧气、②二氧化碳、A线粒体。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
山东省乐陵市化楼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份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乐陵市化楼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份月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七年级生物九月份知识盘点试题docx、七年级生物九月份知识盘点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乐陵市化楼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乐陵市化楼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八年级生物学科9月份知识盘点docx、八年级生物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