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市化楼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份月考生物试题
展开七年级生物九月份知识盘点
(时间:7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紫薇树又称痒痒树,用手搔其树身,可见全树颤抖。这种现象说明生物()
A. 能繁殖 B. 能生长 C.具有应激性 D. 能进行新陈代谢
2.“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蜻蜓点水是为了将卵产在水中,所体现的生物的特征是()
A.生活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能适应环境 D. 能繁殖
3.学校生物学习小组的同学到户外调查,看到了形态各异、多种多样的各种生物,以下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能生长和繁殖B.都能排出体内废物
C.都能快速运动D.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特性
4.下列与生命现象无关的诗句是( )
A.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B.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最新研发的机器人,不仅能做各种复杂动作还能与人交流。下列能体现它与人类主要区别的是( )
A.能否理解人类语言 B.能否生长和繁殖
C.能否对刺激作出反应 D.能否学习新知识
6.生物圈的范围不包括( )
A.大气圈的下层 B.整个水圈 C.岩石圈的上层 D.整个的岩石圈
7.比较下列生物,在地球上生存范围最狭窄的是()。
A.老鼠 B.苍蝇 C.麻雀 D.北极熊
8.在黄山有一种奇妙的植物--卷柏,它的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蜷缩似拳状,随风移动,遇水而荣,根重新钻到土壤里又开始新的生活。因其耐旱力极强,在长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故又名“九死还魂草”。这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 )
A.水分 B.空气 C.阳光 D.适宜的温度
9.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群体,下列生物与其栖息地连线不正确的是( )
A.骆驼--黄河三角洲 B.大熊猫--高山竹林
C.企鹅--南极冰原 D.孔雀--热带雨林
10.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下列方式不可取的是( )
A.观察时要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B.对于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C.观察时要全面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
D.观察时只要认真就行,不需要有目的
11.在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中,奥地利动物学家弗里施怀疑“蜜蜂是色盲”这一说法,他认为蜜蜂能分辨花卉的不同颜色。这一步骤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表达交流 C.制定计划 D.作出假设
12.我国科幻电影力作《流浪地球》放映以来,引起了同学们对生存环境的关注。某同学想了解他所在城市有哪些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可以采用的科学方法为( )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测量法
13.“爱上生物学”实验小组用同一种植物做了如右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实验的变量是( )
A.叶片的面积 B.光线的强弱
C.环境的温度 D.环境的湿度
14.在探究“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中,若第一次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后续做法正确的是() A.更改实验假设 B.修改实验结果 C.重新进行实验D.参照他人的实验结果
15.要探究水分对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生活的影响,在下列的四个实验装置中,应该选择( )
16.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光线太暗,应选用( )
A.大光圈,凹面镜 B.大光圈,平面镜
C.小光圈,凹面镜 D.小光圈,平面镜
17.我们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使用的镜头组合为10x和10x,则细胞的放大倍数是( )
A.10倍 B.20倍 C.100倍 D.15倍
18.在操作光学显微镜时,对光的操作步骤是()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遮光器,使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
④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边转动反光镜边通过目镜观察,直至看到白亮圆形视野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 ①③②④
19.显微镜是常用的研究工具,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观察临片装片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该污点有可能存在于物镜上
B.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长度越短
C.在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为了看到更清晰的物像,最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D.要把视野中位于右下方的物像移动到视野的中央,需要把玻片朝左上方移动
20.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利用它我们可以走入微观世界,更好的了解生物的微观结构,光学显微镜中最重要的结构是( )
A.目镜和物镜 B.遮光器和反光镜 C.目镜和反光镜 D.物镜和遮光器
21.小明同学用同一台显微镜,通过调整目镜和物镜以及准焦螺旋,观察同一标本四次.其中视野内细胞数目最多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 )
A.5倍、10倍 B.5倍、40倍 C.10倍、10倍 D.10倍、40倍
22. 将写有“boss”的装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的物像是( )
A. boss B. ssob C.ssoq D. ssop
生物都具有一定的特征,下列选项中,全是生物的一组是( )
A. 太阳、病毒、山羊B. 蝗虫、蛇、钟乳石
C. 新冠病毒、银耳、生石花D. 兔子、银杏、机器人
23.地球上的生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千差万别的生物会表现出相似的生命活动特征,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结构基础都是( )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
24.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宇航员在太空中不需要氧气B. 宇航员出舱活动是在生物圈内进行的
C. 宇航员在太空中没有水也能生存D. 宇航员在太空中必须有营养物质的供应
25.毛泽东的词中有一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下面列出的条件中,不是生物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是( )
A. 水 B. 食物 C. 空气 D. 土壤
26.在动物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大熊猫不停地吃竹子。据了解,一只大熊猫每天要吃掉20千克左右的竹子。这些竹子给大熊猫提供( )
A. 充足的水分B. 植物纤维C. 氧气D. 营养供给
27.一山不容二虎,说明生物圈需要为生物的生存提供( )
A. 水 B. 氧气C. 食物 D. 一定的生存空间
28.纪录片《与象同行》讲述了15只云南野生亚洲象走出自然保护区,开启了一段长达18个月跨越1000余公里的北移南归之旅。该片利用无人机近距离、全景式记录了该旅程的全过程,其中运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是( )
A. 实验法 B. 观察法 C. 调查法 D. 测量法
29.对购买的种子进行发芽率检测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A. 抽样检测 B. 全部检测 C. 抽样调查 D. 检测一半
30.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物像后,为使模糊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 )
A. 粗准焦螺旋 B. 细准焦螺旋C. 装片位置 D. 反光镜
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40分)
31.(10分)一些中学生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影响了学业,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身体是否也会产生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的实验: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0只;在相同环境中,将A组置于开机的电脑前,B组置于未开机的同样的电脑前,其他饲养条件相同。两个月后获得实验数据如图甲、乙,请回答有关问题。
(1)参与实验的雄性大鼠生长状况、饲养条件、所用电脑及实验环境均相同的目的是_______。
(2)设计B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3)每组都用了10只而不是1只雄性大鼠,目的是_____________。
(4)从图中可看出,电脑辐射影响了_____组雄性大鼠的体重增长和精子的正常发育。
(5)作为中学生,你应该怎样对待电脑游戏呢?__________________。
32.(12分)小青同学非常喜欢用生物学的研究工具观察各种生物。下面是小青做实验的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小青想将图1甲中箭头所指的细胞放大成乙图,进行了如下的操作,请选择其中不必要的操作步骤是:_____。
A.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B.转动转换器 C.调节细准焦螺旋 D.调节粗准焦螺旋
(2)图2是小青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黑藻细胞的细胞质流动情况,则黑藻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 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3)小青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可判断污物在显微镜的[_____]_____上,此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将它取下,用 _____擦拭干净后,放回原处再继续观察。([]填序号)
(4)在用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中,小青反复调整焦距,始终没有在视野中找到所要观察的物像,其原因可能是图3中①~③操作步骤中的 _____操作不正确。(填序号)。
(5)在实验过程中,若想观察到更大的细胞,应改为选择物镜放大倍数 _____(填“更大”或“更小”)的物镜。
33.(8分)结合下面两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材料二:海洋中的珊瑚虫大多群居生活,虫体一代代死去,但它们分泌的外壳却年深日久地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千姿百态的珊瑚。珊瑚虫体内有藻类和它共同生活,并为其提供用于呼吸的氧气,而珊瑚虫的废物则可作为藻类的养料。
(1)两则材料中提到的生物都是由构成的,这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2)材料二中提到的珊瑚是(选填“生物”或者“非生物”)。
(3)从所给材料可以看出藻类为珊瑚虫的生活提供的必要条件是,珊瑚虫则为藻类的生活提供了 。
34.(10分)有一次小华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华觉得很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决定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
(1)你的问题是: 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请作出假设:对叶绿素产生了影响。
(3)设计实验方案:
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
B.甲放在地方培养,把乙放在地方培养。
(4)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是:甲中的黄豆芽变绿,乙中的黄豆芽 绿。(填“变“或”不变“)
(5)该实验证明了: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
山东省乐陵市化楼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收心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乐陵市化楼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收心考试生物试题,共6页。
山东省乐陵市张桥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乐陵市张桥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乐陵市孔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乐陵市孔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