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 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6492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 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6492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小石潭记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小石潭记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石潭记 【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和短语;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学习过程】一、预习早知道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本文的文体“记”。① 《小石潭记》的作者 , 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 ,祖籍河东,世称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 。本文是他 的第四篇。② 写作背景由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375年)被贬到永州任司马。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精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寄情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③ 《小石潭记》的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 ,往往通过 、 、 、 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2.自由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篁竹( ) 清冽( ) 为坻( ) 为屿( )为嵁( ) 俶尔( ) 翕忽( ) 佁然( ) 寂寥( ) 悄( )怆( ) 幽邃( )3.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把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 二、课堂勤思考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理清本文写作思路。本文是按 顺序来写的,思路为:发现小潭——( )————小潭源流————( )2.小石潭的全貌是什么?潭中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3.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三、拓展快提高(一)课内理解。1. 解释加点词在句子里的意思。(1)往来翕忽( ) (2)悄怆幽邃( )(3)隶而从者( ) (4)水尤清冽( )(5)蒙络摇缀( ) (6)佁然不动( )(7)凄神寒骨( ) (8)犬牙差互(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行:____________________)(2)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3)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游:____________________)(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_________蛇:_________)(5)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6)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凄:_________寒:_________)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A、(1)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___) (2)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_______________)B、(1) 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 (2) ……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_________)C、(1)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_____) (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_______________)D、(1) ……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______) (2) 同游者:吴武陵…… (游:_______________)E、(1)全石以为底 (以:_______________) (2)卷石底以出 (以:_______________) (3)以其境过清 (以:_______________)4.翻译句子:(1)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5)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6)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①“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②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③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6.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7.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8.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9.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二)课外语段阅读。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甲文〕《小石潭记》〔乙文〕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两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节选元结《右溪记》)〔注释〕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敧:倾斜。④嵌:凹陷(又作“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1.甲文第二段描写的内容是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2.解释下面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 (2)以其境过清 清:( ) (3)南流数十步 南:( ) (4)不可名状 名:( )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阅读目标,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背景资料,基础过关,课文整体感知,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拓展,课时安排,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