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单元第2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复习课件)-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七单元第2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测试卷)——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七单元第3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 课件 0 次下载
- 第八单元第1章 传染病和免疫(复习课件)-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 课件 0 次下载
- 第八单元第1章 传染病和免疫(测试卷)-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第七单元第3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测试卷)——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第3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始大气成分的是( )
A.甲烷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氨气
【答案】B
【详解】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所以原始大气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明显的不同是原始大气中不含有氧气,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氨基酸分子的生成和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分别是( )
A.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 B.海洋和河流
C.原始大气和高温干燥地区 D.原始海洋和高温湿润地区
【答案】A
【详解】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原始大气在高温、雷电以及紫外线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如氨基酸分子)。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该学说认为,原始生命起源的后三个阶段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故选A。
3.科学家推测,生命起源的化学化过程顺序是( )
①形成原始生命 ②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③演化为原始单细胞生物 ④形成有机大分子 ⑤随着降雨汇聚到原始海洋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②⑤④①③ D.②⑤④③①
【答案】C
【详解】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物质在紫外线、闪电、高温和宇宙射线等条件的激发下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随着雨水汇入原始海洋,经过长期演变,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这些物质逐渐聚集并在外表形成了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这些独立的体系不断完善,最终形成最简单的原始单细胞生命形式。可见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②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⑤随着降雨汇聚到原始海洋→④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①诞生原始生命→③演化为原始单细胞生物,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的实验为下列哪项推论提供了证据( )
A.原始地球上无机物能够形成有机物 B.原始地球能形成原始生命
C.原始地球条件下还不能形成有机物 D.原始生命产生于原始海洋
【答案】A
【详解】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A正确。
故选A。
5.“进化树”可以直观地表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如图“进化树”中a、b、c、d、e、f为几种生物,从该“进化树”我们可以推出( )
A.f一定最低等 B.a的结构比d一定复杂
C.c一定是陆生生物 D.较b和a而言,b与c亲缘关系更近
【答案】A
【详解】A.分析进化树可以得出,f是a、b、c、d、e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在地层中出现的最早,也最低等,A正确。
B.由进化树可知,d比a出现的晚,因此d的结构比a复杂,B错误。
C.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也就意味着a、b、c、d、e都比f更复杂、更高等、陆生的可能更大;而不是c一定是陆生生物,C错误。
D.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以发现,较b和a而言,b与c亲缘关系更远,D错误。
故选A。
6.在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内,发现大批距今约1亿4000万至1亿5000万年前侏罗纪晚期的恐龙化石。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按一定顺序出现
C.生物遗迹不能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 D.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程
【答案】C
【详解】A.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A正确。
B.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顺序,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这是生物化石能证明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B正确。
C.生物遗迹可以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C错误。
D.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程,D正确。
故选C。
7.关于生物进化历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
B.越古老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
C.比较不同种类生物的形态结构可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D.生物进化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由单细胞到多细胞
【答案】B
【详解】A.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A正确。
B.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越古老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B错误。
C.比较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例如,对不同生物种类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相似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相似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C正确。
D.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由单细胞到多细胞逐渐进化而来的,D正确。
故选B。
8.下图为生命起源与进化时间轴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生命早期无细胞核的结构 B.被子植物的出现早于裸子植物
C.单细胞生物的出现早于多细胞 D.生物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
【答案】B
【分析】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可以确定,现在地球上众多的生物,都是由古代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科学家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用生物“进化树”形象而简明地表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如图:
【详解】ABC.根据进化树可知,原始生命早期无细胞核的结构,裸子植物的出现早于被子植物,单细胞生物的出现早于多细胞,AC正确,B错误。
D.根据植物类群出现的顺序,仅从结构特点推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D正确。
故选B。
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合理的是( )
A.植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B.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C.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等到高等,由陆生到水生
D.人类进化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等阶段
【答案】D
【详解】A.由分析可知:植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A错误。
B.由分析可知: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B错误。
C.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C错误。
D.人类的进化的四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D正确。
故选D。
10.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晚,由此可见( )
A.物种A比物种B的数量多 B.物种A与物种B有亲缘关系
C.物种A比物种B的结构复杂 D.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
【答案】C
【详解】根据进化论,B化石在A化石之前,所以A化石是经过了物种竞争之后生存下来的,相对来说,A的结构肯定比B复杂,但是A是否由B进化而来,取决于他们的亲缘关系,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1.中华龙鸟有长尾,体表有羽毛,后肢粗壮,有牙齿。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鸟类的飞翔是从地栖生活转变来的 B.鸟类是由爬行类的一支进化来的
C.爬行类是由鸟类进化来的 D.鸟类和爬行类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
【答案】C
【分析】1.中华龙鸟的化石想象图:
2.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A.中华龙鸟化石表明其后肢粗壮,说明鸟类的飞翔是从地栖生活转变来的,A正确。
B.中华龙鸟化石表明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B正确。
C.爬行类是由古代的两栖类进化来的,不是由鸟类进化来的,C错误。
D.结合分析和中华龙鸟的化石特点表明鸟类和爬行类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D正确。
故选C。
12.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C.比较法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 D.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答案】A
【详解】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A错误。
B.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原始海洋开始的,B正确。
C.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是研究生物进化常用的基本方法,C正确。
D.原始大气层中的气体包括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D正确。
故选A。
13.某一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记录清单如下:甲地层(三叶虫、乌贼、珊瑚);乙地层(马、象牙、犀牛);丙地层(恐龙蛋、始祖鸟、龟)。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应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乙、丙、甲
【答案】B
【详解】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丙地层(恐龙蛋、始祖鸟、龟),始祖鸟属于古代爬行类向鸟类进化的过渡类,动物较高等,因此地质年代较近;乙地层(马、象牙、犀牛),马、象、犀牛属于哺乳动物,动物最高等,因此地质年代最近;甲地层(三叶虫、乌贼、珊瑚),珊瑚属于腔肠动物,乌贼是软体动物,动物都低等,因此地质年代最远。故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应是甲、丙、乙,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4.蝗虫对庄稼能产生很大破坏,假如长期采用喷洒农药的方式来防治,效果就会表现的如图所示的数量变化。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从曲线变化可知,蝗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B.从曲线变化可知,蝗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C.持续使用农药使蝗虫产生了变异,使其抗药性增强
D.蝗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蝗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答案】C
【详解】A.从曲线变化可知,第一次使用农药后,蝗虫并没有完全消失,则说明蝗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A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随着农药的使用,蝗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B不符合题意。
C.蝗虫原来就存在着变异,不是农药使蝗虫发生了变异,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C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随着农药的使用,具有抗药性的蝗虫数量增多,则说明蝗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用达尔文进化学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超级细菌"的产生原因是滥用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变异
B.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C.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
D.长颈鹿经常取食树上的叶子从而使颈逐渐变长
【答案】B
【详解】A.细菌本身就存在抗药性,并不是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超级细菌”的形成是耐药性变异经过逐代选择和积累的结果,A错误。
B.野兔的保护色越逼真,越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经过若干代的自然选择保护色得到积累加强;鹰有锐利的目光容易发现食物野兔,能获得食物而生存,否则就会不适者被淘汰。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B正确。
C.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这是它对环境的一种适应,C错误。
D.长颈鹿的颈和前肢都变长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选B。
16.关于生物进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滥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
B.“始祖鸟”化石是古代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
C.有些蛾类幼虫的体色鲜艳,并长有毒毛,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马的进化趋势是体型由小趋大,四肢越来越长,多趾着地变成只有中趾发达并唯一着地
【答案】A
【详解】A.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环境选择生物而不是生物选择环境,滥用抗生素对细菌起到定向选择的作用,将具有抗药性的个体选择出来,A错误。
B.始祖鸟既有爬行动物的特征,又具有鸟类的特征,这说明始祖鸟化石是古代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之一,B正确。
C.有些蛾类幼体体表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并长有毒毛,可起到防御敌害保护自己的作用,因此这有利于它们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始祖马的身体只有狐狸那么大,中马体大如羊,草原古马象现代的小马那样大,真马的身体达到现代马的大小,所以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进化趋势中,体型是由小到大逐渐变化的。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进化趋势中,始祖马前足4趾着地,后足3趾着地;草原古马,前后足均有3趾,但只有中趾着地行走,侧趾退化;真马中趾充分发达,趾端成为硬蹄,D正确。
故选A。
17.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其中解释物种进化原因的自然选择学说理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下列观点不符合达尔文的进化思想的是( )
A.地球上一切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B.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和核心内容,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遗传的作用在于积累并加强有利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
D.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生物进行生存斗争的前提
【答案】D
【详解】A.地球上一切生物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符合达尔文的进化思想,正确。
B.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和核心内容,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即适应环境,符合达尔文的进化思想,正确。
C.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变异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遗传的作用在于积累并加强有利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具不定向性,符合达尔文的进化思想,正确。
D.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手段;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D错误。
故选D。
18.鼹鼠是一种哺乳动物。体矮胖,长10余厘米,毛黑褐色,嘴尖。前肢发达,脚掌向外翻,有利爪,适于掘土;后肢细小。眼小,隐藏在毛中。因视力不好,白天住在土穴中,夜晚出来捕食昆虫,也吃农作物的根,下列关于鼹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鼹鼠长期生活在土穴中,眼睛不经常使用导致退化
B.鼹鼠视力不好不利于其生存,不属于有利变异
C.鼹鼠视力不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鼹鼠相较夜间视力极好的猫头鹰来说更为低等
【答案】C
【详解】AC.鼹鼠在繁殖过程中存在变异,有视力好的也有视力不好的,因为生活昏暗的地下,黑暗环境对鼹鼠进行选择,视力不好的鼹鼠因适应环境生存下来,视力好的鼹鼠因不适应环境被淘汰。因此,鼹鼠眼睛退化是对黑暗环境适应的结果,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C正确。
B.在昏暗的地下,视力不好的鼹鼠比视力好的鼹鼠更能适应地下生活,属于有利变异,B错误。
D.鼹鼠和猫头鹰都属于哺乳动物,因此不能说鼹鼠比猫头鹰更为低等,D错误。
故选C。
19.印度洋南部某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那里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甚至贴地生长。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风暴直接袭击的结果
C.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 D.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的结果
【答案】A
【详解】由于印度洋南部某岛屿上常刮暴风,那里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因为高大的植物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保水能力差,还容易被风折断,不能生存,这是不适者被淘汰,而矮小的植物,蒸腾作用较小,保水能力强,还能避免被风折断,有利于生存,这是适者生存;经过若干年的自然选择之后,印度洋南部某岛屿上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0.长期使用某种农药,害虫对这种农药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 B.遗传和变异是害虫抗药性增强的前提条件
C.对害虫来说,抗药性变异是有利变异 D.害虫的抗药性是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的
【答案】D
【详解】A.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是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的结果,A正确。
B.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和前提,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B正确。
C.使用农药,活下来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再次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因此,对害虫来说,抗药性变异是有利变异,C正确。
D.害虫本身就存在着抗药性的差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D错误。
故选D。
21.决定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
A.生存的斗争 B.适者生存 C.遗传变异 D.过度繁殖
【答案】C
【详解】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然后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以生存斗争为手段,达到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的结果,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2.对“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这一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长颈鹿具有较长的颈,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运动形式是爬行
C.草原上的狼和兔子越跑越快,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其体色为白色,说明了生物适应环境
【答案】B
【详解】A.达尔文认为:古代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肢长和肢短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肢和颈长能够吃到高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肢和颈短个体,吃不到高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这样,长颈鹿一代代进化下去,就成今天上们看到长颈鹿。可见长颈鹿具有较长的颈,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正确。
B.蛇属于爬行动物,身体细长,四肢退化,无足,但仍然可以爬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四肢退化,才爬行的,错误。
C.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因此草原上的狼和兔子越跑越快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正确。
D.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其体色为白色,说明了生物适应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正确。
故选B。
23.下列为某同学绘制的长颈鹿进化简图(如图)及相关阐述,你不认同的是( )
A.①表示长颈鹿祖先的颈和前肢在长度上存在差异
B.②表示通过生存斗争,长颈鹿有利变异保存下来,不利变异被淘汰
C.长颈鹿选择了有利变异以适应环境变化
D.③表示有利变异经过逐代积累和加强,进化成现代的长颈鹿
【答案】C
【详解】A.①表示长颈鹿祖先的颈和前肢在长度上存在差异,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A正确。
B.②表示通过生存斗争,长颈鹿有利变异保存下来,不利变异被淘汰,B正确。
C.变异是不定向的,在一定环境的选择作用下,有利变异通过逐代积累而成为显著的适应性特征,C错误。
D.③表示有利变异经过逐代积累和加强,进化成现代的长颈鹿,D正确。
故选C。
24.某森林中生存着一群不同体色的蛾类,由于某种原因,森林中几乎所有树木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请你推测多年以后,图中最能体现这群蛾类体色变化趋势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当环境颜色为灰白色时,体色为灰、白两色的蛾类因体色与环境的颜色相近,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容易生存下去,这是适者生存;体色为棕色的蛾类因体色与环境颜色存在巨大反差,则容易被敌害发现而被淘汰,这是不适者被淘汰;因此多年以后,使得该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的数量发生了变化,棕色蛾类的数量相对少,灰色和白色的蛾类数量相对较多,分析选项中蛾类几种体色数量,可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5.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进行生存斗争
C.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D.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能适应环境
【答案】D
【详解】A.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A正确。
B.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即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B正确
C.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C正确。
D.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因此,生物产生的变异不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D错误
故选D。
26.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模拟实验来解决不便直接用实验探究的问题,以提高效率、获取证据。下列对米勒模拟实验的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A.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B.②内模拟了水蒸气凝结降雨,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产生氨基酸
C.③内模拟了原始海洋,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里诞生的
D.④内产生了多种蛋白质,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产生生命
【答案】D
【详解】A.米勒在装置中①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用来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和原始地球的条件,原始大气没有氧气。米勒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器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米勒的实验证明原始地表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在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③代表原始的海洋,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米勒通过这个实验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米勒的实验仅能证明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而不是蛋白质,D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27.超级细菌是耐药性细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更可怕的是,多种抗生素对它不起作用,感染后会引起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的白细胞有吞噬超级细菌的能力
B.在抗生素的使用下,超级细菌的耐药性变异是有利变异
C.超级细菌比普通细菌的结构复杂,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D.超级细菌的出现与滥用抗生素有一定的关系
【答案】C
【详解】A.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A正确。
B.变异包括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在抗生素的使用下,超级细菌的耐药性变异是有利变异,B正确。
C.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
D.超级细菌是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滥用抗生素是导致超级细菌产生的主要原因,D正确。
故选C。
28.下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五种动物。将下图中①~⑤所示动物按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⑤④③ B.③④⑤ C.⑤④ D.③⑤④②①
【答案】B
【详解】动物的进化是由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③蝗虫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④鲫鱼属于鱼类,⑤青蛙属于两栖动物。②鸽子属于鸟类,①马属于哺乳类,因此,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是:③蝗虫、④鲫鱼、⑤青蛙、②家鸽、①马。
故选B。
29.如图所示为某未被破坏的地层示意图,图中表明两个地层中曾发掘出A、B两物种化石。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物种A比物种B个体数目多 B.物种A比物种B体形大
C.物种A可能由物种B进化而来 D.I层最高等的物种比II层最高等的物种复杂
【答案】C
【详解】A、无法比较物种A与物种B的个体数目多,A错误。
B.无法比较物种A与物种B的形体大小,B错误。
C.图中的地层是按照地质年代由古老到晚近的顺序划分的,物种B位于古老的地层,而物种A位于较晚的地层。物种A形成的时间比物种B要晚;说明物种A可能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C正确。
D.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Ⅰ层最高等的物种比Ⅱ层最高等的物种简单,D错误。
故选C。
30.某地区发现一种蜗牛,其外壳有的有条纹,有的无条纹、这种蜗牛常被鸟吃掉柔软的身体后留下破裂的外壳。一段时间内,科研人员记录该蜗牛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有条纹的
无条纹的
活着的蜗牛
264
296
破裂的外壳
486
377
A.蜗牛属于软体动物,依靠腹面扁平宽大的腹足运动
B.鸟的捕食在蜗牛有无条纹的进化中起了选择的作用
C.该地区蜗牛群体中有条纹蜗牛所占比例将逐渐增大
D.经过一代代的自然选择,无条纹的变异被定向积累
【答案】C
【详解】A.蜗牛属于软体动物,依靠腹足(躯体的腹面、扁平宽大)爬行,A正确。
B.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有条纹的蜗牛空壳的相对数量更多,因此有条纹的蜗牛更易被鸟捕食,而无条纹的蜗牛则更容易存活下来繁衍后代,所以鸟的捕食在蜗牛有无条纹的进化中起了选择的作用,B正确。
C.由表格可知有条纹的蜗牛更易被鸟捕食,而无条纹的蜗牛则更容易存活下来繁衍后代,所以该地区蜗牛群体中无条纹蜗牛所占比例将逐渐增大,C错误。
D.无条纹的变异属于此环境的有利变异,在该地区蜗牛群体中无条纹蜗牛的基因出现频率增大,经过一代代的自然选择,无条纹的变异被定向积累,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40分)
31.图中图(一)是动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进化树),图(二)是甲、乙、丙三个未受到破坏的不同地层。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树根A处代表__________,在进化的过程中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进化成了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有生物之间都存在着或远或近的__________关系。
(2)图(二)所示,某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未受到破坏的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图(一)中B、C、D类动物化石。若甲地层中发现的是C类动物化石,则丙地层中应该是[__]类动物化石。
(3)图(一)中的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古代的[__]进化来的。最高级的植物类群是[ ]__________。
(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进化树中呈现了多种不同类群的生物,每一类群都包含了多种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__________的多样性。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行着进化。
【答案】(1) 原始生命##原核生物 亲缘
(2)D
(3) B E被子植物
(4)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5)物种
【分析】物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蕨类植物进化成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E被子植物;动物进化历程是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无脊椎动物→原始脊椎动物,D为软体动物,脊椎动物中,鱼类→C两栖类→B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1)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可以确定,现在地球上众多的生物,都是原始生命进化来的。原始生命生活在原始海洋中。在进化的过程中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进化成了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有生物之间都存在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2)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在图二中甲乙丙出现的地层不同,乙最高等,然后是甲,丙最低等,若甲中发现C两栖类动物化石,则丙地层中应该是D软体动物类化石。
(3)分析进化树可知,图(一)中的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古代的B爬行类进化来的。最高级的植物类群是E被子植物。
(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5)该进化树中呈现了多种不同类群的生物,每一类群都包含了多种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物种的多样性。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行着进化。
32.仓鼠的毛色丰富,有“三线”、 “紫仓”、 “银狐”等,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研究了仓鼠毛色的遗传情况,他们选用“三线”和“紫仓”作为亲代,统计了不同亲代组合(各20组)后代的性状及数量,结果如下表:
组合
亲代性状
子一代性状及数量
三线
紫仓
1
三线×三线
122
0
2
紫仓×紫仓
0
119
3
三线×三线
91
29
(1)根据组合3可以判断,__是显性性状。
(2)如果亲代中有一方为“三线”,一方为“紫仓”,它们的后代中既有“三线”,又有“紫仓”,则亲代中“三线”的基因组成是____(假设基因是H和h),这对仓鼠的后代中,出现“紫仓”的几率为____%。
(3)组合3中亲本双方的毛色相同,都为“三线”,后代中出现了“紫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___。
(4)仓鼠主要吃坚果等植物性食物,其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从生物进化角度来看,这是________的结果。
【答案】(1)三线
(2) Hh 50%
(3)变异
(4)自然选择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1)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一定是杂合的;因此从第3组调查中亲代一种性状,后代出现了两种性状,说明紫仓是隐性性状,三线是显性性状。
(2)若用H表示显性基因,h表示隐性基因,如果亲本中有一方为“三线”,一方为“紫仓”,它们的后代中既有“三线”,又有“紫仓”,那么亲本中“三线”的基因组成为Hh,则紫仓基因组成为hh,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这对仓鼠的后代中,出现“紫仓”的几率为50%。
(3)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子代和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性状上的差异现象称为变异。组合3中亲本双方的毛色相同,都为“三线”,后代中出现了“紫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变异。
(4)每一种生物都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仓鼠主要吃坚果等植物性食物,其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从生物进化角度来看,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3.随着我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我们的生活也进入“后疫情时代”。未来疫情的走向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冠病毒的进化情况。下面,让我们运用所学病毒知识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新冠病毒致病性的进化趋向进行分析。
(1)科研人员在分离提取毒株时,培养新型冠状病毒所选用的培养基应该是_________。
A.含多种无机盐的营养液 B.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
C.活的鸡胚 D.牛肉汁培养基
(2)早在2020年3月,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科学评论》杂志即发文报道,新冠病毒已通过变异产生了S和L两个亚型。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个体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_________。新冠病毒的变异,有可能导致其致病性更强,也可能导致其致病性更弱,这也说明了变异是_____________(选填“定向/不定向”)的,这些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材料。
(3)为了争夺生存的机会,猎豹和羚羊之间要进行捕食和反捕食。同理,新冠病毒与人类之间则要进行侵染与反侵染,这在自然选择学说中被称为__________。
(4)致病性更强和更弱的新冠病毒哪种更容易生存?哪种更容易被淘汰呢?致病性更强的病毒容易导致病人死亡,病毒也就随之减少了传播的机会;致病性更弱的病毒不易导致病人死亡,病毒因此获得了更多的传播机会。这就是自然选择学说中的_________。
(5)由上述分析可以作出如下推测: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会呈逐渐__________(上升下降)趋势,感染率会呈逐渐_________(上升下降)趋势。
【答案】 C 差异 不定向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或适者生存) 下降 上升
【分析】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详解】(1)病毒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故培养病毒时只能用活细胞,即活的鸡胚,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即是指亲代与子代个体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变异是随机产生的,比如新冠病毒的变异,有可能导致其致病性更强,也可能导致其致病性更弱,这说明了变异是不定向的。
(3)生存斗争是指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斗争等等。因此为了争夺生存的机会,猎豹和羚羊之间要进行捕食和反捕食。同理,新冠病毒与人类之间则要进行侵染与反侵染,这在自然选择学说中被称为生存斗争。
(4)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或适者生存)是指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获得了生存机会,并大量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因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因此致病性更强的病毒容易导致病人死亡,病毒也就随之减少了传播的机会;致病性更弱的病毒不易导致病人死亡,病毒因此获得了更多的传播机会。这就是自然选择学说中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或适者生存)。
(5)根据自然选择学说内容推测,致病性更强的病毒减少了传播的机会,导致致病性更强的病毒被淘汰,而致病性更弱的病毒获得了更多的传播机会,导致致病性更弱的病毒生存。因此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新冠病毒的致病性会变弱,更易被传播,从而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会呈逐渐下降趋势,感染率会呈逐渐上升趋势。
34.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______。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种现象是______,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2)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______作用。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抗药性这个性状逐代积累而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______虽然是不定向的,但______是定向的,使生物向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
(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基础是______,自然选择的动力是______,自然选择的结果是______,自然选择的外因是______。
【答案】(1) 差异 不适者被淘汰 适者生存
(2) 选择 变异 自然选择
(3) 遗传和变异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环境的变化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1)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青霉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
(2)细菌抗药性的增强是青霉素对细菌不断选择的结果;这种作用是通过青霉素与细菌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青霉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细菌大多是抗药性强的细菌。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青霉素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得抗药性状逐代积累而加强,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基础是遗传和变异,自然选择的动力是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外因是环境的变化。
35.玉米是一年生禾本科单子叶植物,玉米生殖细胞的产生与结合与人类基本相同。现有两株高秆玉米甲和乙杂交,产生的种子种下去,长出一些高秆玉米(其中一株为丙)和一些矮秆玉米(其中一株为丁)。控制玉米高秆的基因是显性基因,用“A”表示,控制玉米矮秆的基因是隐性基因,用“a”表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亲本都是高秆玉米,后代既有高秆也有矮秆,这说明生物具有______现象。玉米的高秆和矮秆是一对______。
(2)子代高秆玉米丙的基因组成是______,子代中矮秆玉米丁的基因组成是______,从理论上讲甲和乙杂交产生的种子长出的高秆玉米和矮秆玉米的比例是______。
(3)玉米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10对,玉米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______。假设丙株玉米的基因型是Aa,在玉米开花期,丙株玉米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_____,给其授矮秆玉米植株的花粉,那么丙株玉米的子房壁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4)正常生长的玉米苗是绿色的,偶尔在大田中会发现几株白化苗,白化苗由于不能合成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最终死亡,这就是______,不适者被淘汰。
【答案】(1) 变异 相对性状
(2) AA或Aa aa 3:1
(3) 10条 A或a Aa
(4)适者生存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亲本都是高秆玉米,后代既有高秆也有矮秆,体现了亲子间和子代个体之间具有不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玉米的高秆和矮秆是指玉米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一对相对性状。
(2)控制玉米高秆的基因是显性基因,用“A”表示;控制玉米矮秆的基因是隐性基因,用“a”表示。现有两株高秆玉米甲和乙杂交,产生的种子种下去,长出一些高秆玉米(其中一株为丙)和一些矮秆玉米(其中一株为丁)。因此矮秆玉米丁的基因组成是aa,其中一个a一定来自甲或乙,而甲乙都是高秆,因此甲乙的基因组成都是Aa。遗传图解如图:
从图中看出甲与乙杂交,产生的种子长出的矮秆玉米的基因组成是aa,长出的高秆玉米丙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从理论上讲甲和乙杂交产生的种子长出的高秆玉米和矮秆玉米的比例是3:1。
(3)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因此,玉米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10对,玉米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10条。因此,假设丙株玉米的基因型是Aa,在玉米开花期,丙株玉米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或a。子房壁的基因组成只来自亲本的母本,与父本无关,因此,给其授矮秆玉米植株的花粉,那么丙株玉米的子房壁的基因组成是Aa。
(4)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应环境的生物(或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不适应环境的生物被淘汰,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第2章 用药与急救、第3章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测试卷)——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第2章 用药与急救、第3章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测试卷)——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2章用药与急救第3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测试卷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解析版docx、第2章用药与急救第3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测试卷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七单元第3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测试卷)——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第七单元第3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测试卷)——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七单元第3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测试卷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解析版docx、第七单元第3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测试卷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七单元第2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测试卷)——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第七单元第2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测试卷)——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七单元第2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测试卷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解析版docx、第七单元第2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测试卷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