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背影》习题7-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5217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复习练习题
展开四川省自贡市富顺板桥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背影》 新人教版
内容简介:这是一篇回忆性记叙散文。文章记述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相别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至爱,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况下对父亲倍加思念之情。
(一)仔细阅读全文,看看作者几次写到背影,想一想每次都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开头“最不能忘记是他的背影” 时的背影——深沉、浓厚的感情笼罩全文。
车站送别买橘子时的背影 ——父亲爱儿至深,表现了父亲 对儿子的挚爱、关怀之情。
父子告别“混在人群中”的背影——依恋、伤感,催人泪下,表现了儿子 对父亲的依恋之情。
结尾读父亲来信泪光中浮现背影——思念不能自已,呼应开头,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联系全文看,多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其主要目的是( A )
A.表达对父亲的深挚的怀念。 B.表达了对父亲非凡经历的赞叹。
C.表达了对父亲自暴自弃的惋惜。 D.表达了对父亲碌碌无为的感慨。
全文四次写流泪,请分别说明原因
(1)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睹家境,想父母——悲哀的泪)
(2)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望父买橘——感激的泪)
(3)等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又来了。(父子离别——依恋的泪)
(4)我读到此处,……唉!我不知何时能与他相见!(再现背影——思念的泪)
文中父亲说的话不多且非常简洁,但每一句都包含了他对儿子的拳拳深情,请你任选一句作简单的分析。
-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见下面)
-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4、进去吧,里边没人。——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二)阅读文章1、2、3、4、5自然段。
1、这几段是不是太罗嗦了?能不能把它们写简略些?为什么?
(这几段中暗淡的气氛、悲凉的环境为突出主题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铺垫。即使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一如既往爱护儿子,为儿子做了一件又一件的事情,这样更能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更能显示父爱的崇高。)
2、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一句起什么作用?
(1)点题,提示全文内容核心。
(2)使读者产生悬念,引出下文。
(3)“不能忘记”的前面加一“最”字,表明父亲的背影在作者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4)交代“背影”的背景(即家境的悲凉),烘托父亲的爱子之情
3、“祸不单行”具体指什么事?(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4、作者一再说自己“聪明过分”“太聪明”,是为什么?
(“聪明” 这里指愚蠢,不懂事,是反语,强调那时对父爱的不理解,现在追悔莫及,同时表达对父亲的深深思念。)(文中“漂亮”的意思指说话得体)
5、“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父亲真的认为此事“不必难过”吗?他的话该怎样理解?
(不是。面临卸职失业和丧母的父亲心里比儿子更加悲苦和难过。可是,当他看见儿子难过得流泪的时候,却强抑巨大悲苦,反过来安慰儿子,表现父亲对儿子爱得是多么深切。)
6、“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中“惨淡”是什么意思?家中光景之“惨淡”表现在哪里?(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家中光景很是“惨淡”表现在:变卖典质,还了亏空;借钱办丧事;丧母和失业。) 开篇交代家庭境况,其作用为渲染悲凉的气氛与父亲对儿子的爱形成对比,更能衬出父爱的崇高伟大。
7、.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甚是仔细。”“说定”改为“说过”好不好? (“ 说定”不送,后来还是送了,很好地表现出父亲的矛盾心理,怕茶房不妥帖,又怕“我”不能照顾好自己,恰倒好处,地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如果用“说过”似乎也通,但逊色多了)
8、《背影》一文将“勾留南京”一事一笔带过,原因是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应该略写。
9、第4段中“没有什么要紧的”指“父亲不送我”不要紧;“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指“自己的事情先缓一缓,先送儿子上车”。
10、第4段文字叙述的要素(时间:第二日下午 地点:南京车站 人物:父亲和我)
11、第4、5段记叙了父亲送行前的细心照顾,为写“背影”作铺垫,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和自己当时对父亲行为的不理解而自责的心情。
12、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
“我”再大也是父亲的儿子。文中也写出了“我”的感情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我”原先是不耐烦,后来感动得流下眼泪。正是这些琐屑的事,体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
(文中两次提到自己的年龄,其用意是说明父亲完全可以不必如此操劳,反衬出父亲对“我”关怀细致周到)
13、父亲的行为看起来有些 迂 ,而正是这表现了父亲真挚深沉的爱子之情。
这一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2.记住以上画线处的动词及“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句话的位置。
3.写送子上车时,父亲对儿子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话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心情是( B )
A.怕儿子力气小不堪重负,便由自己外出张罗,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理解。
B.怕给儿子添麻烦,便由自己去买橘子,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
C.怕儿子年轻气盛惹是非,便由自己包下活计,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担心。
D.怕儿子无知受骗,便由自己包下活计,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护。
4.“我赶紧拭干了泪”的原因是( A )
A.怕父亲因“我”流泪而伤心。B.为自己这么大还流泪而羞愧。
C.怕父亲说“我”不坚强。 D.怕别人笑“我”幼稚。
5、“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两个“怕”,各怕什么?(1、怕父亲见了伤心;2、怕别人见了难为情)
5.“我看见他戴着……尚不大难。”这句话从哪两方面描绘父亲的形象?外貌 动作“蹒跚地走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蹒跚”和“攀”字用得好,你能体会出来吗?(用“蹒跚”一词写出了父亲平地走路的形态,更加突出了父亲的爱子之情。一个“攀”字就显出了月台的高度,写出了吃力的程度。)
6、父亲买橘时,为什么穿过铁道很费事?( 因为父亲是个胖子,路又难走。)
句子“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里不仅可以看出作者对父亲的理解和关爱,也为下文写背影作铺垫。)
7.“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心里真的轻松吗?( 看似轻松,其实不是,只是说明父亲能为儿子买橘子,觉得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心里感到踏实满足,所以心里感到“很轻松”,是父亲爱子之心的自然流露。
8.《背影》一文中“车站买橘”一节中,前后两次写父亲过铁道,为什么前一次详写而后一次略写?(因为第一次去时详写的是背影,扣题,更能突现中心。第二次是人物正面描写,因而略写。)
9、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父亲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也是后句“这时”所指的内容。)
10、第六段中描写父亲背影的三个句子是:(①“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尚不大难”②“他用两手攀着上面……很快地流下来了”③“等他的背影混入……我的眼泪又来了”)
第三句中“找”字不能换成“看”,因为“找”是有意的,而“看”是无意的,“找”能表现出“我”对父亲的无限留恋之情,而“看”不能。因此不能换。
11、“我的眼泪又来了”中又不能删去,因为“又”在结构上照应了前文的“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使结构更加严谨。内容上则表明“我”不是第一次流泪,更能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感激、爱戴之情。
12、哪些句话表现父亲老境的“颓唐”?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13、引用父亲的信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不自己叙述?(表现父亲老境之“颓唐”。比自己叙述更真切可信。父亲的信有文言色彩,这是那个时代的特点,这也让人感到真切可信。)
14、“显出努力的样子”中“努力”不能改为“吃力”,因为“努力”不仅说明行动的艰难,而且表现出父亲竭尽全力的样子,更能体现出父爱。
15、作者为什么选取父亲的“背影”作重点描写?(因为这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背影”,凝聚着父亲对“我”真挚、深沉、朴素、伟大的爱,也是夫妇器的“背影”让“我”真正懂得了如山的父爱。
16、概括第5、6段的主要内容及写作特色:这两段文字描述了父亲送“我”上火车时的一连串细小动作和语言,,以平实质朴的文字表露了父子之间相亲相连的深情。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随堂练习题,共7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测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说道,写作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精练,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根据词义填写原词,并加注拼音, 判断正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