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习题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3998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习题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3998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习题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3998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1 梦游天姥吟留别巩固练习
展开8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必备知识基础练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梦境中第一眼看到的天姥山仙境的景象:有无边无际的蔚蓝的天空,有日月照耀的宫阙,景色壮丽,美丽炫目。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诗人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或主旨)的句子是“ , ?”
(3)杜甫《登高》中感叹离乡漂泊、年老多病的两句是“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唐诗的繁华,既不是历史的偶然,亦非瞬息之作。唐朝之前,中国诗歌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至少经历了三次洗礼。《诗经》一也,它是上游,是源头,新鲜灵动,晶莹剔透,温柔敦厚,是中国诗歌初试啼声的第一个春天。《楚辞》二也,它是中国诗歌长河由北而南的一次奔流,在楚地的广阔大地上汇集了当地新鲜的、奇崛的神话与想象,屈原之天上人间,芳草美人,朝发苍梧,夕至县圃,其想象之① ,古人所无,时人仅见。陶渊明其三也,历经两晋和南北朝的分裂、战乱,社会思潮的混浊不清,陶渊明自中年后弃仕务农,他以“劳役”取代“心役”,② 。
中国诗歌的长河③ ,奔流直下到了唐代。唐诗是中国诗史上空前浩大的汇流,是时代的呼唤,是文学自身求变、④ 的结果。唐诗之美,美在词语。由于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的顶端,使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之一。“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这些光大了汉语言文化的伟大诗人,理应被我们永远铭记。
2.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要创作出更多更优质的文艺作品,有筋骨必然是摆在谋篇布局之前的第一道关口。这种筋骨,( )。相反,它的意蕴犹如冰山漂浮在海面,露出来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其中的大部分则深埋于水下。
这种筋骨,如林间泉水,叮叮当当;如滚滚地火,熔化岩石;如山间春笋,一心向上;如新雨初荷,不染纤尘。有拔山之膂力,有万钧之雷霆;可翻江倒海,可叱咤风云,可随风潜入夜,可百炼绕指柔。
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里的“一代之文学”之所以能够独领时代风骚,流传后世而不朽,莫不与其本身的筋骨有关。“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的筋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筋骨,“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的筋骨,“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筋骨,“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苏轼的筋骨……
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追求的不是光鲜的表面,不是曲折和艰深的理解,也不是一览无余的毫无嚼劲
B.不是追求光鲜的表面,不是曲折和艰深的理解,也不是一览无余的毫无嚼劲
C.追求的不是表面的光鲜,不是理解的曲折和艰深,也不是毫无嚼劲的一览无余
D.不是追求表面的光鲜,不是理解的曲折和艰深,也不是毫无嚼劲的一览无余
6.文中画线句可改写成:“这种筋骨,如林间叮叮当当的泉水,如熔化岩石的滚滚地火。”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能力素养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12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④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④剑歌:指孟尝君的食客冯谖因未被重用曾弹剑而歌意欲离去。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头四句乃登临所见之秋景,茫茫天地间,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浩大空洞,苍凉萧索。这既是大自然深秋的画面,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
B.“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以落日的余晖被浮云所掩蔽,比喻玄宗被奸臣谗邪所惑。
D.“鸳鸾”栖枳棘,“燕雀”巢梧桐,各得其所,诗人用反衬的手法诉说黑暗的现实:君子失意,小人得志。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作简要概括。
悲 秋
杜 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注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62)秋,当时安史之乱未平,蜀地又有徐知道叛乱,时杜甫滞留梓州(今四川三台)。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点出自然环境,也交代了社会现实,“凉”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家远”“秋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表现家人离散、季节更替。
C.颈联“高鸟”既是眼前实景,也是作者自况,寄寓了诗人年老漂泊的感伤。
D.杜诗以格律严谨见长,本诗八句,炼字精到,对仗工整自然而又不着痕迹。
10.尾联中“何由”二字所寄情感沉郁,耐人寻味,试作简要赏析。
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歌以想象开篇,“北山”“白云”交代张五居住的环境,烘托出他恬然自得的心境。
B.雁在古代作品中常作为信使代称,诗中“心随雁飞灭”一句暗示诗人与友人音信难通。
C.清秋的山里风景宜人,尽管因时近黄昏,作者心头泛起哀愁,但他却饶有观赏的兴致。
D.诗歌创造了高远清幽的境界,平淡自然而意味隽永,具有山水田园诗的典型特色。
12.这首诗的七至十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与“寄张五”有何关系?
参考答案
8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1.(1)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2.示例 ①光怪陆离 ②其乐无穷 ③兼收并蓄 ④厚积薄发
3.答案示例 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的顶端,使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
解析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个语病:一是原句“由于……使……”造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二是“由于……为代表”搭配不当;三是成分赘余,“独美世界的语言之一”中的“独”与“之一”语义矛盾,可删去“之一”。
4.比喻。将《诗经》喻为“上游”“源头”,形象地说明了《诗经》的地位。将《诗经》喻为“中国诗歌初试啼声的第一个春天”则生动地揭示了《诗经》的艺术特色和成就。连用多个喻体(或博喻的运用),加强语意,增添了文章的气势。
5.C 解析 根据句式结构,前面“这种筋骨”作为主语,后面需有一谓语“追求”统领下面三句,因而排除B、D两项。根据后面句子意思,这种筋骨的意蕴有如冰山,强调的是这种筋骨具有不追求“光鲜”“曲折和艰深”“一览无余”的特点,因而排除A项。
6.①原文把修饰成分单独成句,有强调作用,原文重点强调了筋骨的特点,使语意更重。②原文与下文的句式结构一致,前后构成排比,句子更整齐有力。
7.D 解析 D项,“各得其所”理解错误。“鸳鸾”是传说中高贵的鸟类,非梧桐不止,枳棘本是燕雀筑巢之所。现在鸳鸾却委曲栖息于枳棘,而高大的梧桐却让燕雀占据为巢。由此可见,并非“各得其所”,而是严重错位。
8.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③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愤;④感叹世道艰难,感慨自己失意。
9.D 解析 D项,“对仗工整自然而又不着痕迹”错误,首联和尾联并不对仗。
10.诗人离乱中欲往三峡,目睹国家动乱,群盗纵横,心中已是十分悲忧;“何由”二字以自问的语气,含蓄深沉地表达了重返朝廷的渴望和艰难,表现了身世凄凉之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11.B 解析 B项,“暗示诗人与友人音信难通”理解有误。“心随雁飞灭”意为诗人的心似乎也随雁消逝在天际。
12.①描绘了诗人在清秋薄暮时分登高所见的寻常景象,傍晚归来的村人安闲从容,自然界的景物静谧优美;②景象中蕴含着一种淡淡的孤寂惆怅,渗透着诗人对友人张五的思念之情,引出结尾与张五相约“共醉重阳节”。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8.2 登高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8.2 登高课堂检测,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课外拓展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