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正确运用复合判断练习
展开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一、练基础
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起议论本班参加某活动的情况。甲说: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参加了;乙说:如果小张没有参加,那么小李也没有参加;丙说:小李参加了; 丁说: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没有参加。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不正确,由此可知( )
A.甲说的不正确,小张没参加 B.乙说的不正确,小张参加了
C.丙说的不正确,小张没参加 D.丁说的不正确,小张参加了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含义是( )
A.有前件,必有后件 B.没有前件,有后件
C.没有前件,就没有后件 D.有前件,没有后件
3.在全球性危机面前,如果各国政府不团结一致采取有效措施,那么事态会更加严重。下列对该判断的逻辑结构顺序分析正确的是( )
A.前件、联结项、后件、联结项 B.联结项、前件、联结项、后件
C.后件、前件、联结项、联结项 D.联结项、后件、前件、联结项
4.疫情面前,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在各地上演,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等冲锋在前,奋战一线,虽然我们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抗疫勇士”。“虽然我们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抗疫勇士’”,该判断是( )
A.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 B.复合判断中的选言判断
C.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 D.复合判断中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5.2022年3月7日,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强调,面对动荡变革的世界,中国始终代表着稳定性和正能量,始终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上,我们将继续胸怀天下、担当尽责,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一道,合力谋发展,一起向未来。这个判断是( )
A.简单判断中的关系判断 B.简单判断中的假言判断
C.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 D.复合判断中的选言判断
二、练能力
6.下列语句属于复合判断的是( )
①这个概念就是普通概念
②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
③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
④自私不是美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关于复合判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复合判断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B.复合判断中有的是同时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
C.复合判断一般包括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
D.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
8.简单判断与复合判断之间的区别是( )
①简单判断是本身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②复合判断是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③复合判断可以分成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④简单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某地蔬菜价格大幅下降成为社会议论焦点。本次蔬菜价格突然下降,或者是蔬菜销路不畅,或者是不同地域蔬菜上市时间撞车,或者是蔬菜大丰收导致供大于求。以下选项与上述判断相一致的是( )
A.官僚主义者或者遇事不负责任,或者遇事主观武断
B.夏老师对王老师说:“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
C.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有地方住了
D.任何一种哲学派别,或是唯物主义的,或是唯心主义的,二者必居其一
10.“关爱学生和严格要求都是一个好老师应具有的素养”这一语句属于( )
①是复合判断中的关系判断
②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
③是简单判断中的选言判断
④为真的前提是各支判断都为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小孙并非既会游泳又会打网球”,若这个判断为真,则下列各项判断中必然为真的是( )
A.如果小孙不会打网球,那么他一定会游泳
B.如果小孙会打网球,那么他一定不会游泳
C.如果小孙不会游泳,那么他也不会打网球
D.如果小孙不会游泳,那么他会打网球
12.依据前件、后件所反映的认识对象之间存在的条件关系不同,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下列判断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是( )
A.如果骄傲自满,学习成绩就会下降 B.全国人民只有万众一心,才能共克难关
C.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 D.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13.假言判断的前件、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三种条件关系,相应地,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下列判断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是( )。
A.如果骄傲自满,学习成绩就会下降 B.全国人民只有万众一心,才能共克难关
C.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 D.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14.下列判断属于相容选言判断的是( )
A.任何一种哲学派别,或是唯物主义的,或是唯心主义的, 二者必居其一
B.官僚主义者或者遇事不负责任,或者遇事主观武断
C.教数学的夏老师对教体育的王老师说:“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
D.没有太阳,就没有鲜花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主考官:“开车时前面有人和狗,你是轧狗还是轧人?”
阿强:“当然轧狗啦!”
主考官:“欢迎你下次再来考试。”
阿强:“难道叫我轧人?”
主考官:“你应该刹车!”
请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一下阿强的选择为什么是错误的?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此题是推理的实际应用。甲与丁说法矛盾,只有一个人是对的,一个人是错的,答案锁定为A或D。A如果正确,张帆没参加,那么B“李航也没参加”与C矛盾,所以A是错的。故选D。
2.答案:C
解析:ABD错误,C正确,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含义是没有前件,就没有后件,有前件不一定有后件。故选C。
3.答案:B
解析:ACD“如果……那么……”是联结项,“各国政府不团结一致采取有效措施”是前件,“事态会更加严重”是后件,本题干的逻辑结构顺序分别是联结项、前件、联结项、后件,ACD错误。B: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其中,表示条件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前件,表示依赖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后件。用来联结条件判断的词项叫作假言判断的联结项。“各国政府不团结一致采取有效措施”是前件,“事态会更加严重”是后件,“如果…….那么……”是联结项,所以结合题干可知,逻辑结构顺序分别是联结项、前件、联结项、后件,B正确。故选B。
4.答案:C
解析:A不符合题意,简单判断是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而题中判断是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属于复合判断;B不符合题意,复合判断中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可能情况的判断,而题中的判断是联言判断;C符合题意,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虽然我们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抗疫勇士’”,题中判断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D不符合题意,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而题中的判断属于联言判断。故选C。
5.答案:C
解析:ABD:材料强调的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而未涉及简单判断中的关系判断和假言判断,也未体现复合判断中的选言判断,ABD不符合题意。C:面对动荡变革的世界,中国始终代表着稳定性和正能量,始终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上,我们将继续胸怀天下、担当尽责,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一道,合力谋发展,一起向未来,这个判断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C正确。故选C。
6.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复合判断是由其他判断构成的判断。复合判断由联结项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这个概念表述单独概念,就是普通概念”属于复合判断;②符合题意,“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③符合题意,“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是复合判断中的假言判断;④不合题意,“自私不是美德”是简单判断,而不是复合判断;故选B。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复合判断的知识。复合判断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A正确;复合判断中有的是同时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有时是断定对象的几种可能情况,有的是对对象之间的条件联系加以断定,B正确;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D正确;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C错误,本题为逆向选择题,C符合题意。
8.答案:A
解析:①②正确,简单判断与复合判断之间的区别是简单判断是本身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复合判断是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③错误,简答判断可以分成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错误,符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形式。故选A。
9.答案:A
解析: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存在。题干观点属于相容选言判断,A项观点也属于相容选言判断;B、D项为不相容选言判断,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C项是假言判断,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0.答案:B
11.答案:B
解析:题干中“小孙并非既会游泳又会打网球”可以理解为“小孙 或者不会游泳,或者不会打网球”,这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一个相容选言推理的正确的推理结构,只能是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因此根据相容选言推理的规则,B中的判断必然为真。在进行相容选言的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据此可知A、C、D错误。
12.答案:B
解析: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要求可知,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没有“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就没有“共克难关”,所以B项判断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A项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不符合题意。C项为联言判断,不符合题意。D项为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不符合题意。
13.答案:B
解析: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要求,即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可知B项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符合题意;A项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C项为联言判断,D项为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4.答案:B
解析:回答本题关键是要明确选言判断的含义和特点。根据选言判断的特点可知,B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为不相容选言判断,其特点是,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D项是假言判断。
15.答案:在运用选言判断的形式表达具体思维内容时,不要遗漏应有的选言支,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主考官在面试考生的反应能力时,故意遗漏应有的选言支“刹车”。阿强以为就是要他在“轧狗”或“轧人”这两种情况中作出选择,考虑不周,思维不严密,结果导致考试不合格。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正确运用复合判断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a href="/zz/tb_c401587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正确运用复合判断同步训练题</a>,共8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正确运用复合判断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正确运用复合判断当堂达标检测题,共9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课时作业,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