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四 父亲的手提箱(节选)[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评课ppt课件
展开1、以“手提箱”为线索,梳理全文。2、圈画出议论、抒情的语句,联系全文,逐一品味。3、归纳本文的主旨。
教学重点:以“手提箱”为线索,梳理全文。教学难点:圈画出议论、抒情的语句,联系全文,逐一品味。
本文为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于2006年12月7日在瑞典文学院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的受奖演说节选。
由刚刚发生在土耳其的大地震引出话题:谈谈你所知道的土耳其
现代土耳其人原为塞尔柱突厥人的一个分支,11世纪左右由中亚一带迁入小亚细亚,奥斯曼一世在1299年建立奥斯曼帝国。到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至16世纪和17世纪,尤其是在苏莱曼一世时期,版图达到鼎盛,统治区域地跨欧、亚、非三大洲。19世纪时开始衰落。奥斯曼帝国达到极盛时,由于势力达亚、欧、非三大洲,故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视自己为天下之主,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加入同盟国作战,1918年战败。根据《凡尔赛和约》,土耳其丧失了大片领土。1919年,凯末尔发动民族解放战争,1923年10月29日,成立土耳其共和国。土耳其虽为亚洲国家,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均实行欧洲模式,是欧盟的候选国。宪法规定,土耳其为民主、政教分离和实行法制的国家。土耳其外交重心在西方,在与美国保持传统战略伙伴关系的同时,加强与欧洲国家的关系。土耳其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又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创始会员国及二十国集团的成员。
作者曾说:在寻找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化冲突和融合中的新象征
奥尔罕·帕慕克(1952—),土耳其当代作家,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奥尔罕·帕慕克(土耳其)、普鲁斯特(法国)、托马斯曼(德国).)之一,是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坛巨星。1979年写成第一部作品《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并在1982年出版。1997年的《新人生》成为土耳其历史上销售速度最快的书籍。2002年出版的《雪》以思想的深度著称。是其本人最钟爱的作品。其他代表作品有《我的名字叫红》、《伊斯坦布尔:城市记忆》。
初读课文,回答:1、本文的叙事、抒情线索是什么?2、概括作者在文中都写了什么事?
追溯了自己父亲临终两年前交给儿子一个手提箱,以及自己对手提箱态度的变化。这手提箱中装载的不仅仅是他生前的手稿和笔记本,更是一位想成为诗人的年轻人的梦
初读课文,划分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手提箱安放角落,第二部分(3~7段):对手提箱敬而远之;第三部分(8~9自然段):打开手提箱之发现与感触。第四部分(10~11自然段):父与子心照不宣第五部分(12段~15段):忆往事激起千层浪。
朗读第一部分,回答:父亲是什么时候给“我”手提箱的?手提箱放在哪里? 父亲在去世的两年前给“我”小手提箱。手提箱放在“我”书房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演讲伊始,作者就开门见山地交代了父亲将小手提箱“交给我”,关照“我”在他去世之后看一看里面的东西,而且轻轻地把手提箱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以手提箱”为线索梳理全文
朗读第二部分,回答:“我”为什么好几天不敢碰父亲的手提箱,更不敢打开它? 原因有二:一是担心自己不欣赏父亲的作品;二是因为担心箱子里面有“真正的、伟大的文学作品”。第二部分(3~7段):对手提箱敬而远之。“我”对这手提箱很熟悉,可是却不敢碰它。因为“我”知道里面是父亲的手稿,父亲也曾经做过诗人梦,但由于写诗、译诗难以谋生而放弃了。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父亲的性格特点——大大咧咧、快快乐乐、无忧无虑。
朗读第三部分回答:又是怎样的想法促使“我”打开了手提箱? 希望父亲就是父亲,不要是什么作家。
朗读第四部分,回答;打开手提箱后有什么发现?发现一些熟悉的本子,还发现父亲写作时代表的不是父亲。这些发现引出了作者关于文学与生活的议论。
朗读第四部分回答:这些发现引出作者怎样的议论?这些发现引出了作者关于文学与生活的议论。“荒蛮感”,是指写作中忠实于人类所处的文化、经济等原生态的社会状态。“失真感”,是指写作中不能“失真”,不能失去人的本性,不能失去世界的本真。
作者关于文学与生活的主张是什么?“我认为一个作家要做的,就是发现我们心中最大的隐痛,耐心地认识它,充分地揭示它,自觉地使它成为我们文字、我们身心的一部分。”
作者在演说中的另一段话语有助于我们的理解,他说:“作家的任务是讲述司空见惯却又无人深思的问题,通过发现、深化、传播,让读者看到,原来熟悉的世界竟蕴涵如此神奇,使读者乐于重新审视。当然,能够把熟知的事物原原本本地付诸文字是一种功力,也是一种乐趣。一个深居小楼、长年磨炼的作家,他首先关注的是自己的隐痛,但同时也有意或无意地体现出对人类的极大信任。我一直充满这样的信任,我相信,别人和我一样有着类似的伤痛,所以他们能够理解;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是相似的。一切真正的文学,它的基础就是这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信任,这种天真的、乐观的信任。 一个深居多年的作家,就是希望对着这样一个人类、这样并无所谓中心的世界倾诉。”
父亲发现手提箱被“我”拿走后有什么表现?他“明白了”什么? 父亲发现手提箱被“我”拿走后没有说什么,只是看着“我”,保持沉默。他明白了“我”已经打开手提箱,并阅读了里面的东西
父亲是怎样一个人?一个自信、坦然而又快乐的父亲,从不以威严压抑儿子的自由,儿子的文学创作与父亲有着“深层的关联”。
作者将这深层的关联概括为什么?“生活中的缺憾感、幸福感、愧疚感”。其中的“缺憾感”可以从打开手提箱,读到父亲的笔记中得以诠释。“幸福感”可以通过演说中的另一段话语得到诠释:“我告诫自己,对父亲不要有任何成见。况且我对父亲是心怀感激的,因为他从不像普通的父亲那样颐指气使、威风八面,他从不约束我的自由,永远尊重我的选择。和儿时的伙伴不同,我对父亲从来没有畏惧之感,所以我有时认为我常常可以像孩子一样自由地想象;有时又认真地相信,我能够成为作家是因为父亲年轻时曾经有过作家梦。”“愧疚感”也许就是因为提前打开了手提箱,对父亲有着一份内疚吧!
朗读第五部分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在演讲接近尾声时提及“父亲送我手提箱的二十三年前”的一件事?意在说明父亲对自己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影响,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
作者在演讲时以父亲的手提箱为线索,讲述了父亲对自己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影响,以及对父亲深沉的怀念。文中,帕慕克阐述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主张:“我认为一个作家要做的,就是发现我们心中最大的隐痛,耐心地认识它,充分地揭示它,自觉地使它成为我们文字、我们身心的一部分。”他用自己的创作实践着这一主张。正因为如此,帕慕克能得到世界文学的最高褒奖。
写作特点1.一线贯之,主旨鲜明。2. 情感真挚,极富感染力。
我们从“父亲的手提箱里”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以及作者的写作体验和文学主张。感受到了人间挚爱:父爱如山,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父母挚爱中健康成长,也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给父母挚爱以美好未来。
你在哪一时刻感受到了父亲对你深深的爱?尝试用本文的写作方法将这一时刻记录下来。
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四 父亲的手提箱(节选)[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优质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四 父亲的手提箱(节选)[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优质课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入口,走进作者,土耳其最畅销的作家,学习目标,“荒蛮感”,“失真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基础模块 下册第一单元阅读与欣赏*四 父亲的手提箱(节选)[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基础模块 下册第一单元阅读与欣赏*四 父亲的手提箱(节选)[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优秀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土耳其最畅销的作家,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归纳本文主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职业模块 财经、商贸及服务类十一 绝品/谈歌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职业模块 财经、商贸及服务类十一 绝品/谈歌说课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检查预习正字音字义,课堂检查,形容发愣的样子,走近作者,小说有三个要素,知识点拨,故事情节,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高潮结局,文本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