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第1课时综合训练题
展开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2湖南衡阳期末)读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按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下列选项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①②④
D.①③④②
2.我国下列高原中,喀斯特地貌分布比较普遍的是(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
塌陷天坑是由地下暗河强烈的作用导致岩层的不断崩塌并向上达到地表而成。其发展经历地下暗河、地下崩塌大厅、天坑等几个主要阶段。下图示意重庆小寨天坑发育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3~4题。
3.小寨天坑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海浪侵蚀
C.流水溶蚀 D.火山喷发
4.塌陷天坑形成过程中,地下大厅的主要发育方向为( )
A.由地表到地下
B.由地下到地表
C.由上游向下游
D.由四周向中心
读某河流示意图,完成5~6题。
5.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中游落差小
B.流水侵蚀作用
C.河流含沙量大
D.入海口潮差大
6.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
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
某些地区的河流能够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区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地区最容易形成牛轭湖的是( )
A.横断山区
B.呼伦贝尔草原
C.黄土高原
D.塔里木盆地
8.促使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的主要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堆积作用
C.侵蚀作用 D.搬运作用
9.(2022山西太原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为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某学校开展了以“流水地貌”为主题的研学摄影展。图中的甲、乙、丙是摄影展中获奖的三幅景观照片。
(1)请分别写出三幅照片所示的流水地貌名称。
(2)请从景观特征的角度,为甲地貌写一段简短的解说词。
(3)乙、丙两幅照片被分在了同一个展区,请从成因角度给这个展区命名,并说明它们在成因上的共同点。
能力素养提升练
壶穴主要是由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壶穴易在强急流或瀑布前方形成。下图示意某喀斯特地貌区壶穴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10~11题。
10.a时期壶穴形成地点的特征有( )
A.地表起伏大
B.含沙量大
C.水温高
D.地表多裂隙
11.喀斯特地貌区有利于壶穴形成的条件是( )
A.降水更丰富
B.地势落差大
C.岩石抗蚀力弱
D.全年气温较高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分水岭被切穿,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图表示某地分水岭的迁移最终导致发生河流袭夺。据此完成12~13题。
12.导致图中分水岭被切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河流的( )
A.溯源侵蚀
B.下切侵蚀
C.侧向侵蚀
D.凹岸侵蚀
13.图中河流袭夺后( )
A.ab段流向倒转
B.bc段流量增加
C.de段流量减少
D.ef段流速减缓
下图为废黄河三角洲演变模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甲、乙、丙三处土层由先到后的形成顺序是( )
A.甲、丙、乙 B.乙、甲、丙
C.甲、乙、丙 D.丙、乙、甲
15.与b时期三角洲快速发展无关的是( )
A.水下坡度平缓
B.海水顶托
C.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见效
D.渤海湾潮流作用弱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几亿年前,云贵高原还是一片汪洋大海,而后开始逐渐形成陆地,并在当地自然演化下逐渐形成溶洞、天坑、峰林等喀斯特地貌奇观。下图为某喀斯特溶洞断面示意图,该溶洞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结构,在不同高度分布着三层水平溶洞,溶洞存在规模差异。
(1)简述适合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奇观形成的气候、水文条件。
(2)推测喀斯特地貌奇观的形成过程。
(3)试推断目前三层溶洞中,规模可能继续扩大的一层并说出理由,同时说明该层溶洞形成过程。
答案: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1~2.1.D 2.A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①为海洋中的钙离子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形成石灰岩;③为石灰岩受地壳运动抬升,出露地表,形成高原;④为地表被流水溶蚀,地表喀斯特地貌逐步发育;流水沿石灰岩裂隙侵蚀、溶蚀,地下喀斯特地貌逐步发育(②)。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在我国,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最普遍。
3~4.3.C 4.B 第3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塌陷天坑是喀斯特地貌,流水沿裂隙侵蚀和溶蚀,裂隙逐渐扩大形成地下暗河洞道,洞道不断扩大、崩塌,形成地下崩塌大厅,最后形成天坑,C正确。第4题,根据图推断,塌陷天坑中地下大厅的发育是由地下不断往上发展,直至地表塌陷,因此发育方向是由地下到地表,B正确。
5~6.5.C 6.C 第5题,甲处为三角洲,它的形成与流水堆积有关,河流含沙量大有利于三角洲的发育。第6题,乙为瀑布,瀑布的最终消失与侵蚀作用有关。
7~8.7.B 8.C 第7题,牛轭湖多发生在地势平坦地区,地势平坦地区曲流发育,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河曲地貌发育,多牛轭湖。横断山区地势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山高谷深;黄土高原地貌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塔里木盆地河流稀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故不易形成牛轭湖。第8题,牛轭湖形成初期,河流沿河曲摆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河道越来越弯。当水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河流便裁弯取直,河流从裁弯取直处流动,原有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促使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的主要作用是流水的侵蚀作用。
9. 答案: (1)甲:峡谷(或“V”形谷)。乙:冲积扇。丙:三角洲。
(2)两壁险峻陡峭;谷地狭窄(谷底几乎全部被河床占据);横断面呈“V”形。
(3)流水沉积地貌区。河流(从上游)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因地势变缓、流速减慢,携带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甲是位于高山地区的峡谷(“V”形谷);乙是位于河流出山口处的冲积扇;丙是位于河流入海口处的三角洲。第(2)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图中两壁险峻陡峭;穿行于高山峡谷之间,谷底几乎全部被河床占据,谷地狭窄;河床横断面呈“V”形。第(3)题,由第(1)题分析可知,展区应命名为流水沉积地貌区。它们在成因上的共同点都是河流从上游携带大量碎屑物质,河水含沙量较大,在地势变缓、流速减慢的情况下,流水搬运能力减弱,携带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而形成。
10~11.10.D 11.C 第10题,据图可知,a时期是雏形壶穴,近地表岩层产生节理、裂缝,此时,地表起伏小,地表多裂隙。第11题,据材料可知,壶穴主要是由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喀斯特地貌区岩石具有缝隙或裂缝,岩石抗蚀力弱,容易受到流水的溶蚀,从而有利于壶穴的形成。
12~13.12.A 13.A 第1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分水岭被切穿主要是河流向着源头侵蚀导致的,是河流的溯源侵蚀。第13题,根据图示方位,在袭夺之前,ab段河流流向为自东向西流,袭夺之后,流向为自西向东流,流向倒转。
14~15.14.D 15.C 第14题,此处位于废黄河三角洲附近,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越往下堆积时间越早,故丙最先形成,之后乙、甲依次形成。第15题,此处水下坡度平缓,进一步促进了泥沙的堆积,再加上海水顶托作用和渤海湾较弱的潮流作用,导致泥沙堆积体被侵蚀较少,因此b时期三角洲快速发展。
16. 答案: (1)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流水作用强。
(2)早期海洋环境下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石灰岩,后期地壳抬升石灰岩露出水面,流水长期溶蚀、侵蚀。
(3)第三层,紧邻地下河道。第二层溶洞形成后,地壳抬升,水分下渗,地下河道水平方向发生流水溶蚀和流水侵蚀,形成新的地下河道;后地壳继续抬升,地下水位将随河流下切而降低,洞穴转变为溶洞。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第1课时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第1课时课后测评,共7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第1课时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第1课时课时作业,共8页。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第1课时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第1课时综合训练题,共7页。